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小爸爸绘本读后感

小爸爸绘本读后感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5-11 07:00:18
绘本对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低龄段的幼儿来说。因为低龄段的幼儿还看不懂文字,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理解故事,看懂故事。所以身为幼儿教师的我,就更要了解绘本。最近,我就读了《我爸爸》这本绘本。这本绘本的作者是安东
内容详情

绘本对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低龄段的幼儿来说。因为低龄段的幼儿还看不懂文字,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理解故事,看懂故事。所以身为幼儿教师的我,就更要了解绘本。最近,我就读了《我爸爸》这本绘本。

这本绘本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一位英国有名的画家。刚拿到绘本的时候,一个让孩子喜爱的爸爸形象,一个全新的孩子视觉的爸爸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本绘本描述的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爸爸各种形象的想象,文中从孩子的角度感受生活中的爸爸,让爸爸在文字中,在孩子的脑海中逐渐丰满、形象、可爱、生动……清新的文字、温暖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走进了故事中的爸爸,更让孩子勾画着自己的爸爸,让孩子走进爸爸,爱上爸爸……

打开第一页,“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一位胖胖的父亲端坐在桌子前,穿着睡衣,满眼惺忪,头发乱糟糟,哪里能看出来这位父亲很“酷”呢?文字和图画的错位让我哑然失笑。可是再接着看,爸爸背后的墙上贴着一幅画着“太阳”的画,从稚嫩和简单的描绘中,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孩子之手,这难道是作者在暗示我们:爸爸在我的印象中,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再往后看,图文并茂的描绘了一幅“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爸爸叉着腰,大野狼正灰溜溜地往外走,门上的太阳呼应了前面墙上的太阳。再仔细一看,躲在门外树背后的是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呵,他们可是最怕大野狼的呀!“我”爸爸是如此的孔武有力,无所畏惧的画面。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野狼来进行对比呢?可能因为它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能打败大野狼的爸爸可以提供给孩子安全的保障--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再往后看,“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的头变成了马头,连椅子腿儿都变成了马蹄,可是,仍然看得出来这是“我”爸爸,为什么?因为笑容还是爸爸招牌式的笑容,睡衣还是爸爸标志性的睡衣。这就是表现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画风的典型图画,孩子看到这样随意组合的形象,更加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能从图画的描绘中感受到孩子爱爸爸,爸爸爱孩子的美好情感。

最后,画面中出现了“孩子的手伸在爸爸的胸前,小太阳又出现在爸爸的睡衣纽扣上,爸爸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这样的画面。再翻到最后,“他也爱我。(永远爱我)”,爸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从画面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我爸爸》这本绘本的每一页,从封面到封底,连蝴蝶页也采用了它的花纹。能让我们更深的感受到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作者把对父亲的哀思,把生命中巨大的疼痛,把有些人要留着眼泪诉说的不幸,用这样一种夸张的,喜悦的,幸福的,阳光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或许才更接近爸爸的愿望。坚强快乐地生活着,笑着面对生命中的一切苦难,让我们试着学习在生活中不断地寻找阳光,寻找快乐,感恩的生活着。

一个桐华粉丝的读后感

本人称不上是桐华的脑残粉,但桐华绝对是我最欣赏的言情小说作家,没有之一。她的作品基本全部看过,相对于古言更喜欢她的现言,因为毕竟现言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她的上两本现言《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和《最美的时光》都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年少时光简直觉得是经典中的经典。喜欢她的书,一来喜欢她的文笔和文风,读起来既感人又不造作;二来是因为她的作品里,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总是会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带给我们很多正面的东西,教会我们很多道理,不管最后结局如何,总是充满正能量。可最近这本《半暖时光》,我看了过后心情非常不好,不光是因为文写得太悲,主要是因为我是真心失望,才专门注册了这个帐号来吐嘈~~~~

首先说这本书的文笔。很多人说这部文笔不好,比不了古言,可我认为现言的文笔不能跟古言相提并论,她的古文的确出彩,可现言也在言情小说作家中算是绝对出类拨萃的,这本书的文笔整体跟前两本现言差距不大,只是后半部份颇有赶稿之嫌,交待事情过于急躁,剧情太跳跃,没有了前面的细腻。

其次说故事情节,前半段是我很喜欢的风格,既有男女主角两情相悦,甜蜜又美好的校园爱情,也有事业学业上的情节,虽然也有槽点但整体感觉还行,等到了女主怀孕后,居然直接跳成了狗血连续剧,我是一个相信“无巧不成书”的人,可这本书的狗血巧合真的写得太过生硬,让我都无法说服我自己去相信了,如果非要把这本书的纰漏全部写出来,估计一千字都写不完,所以简单罗列几个:

1, 沈侯到底是怎么查到程致远是司机的事情的?这件事情只有程和郑两个人晓得,警察都不知道的事情,沈侯是通过谁查到的?而且问题的关键是,书里面郑建国只出现过一次,就是春节的时候去给小小送钱,当时沈侯不在场,根本就没有见过郑。我想问桐大,一个从来就没有见过郑建国的人,咋个会通过一张连郑的脸都看不清楚的照片就去查他们的关系的?

2, 小小跟程致远的那段微信对话,按当时的情节设置怎么可能说成那样?完全就是为后面沈侯误会作铺垫的。可这铺垫未免太生硬太没有说服力。

3, 那两张照片是沈妈妈的人春节就拍到了,她既然那么盼着两人分手,常理就是拿到照片就会给沈侯看,为什么要等一个月后小小都怀孕了才给沈侯看?这也是完全为了应沈侯误会小小的景。

4, 还有吴倩倩寄给小小的照片到底是啥意思?为了赎罪?而且她不是都没有当沈侯的秘书了吗?沈侯的机密文件她是咋个得到的?而且寄张照片就赎罪了?太牵强了!

5, 就连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梗“高考挤占名额”都是一大槽点!沈侯分数线没有达到不可以被调档,如果有那么容易花钱有关系就可以把高分的学生换成未达到调档线的学生那高考早就乱了套了,因为我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而且最可笑的是小小爸爸去闹了几天,沈妈妈又在几天时间中想办法把她也弄进去了,我想说沈妈妈你到底有多傻,既然可以把两人都上,刚开始为啥要背着风险去挤占别人名额?

至于啥子怀着爱的人的孩子又跟另一个人结婚、误会孩子是别人,每次都是偷听,每次有秘密小小妈妈就刚巧就发现了这些等等情节都懒得再继续吐槽了。

总之一句话,桐大估计是近年没有专心写作,电视剧拍多了,才会写出这么狗血电视剧的故事,作为一个书粉,真心失望。

最后我主要想说的是,关于这本书的立意,桐大说这本书表达的意思是:1,讲宽恕和救赎;2,世界本来就是半明半暗,欢笑总是与痛苦相随,关键在于选择,看自己是选择面对光明还是面对黑暗。

可我完全在这本书里看不到这两层意思,塑造了一个被仇恨折磨到几乎神经质的妈妈和一个同样苦大仇深的女儿。记得桐大在《大漠谣》里塑造的金玉和李妍两个人,一样的境遇,一个选择了放弃仇恨,获得了快乐和幸福;一个选择了复仇,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爱自己的人。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桐华在仇恨这方面的理解和阐述真的非常到位,通过对比,告诉了读者仇恨是伤人伤己最无意义的事。可这本半暖时光,一味地夸大这对母女的仇恨,都说时间是治疗伤痛的良药,可这对母女身上这句话一点都不适用;我看的时候真的觉得很纳闷这是不是桐华写的,她这样夸大仇恨是个什么意思?而且小小妈妈的毫无意义的仇恨都把小小伤成那个样子了,都还没有得到释怀。文章的最后写到宽恕也只是草草带过,根本就没有把每个人最后是否获得宽恕写清楚,让读者有感觉她们还在继续地恨下去,根本没有一个人得到真正的救赎。桐大把这对母女的仇恨夸大到我看到最后都雷得想笑的地步了也真的是醉了。

小小最后在信里说她这个世界有光明和黑暗相伴,她会永远选择光明。这段话写得是很不错,可是在这个故事里,她根本就是一直在选择最黑暗的一面,从来都没有选择光明。她只看到沈妈妈做的错事,没有想到体谅过她的处境,甚至没有想过他爸爸的死根本不是沈妈妈故意为之,也不是她想看到的;她只想到沈妈妈间接害死她爸爸对不起她,却没有看到沈侯对她的用情至深;她只知道程致远是肇事者,却没有想到明明是她爸爸不看红灯的过错程致远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受害者!而且他作为一个受害者都在尽全力地弥补她和她的妈妈!就连最后的最后,都选择了逃避,只给沈侯留了一封信,就跟妈妈回了老家。如果她真的选择了面向光明,就应该珍惜和沈侯的爱情,体谅到她爸爸的死只是一个意外的事故,体贴地给所有人一个赎罪的机会。就算不能跟沈侯在一起了,也应该好好给他说清楚,让他们彼此相忘都开始新的生活,而不是采取一边念念不舍地拿着他送的手机和戒指又一边逃避的态度。《最美的时光》里,苏蔓最后给宋翊的信里也在提到让他永远选择光明的一面,背离黑暗。最后的结局就是宋翊从伤痛中走了出来,牵了苏蔓的手,这才是真正的选择光明,而这本~~~~

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虐女主,女主最后被虐得什么都没有了。让人感觉她要表达的意思是:命苦的人就要认命,永远不会有好命!全是负能量!

看完这书很压抑,不光是因为故事不好,得不到一点正能量,更是因为很失望,桐华真的是一个很优秀很有天份的作家,为什么要走电视剧的路子?就是因为电视剧更赚钱吗?希望她能够专心写作,带给我们更多好的正能量的故事。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