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曹操》
毛宗岗说曹操是“天下第一奸雄”,我认为曹操有功也有过,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每当我心情好的时候,会学着哼哼京剧脸谱里头的这么一段:“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啊......”京剧中的白脸,世人口中的奸雄,<<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都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在我眼里,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大人物。他不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 三国时魏的实际建立者。因此,即便罗贯中一味的“亲刘贬曹”,即便世人对曹操的冷眼相看,我也不会改变我的看法。
在看完央视十套的<<历史与人物>>之后,我就更加认定曹操的才情与智慧了。曹操的形像一开始非常好;南北朝时北赞南贬;隋唐时大为回升,褒大于贬;五代后越来越差,如股票大跌,至满清时跌停,民国时开始重新上涨。(我就纳闷:直至唐代,曹操还是个人人口中可歌可泣的人物,怎么到了宋朝就天差地别了?其中必有原委,还待于研究。)但我知道苏轼在《东坡志林》中,生动的记载了民间听闻三国故事的感受: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皱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者。可见北宋民间已经普便反感曹操了。
其实,曹操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他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他有豪迈的诗情,他的诗词多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操的一生的丰功伟绩具体如下:举孝廉,破黄巾,除董卓,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东征西讨,镇北平南,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不仅文韬武略,更是心狠手辣,正所谓,无毒不丈夫。“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便是最好的佐证。
纵观三国,曹操是最有可能,也是最有能力统一全国的。曹操生平求贤若渴,惜才若子,其中的故事就不必多说了。所以他麾下谋士如云,武将如雨,其数可比吴蜀两国。从游戏《真三》就可看出:蜀国英雄中居然有诸葛的老婆,南蛮猛获……吴国那就更不用说了;而魏国的许多名将都没上榜,比如乐进,夏侯悙,李典......
古人有云:“虎父无犬子”。曹操的诸子中,能文能武:曹丕,深谋远略;曹植,文采飞扬;曹彰,勇武过人;曹冲,聪慧无比。而不像蜀国刘备,生了个扶不起的阿斗;东吴孙权子孙无能,学阿斗依样化葫芦,把大好江山拱手让于他人。假如没有司马懿谋权篡国,我想统一中原的一定是魏国。
曹操,文能安邦,武可定国。确实是一个值得歌颂的英雄
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历史》初中七年级课本(第一册)第73-74页说:“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不能当真正的历史书读”。“曹操原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但小说却夸大了他奸诈狡猾的一面”。从中学历史课乃至语文课,我们仅仅知道小说与历史不同,小说是允许虚构的,所以小说中的曹操人物形象与历史评价不一致。那么“源”是否就是小说呢?如果说“源”就是小说,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不把刘备写成反面人物呢? 而《三国演义》又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显然,通过对这一历史小说中曹操人物形象与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不一致原因的研究,可以了解这一历史现象和文学现象的根本原因,掌握认识这种现象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提高历史问题的研究能力,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术界对曹操的历史唯物主义评价 1999年新版《辞海》如此评价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要》、《孙子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这样评价曹操:“他在政治上代表着地主阶级中比较寒微的阶层,他能够实行摧抑豪强,减轻人民负担的开明措施,得到人民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制度的强有力的维护者,合乎地主阶级的需要。因此他在政治上迅速取得了成功,统一了北中国,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指出:“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1959年1月,郭沫若先生发表了《淡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给曹操以很高评价。郭老说:“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之后,(曹操)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的一大歪曲。”“曹操冤枉地做了一千多年的反面教员,在今天,要替他恢复名誉”,并指出“曹操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有大的贡献”,“长远地把一位好人作为反面教员总是不大妥当的。但我们并不主张把《三国演义》烧掉,把三国戏停演或者一一加以修改,我们都希望有人能在用新观点见到的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新的塑造。新旧可以共存,听从人民选择。” 郭沫若的新剧《蔡文姬》问世以后,曹操的舞台形象得到改变,渐渐地接近历史真实。 1959年2月,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发表了《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说:“最近我们高兴地从新编的《赤壁之战》中看到曹操的脸色已经有了一点变化,在他那苍白的脸上已经透出了一点红色,虽然透出的红色是很淡很淡的,但是戏剧家敢于在曹操的脸上涂了一点红色,这就说明了曹操在政治舞台上翻身已经有了一线希望了。” 影响《三国演义》以曹操为反面形象的因素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确是拥刘反曹的,作者奉刘备为正统,以曹操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其塑造人物典型有所谓三绝,就是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着力表现曹操是一个“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乱臣贼子”。《三国演义》的这种思想倾向来自哪里呢?一、《三国演义》创作素材中“尊汉抑曹”正统论思想倾向的影响作者罗贯中是依据晋朝人陈寿著的《三国志》和南朝人裴松之采集的有关三国时轶事传闻,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的有关史实,同时吸取了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国故事和舞台上的三国戏,经过综合熔裁编写出来的。应该说,《三国志》等正史对于曹操还是持史家之公正的。裴松之就评价曹操说:“百战败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陈寿则由衷地称赞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显然,《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并不是《三国志》中曹操的翻板。那么,我们就必须研究《三国演义》其它的创作素材——即民间三国故事和舞台三国戏的思想倾向了。首先,我们来看民间“说话”艺术中关于三国故事的思想倾向。宋代“说话”艺术兴盛,有了“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苏轼《志林》记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这时三国故事拥刘反曹的倾向已很鲜明。再者,我们来看有关三国故事话本的影响的思想倾向。现在保存下来的有一种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它的情节不受史实约束,而是根据民间作家的朴素想象而大胆进行的虚构,表现了浓厚的民间传说的色彩。如说曹操劝汉献帝让位给曹丕,这并不符合史实。据历史记载,谢绝旁人劝他自立,表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假使能称帝,他又何必等到他儿子?他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说明当时的政治野心家很多。可以看出,曹操如果代汉,必然引起国家分裂。事实上,曹 *** 后10个月,曹丕称帝,吴蜀跟着建立国家,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因此,我们可以说,曹操不但反对分裂,制止分裂,而且自己也避免制造分裂。当然,这不是说曹操客观上不想做皇帝,而是当时形式使他不敢做,也不能做。所以司马光说他“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态之不欲哉”。又据《曹操评传——乱世英雄的足迹》一书的统计,《全相三国志平话》80多个段子中,90%以上写的是蜀汉故事,着重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物的悲惨壮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继承了《全相三国志平话》的这些重要情节。这样,《三国志平话》里“尊汉抑曹”的思想也被罗贯中全部继承了下来。最后,我们来看三国戏的思想倾向。远在《三国演义》产生之前,舞台上已经出现许多三国戏。据史料记载,宋元南戏有《单刀会》《跳檀溪》;金代院本有《赤壁鏖兵》《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等;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有四十多种,象桃园结义、三战吕布、三顾茅庐、诸葛祭风、秋风五丈原等重要情节,元杂剧中都具备了。今天留下的剧本有关汉卿的《单刀会》《西蜀梦》,无名氏的《隔江斗智》《连环计》等。到元朝,有关三国故事的杂剧,也毫无一例外地都站在“尊汉抑曹”这种观点一边,把曹操当作一名反面人物(原因详见下文分析)。因此,《三国演义》吸取舞台三国戏的同时,三国戏中“尊汉抑曹“思想倾向也被继承了下来。 二、南宋汉族统治阶级集团正统论的历史影响据目前对曹操庙历史的考证和诗歌文学的研究,在唐朝和北宋以前,在上层统治集团和封建士大夫阶层名声还是很好的。唐朝时大诗人杜甫有一首名为《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的诗。诗中说:“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杜甫明确地称曹操为英雄。 曹操故乡为沛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建有曹操庙,一直保存到北宋时期。有一次,宋真宗经过亳县(当时称亳州),看见庙貌已旧,就命令重修。左丞相穆修写了一篇《亳州魏武帝帐庙记》。文章中颂称曹操“建休功,定中土,垂先显盛大之业于来世”,并说这个庙是由于“为乡里人所爱,后思怀其德,共自尊祀之,遂传于今不息”。然而,当金人入主中国北部以后,女真统治者自以为是“地处涵夏,人传正朔”的正统王朝,把南方的赵宋政权当作僭伪。他们把自己的位置比作曹操在魏,把南宋的地位比作刘备在蜀。金朝统治者根据历史上的传说,年年派人给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扫墓,他们赞成“帝位寇蜀”的正统论。 与之相对的南宋统治者,为了对自己有利,则大力宣扬“尊汉抑曹”的正统论。那时的文人,出于对女真统治者恣意蹂躏的反抗,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意识地扬刘抑曹。南宋初年的爱国诗人王十朋的作品只要涉及三国古迹,思想感情总是站在蜀汉这一方面。当采石抗金胜利后,身为知州的王十朋不仅修建了昭烈(指刘备)庙和武侯(诸葛亮)庙,而且在纪念刘备的文章中说:“我虽有酒,不祀曹魏。”曲折地反映了南方人民抵抗女真践踏的思想感情。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五言诗《书愤》中,则公开把金朝比作曹魏,把南宋比作蜀汉,并表示要“帮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到了罗贯中生活的元末明初,汉族人民早就把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比作曹操了。罗贯中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也不可能不受到这双重思想的影响,及南宋统治阶级正统论的历史的影响和汉族人民反对少数民族统治者思想的影响。可以说,罗贯中吸取以“尊汉抑朝“的民间平话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国演义》,就是这种双重思想影响的折射。 三、作者本人政治思想的影响综上所述,三国故事曾经长期在民间流传,其中或多或少地贯注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概括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三国演义》根据历史真实,同时集中民间传说,明确地划定了敌我界限,强调大汉正统,以艺术加工加重了人民的爱憎感情。它不但有一定的历史根据,而且有群众基础。在南宋、元将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民时常处在外族 *** 的痛苦境地,“人心思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成为普遍的爱国热情。罗贯中是一个接近社会下层的作家,他收集整理了民间创作的大量生动的故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民间创作原有的思想意义,这是值得我们予以肯定的。 同时,罗贯中毕竟是一个封建文人,儒家纲常名教在他的世界观中仍然根深蒂固,尽管,罗贯中在思想方面有关材料保存不多,但今天只能从他的创作中,看出他的一些社会政治思想,如同在《三国志演义》里,他把刘备美化成为一个平生不做利己妨人之事的封建主;在他创作的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中,他把北宋皇帝赵匡胤歌颂成“晓夜无眠想万方”,一心一意关注着百姓困苦的皇帝,说赵匡胤是“勤俭开基,这是天数轮回”,“真龙出蛟蜃潜藏,大风起云雾齐飞”,而把黄巾军称为贼,这些都清楚表明了罗贯中封建正统思想的浓厚。而这种思维倾向必定会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统治阶级的思维是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思想从以上分析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必然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憎(包括汉族人民反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思想)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大胆的推理:从艺术吸引力的角度看,罗贯中在他的三国演义中是不可能不反对曹操的,因为如果他写的《三国演义》不继承人民群众创造的民间说话艺术中有关三国的故事和舞台三国戏中的“尊汉抑曹“的思想,那么他写的演义是不可能有多少读者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早在北宋苏轼《志林》就记载民间“说话‘艺术三国故事就有拥刘反曹的思维倾向,而这时根本不存在金人入主中国北部而汉族人民把北方 的少数民族比作曹操的问题。(这可以推理出结论,因为苏轼生卒年代为公元1037年——1101年,而金的纪年从公元1115年开始)显然,有关三国故事民间文学的这种思想倾向是统治阶级长期灌输忠、孝、节、义之类的所谓正统思想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期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关于意识的生产》一节中曾阐明了这样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从宋元民间“说话”艺术三国故事——《全相三国志平话》话本——舞台三国戏——小说《三国演义》的发展轨迹中,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始终起着影响作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 : : :结论至此,全文的结论可以用下面的图示加以概括: 简而言之,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论思想的影响和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的影响,是小说《三国演义》以曹操为“乱臣贼子”为反面形象的根本原因,这也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与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不一致的根本原因。这部作品的人物事迹,大多是实有其人其事,但也有不少是虚构的。很多情节在具体描写时,作者是经过充分的补充和发挥的。 ?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曹操所受的赞誉和谩骂,千百年来恐怕无人能比,有关他的评价至今仍旧争论不休,也许我们不禁要问: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也许只有透过层层迷雾,我们才可以窥见他的真实面貌。?有道是乱世出英雄,身当其时的曹操自然也不甘寂寞,便“欲为不朽”,为一宰首,名扬后世。无奈英雄造时势的同时,时势也在造英雄,黄巾起义的烈火便把曹操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决定他将导演他极不平凡的一生。东汉末年名士许劭以善于相人而著称,对他评价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看是似褒似贬的批语寓示着曹操绝非墨守陈规,因循敝陋之人。 ?
其实,曹操极负才华,头衔众多,既为政治家,又是军事家,也是文学家。他的乐府诗开一代文学先河,奠定了建安风骨的基调,喜爱诗歌的人信口拈来,便可吟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悲壮诗句,一扫两汉以来浮夸奢靡的赋文。在他的影响下,曹丕,曹植两兄弟更是高峰迭起,成为一段文学奇谈。 ?
不仅如此,曹操在军事方面更可比肩孙、吴,连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的死对头诸葛亮也不禁在刘备面前称赞到:“曹操智计殊绝于人。”他晚年曾写就一部兵法,书中提出许多新奇而巧妙的观点,尽是曹操戎马一生,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成果。可惜曹操一时禁不住蜀人张松的一个激将,付之一炬。更难能可贵的是,曹操所据的青州、徐州,既无益州的崇山峻岭,也无江南的滚滚长江,完全是一马平川的征战之地,曹操能在四面环敌的情势下,逐个击破,聚而歼之,足见其才能卓绝,手段高超。而且,曹操一生十分爱惜,注意使用人才,凡能为己所用,尽皆延至麾下,故能谋士如雨,战将千员。(若果没有诸葛亮,我恐怕曹操早已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了)。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群写《讨曹贼檄》,直把曹操祖宗十八代都骂得狗血淋头,但他不但没有死,反遭待遇优渥;张辽本是吕布手下猛将,多次差点置曹 *** 地,但他在曹操帐下反倒尽展所长。当时,北方久经战乱,生产凋敝,曹操寓兵于农,农兵结合,流民多往依附,使得北方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既保证了战争后方有一个稳定的大环境,也使军需物质可以源源不断得到提供。因此,从整体实力来看,蜀、吴两国根 本无法与之相抗衡,更遑论两国还在内斗了!! ?
由于战乱,经史典籍多有散逸,这时曹操从匈奴赎回才女蔡文姬便显得意义重大,传说蔡文姬聪明灵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幼承庭训,于典籍多有涉猎。于是,曹操此举,有使绝世文化重新现世的功效,等于是复印出来一般,传承知识实功不可没。 ?
在我看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顺应了历史潮流,思想先进,超人一等,有军事家的豪迈又不失文采风流,理当受到后人景仰。
那2人合起来不错。我讲点肤浅的。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三国中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大将军 、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亦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曹操
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大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湖北省黄冈市境内)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说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曹操》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书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曹操》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操》读后感范文1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曹操》,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一类的书,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共209页的书。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这个中队长,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
《曹操》读后感范文2大家都知道,干凡事都要努力,要认真对待,不能半途而废,曹操的秘密日记读后感。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才一定会成功。
写日记,也是同一个道理,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往往有很多人无法坚持下来。不管写得好不好,都会半途而废。另外,那些能坚持下来的人才会真正成功。今天,我总算看完了《曹操的秘密日记》,而且,还令我大有感悟。
除了道理,书中的文采和日记里的写作手法也大大吸引了我。老师曾说过,写作文,一个好的题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开始,我一看见这本书的题目就大大惊讶,也误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古代战争的书。因为,“曹操”是将军来的嘛,加上“秘密日记”肯定是写着如何打败对手的重大策略的啊。直到买回了这本书,答案才水落石出,这就是一个叫曹操的小孩的再平常不过的日记罢了,读后感《曹操的秘密日记读后感》。
每一篇日记虽然简短,但让我们很轻松地明白了日记中的意思,今天写什么,明天写什么。从曹操的日记中,我还了解到了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国旗手;他是一个有目标,会追求自己的理想的孩子;他很乐观,不轻易放弃;他喜欢助人为乐,还帮助了一名老奶奶找回了她丢失的狗,老奶奶为了感激曹操,还带曹操去了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国旗护卫队训练地”。他的理想不正是想当一名国旗手的吗?所以,我为他离自己的梦想又靠近了一点而感到开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不能光说不做。要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坚持,努力,奋斗。
说回日记这方面,我真得觉得我都比不上曹操,顿时十分惭愧。记得,上学期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就要让我们每天都写一篇“每日一得”(日记)。但后面,由于时间的紧迫关系,我们很少再写,最后,几乎没有写了。于是,我开始自己写起了日记来。刚开始还会坚持,到后来,竟然觉得写日记没什么用了,就隔两三天才统一写一次。最后,我写都不想写,把日记本给扔了!直到现在,看了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以后每天开始重新写日记!
只要不放弃,我相信:“坚持才会成功”!
《曹操》读后感范文3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他是英雄还是枭雄?是奸雄还是奸雄?这个总是人们众口纷纷,我以前也十分疑惑,直到读了《卑鄙的圣人——曹操》后,我方才有了自己的见解。
《卑鄙的圣人——曹操》主要讲了曹操的生平、身世,全书完美充分地演绎了曹操人生的跌宕起伏,他官渡之战大胜后意气风发;奉天子以令不臣时踌躇满志;张绣反叛后痛失爱将时悲痛痛欲绝……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曹操体恤百姓,部下的圣人情怀,又感受到曹操用各种方式,使对手心服口服的卑鄙程度。
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曹操是位奸雄,因为他奸诈狡猾,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占了政治上的绝对优势。他还是一位英雄,郝壁大败后,仍开怀大笑,他豁达的胸怀使我钦佩。他知人善任,使他帐下智士,猛将象星星一样,无穷无尽。郭嘉,荀彧,程昱才高八斗,诸褚,张辽,徐晃勇不可挡,他用兵如神,兵在远远比不过对手时,他背水一战,大破袁绍,平定了北方,成为当时的“霸主”。
但他在晚年时,杀了许多有才之士,有功之臣,他的残暴和睿智一起铭记在了人们心中。
读了《卑鄙的圣人——曹操》,我进一步了解了曹操,我要向他他的襟怀坦荡,做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
《曹操》读后感范文4最近阅读了《卑鄙的圣人——曹操》,我感觉书写的还是不尽人意。
1.作者虽然阅读了大量的史书,但是这些史料以小说的方式写出来,写的有些生硬,给人感觉他读书没有融汇贯通。
2.作者的文字功底,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些欠缺。
3.这本书还是落入了俗套。比如,曹操英雄救美,对卞氏的描写等。
4.这本书的思想不够深邃,作者的思想也不够深邃。反之,“当年明月”虽然文字功底比他还差,但是他在写《明朝那些事》的时候,思想境界要高许多。“当年明月”真正把史书读透了,也理解透了,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5.书中写的乔玄的女儿是大乔小乔,这点不符合历史。
总之,我认为可以多读一些解放前的人写的书,无论从文学功底还是思想内涵都比现在的.书强许多。给大家推荐一套书,蔡东藩写的演义,从《前汉演义》一直到《民国演义》,共有十一部。好多影视作品,书籍都参考了这些书。比如: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就是参考的《元史演义》。
《曹操》读后感范文5这是一本我在课外读的书,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好书,他讲述了曹操如何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阴险狡诈,但曹操也是一个体恤天下众生的圣人。
一说到三国,我就会想到曹操;一说到曹操,我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那个一张白脸、阴险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代奸雄曹操。曹操的卑鄙。常常突破道德底线,使对方头昏脑胀;曹操的慈悲,让人深深记在心中。曹操有着过人的特点,他善于招揽人才、剑术、诗文,善于使用兵法。救过被迫害的义子,做过地方的父母官。但曹操也有自己的烦恼,因为曹操是宦官的后人,可以算是阉人之后,这使曹操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这对曹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曹操小时候因为救过通缉犯何顒,被父亲轰回洛阳,从而认识了严厉的七叔,勇猛的夏侯兄弟。四年后,曹操回到了洛阳,在酒桌上认识了袁。而最后因为宋氏牵连而满门罢官。
我的感受是,我们做事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曹操》读后感范文6敬爱的作者(段立欣)**:
您好!
读完您这本《曹操的秘密日记》后,脑海里还浮现出那一幅幅画面。那一幅幅画面,不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事吗?我们一起打过,一起骂过,一起吵过……
好了,什么都不说,我们先说它讲的什么吧。这本书讲的是一群五(一)班的孩子,为了自己的“中国梦”而奋斗。其中,主要讲曹操为了“中国梦”——成为升旗手付出了什么。和在向着自己目标进发的事。他们几个小伙伴一起跌跌打打,一起开开心心。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虽然书中没用一些华丽的词语句子,但用那简单纯朴词句足以深深地打动我了。这些句子词语中带着几分搞笑,搞笑中带着几分幽默,幽默中带着几分滑稽。看了之后常常使人捧腹大笑。
好的地方还有就是作者深入了进去,所以才将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写成了“大事”。达到这种将“小事”,变成“大事”时,就说明这本书已经成功了。作为老师、作者,她并未站在“老师看学生”的立场上,而是深入其中,也是像一个小孩一样,用微笑看待一切事物,读后感《曹操的秘密日记读后感700字》。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成功的关键。
这本书主题明确。这篇作文的主题一直围绕着“中国梦”。在每件事情中,作者都围绕“中国梦”发展,从未离题。并且在每件事中暗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中国梦”,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道理是非常好的。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这本书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比如:环境描写、设问、反问等等。其中,用的最多的是语言。语言是个好东西,但是老师说,用了太多会过于频繁。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缺点”就是语言太多。虽然语言很搞笑、很滑稽,但真的有点多。这一点,希望作者在以后的书中不会有类似的事发生。
还有一个就是也是关于语言。这个就是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里面有一些脏话。比如说:“早你妈”,“乡巴佬”等等。我知道,作者想因此得到好笑、幽默。但是,我觉得。说太多粗话,会觉得你语言太粗鲁。甚至会觉得你这个人很没写作水平。当然,以上这只是我的看法。
总体来说,这篇作文很不错。希望作者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希望您的书越来越好看。
祝您身体健康。
一个读过您书的小孩
20xx年8月22日
《曹操》读后感范文7前几天,我读了《曹操》这本书,我对曹操这个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每当人们提起曹操,就会联想到戏台上那一位白脸奸臣,想起“挟天下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可我读了《曹操》这本书后明白了,这不是对曹操的公正评价。其实,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比如:经过战争的洗礼,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农业生产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
于是曹操采用种种方针才使中原农业得意恢复。
还有,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用官吏的标准,宣布重用那些出身微贱,门第低下,虽有偏短而有专长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是生活作风有些小缺点的人都可以良才任用。如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虽然出身低微,但有一技之长,都被提拔成了大将,所以当时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也有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矗
曹操不仅访求人才,而且在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把被动变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比如:公元199年袁绍想以10万大军的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曹操。曹操那时只有2万兵力,当他得知袁绍要发动总功时,便一同与谋士分析当时的形势,利用袁绍迟疑寡断、内部意见不统一的弱点,采用种种计谋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
读了《曹操》这本书,使我看到了曹操是怎样利用人才,怎样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知道了怎样看一个人。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奸臣,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曹操》是我在书店中无意中发现的,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感觉挺有趣的,就叫爸爸买了下来。
《曹操》的作者是陈舜臣作家。曹操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每个人都说他是白脸奸臣,都说曹操“挟天子以立诸侯。”原先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改变了人想法。我觉得曹操是个“官方教材;不念旧恶;生活节俭;勋劳宜赏的明主。
古往今来。骂曹操者无非两个借口:一,汝南许劭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既然如此,三国又是乱世,曹操当然便是奸雄。况且曹操自己说: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便是奸雄的确凿证据,故天下义士以此为依据,视曹操为不义之人;其实,许劭的原话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后来的反对者特别是那个写《魏氏春秋》的史家,东晋的孙盛,为了自己贬魏抬蜀的目的,将英雄改成了奸雄。(我很奇怪,对于孙盛的书,历史上认同的人还很多,连司马迁在写《资字通鉴》的时候,都选用了他不少的章节和资料。包括这句话。)一字之差呀。唉,有时候,一个人就毁在一个字上,曹操就是这样的。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一些人看来,世上之人,天子为大,天子事便是天下人的事。不是有句话吗:天下乃皇帝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至于这个天子有没有本事,是不是明君都无所谓,作为他的臣民,就要听他的,要你活,你才能活,要你死,你就得死,死还要谢恩。而曹操竟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上朝配剑,把皇帝当傀儡,当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曹操便成了不忠不孝的奸臣,应该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的。
;仰望
生命的姿势千姿百态,而你,唯独选择了站立,一种独特的站立。 站立在那三尺讲台上,然后高高的扬起那最具价值的拿着真理与知识的手臂, 做播种状态,那种伟大的姿势就定格在那群幼小的心灵里,成为了一种永恒不倒 的神圣的姿势。 你们从远古一直走来,从钻木取火走到今天的液化气,从徒步到今天的飞机; 你们走遍世界的大江南北,走遍文化的每一个角落,一招手就是曹操带着千军万 马飞驰而来,一挥手,瞬间几十万大军销声匿迹又成为纸上鲜活的历史。你的目 光深邃,穿透了世界上所有文明的象征,祖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嘴里如数 家珍,听着你生动的讲解,早已尘埃落定的历史又一次次的在眼前演绎,因为你 们一直在追求一个叫真理与知识的东西,同时也告诉幼小的心灵真理与知识。 站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的上课与下课,不断的重复着那早已不知道演绎过 多少遍的课文,早已不知道讲过多少遍的话,一年年相同的课文,相同的教导, 不断的在那每年不同的眼睛和脸庞前很乐趣的讲着,虽然如此,每一次的讲解又 是那么的铿锵有力,那么的栩栩如生、抑扬顿挫,并没有因为不断的重复而失去 了风采,反而更加的如火纯青,当你听到生命成长的拔节声时,你微笑了。 老师,您是暗夜中摇曳的烛光,宁可让滚滚热血化作点点烛泪,也要把生命燃 烧成辉煌,照亮学子前进的方向;老师,您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让对生命饥渴 的人看到生的希望。 仰望老师—— 一颗高大的树,在树下乘凉并且成长的人,有朝一日一定能飞 上你的枝头,到时你抬头仰望天穹时,记住,那天空展翅高飞的鸟儿都是曾经在 你的胸怀长的。你的生活只有一个意趣:爱与奉献。 仰望老师—— 那站立如一颗苍松,虽然你的黑发,在岁月的河流中慢慢的变 成白发,但是那一颗颗苍劲的轻松正在你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昔日的幼苗,在您的陪育下,必将顶天立地!
累死了……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老师初二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师初二作文1我的老师有一张标准的苹果脸,土**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下,长长的睫毛配上大眼睛真是好看啊。
她爱开玩笑。有一个中午,轮到她来分饭,我们一个个有序地盛饭,从第一小组到第八小组,都盛好了,发现还有好几个肉丸子,她就叫道:“嘿,卖肉丸子了,免费吃,不好吃不要钱!”
大家听了,原来想上来拿的都愣住了。一个同学问:“我们没有钱,怎么办?”
老师故意用娇滴滴的语气说:“人家都说了嘛,不好吃不要钱,当然是不要钱的啦!”
听完,那几个同学又冲上来,拿走了肉丸子,还剩下一个,老师说:“你们都不要了?”
我们都摇头,老师说:“嗨,这么好吃的肉丸子你们居然都不要,那我吃了!”
老师拿起筷子,吃了肉丸子。
看着此情此景,我心想:“咦,老师怎么成了卖肉丸子的人了?那也不要在教室里卖吧?真是奇怪呀!”
“好了,我完了,还桶吧!”老师站起来说道。
还桶的人把桶一个个抬走了,老师坐下来,开始批我们的课堂作业本了。
她爱笑,有一次上课,老师讲到蜜蜂,正好一只蜜蜂飞了进来,老师笑了,说:“‘说曹操,曹操到’呀!蜜蜂是想来探测情报吗?”这话把我们都逗笑了。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有她的地方就会有笑声。
老师初二作文2“听说我们要换一位新体育老师!”班长向全班同学透漏了这个消息。“真的?我伸长了脖子果然,上体育课时,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老师走进了我们班。
刚一进门,他就问道:“同学们,带跳绳了吗?”我们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又自顾自的说了起来:“对了,我是你们的体育老师成老师,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唉,这问题问的!同学们都争着说自己的名字,教室里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等我们说完,程老师接着说:“我今年刚刚毕业。我家就在魏桥街上,有空去找我玩……”没想到,他一说就说了四十分钟。下课铃响了,成老师刚走到门口,又回头冲我们补了一句:“没带跳绳的同学下次一定要带上!”然后又对身旁的同学感叹一句:“你们以后要一个一个说出自己的名字。”课间操的时候,成老师的嘴巴一刻也不停:“你们四个,往这边靠!”这位同学不要说话!“”......成老师还喜欢开玩笑:“班长,磕着鼻子就变成外星人啦!”“体育委员,别总是喝可乐,肚子都快变成大气球了。”……自从成老师当了我们的体育老师,我们每天都很快乐。我喜欢这个“话匣子”老师。
老师初二作文3今年班里换了一名数学老师。她姓崔,是个大学刚毕业的小姑娘,脸上充满朝气。她时常扎着马尾辫,很漂亮。
我的数学老师很幽默。如果有谁不听话或者上课走神,她就会来一个形象的比喻。但是如果谁说了个笑话,数学老师也会和我们一起笑,那是十分爽朗的笑,发自内心的笑。
我的数学老师不但幽默,而且上课时讲课十分地细,一旦有人不会,她就会悉心地再讲、再讲、再讲……
那大概是一个月前的一节数学课吧,那是我们学到了“百分数”。有一道题是这样的:“甲是乙的五分之四,乙比甲多百分之几?”。老师开始讲了。“甲是乙的五分之四,意思就是把乙分成五份,甲占四份,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乙假设成五,把甲假设成四。”她大声说,“接着题中问道:‘乙比甲多百分之几?’。首先要算出乙比甲多一,然后和甲相比就除以甲,最后算出等于百分之二十五。”数学老师话音刚落,就看到高初旭脸上泛起了几分疑惑。老师一下子就看出了高初旭的心思。她的声音更大了,连着为高初旭讲了六遍。老师看见高初旭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也会心地笑了。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数学老师,你觉得呢?
老师初二作文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玩电脑、第一次滑冰、第一次做饭……我也有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当小老师。
放寒假了,我去补习班补习英语,由于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又反复练习,每次小考都得了100分。今天上课老师让我当了一回小老师,教三个同学读英语。我先教他们怎样发音,我一遍一遍地领读,可他们就是读不准音,我心里特别着急,恨不得一下子把他们教会,可我又一想光急是没有用的,所以又耐下心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地领读,他们终于学会了。
经过这次当老师的经历,使我体会到了平时我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学不会老师心里也一定很着急,做一名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啊,白天要给同学们讲课,晚上还要批改作业,为学生日夜操劳。想想今天自己的心情,我也体会到了老师的心情,所以今后不管学什么都要更加的努力、认真,不让老师再为**心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老师是非常辛苦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老师初二作文5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的蜡烛,是指路的明灯,但是比老师更伟大的是职业是母亲,母亲为了我的健康成长,以后做个有用之才,尝尽苦头,尝尽心酸,从小就把我引进了知识的海洋,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
母亲,您教会了我生活的常识。教我如何拿筷子,如何穿衣服,如何独立自主的完成事情。一次放学,您来接我,我习惯性地把书包交给您,被您拒绝了,您拉着我的手说:“书包要自己背,困难要自己扛。”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母亲,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我仍清晰的记得您教我的第一个字是:人。在公交车上,您教我给别人让座;捡到钱时,您教我拾金不昧;教我……总之,要善良待人,诚实待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动听的故事,让我受知识的陶冶,幼儿园时,您给我报了算数班,培养我的学习兴趣,一次我因为一道题做了很长时间,您见我眉头紧皱,一直在那涂涂画画,便过来关心,您循循教导:困难的题最后做。这句话变成了我做题的技巧。
母亲,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您的皱纹深了,您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您的手粗糙了,您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您的眼花了,您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老师初二作文6春雨,染绿了世界;太阳,照亮了世界。而我却在老师的庇护下无声地长大,老师,您就是我们的春雨,让雨丝慢慢得滋润着禾苗。老师,您就是我们的太阳,让阳光照亮着我们的美丽的人生。
六年,这是个多么长的时间啊!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谢谢您的照顾,在我小小的心灵里,除了父母外;您是我小小的世界里的最了不起的人。是您在我们小小的画纸上,画上了绚丽的一笔;是您在我的脑海里,给予了我们无数知识;是您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您告诉我们要在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
老师你辛苦了!
每一次当你为我们劳累了一天时,还要赶回到办公室为我们改当天写的“张冠李戴”的作业。有时您累的直接趴在了办公室睡着了,到了第二天你才知道自己一夜没回家。
以前我一直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做一个像您一样的老师,给“禾苗”雨露,照亮她人生。
谢谢您,老师!因为有了您的培育,我才从禾苗长成大树。玫瑰只有在阳光的哺育下才能明艳,小草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如茵。因为我们得到了阳光雨露,才长成大树。
谢谢您,这些年的照顾。希望在我们离开母校之后,下一代接力棒者们,会让您省心一点。
老师初二作文7生命中老师是最令人难忘的,虽然时间飞逝,兜兜转转,脑海中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三尺讲台上的身影塑造了现在更好的我,所以念念不忘,无比感恩。
记得那是期末备考阶段,压力很大,任何时间像金子般金贵。期末要到了,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套卷子,要我们认真完成。但周一语文课上,老师勃然大怒,一进门把本子摔在桌上,大家立刻安静下来。“你们这作业什么意思啊,说了这是重要时期,卷子很重要。”老师,几乎吼出来,“给你一两行,写几个字儿糊弄谁呢,为谁呢?”我们一个个低下头来,手抠着衣角。“我要卷子自己先做一遍,想着再对答案一个字一个字给你们改,你们写几个字给谁看呢?我晚上几点还不能睡的,你们自己不着急吗?”老师说得我们哑口无言,心里充满自责。最近,语文课时间很少,老师想利用课余时间给个别同学补课,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找老师。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被我们白白辜负,自己不替自己着急,自己不替自己努力,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都荒废了。
新学期重新分班,虽然老师已经不再教我们了,但我一定会记得她对我的教育和无私的付出,教师节要到了,感恩老师润物无声的教诲和深沉的爱!
老师初二作文8清子一直不喜欢刘老师,甚至有些讨厌他。因为他离老师的形象太远了。不说他讲课的速度之慢,单是他的外表就让人另眼相看:乱蓬蓬的头发,黑乎乎的脸,几个月不刮的胡子,油腻腻的领口,长长的灰指甲,糊满烂泥的破皮鞋——这哪像个老师嘛!
清子开始讨厌语文课——因为他的缘故。凡是刘老师的课,清子他们便在课堂上很响地吃东西,拖拖拉拉地不交作业,把他精心批改过的评语不屑地扔在一边,甚至连见面时最简单的一句“老师,你好”也省略了。
一次公开课,清子在左邻右舍的示意下,站起来很响亮地提了几个极生僻的问题,他答不出,这让他极为尴尬,也让教室后面的评委们大失所望。
几天后,他被调走了,调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去了。
全班为此“欣喜若狂”了好一阵子,后来,从新老师那里听说,他生活极端困难,家里有一个精神失常的妻子和不满三岁的儿子。
清子他们发疯似的找出他批改过的评语,念着那些比自己写的周记还长的评语,清子想起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周围的人抽泣起来,继而变成了全班大哭。
站在邮筒前,清子的心沉甸甸的,他慢慢地把信塞了进去,信上只有一句话——老师,你好!
老师初二作文9敬爱的寇老师:
您好!
我想,您可能会看到这一封信吧!
寇老师,我先说一声“谢谢”,谢谢您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给我回信,谢谢您!尽管是英语,但是,我读懂了,真的!
其实,我给您写信,不仅是想把我的想法都说出来,而最重要的就是,我希望您能够了解我心里所想的,能够重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想把一些话语告诉您。
就像《百变小樱魔术卡》里的小樱,喜欢,崇拜雪兔哥一样。到最后,小樱还是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雪兔,使自己的`变得轻松。
寇老师,您不是写着“I really hope we could become good friends”吗?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是朋友了,不是吗?您不是说过,我们课上是老师同学,课下是朋友吗?只不过,有时候我的胆子太小了,什么事情都不敢去说,去做。
所以,寇老师,我一定会尽量放大自己的胆量,去与您相处的,您一定要相信我哦!
好了,就写到这里了!祝您元旦快乐!
您的学生: 李嘉妮
老师初二作文10我们都知道老师和我们的家长一样,同样日夜为我们操劳着。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声深挚的谢谢,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爱意。
中午你一人在办公室里批改着上百本作业,一直都不肯休息,我们做学生的看后感到你是多么的幸福啊。上课铃响了你又继续讲课,让我们读书、写作业什么的,在我们读书时,你都要拿几本作业来批改,我们深知你每天的任务是多么重要啊。上课改作业、讲作业,你几乎每天都在为这事忙碌,倘诺能够让你减轻点负担,那你至少还会有些休息的空间吧。
晚上,你总是拿着笔不放,可你知道吗?你一做就是深夜,当第二天的时候看到你满眼通红的眼睛时,我们又是多么的心疼。有时你因为我们而生病,感冒了,咳嗽的厉害时,我们看后就像刀绞般的痛。老师啊,你为何这样的为我们付出,你的病因我们而起,我们认为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平时的教导,对不起你这样的信赖我们的信念,对不起,你放心,我们会努力的学习。让你的付出付的有价值。而对于你无私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