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475分可以上的公办本科大学名单具体如下:
河北农业大学、秦皇岛校工业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宁夏理工学院、河北科技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吉利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保定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嘉阳光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沈阳科技学院等。
河北农业大学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河北省人民**与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别共建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111计划”,是教育部100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河北农业大学的前身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立的直隶农务学堂;1912年改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1年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医务学堂,还有法律、法政、高等师范等学堂合并,组成河北大学;1931年河北大学解散,河北省立农学院独立办学;
1958年河北农学院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1995年与原河北林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河北农业大学。
截至2023年5月30日,学校在保定市、沧州市渤海新区、秦皇岛市、定州市四地有五个校区,校园占地2765亩,附属实验农场3600余亩,林场40000余亩,建筑面积124.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37亿元,固定资产25.34亿元;
师资力量:
设有31个学院(部、系),开设96个本科专业,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职教职工3171人,其中专任教师2131人,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全日制本科生约34000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5366人。
1、西昌学院
西昌学院坐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西昌市,是四川省人民**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学院是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学校、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
截至2018年3月,学院占地1884亩。设置16个二级学院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2、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四川省本级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截至2019年5月,学校占地3122亩;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6个。
3、宜宾学院
宜宾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是教育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占地2800多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办有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37个。
4、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市,是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95.7平方米(莲湖校区666666.7平方米,南坝校区4342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5000平方米。17个二级学院,开设53个本科专业、 12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
5、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简称“西南民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成都市人民**共建。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武侯、航空港、太平园三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下设23个二级学院、8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
四川大学政治学专业,专业方向:政治学(国际政治)初试380+,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我为什么想读研?
我本科是某211高校的工科,且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三年,之所以想考研首先是因为自己对本科专业不是很热爱而更喜欢政治学,其次是因为想进一步提高自己,最后是想换个行业。不管你是一战还是二战,是本专业考生还是跨专业考生,希望我的经验分享能给现在正准备考研的你们一些帮助。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院校选择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考研期望、个人实力、学校所在地区和学校专业水平等。
首先,大家在备考时,首先要想清楚的是有学上就行还是上个好学校。如果是前者,那确实是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一个实力没那么强的学校作为考研目标比选择名校但被淘汰了参加调剂好(这两年考研人数暴涨导致调剂大混战,“捡漏”上985和好的211基本已成过去时。据我了解的情况,包括我本科母校在内,大多数好的211不接受校外调剂)。如果是后者,那只能努力备考,毕竟努力是不会背叛的,努力了就会有进步,与其把命运交到谁也说不准的运气手中,不如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就我个人而言,在定考研目标院校时比我本科学校差的都没考虑,换句话说,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要考985。
其次,要充分衡量自己的个人实力,查漏补缺,哪块儿是短板就在备考时多下功夫。这样不仅能合理分配时间,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成绩。
再次,选择学校时其所在地也非常关键,不仅是因为不同的城市会给你不同的学习资源,还因为这是你未来几年要待的地方,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地区。我在选择川大时就考虑到,成都作为新兴的成渝都市圈核心之一,其资源集聚度在西南地区甚至是整个中西部地区来说都是相对比较高的。对于我们政治学(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川大面对着祖国的南大门,有丰富的研究资源。而且我也很喜欢成都。
最后,对于政治学而言,川大作为老牌985,有着政治学的博士点,且近几年十分重视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发展,是一个很有性价比的学校。
川大是真如校训所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不存在歧视本科出身学校和跨专业学生的现象;保护一志愿,不会故意压分,改卷公平公正,不接受校外调剂;
复试时间早,对于没能拟录取的学生比较友好,留下了充足的调剂时间;
校园环境优美,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都不错。
备考建议
政治
政治要想得高分关键点在 选择题!选择题和大题各占50分,每年大题的全国平均分都相对稳定,不会很高也不会很低,而选择题包括一分一道的单选16道和两分一道的多选17道,能得多少分是明明白白的,完全就看答对多少道。因此,政治要想取得高分,就一定要在选择题上多下功夫。
我是从5月开始准备考研的,从备考起政治学习就开始了,而不是像很多经验帖上说的“不用太早,八九月甚至十月都来得及”。我们要知道,不管什么东西越早准备越好,因为后期要做的不仅是背政治大题,甚至政治大题不是重点,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背专业课!如果将英语和政治学习放到后期,这就是给繁忙的后期备考火上浇油,给自己添乱。
我的情况:我全程跟的是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
和《优题库》配套他的课程来听。
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我也买了但没用,翻了一下觉得不适合自己,看着不如《核心考案》清爽。
《优题库》不是市面主流的刷题册,但个人认为它涵盖的知识点比较丰富,题目难易结合,不会为了难度而故意出些奇奇怪怪的偏题。
初期(大概5-8月):听完徐涛强化课并做完《优题库》,可以把答案另外写在本子上而不是直接写在习题集上,这样方便二刷并且留下一刷记录,二刷时就可以对比自己一刷情况找到总是犯错的知识点和看到自己的进步。(一定要好好对答案)8-9月左右,看了徐涛老师的刷题班。(PS:可以在看完强化课后就买本去年的徐涛或腿姐的背诵手册开始每天背一点,尤其是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中期(大概9-11月):看完了刷题班后歇了歇没有继续做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些其他老师的题或者开倍速再看一次强化课),只是每天抽些时间复习知识点。过了段时间二刷《优题库》。(有学姐推荐我腿姐的技巧课,但我没看,这里给大家做个参考)
要注意的是,进入暑假后,尤其8月后的绝对重点在专业课,这里提到的所有课程,包括刷题班和技巧班最好不要放在每天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这么宝贵的时间是要留给专业课的。公共课可以在脑子累的时候当作放松来听。
后期(11-12月):每天抽些时间背选择题知识点,我是将腿姐《冲刺背诵手册》和徐涛《冲刺背诵笔记》结合起来用。
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全刷了,回顾了以往的错题。
大题部分我没有背任何老师的押题而是选择自己写,理由如下:①看了几个老师的押题觉得押的不太好。②我专业课是政治学,对自己不背押题进去写也有信心。③大题是踩点给分,最关键的是写出那些原理,与其大段大段的背不知道能不能用上的押题,不如多花时间背些原理,剩下的语言可以自己组织。大题背不背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背了进考场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增加信心。如果不想背那么多大题,可以多买几位老师的押题,从中找重合率最高的几道重点背。
英语
英语是我下功夫最少的一门。
我的水平:四级裸考460多,六级裸考没写翻译480多,写作和中翻英是短板,语法没什么问题(当然这里的没什么问题只是指一般文章的阅读,不是针对特别复杂的文章)。中间工作了三年没怎么碰英语,单词有些生疏。因此我的备考主要分为:单词、阅读、作文这三个板块,尤以前两个为主。
单词就是靠多背,一遍一遍背。阅读可以听听老师的课,但要注意,老师们所讲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单词和语法没什么大问题的情况下,不要迷信技巧,它可以帮助突破瓶颈,但首先自己得到一定水平。作文也可以听听老师的课,收集素材。我是在12月中旬后才背的,准备了一篇自己的模板,另外又背了些素材和语料。
要是英语基础不好,语法还有较大问题的话可以单独看看长难句的课。有一定英语底子的学弟学妹只看阅读课老师的讲解是完全够的。
专业课
2021年招生考试开始,川大国关院将政治学、国家关系和外交学的初试科目统一为政治学原理(672)和政治学综合(982),参考书目分别为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四版
和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首先要明确的是,专业课资料一定要尽早准备,不管是自己整理还是买学长学姐的一定要尽早准备,理由跟前面相同,都是为了给后期省时间省事。其次,资料不在多而是精,准备的太多也背不完,时间久了自己也不记得有哪些资料,放在那儿还可能堵心。最后,一定要对自己的资料心中有数。
整体复习规划:
基础(4-6月):知道自己的专业课讲的是什么,课本大纲是怎样的,最好的方法是背目录。第一遍看的时候可能会看不懂或者看了也没记住什么,不要紧,多看两遍。尤其对跨专业的考生,接触新领域的专业名词和教材思路在一开始确实会不习惯。
巩固(7-8月):已经熟悉教材后,真题研究十分有必要。历年真题可以帮忙找到考试重点,甚至经常出现重复命题现象。一定要做真题!这个阶段就开始结合真题准备冲刺阶段要背的材料。
冲刺(9-11月):有人会说9月就开始背书会不会太早了,但我说不早。首先,9月学校的招生目录已更新,没有换书的后顾之忧。其次,我们是文科科目要背的东西很多。最后,早点背专业课还可以留点时间背政治大题。背书前一定要结合真题把自己要背的东西整理出来;背书时不要以我要先理解了再背为借口而不背,能完全理解的终归是少数人,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天选之子前还是老老实实的背书,一遍一遍背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押题(12月):可以结合一年的时政大事来自己预测命题方向;或者联系学长学姐请他们帮忙预测,购买资料。
关于各阶段的复习重点建议:
基础(4-6月):重点在公共课,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时间比可以为3:2。尤其是英语要好好背单词、练阅读,政治把基础打好,公共课前期准备的越充分越能在后期给自己减轻负担。这时期的专业课重点在读书,理清大纲。
巩固(7-8月):进入暑期后,重点由公共课转向专业课,此时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时间比为2:3,甚至可以到1:2(根据自己前期公共课准备情况来定)。
冲刺(9-11月):尤其是10月中下旬后,公共课的复习应尽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或专业课背累了的时候做。此时复习公共课只是为了保持一种手感,不让自己对考研英语和考研政治生疏。这时期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时间比在1:4甚至1:5都不过分。
进入12月后,主要是查漏补缺,英语该背作文的背作文,政治该背大题的背大题,专业课也不能停要不断复习,但肯定没有刚开始背的时候那么吃力,因此这时候的复习重点虽然还在专业课上,但时间安排上没那么死板,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其他建议
1、考研不光是知识水平的考察,更是信息的比拼。能联系上直系学长学姐是最好的(可以在贴吧、知乎上看看),他们能知道不少一手消息,分享考研经验。多关注学校和学院官网发布的考研信息。
2、考研也是考心态。每个人在考研过程中都会经历几次崩溃或懈怠,遇到这些情况时多找家人朋友聊聊,排解一下负能量,或者看部**。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3、学会耐得住寂寞。考研不是高考,周围没有那么多并肩战斗的同学、朋友,大家可能报考的院校、专业都不一样,你认识的人中甚至整个学校都没有人跟你考相同的院校专业,父母也不一定能明白你所考的专业。对于大部分人,这只能是条孤独的路。
4、保持好心情。就我个人而言,好心情能让我的学习事半功倍。
鼓励的话
我想告诫23的考研学子们,考研的确很难,但最难的永远是稳住自己的心态,千万别去夸大困难,在考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难,在我们心情紧张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困难夸大,从而击溃自己,摆烂、哭泣、甚至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实际上,作为最卷考研学科之一,当你决定踏入经济学考研这条路的时候,已经非常勇敢了,相信自己,千万不要放弃,只要你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分数,付出了努力,并且坚持到了最后,那么你最后的分数绝对不会比你的目标分数差太远!
江苏高考475分能上的大学:
1、河南工业大学在江苏的物理最低录取分是475分,对应的最低位次是130970名
2、井冈山大学在江苏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是475分,对应的最低位次是20727名
3、中原工学院在江苏的物理最低录取分是475分,对应的最低位次是130970名
4、青岛大学在江苏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是475分,对应的最低位次是2086名
5、安徽科技学院在江苏的物理最低录取分是475分,对应的最低位次是130970名
2023年江苏高考分数线历史类:
本科批 474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527
体育类 (本科) 400
艺术类 (本科) (美术) 376
艺术类 (本科) (音乐 (声乐、器乐)) 353
艺术类 (本科) (编导) 435
2023年江苏高考分数线理科:
本科批 448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512
体育类 (本科) 415
艺术类 (本科) (美术) 408
艺术类 (本科) (音乐 (声乐、器乐)) 359
艺术类 (本科) (编导) 445
2023年江苏高考报名人数为44.5万,2022年江苏高考报名人数为40.6万,2021年江苏高考报名人数为35.9万。
2023年江苏高考采用的是新高考全国I卷,实行“3+1+2”模式。江苏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江苏省所谓“3+1+2”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总分为450分。“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任选一科,总分为100分,按原始分算分。“2”指的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科,总分为200分,采取等级赋分,也就是按成绩排名赋分。这些科目的总分在江苏省加起来为7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