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喜欢上了一本书,它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每次读它我都会深陷其中,感觉自己就是里面的主人公。书中主要讲了几个孩子:悠悠、田田和小布丁发现陕西汉中出土的汉代彩棺上有他们三的画像,为了查明原因,三人凭借一颗“蜻蜓眼”玻璃珠,穿越到了汉朝。
? 他们在大草原上结识了新朋友张绵,没想到他的父亲竟是出使西域的张骞。张骞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使者,带回了许多西域的物品到中原,比如:胡萝卜、胡桃、黄瓜、大蒜、豌豆、蚕豆、芝麻……要不是张叔叔,我就吃不到这么多好吃的啦!除此之外,张骞还带回了龟兹的乐曲和胡琴、大宛的汗血宝马等西域特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进步。可在书中,张骞已被困匈奴多年。要完成使命,连通各国,悠悠三人协助他踏上了征途。有趣的是,他们遇到了总想控制人类快乐的哈哈大王、似真似幻的西王母和九尾狐狸等、失误坠落地球的“外星人”、会说话的骆驼和汗血宝马……历经艰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他们和张骞一起走过的这条路,今天被称为丝绸之路。
在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九章里面悠悠说的那番话:“开不开心是个人的选择,不能强迫。所有人都要互相尊重、尊重差异、尊重个人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主见,还要学会尊重别人。
? 在整个故事中,大人和小孩都有共同的目标,他们团结在一起,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大月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有团体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胜利。
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
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同时,他根据缀合的两片卜辞。
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史记》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是后世传抄而成的.这篇著名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之一,记录了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甲骨文汉字故事:
-“人”字的甲骨文是一只手臂和一个脑袋,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这个字的演变过程中,手臂和脑袋逐渐结合,最终形成了现代汉字的“人”。
-甲骨文中的“雹”字上面是“雨”旁,意味着冰雹是降水的一种,下面的几个菱形轮廓就是冰雹的象形图案。战国时期,冰雹之形被讹写成“目”形,与此同时,人们还给“雹”字加上了一个“勹”(bāo)旁,用来表示“雹”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