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 高中部分有哪些高考必背的文言文高考必背古诗文目录
(括号内的***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一、古诗词部分:
1. 氓(2)《诗经》
2. 短歌行(2)曹操
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
4. 蜀道难(3)李白
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
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
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3. 有什么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的辅导书文言文阅读是一个习惯的问题,看看古书,刚开始会觉得很晦涩,看多了其实常用的就那么些,而且文言文其实是古人的一种书面文体,实际使用的语言并不是文言文,因而就产生了固定的习惯用法与用词,至于辅导书,资料包确实不错,但是付出的时间成本很高,高中文言文学习手册 高中文言文全解 《高考文言文训练与应考指导》《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都比较有用,我个人建议,不必买什么书了,把之前做过的文言文题目全部搞懂,然后看几篇陌生的古文就可以了。祝你能得到想要的提高。
1 初中的学生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2 一读起文言文,他就有如堕烟海的感觉。
3 学习文言文,只是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不是好办法,只有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学好。
4 这篇文言文,我看了几遍都不懂,经老师条分缕析地讲解后,才完全明白了。
5 读文言文和写白话文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而是关系紧密。
6 现在新诗人似乎对语言就没有敏感,只能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并且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7 现在有些新诗人对语言没有敏感,写不出好诗,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仍然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8 现在某些新诗人似乎对语言就没有敏感,只能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并且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4. 高考必考文言文如果你是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材料是你以前没有读过的,要是想能正好碰到一两个,那你去看《古文观止》,好用。像高考的诗词解析也可以平时多看看《唐诗宋词欣赏字典》,也很不错的。
如果你是问高考的古诗词填空,那么书上要求背诵的都是必须要掌握。像高中所有学过的诗词以及每一个章节后的课外阅读上的诗词也有必要掌握。
像杜甫、李白、苏轼的诗词都是重点。
像《劝学》、《六国论》、《过秦论》中揭示道理的内容;《滕王阁序》、《将进酒》中的对仗句式;李清照、柳永词中的佳句。
此外,你必须要累积一定的课外古诗词,李煜、杜甫,以及初中你学过的都是应该在高考复习阶段过一遍。
就算考不到,只要你掌握了,作文时便可以熟练运用,增加作文的美感和深度,这样的作文阅卷老师都会愿意多给分的。
5. 春考语文应该背哪些古诗词六年级上册
65、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6、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第三主题单元“母亲河”)
67、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68、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7主题单元“战争”)
69、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0、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杨州八怪之一)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风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71、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第8主题单元“岁寒三友”) [本册共7首古诗]
6. 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及意思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一 、而 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二、以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 ----------------------------------------------------------------- 三、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
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
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
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7. 06年春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 但恐回吾之心 回什么意思,从哪个义原文如下: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葆光子曰:“李卫公之抑忌白少傅,举类而知也。初文宗命德裕论朝中朋党,首以杨虞卿、牛僧孺为言。杨、牛即白公密友也。其不引翼,义在于斯,非抑文章也,虑其朋比而制掣也。”
联系前后文,白居易因为李德裕“虑其朋比而制掣也”“其见抑也如此”,是被李德裕打压的一方。而在这里“回”应为动词,符合文意的有:
1.改变;
2.违背;
3.谢绝;
4.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而根据前句中“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可以看出对其文采的肯定。所以我认为这几项中,“违背”比较符合文意。
即大致可译为“我对这个人的了解不够久。他的文章精彩绝伦,又何必去看(不用看也知道)。只是我恐怕他的文章有违背/不合我心意的地方,所以不想去看。”
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呵呵。希望对你能有点帮助。
8. 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
(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
(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哪些?高考语文默写题一般都来自高考考纲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篇目,默写题是很简单的,大家一定不能丢分。下面是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篇目64篇,供参考。
提示:高中必背古诗词其实在高考真题中只占了6分的分值,主要是名句默写,分值最大的是课外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这两个阅读理解分值占了30分。
《蝶变语文-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搞定高考文言文其实上图的一本书就够了[查看介绍和购买方式],这本书包含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真题详解和模拟训练、必背古诗文等。
1、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见的211个实词、18个虚词、89个古今异义词、4中文言句式、8项词类活用,每个词还搭配例句和解释。不懂文言文的基础知识,那文言文阅读就不要指望拿满分。
2、真题详解和模拟训练:选用近5年16道高考典型真题详解,同时搭配20道精选训练试题,通过真题讲解和模拟训练,让考生彻底掌握文言文阅读训练。
3、必备古诗文:书的后半部分还有高中必背古诗文,并给出每篇原文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默写训练等,通过这个篇章的阅读和训练,轻松拿下高考语文中的名篇名句默写。
1、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
2. 日削月割的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言文语句翻译 授课:石利华 制作:高淑清 1、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2、及死日经典文言文语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文言文语句天下熟知与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a6r高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a6r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高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a6r英汉翻译(短语).doc.11、浓雾遮眼 white darkness12、仰着脸 upturned face13、捆扰某人 prey upon somebody14、无言的呼唤 the wordless cry15、像 。英汉短语在线翻译,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英汉短语互译.11、浓雾遮眼 white darkness12、仰着脸 upturned face13、捆扰某人 prey upon somebody14、无言的呼唤 the wordless cry15、像 。
高考复习几种文言修辞翻译技巧.一、比喻的翻译1、明喻:仍译为明喻.例1:皆玄衣白刃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剽疾如猿猴.(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例2:火势猛烈,高考文言文复习船往如箭.(船像箭一样往前冲.)2、暗喻:用 。swfswf翻译的过程,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剽疾如猿猴.(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例2:火势猛烈,swf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动作名称英语翻译003.txt.form5.Single Whip 单鞭form6.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 Pounds Mortar Secondly 第二金刚捣碓form7.the White Crane(Goose) Spreads Its Wings 。
陈氏太极拳分解动作,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剽疾如猿猴.(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例2:火势猛烈,陈氏太极拳.form5.Single Whip 单鞭form6.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 Pounds Mortar Secondly 第二金刚捣碓form7.the White Crane(Goose) Spreads Its Wings 。高一英语复习1-8单元翻译练习一.这位厨师做的汤太好和了.我们将把原定在周日的晚会改在周二举行.本周的天气会一直很热.有些人很有钱,而有些人很贫穷.他们不知道变化是怎样产生的.你认为我 。
练习一教学反思,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剽疾如猿猴.(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例2:火势猛烈,一年级拼音练习一.这位厨师做的汤太好和了.我们将把原定在周日的晚会改在周二举行.本周的天气会一直很热.有些人很有钱,而有些人很贫穷.他们不知道变化是怎样产生的.你认为我 。《诗经·卫风·氓》翻译.doc.经·卫风·氓》翻译无知农家小伙子诗经 卫风 氓翻译,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剽疾如猿猴.(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例2:火势猛烈,\x0b怀抱布匹来换丝.\x0b其实不是真换丝,\x0b找此借口谈婚事.\x0b送你渡过淇水西,\x0b到了顿丘情依依.\x0b不是我要误佳期,诗经卫风氓 \x0b你无媒人 。
复旦名教授课程-英汉翻译实践-课堂讲义.复旦名教授课程《英汉翻译实践》课堂讲义!Unit 1I.英汉翻译原理第一讲:什么是翻译?例1 The history of a tree from the time it starts in the for 。越名教而任自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剽疾如猿猴.(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例2:火势猛烈,\x0b怀抱布匹来换丝.\x0b其实不是真换丝,\x0b找此借口谈婚事.\x0b送你渡过淇水西,\x0b到了顿丘情依依.\x0b不是我要误佳期,纲常名教.复旦名教授课程《英汉翻译实践》课堂讲义!Unit 1I.英汉翻译原理第一讲:什么是翻译?例1 The history of a tree from the time it starts in the for 。
托福-gre-雅思-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二级笔译实务模2试题-99考试网.计算机:学历类:工程类:等级考试 微软认证 思科认证 Oracle认证 Linux认证考研 高考 高教自考 成人高考 法律硕士 MBA/MPA监理工程师 房地产估价师 咨询工程 。雅思 托福 gre,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那一天,剽疾如猿猴.(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例2:火势猛烈,\x0b怀抱布匹来换丝.\x0b其实不是真换丝,\x0b找此借口谈婚事.\x0b送你渡过淇水西,\x0b到了顿丘情依依.\x0b不是我要误佳期,雅思 托福 gre 区别.计算机:学历类:工程类:等级考试 微软认证 思科认证 Oracle认证 Linux认证考研 高考 高教自考 成人高考 法律硕士 MBA/MPA监理工程师 房地产估价师 咨询工程 。
3. 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4. 文言文翻译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四、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5. 语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其”字的用法并翻译句子
1、念悲其远也: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其:代词,她,指燕后。
2、成以其小也:成名嫌它太小了。其:代词,它,指促织。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其:代词,它们,指宫殿。
4、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这种祸患现在显现不出来,但是将来会显现出来的。其:指示代词,这种(灾祸、祸患)。
5、汝其善抚之:希望你好好抚养他们。其:语气副词,表示希望语气。
6、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商量的语气。
7、与尔三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我现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了你父亲的遗志!其:语气副词,表示希望(祈使)语气。
8、则齐国其庶几乎?:那么,齐国该差不多(会很好)了吧?其:语气副词,表示加强推测的语气。
9、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对)其中受凌迟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还不会死。”其:指示代词,其中。
10、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谁能抵挡得了它呢?其:语气副词,表示假设语气。
11、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道路又长又远,我将会不懈努力地追求。其:语气助词,无实义。(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补足音节,无实义。)
12、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雪花纷纷飘落一望无际啊,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其:语气助词,无实义。(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补足音节,无实义。)
1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不了解我那也就算了吧。其:语气副词,表示加强限止的语气。
6. 怎样翻译文言文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7. 高考语文有哪些文言文翻译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有十种常用的技巧: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8.意: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9.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1. 高考两百字的文言文满分作文
高考写200字,你的字数就不够,怎么可能满分呢,附上高考文言的开创者《赤兔之死》,以供参考,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
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
’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2. 《当代学生》高中40 41篇文言文文章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1.“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
2.“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
3.“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
4.“薰薰”,指花草的芳香。
5.“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
6.“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
7.“泠泠”,清冷。
8.“蠲”(读juān),免除。
9.“狎”(读xiá),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
10.“矧”(读shěn),况且。
11.“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
12.“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
13.“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14.灵隐寺:杭州著名的佛寺。
15.导和纳粹:纳入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情和畅。
16.蠲烦析酲:解除烦恼,免掉困倦。
17.濯:洗。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3. 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的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转折》
——————————————————————————————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於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
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於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
於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
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於大石者乎
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於石阴,遁於林洼,而不名於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
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於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
择趋避者,散於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
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於何择於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於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於
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於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
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
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於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
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
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於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於绝壁,
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於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
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
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於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
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於四海,流芳於
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4. 关于高考诗歌,文言文类的作文夏日咏怀
夏日燕居久,朝朝慵还疏。平明犹贪睡,起来弄旧书。
自分非隐者,何能事幽独?百蝉充耳噪,氤氲笼敝庐。
都无凉风至,闷坐汗濡濡。而或雷霆斗,郁塞一旦无。
雨声清入夜,骋思聊以娱。沉吟缅逝川,不觉已冠年。
垂髫怡然乐,去去益缠绵。负笈出学子,怯步向人间。
所业非正道,所重唯交欢。折柳曾闻曲,古渡送征帆。
远别鸿鹄志,独我为愚顽。流年欺人行,深愧一无成。
未能驰塞外,未能老书经。未能奉宣室,未能请长缨。
衷怀转一叹,锁眉愁绪萦。去者不可谏,来者孰能轻?
试翼斯击水,绝云乃培风。烟尘视寰宇,犹许万 *** !
5. 说,有届高考满分作文用文言文写的高考作文《诚信》——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
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
’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
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
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
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专访蒋昕捷:我如何写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以一篇《赤兔之死》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专访。
蒋昕捷是在妈妈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他说,当时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用古白话书写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心里也没个底,但他坚持认为,写这样的故事用古白话更恰当,表现历史人物更生动,当然自己运用起来也更自如。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作文题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马,他一下子像见到了老朋友,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
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个写作花了50分钟的时间。
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到“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高考临场作文时如何能发挥得如此自如?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从5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一天要听七八场书。
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