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员工培训是福利还是企业投资?

员工培训是福利还是企业投资?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5-11 00:30:15
个人认为,企业给员工培训既是一个福利,同时也是一种企业投资。说她是福利是因为,他确实帮助员工更快的成长了,可是员工在成长的同时更加职业化,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这又是一种隐性的企业投资,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 ——————杭州时代
内容详情

个人认为,企业给员工培训既是一个福利,同时也是一种企业投资。

说她是福利是因为,他确实帮助员工更快的成长了,可是员工在成长的同时更加职业化,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这又是一种隐性的企业投资,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

——————杭州时代光华 纞梅

如何理解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劳动法规定工人在培训期间的待遇:

1、工人在培训期间的待遇,可以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

2、《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第12条规定,企业对经批准参加脱产培训半年以内的职工,应当发放基本工资、奖金及相关福利待遇(双方另有约定的可除外)。参加本企业内部脱产培训的职工,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照发。

3、劳动法规定,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基于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而产生的,而不是基于培训产生的,因此,培训期间的工资是否算作培训费,缺少法律依据。

4、培训是用人单位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给予员工的一项福利,既然是一种福利就不能要想着从员工身上把成本捞回,员工学到先进技术,本身就是对公司的一种回报。

培训对于员工来讲有哪些好处呢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句话在前几年看来还比较像一句笑话,但是在近几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所谓培训,就是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或者思想层面的培训,以达到提高员工能力,创造更大公司效益的目的。

至于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怎么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首先就是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我们都知道培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工作单位,培训是提高员工能力的唯一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在培训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果你不进步,那么就会被别人狠狠的抛在身后。

还有就是培训也是公司的最大福利。公司的进步依赖于什么呢?除了外部环境以及上司的正确领导,那就是员工的进步。只有员工在逐步进步,我们的公司才能愈来愈棒。

为什么员工那么反感企业培训

我认为:培训只是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来说是一种说教。其实不然,通过专业培训,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时非常明显的,个人的潜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为员工以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激发员工积极性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对员工的培训往往被视为企业的福利。持续不断地培训不只是让员工得到了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还会使员工发自内心的感激企业为他们提供了使自己成长、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结果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潜能并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员工有了自尊和自信心,他就会在工作中将“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而员工敬业精神的产生,会自然而然地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

据调查现实,介绍过培训的员工无论在团队意识、工作责任、归属感、忠诚度方面都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员工要高,通过培训可以联络员工之间的沟通,增加感情,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3、提高个人素质,发挥个人潜能,承担更多责任

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在能很好胜任工作的同时,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潜能。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完成原来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使得员工能承担更多的发展责任,为公司出谋划策,万众一心,为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完成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智力保障。

仅供参考:

其一、很多公司培训常常在休息时间进行——周末、晚上、节假日。中国民企中,很多老板始终抱“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总认为员工辜负了自己的良苦用心,经常强调“培训是对员工最好的福利”,“公司在培训方面毫不吝惜”……所以,员工要珍惜,要懂得感恩,基于此,培训就应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事实上,我们的调查显示,员工最最反感的事就是好不容易下班了、熬到了周末,结果却通知用来培训。可想而知,带着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其效果能有多好?!毋庸置疑,培训是公司给予员工的福利之一,但是在“节假日”面前,这个福利应该是第二位的。所以,公司既然在培训方面已经如此舍得投入了,为什么不再“追加投资”,把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内呢?实际上,多数情况、多数岗位,这并不会影响员工总体的工作效率。而因工作特点确实不能在工作期间进行培训的,则可以给予相应的“加班费”又何尝不可呢?!从员工心里来讲,当公司为他提供培训,同时还因为他参加培训而给他付费,他就会非常重视培训,这时,公司向员工提要求,员工也会更乐意接受,培训效果自然会更理想。

其二,培训部门总是想当然的设置课程,而缺乏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导致课程与员工的实际需求脱节,自然提不起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更不会见到明显的效果。和很多企业内训人员接触,他们普遍反映自己费了很大的精力选课程、找资料、做PPT、有些还要不断的试讲,做了很大的投入,结果却收效甚微,常常还得不到理解:因为看不到明显的成果,公司不认可自己的劳动成果,员工从内心里也不够配合。这时,培训人员就会非常累、孤独。

我们都知道,培训的目的不在过程,而在于培训后员工正面提升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没有正向改变的培训都是资源的浪费。我们曾服务的某零售业,毫无疑问,服务能力、技巧方面的培训非常重要,所以,内训人员就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大家做服务方面的培训,但是我们看到效果并不理想,而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因为效果不理想,所以,强化培训,多次培训……最后搞得大家都很累。在我看来,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先了解公司既有的服务要求、流程、制度是否合理,这个过程需要和具体执行者深入沟通,了解不执行的原因,一般来讲,员工不执行的原因要么是能力,要么是意愿,这个要深入分析,这一步完成后,我们才有可能做出针对性的培训,所以,培训的关键是要找到差距,以期通过培训来弥补。接下来,就是要考核、要监督、跟进培训效果,拿服务文明用语的培训来讲,培训并不难,关键是要员工去执行,如果培训完后,不考核、不监督,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从员工来讲,他们喜欢的培训无非两个特点:1)培训确实解决了我工作中的难题,让我工作更得心应手了,也更自信了;2)当我按培训的方式去工作时,我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绩效,拿到更多高的收入。满足这两点的培训,很自然会获得员工的支持。

所以,培训的目的在于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而要确保良好的结果,我们既需要注意培训的方式、时间,如不要在休息时间,更要关注员工对培训真正的需求,从而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同时要强调培训后的考核、跟进、监督,外聘“专家”们的培训,完了,他双手一甩,拍拍**走人,企业内部培训绝不要做成这样子。同时,不能为培训而培训,更不要想当然的设置课程。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