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闺蜜小小给我发消息,问我当初是什么时候和孩子分床的,还向我讨教有没有分床的秘诀。我这才注意到他家孩子已经快四岁了,确实是应该尽快分床单独睡觉了。
其实关于宝宝多大分床?最合适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多的家长在讨论,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早点分床睡以后独立性比较好,也有些家长认为,全部孩子分床睡会让他没有安全感应该等孩子自己主动提出分床睡。
其实,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这样的,过早过晚都不好,家长要抓住?最佳?年龄。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
孩子和家长分床睡最好不要太早,孩子3岁前,要和家长一起睡,3岁后再开始着重于和孩子分房睡。
太早分床睡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焦虑感。而太晚分床睡则可能影响孩子的独立性、边界感和对性别的认知。因此最好能在?最佳?年龄也就是3-6岁完成分床睡。
那么,家长要如何帮孩子接受分床睡呢?
1、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从小就和父母睡习惯的孩子,如果突然就让他一个人睡,孩子多半会难以接受。尤其是三、四岁的小朋友,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高,突然的分床睡可能会让他产生恐惧。
所以建议家长提前为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比如给孩子看一些关于分床睡的动画片或绘本,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带孩子到已经分床睡的小朋友家里去玩,提前告诉孩子大约多久后他会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给孩子一个逐渐接受分床睡的时间,让孩子接受分床睡这件事,甚至对分床睡产生期待。
2、注重?仪式感?
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对仪式感的重视,提前让孩子参与到房间的布置中,甚至选择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比如孩子的生日。作为分床睡的日期。
最好在分床睡的当天,为孩子举办一个小小的仪式,庆祝他又长大了一点。这样的仪式给孩子带来的喜悦和惊喜的感觉能帮他冲淡一点对分床睡的恐惧。
3、睡前故事
如果家里原本就有读睡前故事的习惯,那么在分床睡之后一定不要停掉。如果原本没有这个习惯,在分床睡之后也最好能养成给孩子读睡前故事的习惯。
和孩子分床时,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孩子单独在一个房间时,会因为害怕或焦虑睡不着。这时就非常需要家长陪着孩子入睡。睡前故事不仅能帮助孩子尽快入睡,家长读故事的声音也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感受到家长的爱护和陪伴。
4、开门睡
有些孩子会比较害怕自己单独在一个房间内,家长就可以在刚分床的那段时间暂时将孩子和家长房间的门打开睡觉。
一方面是给孩子适应的时间,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晚上突然醒了觉得害怕,也可以到家长的房间接着睡。
5、允许孩子偶尔同睡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要允许孩子偶尔回到大房间同睡。虽然孩子已经接受了分床睡,但并不代表孩子已经完全长大。
当孩子因为某些情绪上的波动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偶尔允许孩子同睡,让孩子明白分床睡并不代表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疏远了。
儿童性教育专家会告诉我们:孩子和父母分房的时间,最早二岁、最晚四岁。
因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3-6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分房,越大就越难分。试想,为什么老外很少遇到“分房困难”的问题,因为孩子出生就是自己睡一个房间,以后当然就不会存在分房的问题了。
为什么越大越难分,因为随着孩子长大,他的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4岁以后的孩子,尤其是5、6岁的时候,想象力非常丰富,会把故事中的情节联想起来,充分发挥想象,所以到那个时候再分房,难度会更大,孩子会说“害怕,怕怪兽”。这个时候,妈妈的分离焦虑往往比孩子还严重,这时候妈妈要看清自己的情感需要,解决自己的分离焦虑,再解决孩子的分房问题。
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妈妈长期和孩子在一个房间,势必会影响夫妻生活,或者夫妻性生活被孩子撞见等等尴尬事件的发生,从性心理学上看,对孩子的性发展不利,也不利于夫妻关系。
孩子在家庭中需要正位,所谓正位是指:妈妈和爸爸是夫妻,夫妻应该住在一起。而只有夫妻关系正位,才会让孩子在家庭中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分房睡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当然,分房睡不等于睡前就不用管孩子了,睡前陪伴孩子也是很重要的,看书、讲故事、晚安吻……哪怕就是关了灯默默地陪着孩子,对帮助孩子走向独立自主都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