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洋淀之所以成为名胜,不仅因为这儿有英雄的传说,英雄们的壮举更赋予了苇崇高的品质,从而是这儿成为人人敬仰的圣地。
2.敌人的铁蹄一次又一次地践踏着这片土地,但白洋淀的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抗击敌人的侵犯,保卫了自己的土地,从而使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次又一次地恢复了生机。
3.是的,这声音是震天地、撼日月、泣鬼神的声音,这声音是采蒲台人民宁死不屈的精神,这决不是一般的否定的声音,而是一种中华民族的骨气。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知道请快回答!!!!愈快愈会加悬赏分哦!!!!快快快!!·!!!
解析:
孙犁 <<白洋淀纪事>>
采蒲台的苇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
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的在苇里穿
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
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
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
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的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
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
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
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
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
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
们却偷偷的把怀里的孩于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枝插在孩子的裤挡里。查的时候,
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的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
是一个,智慧
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
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
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
村的
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
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946年
采蒲台的苇》是一篇优美的 抒情散文; 运用了 象征 的手法,以 苇 喻 人 ,借苇来写白洋淀人民的民族精神、英雄气概;
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