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填志愿被录取了可以不去吗

填志愿被录取了可以不去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5-10 08:55:08
高考填的志愿被录取了可以不去。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
内容详情

高考填的志愿被录取了可以不去。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

被录取了不去的后果

第一,当年不会再被其他高校录取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只要考生被某所高校录取,就不会再被其他大学录取。开学后如果不去报到,学校就会对考生作自动退学处理。想上大学的话,只能选择复读。

第二,可能会出现重复学籍

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比较小,但也谁也不能保证意外的发生。考生本人虽然没有去报到,但有可能还是被注册了学籍。如果复读之后又考上另一所大学,并且去注册了学籍,就会出现重复学籍,导致毕业之后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所以如果确定放弃被录取的学校,选择直接复读,最好给大学的招生办打电话,说明自己不去的理由,确保自己的学籍没有被注册,规避意外情况的发生。

一、高招录取流程

高招录取流程即志愿录取流程,它关系到你填报志愿的每一步骤,影响到你投档后会不会被退档。整个录取流程一般包括8个环节:

1、模拟投档: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级招办按照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

2、确定投档比例:模拟投档后省级招办及时向高校报送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根据模拟结果决定是否追加计划,是否调整投档比例。

3、正式投档:省级招办按照高校调档的要求和考生填报的志愿,将符合高校调档条件的考生的电子档案在网上投递给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只进行一次投档。

4、阅档:招生高校在规定时间内从网上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审阅,审阅内容包括考生的成绩、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体检表以及诚信记录等。

5、预录取:招生高校按照相关规定和招生章程等,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进行预录取,并将预录取和退档的结果上传至省级招办。

6、录取检查:省级招办对高校欲退档考生的情况进行审核,如无异议,则录取结束。

7、打印录取名单:省级招办根据招生高校的录取结果,打印录取新生名册,加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8、填发录取通知书:招生院校根据录取考生名册填写录取通知书,加盖该校公章后连同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寄送被录取考生。

二、接收到录取通知后注意事项

1、交取学费以及户口迁移等琐碎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是录取通知书发放后,有关学费缴纳,生源地货款办理(可办可不办)。所在地户ロ迁移(自愿)等事务的办理。

学费缴纳要按照通知上的具体数额缴纳。生源地贷款是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来安排是否办理。所在地户口迁移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可办可不办,没有硬性要求。

2、时刻保持手机信号状态

关于这一点,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因为志愿填报结束后,招生办和院校联系我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机,而且一般都会发送短信到我们手机,显示我们的志愿状态。有时候,你的专业需要调剂等特殊情况的时候,院校会拨电话咨询,如果你的手机关机了,或者一直联系不上,这时为了不耽误时间和整个录取流程,有可能就直接把你淘汰了。到这一步,如果真的因为手机信号状态的原因错过自己心仪的学校真的是件十分遗憾的事,所以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这点。

3、部分省市考生注意签字确认时间

志愿填报完成之后,部分省市考生,比如河南、湖南等,网上填报过志愿后,县(市、区)招生办将依据考生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信息,打印出志愿表交给考生签字。考生须在规定时间段到县(市、区)招办签字确认志愿。签过字的志愿表将存入考生档案,录取时考生不得放弃。所以各位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完成之后要时刻留意当地志愿确认的时间地点的信息,及时作出回应。

4、留意自己的录取情况

当我们填报完志愿之后,是否被录取就成为了各位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留意所填院校的官网发布的录取动态,录取动态一般有自由可投、已经投档、院校在阅、预退档、预录取、录取待审、录取等状态,所以考生可以第一时间从院校的官网获取自己志愿的最新动态。

5、未录取的考生留意征集志愿的机会

在高考录取进程中,因为上线生源不足等原因,某些批次和某些高校会出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_。与此同时,一些考生因为发挥失常或志愿不合理,之前的志愿无法被录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十九条 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录取,取得专科生或者本科生入学资格。

本科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根据教育部规定,考生被录取后,高校和考生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档。考生也不得再填报任何志愿、不得再被其他学校录取。大学开学后,若考生逾期未报到,相当于自动放弃升学资格,学校将对考生作自动退学处理,但这不会影响考生复读参加来年的高考。

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相关招生政策,本着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对考生电子档案进行审阅,通过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选择当年报考本。

大学从它产生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上溯到它的产生,它主要是从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早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现代西方大学又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而到美国大学这样逐渐演化过来的,无论哪一个时代的大学都是以前大学的创造性继承而不是否定。

扩展资料

大学主要特点

1、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人为主体积淀和创造的。

大学文化的形成既是人类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的结果,但大学文化主要是以大学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大学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顽强的努力积淀和创造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由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厚、善于治学育人的学术**和具有远见卓识、独到办学理念、善于科学管理的优秀校长创造的。无数实践已经证明,学术**和优秀校长是大学文化人格化的象征。

2、学文化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为基础

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是大学存在的组织基础,这是大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大学文化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

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为存在的组织基础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大学办学的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从内部来说,要求大学以着眼未来和探究真理为己任,成为高度分权的有机体,以文化(学术) 机制作为自己运行的主导机制,以理性和学术价值作为自身追求的基本价值;

第二,从外部来说,要求大学以学术自由作为维持其活力的源泉,应当比社会上的其它部门享有更高的自治权力,而大学组织内部比较松散的结合正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百度百科-大学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