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2月份了,找工作差不多两个月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说不着急那是假地,咱可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呐,压力那是相当的大。下面来说说理工科博士的找工作之路总结。
回头看看自己找工作所走过的路,投了几十份简历,面试了中电集团合肥38所,中电集团成都10所,L G上海研发中心,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中科院合肥先进所。10所、L G已经杯具,38所、医工所、先进所还没具体消息,估计也很可能杯具。前天投了中电集团29所,面试都没入围。唉,**裸地被鄙视,心拔凉拔凉地!现在似乎都已经习惯被拒的感觉了,虽然不至于自信心跌至谷底,一蹶不振,但心里还是很不爽地。
我学的是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博三,中科大土著,本硕博一路走来基本算是踏踏实实地认真对待学业。虽然也曾为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使本科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而苦恼过,为博士课题迟迟不得进展而纠结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靠着一股韧劲把学习和科研的难关一一攻破。虽然找工作一路走来,一路杯具,但我自认为作为一个重点高校工科博士,我不是混过来的,真才实学是有的。不过,为什么作为一个名校工科博士,在今年就业形势如此之好的大年,却一个offer都没呢?
这两天认真总结了下,我没成功把自己“兜售”出去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说出来给后来者做个参考。
其一,没有项目经验。这是个死穴,现在的公司或者研究所招人,都是看专业对不对口,有无实际项目经验。因为做的课题方向一直都是偏理论的,所以导致很多公司都不愿意花血本投资在一个他们认为产生价值比较慢的博士身上。公司或研究所对博士的定位与硕士或本科生大不一样,希望招的博士能够在尖端技术上有所突破,故博士若没有项目经验,便是劣势。这里也给正在读博的各位同学提个醒,在培养自己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最好还是做些实际的项目,这样工作会好找很多。
其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与求职目标。我虽然学的机械专业,但对软件计算机很感兴趣,平时也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在投简历的时候机械和软件都投,不明确将来要进入什么行业,也不明确要做什么方向。得到了一个百度的笔试机会,当时也没在意,忙于搞博士课题,笔试裸考杯具。要找一个感兴趣的行业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当你感兴趣的方向与你所学专业不一致的时候。所以,还在学校的师弟师妹,一定要早点明确职业规划,这样找工作时目标明确,好好地准备目标行业所需要的能力,集中精力面试几家公司或研究所,胜算较大。
第三,找工作前期过于乐观、挑剔。今年的就业形势要好于去年,对于招聘信息仅关注了校园招聘,且只把工作地点限定在长三角地区,去大的公司研发中心或研究所,对薪资待遇期望有点高,故错过不少公司的招聘。
第四,笔试和面试的准备都不够充分。在经历了几次笔试面试之后,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对公司或者研究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有了一些了解。一般外企都需要先用英文PPT介绍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大约5~10分钟,并且有30分钟的问答,基本上都是英文。国内有些研究所也会需要用PPT介绍自己的工作,然后是回答。PPT内容上要能体现适合于应聘单位相应职位的研究或项目经历,偏技术的,正所谓投其所好。笔试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所以最好还是把专业书看下,熟悉下基本概念,有些面试里也会问一些基础的概念问题。
其五,表达能力欠缺,没有正确地审视自己。首先既不能自视清高,也不要妄自菲薄。经过几次面试,也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简单交流,应届毕业生,全国同一档次学校的学生,没有谁比谁更厉害多少,或者差多少。但是因为不同的专业,做的不同课题方向,项目的多少,同时还有一些因素造成相对的强势或弱势。我自认为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其他条件还是不错的,但是面试的失利跟自我推销能力欠缺有很大的关系。面试前需要准备,了解招聘职位和公司文化,按需备料,扬长避短,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至少要表达清楚,回答正确。针对不同的应聘岗位要有不同的侧重。
这两天,把简历再次进行了修改,凸显自每到9月份,大学生们就开始忙碌工作的事项了。当下研究生也不例外,也开始准备简历,到处打听,四处奔波,就像是撒网一般,只求一个称心的职位。己课题当中偏技术层面的东西,同时把面试的PPT做一些修改并试讲一下,找同学当面试官给自己挑毛病,把基础的专业知识再复习一遍。争取早点拿到满意的offer,把自己“卖”到一个好地方,当然,希望价格也高一点,好与“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相媲美。投简历主要以研究所为主,再考虑合适的企业,最后是高校。其实研究所、企业和高校各有利弊,关键看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具体到某家单位的综合考量。选什么都不要有遗憾,人往往对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有种超出理性的好感和幻想。在没有offer之前,先广撒网吧。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总觉得没啥,也看过大家关于找工作的经验之谈,但是轮到自己的时候,远比看别人的面经来得深刻,被教育得透彻,继续努力,好好加油找工作才是王道。
50%
博士后申请和参加招聘找工作一个样,没有固定的成功率,但总体伤来说可以按每年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人数和博士毕业人数来计算也能算出大体成功率,据说2021年博士毕业人数在六万左右,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数在两万五千左右,这么说博士后申请成功率大概在40%左右。
博士后申请和参加招聘找工作一个样,没有固定的成功率,但总体伤来说可以按每年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人数和博士毕业人数来计算也能算出大体成功率,据说2021年博士毕业人数在六万左右,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数在两万五千左右,这么说博士后申请成功率大概在40%左右。
工作大概是我2021年最大的劫,至今还未完全渡过。
从开始到现在,自己面试过国内top1的药企以及福州本地的一家药企,但自己不确定是否决定去公司,加上还没有毕业,所以就没有签。
此后,自己参加了福建省的选调生考试,笔试只有一门申论,很荣幸飘过,进入面试环节,听人说博士只要进了面试都会要,但自己报名的是福州的岗位,最后分配的是下面市里的岗位,也选择了放弃。
接下来的时间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期间报名了自己学校的行政岗位,能留校也不错。6月份的通知,立马报名,问了相关老师,博士做行政,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就在考虑了之后决定了自己从事行政岗位。
结果,7月份没面试,8月份疫情,9月份开学也没面试,多次打电话问就说没有开始,确切说到现在也没消息,这也是很坑人的地方。
从9月份不再等,开始投递其他岗位,除了福州的事业单位和高校还投了公司的岗位,福州的医院以及高校,因为时间和方向问题,均没有拿到面试通知。在找工作的APP上投了简历,便陆续接到了公司面试邀请。
自己前后参加了4个公司的面试,不过都是初创公司,最开始的心态就是多参加一些面试积累经验,所以有几个小公司便在面试完就拒绝了下一步的面试。
师弟帮忙推荐了他所在的公司,一个新领域的国内top2的公司,面试完,那边领导反应还行,师弟说没太大问题,自己开始查看这个领域的相关文献和研究现状,结果迟迟没有人事的电话,师弟前后帮我确定了两次,都说没问题,又等了2周,还是没消息,便觉得应该没戏,最终得到消息,领导觉得方向还是不太匹配。
其实觉得应该一开始就说明白,这样纠结的领导,只能说没有缘分吧。
接下来十一回老家郑州,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也顺便看一下河南的机会,虽然曾想着毕业以后不再回河南,但工作机会难找,回老家呆在郑州至少离家人近,最近几年郑州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中一个学校,前后投了三次,每次觉得有希望就又破灭了,最终通过关系了解到说专业不匹配,所以被刷了。这里想到博士的时候导师说专业不影响博士就业,主要看研究方向,其实还是有影响的,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差别蛮大,虽然不是全部原因,但还是有影响。
在郑州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有出生5个月未曾谋面的小侄子,便也觉得时间还快些。但两周结束,焦虑便席卷全身,晚上睡觉以及早晨起床想的都是面试和工作。
又在等待中参加了月底的招才引智,自己此时已经不再局限于省会郑州,便另外选择了两个城市作为目标,前后投递了10家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盛会挺大的,自己还临时被拉去进行了采访,被那位记者说自己回答挺好的,也算是个小插曲。
和已经入职高校的同学聊天,其中另外两个城市的高校应该没有问题,当场投递简历的时候招聘老师表现得也很热情,结束后两天又投递了电子简历。结果是,一家面试通知都没有收到。后面了解到,我投递的高校要不今年名额骤减,招聘上写招聘几十号人,其实只有2个编制名额。还有就还是专业的问题,不匹配,要上报到人社厅,看毕业证的专业。最后就是招才引智只是一场招聘会议,很多都是提前签订好协议,当场走了形式。
具体不知道是哪种原因,结果就是自己没有收到面试通知,开始怀疑自己的学术水平,但明显我投的这些事业单位的条件是都符合的,有几个还是符合一类的条件,但结果就是没有。也许这就是内卷吧,我是这场内卷的分母。
这期间,一家南京的公司对我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我面试的时候遇见浙大的一个老教授,也很喜欢他,后经历了二面三面,和猎头也成了朋友,就在我接受命运的安排想要投身公司的时候,他们给的待遇却经历了一波三降,直到最终我不能接受,虽然承诺三个月试用期涨薪最高30%,但没有写到合同的承诺,依旧觉得是画饼。也是消耗了自己的一部分信任吧,所以最终拒绝了。
就在我得到这家公司最终待遇的那一天,我接到了自己投递的一家中科院博后老师的电话,在杭州,一个我和老公都很喜欢的城市。
接下来,接受面试,方向不是太喜欢,又换老师,再面试,都很顺利,这期间还遇见一个本校的博士已经进站,给了我很多帮助。
目前在考虑到底选择哪一个老师的方向,都有点新,需要自己学习很多,但考虑到以后想在杭州发展,中科院的博后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待遇也是比面试的公司高很多的。
兜兜转转,半年了,自己还是走到了博后的选择上来,有时候我会想自己这半年真的浪费了,是真的,毕竟自己确实开始找工作晚了,应该在毕业之前就把工作敲定,这也是自己给后面师弟师妹的规劝。此外一直没有确定好自己到底去公司还是去高校,是继续科研还是行政。
但每一种经历都是值得的,兜兜转转一圈,我才能了解到高校的门槛、公司的真实待遇以及博后的可能。
加油吧,每一条路,都不容易,人这一辈子,想要得到的多,就要付出的多,选择有时候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有幸参加了多场学校组织的博士生面试,在这里就面试当天的情况,与各位分享,希望对正在读此文的你能有所帮助
在已经确认好有面试资格后,一定要提前半个月以上来准备PPT 一定要熟悉你的每一页内容,PPT内容看你报考的学校是否有要求,要根据主办方要求的时间来准备材料,有所偏重,个人简介建议不要过于繁琐能说明自己的情况即可,在面试过程中见过有些学生将本科硕士期间的个人学生会的工作突出强调,讲了很久,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相对于其他的面试,面试老师更想知道你的科研思路,你以前做了哪些相关科研的工作,你为读博做了哪些准备,以及你读博后的科研计划,一定要突出强调,还有就是读博的动机一定要明确,现在有些高校读博的工资相对较高,比有些高校本科或者硕士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工资还要高一些,不乏有些人为了读博的高工资选择来读,其实并不喜欢科研这份工作,也不是很建议这样的人来读博的,毕竟在未来科研的路上会很辛苦,以免日后自己后悔,如果已经进入面试,建议好好表现,不要表现的读也可以不读也可以的状态,这样多半会被淘汰。
? PPT 内容,建议简洁大方,看学校要求,如有英语成绩要求,最后全英文PPT,千万不要有错字错词,PPT 上面的每一页自己都要有所了解,以免专家问各种问题不能解答就不好了,如本科起点的申请博士,可以强调一下在本科期间是否有进实验室参与过哪些项目,做了哪些研究项目,学习了哪些技能,现在很多高校都给本科生开设实验条件,如有继续深造的打算,建议各位可以早些联系实验室的老师提早做科研。
? 表述,最好提前练过,一定要脱稿,千万不可带稿念,在面试过程中就遇见一个学生全称PPT都是带稿读,老师提醒多次也没有脱稿,该生绩点成绩非常高,但还是非常可惜没能上,面试是一个综合素养评判的过程。
? 回答问题:建议回答问题一定要明确老师的提问,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想当然就回答,很多时候说多错多,这样反而不好,有些遇见的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如实告知,或者委婉的跟老师请教一下,但千万不要不回答,冷场局面也不是很好。
着装: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还是建议男生装作大方,女生最好画个淡妆,可以着正装,但是没有要求也不是非必要
一定要时刻保持微信,在面试过程中就遇见过一个本科起点的学生,在英语面试过程中,很多专业词汇不是很理解,但通过女生机智的表述,面试老师中也会给一些提示,顺利的完成的英语面试,心理老师对这个学生评价也是非常高的,读博的过程也是要主动寻求帮助的过程
能走到博士面试的考场,证明在这一批中,你的资料与其他人都是有可比性的,要想顺利读取博士,面试的过程至关重要,短短的30min一定好好准备,尤其是一些专业知识,也建议你对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提前了解多读读该老师发表的文章,以防别的面试老师问你是否对该校哪位老师感兴趣的时候,自己一脸茫然,讲过机智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是本科起点对于自己未来研究方向还是想与老师探讨深入了解才能定,毕竟自己对于这个领域了解太少,比较宽泛,希望日后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来确认自己的研究领域。
对自己的面试进行复盘。思考考博复试准备,是否完善,有没有感觉到为难的存在,博导们有没有问一些很艰深的学术问题,回答的好不好,对自己介绍时给导师们留下的映象神不深刻,以及结合导师的面试要求,来评判面试合不合格。博士面试需要准备一些资料或PPT,对自己的介绍,回答导师的提问和对专业学术的理解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