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所谓素描由木炭,铅笔, 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可以用单色线条(也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涂抹成面等方式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 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
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却又不尽然,毕竟素描涵盖与牵连的东西太多,解决的问题也太多,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同时,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种类,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当然,专门的素描艺术家并不多,大都是**者,如诸位**们,廖寥几笔的创作草稿就已经价值不菲。这些即便看似寥寥几笔的素描作品,其后面的功力也非常了得,有时随便一条起伏弯曲的线条,体现的却是艺术家对形体、结构、特征、节奏、韵味、艺术史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自己学的没有涂色的画有很多种,但是最长见的是素描。因为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注重线条表现方式,以线条的粗细轻重来描述物体的明暗深浅,并且不须顾虑物体细节的色调色值,画面借由明暗光影的衬托来突显主题。大多数画家在从事一幅油画或壁画之前,会先绘画雏型,而这个简单几笔的雏型画,便是素描。素描是一种绘画方式,广义上指使用单一色彩表现明度变化的绘画,狭义上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初学绘画的人一定要先学素描,素描画得好的人,油画自然画得好。素描的起源,普通都是以文艺复兴开始,事实上希腊的瓶绘、雕塑都有良好的素描基础。初期的素描是视为绘画的底稿,例如作壁画先要有构想的草稿,然后有素描的底稿,同时也要有手、脸部分精密素描图。作壁画习惯上是不看模特儿写生的,完全要靠事先准备的习作素描和画家的记忆。近代素描,已脱离了原来的底稿和及作的地位,可以成为艺术品来欣赏。画素描的态度不只培养描写力,同时也培养造型的能力,最后仅仅是素描也可视为作品来欣赏。相反的单看油画作品就可知道作者在素描上的造诣如何。
孩子画画时的一个缺点就是抓着铅笔不放,不喜欢用彩笔进行涂抹。这种情况,对于处在涂鸦期和象征期的孩子还不算重要,因为在这一阶段画画的效果并不占主导地位。这是帮助家长了解与认识孩子的窗口。而到了5~6岁,孩子就进入了涂样期,图画本身就成为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载体。如果孩子用单一的颜色来画画,就会影响他早期智力开发的目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用单一的颜色画画?
1、大多数孩子的兴趣都集中在绘画上,他们只是在画画中尽兴,绘画的结果对他们毫无关系。因此画画的时候不愿意换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 还有一些孩子不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色彩作画,这与父母在孩子作画时没有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条件有关。当孩子开始涂鸦时,只给他一支铅笔,时间久了,习惯了,孩子就不愿意换笔了。还有少数孩子性格比较特殊,只使用单一的颜色,这是比较特殊的情况。
如何解决这种情况?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准备高级、色彩鲜艳、较大的绘画工具,激发孩子对涂色的兴趣。因为孩子把画画视为一种愉快的游戏,他们喜欢玩具,好的绘画工具在孩子眼里是一件好玩的玩具。外观越新颖,色彩越鲜艳,孩子就越容易产生玩耍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涂上各种颜色的习惯。
其次,尽量鼓励孩子画简单的形象,但色彩丰富的内容。例如:花纹窗帘,花桌布,五彩缤纷的花坛等等。孩子的绘画技巧有限,面对比较复杂的形象时,往往精力分配不到位,只注重形态,忽略色彩。如果色彩丰富,形态比较简单,孩子就会更多地注意色彩。
第三,启发孩子亲自用彩色铅笔画颜色。一般来说,孩子画画时,先用某种颜色画出轮廓,然后上色。家长最好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让孩子亲自用颜色画轮廓。例如,把人的头发画成黑色,把脸和手画成浅**或橘**,把衣服按原来的颜色或相似的颜色直接画出来。让孩子刚要开始画的时候就注意到色彩。这种方法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因为不断换笔会影响孩子对整体的观察和描写。但如果家长只强调色彩,对孩子画的形状要求不太严格,孩子还是会欣然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