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古诗有《咏鹅》、《江南》、《画》、《悯农》、《古朗月行》、《风》。
1、《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5、《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6、《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适合一年级书写的古诗如下: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概念范围:
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3、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散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一年级上册学的古诗有:一去二三里、咏鹅、画、画鸡、静夜思、悯农(一)。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悯农(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古诗的好处有哪些:
1、增强记忆力,记忆古诗文,无疑等于每天做一套脑体操。
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学生头脑中有大量的名篇佳句,还担心他将来写文章不文思泉涌,出口成章?
3、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知识蕴含在古诗文经典中,背下这些优秀篇章,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能经常进行古诗文朗读比赛,即可形成壮观的朗读氛围。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千古美文,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
6、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背下大段的古诗文,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7、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坚持力,培养学生的耐性,在长期坚持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8、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以载道,背下精选的经典古诗文,等于拥有了打开华夏宝库的钥匙。
9、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因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理解记忆、联想记忆、归类记忆等都是很好的记忆方法。
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如下:
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古诗有《画》、《静夜思》、《春晓》、《村居》、《所见》、《小池》、《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咏柳》、《春日》、《乞巧》、《嫦娥》等。
共112首,要求学生会背会写会理解,而且也会经常性的遭受到老师的提问。所以掌握好这一百多首古诗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学习。
古诗形式特点:
1、句子的整齐:古典诗歌,除了词和曲以外,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近体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
2、平仄和对仗:平、仄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在近体诗和词、曲中,用字的平仄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须用平声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须用仄声字。
3、词藻和句法:因为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兼具形音义的独立单位,而且很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字与字之间粘合的关系多种多样,所以,这种粘合而成的诗歌中的词藻,就显得异常复杂多样。
一、《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二、《送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译文: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三、《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四、《瑶池》
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译文:瑶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户向东敞开,只听见《黄竹歌》声震动大地人心悲哀。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五、《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