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5-10 03:30:04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卧薪尝胆的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1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强,要爱护自己的国家
内容详情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卧薪尝胆的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1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强,要爱护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祖国。这个故事中的勾践就是一个爱自己祖国的人,他是越国的国王。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折磨与屈辱。回国后,他立志发奋图强,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报仇雪耻。

 他为了雪耻,他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他不敢过舒适的生活,就这样他每天吃粗粮,穿布衣睡在柴薪上,而且还在自己住的房子里悬着一个苦胆,他每天起来都要添一下苦胆。

 他在冬天,他索性把脚伸进冰水中,“以冷克冷”。夏天,烈日炎炎,他就去做烧制木炭治炼铜锡这样的高温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后,越国把吴国打败了,他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我们要把这种发奋图强的精神用在学习上。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2

 《卧薪尝胆》这个题目的意思是睡在柴草上,吃苦胆。它是个能使人发愤图强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时代,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越国,一个是吴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更强大,结果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带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住了整整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都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兵败的耻辱。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兵灭掉了吴国。

 每次看到《卧薪尝胆》这本书,我就会想起一篇文章里的一个人,这个人叫明明,他喜欢取笑别人,他的班级里有一个名叫海海的同学,他说起话来结结巴巴的,这样就成了明明的笑料。但海海不去理会明明,他努力地练习口语,慢慢地,海海的结巴好点了,但明明还是去学海海以前说话的样子。最后,海海的结巴倒全好了,明明却成了名副其实的结巴。他很后悔但是来不及了。

 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有不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我都要克服。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3

 我在《史记》上看到了一个历史故事,叫《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里面说,越国和吴国都是一个小国。在一次战斗中,越国打了败仗,勾践夫妇就要当吴国的奴仆,吴王答应了。干了三年,回到自已的国家后,越王每天下地干活,晚上发愤学习,每天坚持尝一尝苦胆,不断告诫自己,建立自己的国家。最后勾践反败为胜,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得胜的人应该断续努力,失败的人不应该泄气,不应该灰心,想一想自己错误的原因,争取反败为胜,为自己立点功劳。吴国在一次战斗中虽然胜利了,成功了,但是,越国打了败仗不一定不来报仇。正如老师、家长说的一句勉励我们的话:“成功不是永远的,胜利用不永恒,好成绩只表明我什么时候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一直都是这样。要想无论什么时候都取得好成绩,必须努力,才可以做到这关键的一点。”所以,我特别努力,希望取得优异的成绩。

 《卧薪尝胆》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胜利是一时的成功,而不是永远的成功。如果你想一直取得胜利,必须努力,让自己每次都可以胜利,而且是一件让人考验意志的事情!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个历史故事,这个历史故事的名字是: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越国被吴国打败了,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的马夫,可是勾践没有放弃坚定的信念,终于有一天勾践回到了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他晚上还是睡在柴草上,在床前还悬着一枚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就尝一尝苦胆汁的苦味,他就用这种办法来激励自己勤奋治国。几年后,越国就把吴国给打败了。

 我觉得越王勾践特别的坚强因为他肃然被吴国打败了,可是他没有因此而灰心,而是更发愤图强,最终他把吴国给打败了,所以我觉得越王勾践特别的坚强。

 我想对吴国的国王夫差说:“你也真是的,打了一个胜仗就骄傲起来,不用再用心治国整天过着享乐的生活,结果呢?越国越来越强,最终把你的国家葬送了。”

 我们一定不要像吴国的国王夫差一样,打了一个胜仗就骄傲起来,不再治国了。

 我们要像越王勾践一样,虽然被吴国打败了,但是勾践在失败中站了起来,而且他还奋发图强、努力向前,因此打败了吴国。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卧薪尝胆》这篇文章。里面的一些事情,一些人物,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卧薪尝胆》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国都后,时时刻刻都想着怎样复国,每天都在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忘了自己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就这样勾践与民同甘共苦,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的奴仆,受尽了屈辱,吃尽了苦头,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重振越国,灭掉吴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践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要懂得,自卑是超越的原动力,要把一次次的失败与打击转化为动力,然后等待机会,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在人生中,“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让自己比别人成功,就要懂得在挫败中反省自己。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卧薪尝胆,给自己从头再来的机会。我们坚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者!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6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上面有一个故事——《卧薪尝胆》。它的内容是:春秋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忍辱到了吴国。回到越国后,越王忍辱负重,不是自己种的粮食不吃,他还天天都要尝苦胆。几年后,越国进攻吴国,越王勾践破吴归,吴王**。

 越王十分爱国,他为了越国不受到吴国的伤害,自己忍辱负重。他为了国家,到吴国去,做了吴王的奴隶;他为了国家,忍下了洗刷不掉的耻辱;他为了国家,他牺牲了自己……他还让自己和平民一样。为了国家强大,越王不受老百姓的税,让老百姓多种粮食,使国家强大。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最终打败了吴王。

 越王打败吴王,是因为越王的爱国之心,如果越王没有爱国之心,越王就不可能打败吴王。如果越王没有爱国之心,越王就不会忍辱负重,不会做吴王的奴隶,更不会打败吴王了,所以越王能打败吴王,完全是因为他有一颗,才会这样。所以说爱国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爱国的事例还有不少:屈原为了国家,最后被逼跳江;清朝的林则徐,因为爱国,所以跟实力强大的外国人对着干,消灭了许多*片,最后被朝廷处决……像这样的爱国英雄有许多许多,说也说不完。这些人为了国家,都可以舍弃生命,为国家牺牲。

 我们一定要有爱国之心。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7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说的是:越王勾践虽败不妥、忍辱负重、矢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骄傲轻敌、一意孤行、放虎归山,导致惨败。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我们的祖国母亲也曾经备受欺凌与侮辱,中华民族也几经沧桑、几经痛苦。我们忘不了圆明园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个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帽子,忘不了南京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扬子江。大地在**,黄河在哭泣。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被击垮。从南昌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建立一个灿烂的新中国。东方巨人终于又站起来了!

 作为成长在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以越王勾践为榜样,好好学习,牢记历史教训,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再受别人欺负!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前491年,吴国进攻越国取得胜利,越王勾践当了俘虏。勾践在吴国当马夫,忍辱负重取得吴王的信任,吴王放他回国。勾践回国后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决心治理好国家。他在经常坐卧的地方悬着一个苦胆,每当吃饭饮水的时候就舔一舔苦胆的苦味,激励自己。勾践积极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越国终于强盛起来。公元前473年,越国出兵打败并灭掉吴国,越王勾践成了春秋时代的霸主。

 看了这个故事,我想起我的'期末考试成绩,我很惭愧!都是平时学习不刻苦努力,总觉得自己会了,实际是浮在表面,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我要吸取教训,学习越王勾践奋发图强把学习赶上去。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记住灭国的耻辱,激励自己强国。我也把自己的成绩用红色的笔大大地写在纸上,贴在学习桌边时刻提醒自己!在寒假我认真完成作业,多读书,让我的寒假充实起来!

 《卧薪尝胆》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刻苦自励,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我要牢记!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卧薪尝胆》这篇文章,感触很深。我对掉以轻心的夫差感到气愤,对忍辱负重的勾践感到佩服,也为遭人陷害的伍子胥感到无奈。

 我为夫差气愤,他虽然经过了十年奋斗,却前功尽弃,听信了奸臣之言,不但杀父之仇未报,还糊涂的对勾践一步步放宽,最后竟将勾践放回了国。这明显已是放虎归山了。自古有一句名言:对敌人善良,就是对自己残忍。这样一来,忍辱多年的勾践终于能血耻了,他秘密训练军队,不断增强国力。最后,勾践强大了,消灭了吴国。

 我佩服勾践,他虽然和吴国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但最后还是聪明地买通了吴国的大臣,靠着坚定的信念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件事还是伯懿惹的祸。从古到今,战争中最可怕的不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和软弱的战友,而是军队中有狡诈的两面派。古代忠臣大多数都是被奸臣害死的,例如抗金英雄岳飞和反秦时期的陈胜……

 我为伍子胥感动无奈,伍子胥是一个令人佩服、满腹经纶、名留千古的人。他才华横溢,本应为吴国打下整个天下,成为霸主,但是,因为伯懿的出卖和夫差的固执,没有消灭越国,真是让人感到不甘心。而且最后,还被夫差赐死,真是让人感到哀伤。本应强大的吴国就这样毁灭了。

 一个国家的领袖,不但要爱护忠心耿耿的忠臣,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能听信奸臣之言,否则这个国家就有可能会灭亡。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10

 《卧薪尝胆》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这段时间我不停的阅读和观看了《卧薪尝胆》的故事及电视剧,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从前,越王——周敬王去世了,由他的儿子勾践继位。这时,吴国以为有机可乘,就去攻打越国,结果阖闾死了,他的长孙夫差继位。夫差每天都做着报仇的准备。他让侍从操练水军,自己则练习射箭。后来,因为越王勾践没有采纳大臣文仲和范蠡的计策,结果吴军胜利了。于是,越王勾践去求吴王放过他,吴王答应了他后,在三年的为奴的生活中,越王勾践吃尽了天下所有的苦,说说越王后雅鱼,真乃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他为了越国和越王勾践付出了太多太多。终究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进言,是越王归国得逞,越王回到越国后就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以材薪为床,还每天吃饭前先尝一下苦胆的味道,以激励自己不忘在吴国受苦的日子。最后越国出军打破了吴国。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深明白了很多道理,一个人要想达到一种目的,就一定要发奋图强,不屈不挠一定会达到最终目的。

卧薪尝胆的读后感11

 前几天我们看了一则名叫《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主要内容是: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坐卧即仰胆,饮食亦胆也,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终于反败为胜。

 读了这篇成语故事以后我深受启发,越国被吴国打败以后发奋图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最终使越国强大起来,打败吴国以雪国耻,读完后我十分惭愧,记得我以前学习态度十分不好,经常马虎大意,考试也一落千丈,经常心灰意冷。终于在老师的劝说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分数大大提升,而且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书,不久学习成绩大大提升。

 读了这则名言,我又想起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成功。

卧薪尝胆文言文的体会

有志者事竟成,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为了理想与目标,要坚持一切,敢于忍受一切磨难和艰辛,最终达到成功。顽强的毅力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生充满坎坷,什么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牺牲和忍耐。在应该忍耐的时候一味的放不下架子,那只有失去成功的机遇。

如果能够忍耐和放下,经过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会有一番作为的。而在努力的过程要不断的鞭策自己,警醒自己。不能让意志消沉麻木下去。不能忘了自己的初衷。

越王勾践吃了别人不能吃的苦,经历了别人不能承受的艰辛,勾践最后能够成功也是必然的。后人经常用卧薪尝胆来教育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越王勾践真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教材,后人争相用他做榜样。

扩展资料:

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出处: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翻译:我会留下来,卧薪尝胆,悼日月的流逝,而慨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我没有报告的忠诚,下愧伯符知人之明。暂且先代以德显在吴,权力如果仿效各位有不寻常的想法,即使不被杀戮,难道不失其家族的名声吗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给我们的感悟与启示

读《卧薪尝胆》有感

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人成名立就。多少贪图享乐之庸人颓废余生。从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到卧薪尝胆,我们看到了许多成功的事迹。他们中,绝大多数出自于贫困之境,却从小抱有一颗壮志雄心。“天才来自于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确,不付出代价,又怎会有收获?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句践立志要报仇。他为了使自己不因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并在住外悬挂着苦胆,吃饭睡觉之间前经常尝一尝那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吴国。

我觉得越王能够打败吴国,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中,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为人上人。”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屈辱求全,向吴王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做奴仆,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于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回国以后,为了不忘国耻,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二十年的“卧薪尝胆”既造就了勾践,也彻底磨灭了他的人性。他几乎成了一个冷血暴君,精明的范蠡携西施适时离开了他,而文种却“执迷不悟”,不到一年即被勾践赐死!尝粪问疾,卧薪尝胆二十年!勾践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不能受之苦。他创下人类君王史之奇迹!他苦心励志,发奋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人间神话。

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我从小就知道这个故事,也熟知“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史记》中记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是,那时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夫范蠡,一个是大夫文种。越国灭掉吴国以后,范蠡大夫就对文种大夫说,咱们走吧,咱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越王勾践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范蠡大夫后来就真的走了。他携带西施,泛舟西湖。不久范蠡就成了一个大富翁,号称“陶朱公”。

文种大夫却不肯走,他说,你看我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是摘桃子的时候了,**吗要走啊?结果越王勾践送给他一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勾践说,先生教给寡人七种杀人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办法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地方用啊,是不是你去先王那里试一试呢?文种一听就明白了,**了。这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来历。

所以,古人说得好:无毒不丈夫。政治家手段都残忍,用心歹毒。

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生活充满了起伏,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某种成就,必须有一定的牺牲和耐心。如果不能在需要耐心的时候放下架子坚持下去,只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如果能忍耐和放下,经过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事情会成功的。

扩展资料:

卧薪尝胆近义词:

1、含垢忍辱

拼音:hán gòu rěn rǔ

意思: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南宋范晔《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译文:做善事不张扬,有不足也不辩解,忍辱负重,容忍不足。常怀有谦卑畏惧之心,对待地位低下人也是如此。

2、发愤图强

拼音:fā fèn tú qiáng

意思:意指下定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富足,强盛或进步。也指下定决心力求上进的情况。

出处: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 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译文: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淡淡地谈到了中国太弱了,应该下定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富足,强盛或进步,彻底革命。

百度百科-含垢忍辱

百度百科-发愤图强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