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怎么测电热控制变量法

怎么测电热控制变量法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28
  • 发布时间:2024-01-30 18:14:02
用控制变量法测试电热的方法如下。1、探究电热与通电电流的关系,控制电热丝阻值和通电时间相同,改变通过两电热丝的电流大小。2、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控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将阻值不同的电热丝串联在电路中。3、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
内容详情

用控制变量法测试电热的方法如下。

1、探究电热与通电电流的关系,控制电热丝阻值和通电时间相同,改变通过两电热丝的电流大小。

2、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控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将阻值不同的电热丝串联在电路中。

3、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控制电热丝的阻值和通过电热丝的电流相同,改变通电时间的长短。

晓彤和小雪利用不同阻值的电热丝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思路是:改变电热丝

你说的两个公式实际上是同一个公式,电热最基本的公式就是Q=I^2*RT,即当电流流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如果你家里电热类产品,电阻R很小的话,其电流I=U/R会很大,那么电源线也会因为电流过大会发热,可能导致安全用电事故。所以用电设备都标有额定值,你只能用你的电源能承受的家用电器。 至于发热类的电阻丝,是材料问题,实际阻值是不高的。

为了探究导体通电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

(1)将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组成串联电路,如图所示:

(2)由表格中数据知,电热丝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但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由I=

U
R
得,U=IR,

U1=I1R1=0.6A×5Ω=3V,U2=I2R2=0.32A×10Ω=3.2V,U3=I3R3=0.22A×15Ω=3.3V,U4=I4R4=0.18A×20Ω=3.6V;

由于未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不能得出电流跟电阻成正比的结论;

(3)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可以让原电路工作一段时间,用手靠近电热丝,感觉电热丝发热,则说明电源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

或者将电热丝转入平底烧瓶,不接触容器,烧瓶的瓶口插入温度计,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可知电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

(1)见上图;

(2)电热丝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由表格中数据知,U1=I1R1=0.6A×5Ω=3V,U2=I2R2=0.32A×10Ω=3.2V,U3=I3R3=0.22A×15Ω=3.3V,U4=I4R4=0.18A×20Ω=3.6V,未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让原电路工作一段时间,用手靠近电热丝,感觉电热丝发热,则说明电源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

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图装置探究“电热和哪些因素有关”:两个烧杯中水和煤油质量、初温都相等.(电路尚未连

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和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有关。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的内容为: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电流的平方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在探究活动中,如果研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应该取两个电阻串联,并将电阻丝放入质量、初温相同的液体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液体的温度,结论是: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放出热量越多。

如果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只需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即可。结论是:在电阻、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放出热量越多。

(1)由于电流产生的热量需要液体吸收,为了使结果有效,应使用相同的等质量的液体来吸热,不能取不同液体来实验,这样无法比较结果.

(2)温度计的作用是通过比较两只温度计升高多少来比较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从而比较两只电热器放出热量的多少.

(3)若探究“电热和电阻的关系”,则应控制电阻不等,电流相等,而串联时,电流是相等,故用串联电阻来做实验.

故本题答案为:(1)不能取不同液体;(2)通过比较两只温度计升高多少来比较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从而比较两只电热器放出热量的多少;(3)串;不相等.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