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人民的名义》的哲学思考

《人民的名义》的哲学思考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14
  • 发布时间:2024-05-09 23:25:10
看完了《人民的名义》,很多人对“祁同伟”这个反面人物有点恨不起来了!网上想要他“哭坟”的视频人也少了!这部电视剧前半部分大家最喜欢的人应该是“达康书记”,无论从演技还是从人物塑造,达康书记的确找人喜爱。但是电视剧后半部分,启示“祁同伟”这个
内容详情

看完了《人民的名义》,很多人对“祁同伟”这个反面人物有点恨不起来了!网上想要他“哭坟”的视频人也少了!这部电视剧前半部分大家最喜欢的人应该是“达康书记”,无论从演技还是从人物塑造,达康书记的确找人喜爱。但是电视剧后半部分,启示“祁同伟”这个角色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点赞,许亚军的演技也是一流的,周梅森对“祁同伟”人物的塑造,我个人觉得是最丰满的!

一部电视剧,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娱乐,更多的是通过荧幕看到本质,从而获得些许的人生思考。而这部炙手可热的电视剧中到底包含了哪些东西呢?

一、对立统一规律

祁同伟既是一个坏人,也是一个好人!因为好与坏是对立统一的。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可能是个好父亲、好儿子,在高小琴的眼里,祁同伟肯定是个好人,真男人、纯爷们,是值得托付终身的命中注定,是自己命运的转折。而从侯亮平的角度看,这个曾经的师兄已经将当初的誓言抛之脑后,面对利欲熏心,他已经变得没有底线,俨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是自己必须绳之以法的罪犯。再坏的人都有好的一面,再好的人也有坏的一面,好与坏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体现在祁同伟的身上。

二、辩证法

这个世界永恒吗?如果有,就一个字,那就是“变”,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变是永恒的不变,这就是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祁同伟从一个充满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从一个缉毒英雄最终蜕变成一个罪恶的源头。伴随着他的成长,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情感变化,他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按照自己的那本人生剧本上演。

三、本质与现象

祁同伟哭坟、给陈老刨地,这是现象,现象背后是什么呢?祁同伟的种种做法其实都是在为自己铺路,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某种人生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其实,每一个哲学思想或观点都不应该去割裂人物所处的环境状态。如果将祁同伟放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中,他的角色,或者说我们对他的看法又回截然不同。

四、理想和现实

侯亮平是理想、祁同伟是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到底如何抉择呢?其实刚上大学时,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侯亮平,都渴望做一个侯亮平,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一般,持一把利剑,揣一个梦想,怀满腔热血,去改变这个充满是非的江湖。但是这个理想太过短暂,很多时候刚做没多久的梦就被现实打断,渐渐地开始学会屈服,开始学着随波逐流。开始从一个内心中的侯亮平变成现实中的祁同伟……

看完《人民的名义》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电视剧有剧终,而反永远在路上,有了人民的“名义”,我们就会信心百倍,一定能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持久战!下面是我收集的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1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好评不断,引发热议,就连不爱看电视的老公也每天都追剧了,晚上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问他们在干嘛,他们也说在看《人民的名义》,可见这部电视剧的影响有多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老虎,拍苍蝇,正风气反始终在路上,一部电视剧再一次带动了全社会对反问题的关注。通过鲜活的影视手法再现反腐行动,跌宕的剧情,精湛的演技,大尺度的台词,反映着当前反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的民心所愿。无不让观众们点赞叫好。

 剧中有几句台词我记忆犹新,“现在这是怎么了,清正廉洁倒成了异类。如今老百姓对干部感觉就是无官不贪”等等超大尺度的台词,正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不作为的官拉帮结派,清正廉洁反而成了异类,贪官不易,清官竟然也不易。种种反的现象导致领导干部在百姓心中失去了民心,百姓对领导干部失去了信心与信任。人们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只有不断加大反力度和强度,才能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心声。只有把老虎和苍蝇都关进反腐的笼子里,才能更好地赢得民心。

 那为什么会出现“老虎”和“苍蝇”,归根结底就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出现了问题,剧中有句台词说“如今严峻的问题,不是教育群众,而是教育干部”。电视剧中的“老虎”有权任性,权力观和金钱观出现了问题,为自己和家人谋利,用审批权巨额,最终走向政治生涯的尽头。所以作为干部,我们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结合当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开展的“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和《准则》《条例》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为民所想,为民办事,而且办实事。

 《人民的名义》用艺术手法展现了现实,也彰显了正义的力量,无惧无畏,敢于大刀阔斧为民发声,为社会传播正能量。电视剧有剧终,而反永远在路上,有了人民的“名义”,我们就会信心百倍,一定能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持久战!

 2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近日,一反贪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火遍各大网站、微博、朋友圈,收视率居全国之首位。此剧以匠心独具之作赢得观众的喜爱。剧情精彩,逻辑性超强,又有众多实力派演员参加,演技超凡,观众直呼过瘾。

 这部电视剧是以反腐倡廉为主线,是一部了解中国反现状和当代生活的鲜活教材。彰显了中央不断加大“打虎拍蝇”、“剐骨疗伤”的力度和决心,把反腐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形成反斗争的高压态势。如剧中省委书记沙瑞金所言:“从今开始,第一、上不封顶,不管查到什么人,什么级别的干部,一查到底,绝不枯息。第二、下不保底,老虎要打,苍蝇也得拍,苍蝇虽小,但是恶心人,还传播病害,影响社会风气,所以没有底”。

 剧中另一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已退休的检察长陈岩石老先生——正义者的化身。剧中老人和京州书记李达康的对话我受益颇深:“我们党的干部,就要从人民群众中来,然后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朴实的话语,体现了陈老先生密切联系群众,接地气,近群众,真真正正地为百姓办实事、解民忧的精神风貌。

 影视剧是现实职务犯罪案件的一个缩影。警示领导干部“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体现了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深深体会到现实生活、工作中确实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曾灰心泄气,有厌烦情绪。

 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看到剧中检察干警与分子斗智斗勇,忠诚于党的事业,清正廉洁,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弦,对照自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算得了什么!惭愧万分。

 通过认真反思,我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工作者,首先要立足常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民清正,廉洁自律,自觉**不良习气。认真贯彻执行“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自我约束能力,争取不断进步。做一名反腐倡廉的标兵。

 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贪官: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

 检察官: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

 看过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观众想必应该对这两句台词印象深刻,电视剧开篇便以最高检反贪总局抓捕2.3亿的处长拉开帷幕,在别墅中缴获铺天盖地的现金抓足了观众的眼球,也将观众对贪官的憎恨之情瞬间推向高峰,牢牢吊住观众的胃口。这部被称为史上最大尺度反腐电视剧以大量现实反腐案例为素材,以政治生态为主线,将社会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工作、反腐斗争中来,也是第一次跨越不同年龄阶层、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对讲述政治讲述反腐的电视剧津津乐道起来。

 我想这种现象应该得益于剧中塑造的正面人物深入人心,其中“达康书记”爆红网络反映的何尝不是社会大众对公务人员的一种期待。这位耿直的书记一心只有工作,他说“我珍惜的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这份事业”;他处处为人民着想,信奉“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不是小事”,他一心干政绩,却坚持“我们要的是现代化的GDP,是没有污染的GDP”。这么一个有能力、有魄力,坚持原则几乎不近人情的人民公仆形象跃然荧屏,理所当然的受到观众热捧。剧中“达康书记”治理某单位“半蹲式”窗口,也引发网民纷纷上传曝光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半蹲式”窗口,以往只有部分人意识到的问题却因为一部电视剧引发了大量社会公众的重视,公之于众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开始使用自己的公众监督权,这就是这部电视剧带来的正面效应。

 如果说“达康书记”是当代 公务员 典范,那么另一位人物“老检察长陈岩石”代表的就是战争年代为新中国诞生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面对剧中大量谋私的政治现象,“陈岩石”说我入党是为了抢到特权,这个特权是什么呢,是背炸药包!他说“背炸药包是党员的特权,当年虚报年龄争抢这个特权时,我甚至都没想到能活到今天!同志们,我这一生都为抢到这个特权而骄傲啊!”这句话相信让看到的每一个人内心都会有很大的触动,这位革命老英雄可以说为全国人民都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尤其是党员同志,更能从他身上深深体会到党员干部职责重大,我们要对得起革命前辈用鲜血染红的这片红色热土,我们更要让这片热土上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剧中他坚持与群众紧密联系,以自己为纽带化解了人民群众与**的矛盾,他深信只要深入群众中为群众办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他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们将来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以为你们当官能当一辈子呐?我们党的干部的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将来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而这部电视剧通过“老检察长陈岩石”这个人物展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路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每个党员都不应忘记自己来自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并回归于人民群众。

 尽管这只是一部艺术作品,但却以艺术形式向观众传达了良好的政治信念。它以反腐为题材,有着警醒的意味,导演说“希望它像天气预报,警醒你别往雷雨里去” 。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相信不同的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部艺术作品的深意。

《人民的名义》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一个道理?

我真正感慨的是:现在这些曾经敏感的信息可以公开说了。我们终于不用再陷入新闻联播式的幸福生活里,领导们也不再都是保尔柯察金式的完人,他们也说人话,干人事,而且干坏事,在社会主义新中国,不公平和潜规则不再是放在枱面下说不得的事情,于是大家环顾四周做大梦初醒状。

全剧以老中青三代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为主线,讲述了以赵立春、高玉良、祁同伟三代人为代表的**分子是如何一步步背离人民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也涌现出了以陈岩石、沙瑞金、侯亮平为代表的三代人与**分子做斗争的一部良心好剧。

本剧之所以这么受关注跟当下反腐倡廉有关,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物质生活越优越,精神世界就越畸形。商人利益熏心,掌权者疯狂敛财,权钱甚至权色交易残害广大人民群众,说最底层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点不为过。

《人民的名义》再次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广大老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反腐就不可能彻底取得成功!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形成巨大的反腐力量,最终让贪官彻底失去贪腐的土壤,没有了容身之地,国家才能越来越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贪官不会轻易就范,反腐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路走对了,前途必然光明!

告诉我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道理。《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主要是围绕着官场和商场展开的,让人们看到了这其中的潜规则,而从这其中我们会发现家庭出身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德汉的出身贫寒,如今成为了一名官员,却是一名贪官。少年时非常贫穷,这种贫穷让他内心对于钱财非常渴望,控制不住的想要不断地聚敛财富。当他被抓的时候,他表示自己很喜欢闻金钱,这就好像小时候看着那些丰收的庄稼一样,非常有成就感。他**来的钱他也不会去花,平时都是住的地方也比较简陋,每个月给母亲的生活费也仅仅只有三百块钱。这种病态的爱财心理就是因为少年的极度贫穷导致。

祁同伟是典型的凤凰男,从下家里贫穷,进入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后来却被权贵玩弄于股掌,和自己的恋人被迫分开。之后他想要努力摆脱权贵对他的控制,然而却一次又一次被打碎。从此他开始不择手段,滥用私权。 ?

其实祁同伟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虽然出身贫穷,但是却不放弃,一直都在努力做出成绩。然而权贵却一次又一次打碎他的梦想,让他的内心开始扭曲。家庭背景和权贵对他的捉弄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