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违法开办辅导班怎么举报

违法开办辅导班怎么举报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15
  • 发布时间:2024-05-09 17:20:13
法律分析:可以到当地教育部门举报或者工商管理部门。不具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许执照的机构,非法办学的,可以到当地教育部门举报或者工商管理部门。办学是否合法,主要是看教学是否具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内容详情

法律分析:可以到当地教育部门举报或者工商管理部门。不具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许执照的机构,非法办学的,可以到当地教育部门举报或者工商管理部门。办学是否合法,主要是看教学是否具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许执照。如果是涉及职业技能培训,还需具有劳动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资格证)。没有齐备的证照,即可认定为非法办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七十五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小学老师私下办补习班违法吗,如果举报会有什么后果吗?

培训机构开除学生违法,可以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工商行政部门进行举报:

1、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学生可以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投诉,要求相关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2、向当地工商行政部门投诉:如果培训机构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消费者权益保**规,学生可以向当地工商行政部门进行投诉。

怎么举报培训机构

1、在职教师私自办理辅导班是不合法的。

教育局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能在假期私自对学生补课,也就是说不能暑假办补习班。

2、根据《教育法》规定在职教师私自办理辅导班是不合法的。

你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投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五条规定:根据以往情况,凡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办班的,都没有而且也得不到教育局批准,因为教师有休息权、参加培训权,教师这些权利在假期里要得到维护。

因此,在职教师利用假期办班,基本上属于非法办学,应该严格禁止。

已经办的,要予以取缔。

极少数教师对非法办班辩解说:我这是课后补习,是正常教学工作的延续。

如果真是这样,教师就不应该以任何借口收费,而且教师这种无私奉献的行为还应当受到赞扬。

其实,教师办班的真正动力就是办班背后的“收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职教师不管是在校期间,还是在假期,国家都照发工资,而且,国家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教师待遇在目前得到了很大提高,今后还将不断提高。

在职教师有偿办班,违法了教育公益性原则和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

教师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榜样和守法的楷模,有偿家教和有偿办班这种违法行为就必须予以纠正。

关于怎么举报培训机构如下:

校外培训机构是县域管理,所以可以向当地教育局举报。举报的内容要明确,比如无证办学、虚假宣传、办学条件不达标、收费未公示、教师无教师资格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之类,基本这些属于教育部门监管的内容。投诉点应当明确。

具体分析:

1、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向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局举报培训机构的问题,其负责监管和管理教育领域的机构,包括培训机构部分地区设有教育投诉热线或举报电话,可以通过电话渠道进行举报。热线通常由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设立,专门处理教育领域的投诉和举报事项.

2、工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培训机构存在商业欺诈、虚假宣传或违法行为,可以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工商部门负责监督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可以申请消费者协会予以协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提**讼。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捍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