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是不是四川宜宾葡萄井凉糕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泡米1到两小时《注》要用糙米哈,
第二步、打米浆
第三步、把水放入锅中烧开到如米浆制作浆糊,打入碗中成型《要加入一定比例生石灰》
第四步、放入冷柜
第五步、放入红糖一碗美味凉糕就在你眼前了
离开成都三年多,停留在舌尖上记忆犹新的味道,除了火锅冒菜那热油滚烫、名扬天下的麻辣味,便是四川凉糕晶莹剔透的甘甜。
凉糕是蜀中地区盛行的夏季小吃,原产自四川宜宾。
比起山珍海味,凉糕可以说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了,不论是食材还是做法都非常简单。
然而,只要吃过一次凉糕,一定会对这道看似其貌不扬的甜品上瘾。
七八月的成都,气温虽然不算太高,太阳却晒得狠毒。
每当炎炎酷暑来临时,成都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贩卖凉糕的小商贩。
打开桶盖,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米白色凉糕静静地躺在冰水中。
小心翼翼地用漏勺把一块圆形碗状的洁白凉糕从水中舀出,放入碗中。
再浇上一两勺稠密浓厚的红糖水,一份清凉解暑的四川凉糕就完美地呈现在面前了。
凉糕由凉糕粉做成,主要成分是香甜饱满的糯米。
凉糕的制作方法很简单:
将凉糕粉兑一定比例的凉水,缓缓倒入装有沸水的锅中,用小火熬煮,不断搅匀煮透,直至成均匀的糊状。
在煮凉糕粉的过程中,米糊会不断冒出大块的气泡。
出锅后,将凉糕装入碗中,放在冰箱里冷却3-5个小时,需要食用时,直接拿出来浇上红糖水即可。
四川凉糕作为蜀中消暑的圣品,从形状至味道都显露出一种艺术的美。
外形犹如白玉般圆润饱满,由于长期浸泡在凉水中,更显洁白无瑕。
从水中捞出的那一刻,凉糕就像豆腐一样微微晃动,顺滑柔嫩。
凉糕易碎,入口即化,口感糯软细腻。
虽然凉糕本身淡而无味,但糯米的清香混合着红糖的甘味,就如一冽清泉的滋润,顿时一扫心中烦郁。
吃过之后,仍觉口中清爽香甜,不会像奶油冰淇淋一样甜腻。
如果吃得精致,还可以在柔软滑腻的凉糕上撒些桂花干、枸杞、白芝麻、葡萄干等。
桂花干清新馥郁的香气,为这道蜀地绝佳的夏季甜品增色不少。
四川凉糕也是火锅冒菜的绝佳伴侣。
大汗淋漓地吃罢一顿十里飘香的热辣火锅后,再细品一碗朴素精致的凉糕作为餐后甜点。
犹如豪华落尽见真淳的,个中滋味妙不可言,甚是惬意。
凉糕的食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凉糕就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小吃了。
四川宜宾双河镇地区的百姓们用葡萄井里的水所制作的凉糕,尤为精品。
当时进士出身的四川人杜德舆曾写道:“ 来此避暑纳凉者甚多,名小吃凉糕嫩凉驰名” ,由此可见四川凉糕“嫩”而“凉”的美味特色。
富庶繁华的成都平原,自古就有着“蜀中江南”的美誉。
由于地处四面环山的四川盆地,蜀中的老百姓骨子里透着一中不温不火、天然达观的生活精神。
这种享受生活的智慧,也凝聚在这一碗甜上心头的凉糕里 。
End
拥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双河镇不仅以古色古香、典雅古朴的古镇特色闻名四方,其全县八大自然美景之一的葡萄井凉糕更让人难以忘怀。双河凉糕产生时间颇早。相传汉丞相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军败退,兵临双河古城,首领孟荻令将士进城严守四道城门。蜀军逼至古城墙下,当时天热似火,蜀军兵弱马乏。此时,魏延献计,东城有一口名曰葡萄井的奇井,冬暖夏凉,何不动员地方百姓……孔明听罢大喜,招见赵云、马岱众将如此一番。翌日,蜀营锣鼓齐鸣,原来是百姓送凉糕犒劳将士。顿时,蜀营欢声雷动,军威大振,而南军则萎靡不振,被诱人的凉糕馋得心烦意乱。两天功夫,蜀军攻进城内,全歼南军。从此, 古镇凉糕名声大振。
那一碗碗、一盘盘凉糕形同冰雪凝聚,洁白晶莹。红糖味、水果味、麻辣味……应有尽有,硬是人人见了都嘴馋。无论多热的天气,只要吃完凉糕,不仅热感全无,还让人肝脾舒畅,神思爽朗。此外,葡萄井凉糕还是一贴解酒良方呢。双河凉糕不愧为人间瑶池的美味佳肴,你看那古镇凉糕一条街,每天不分白昼总是人头攒动,比肩接踵,不仅有外地游人慕名而至,本地居民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下班或歇息时,信步来到葡萄井,或在井边,或在凉亭,或在庭院,或在草坪,随时叫来凉糕,一个二个吃得嘻嘻哈哈,其乐无穷,那世外桃源的滋味,才叫安逸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