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成长百科 你的世界 (吉林美术出版社)
2、 21世纪少年彩图版 十万个为什么 科技 自然 社会 艺术卷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3、牛津简明科学百科全书 (英文版)(外研社)
4、宇宙的秘密 (哈尔滨出版社)
5、小牛顿 科学常识百科 (山西教育出版社)
6、叶永烈科学童话365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7、窗边的小豆豆 (南海出版公司)
8、中国儿童文学经典 (北师大出版社)
9、 玉米人 (华龄出版社)
10、2002中国年度最佳 童话 (漓江出版社)
11、小猪唏哩呼噜 (春风文艺出版社)
12、三毛流浪记 (少年儿童出版社)
13、魔豆传奇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14、儿童英语嘉年华 (世界知识出版社)
15、亲子共读双语 婴儿心灵成长故事 (吉林美术出版社)
16、米莉茉莉丛书 (双语) (北师大出版社)
17、NODDY 来啦 (双语) (外研社)
18、我教女儿学数学 (地震出版社)
19、迪斯尼 米老鼠 (杂志)
20、幼儿画报 (杂志)
21、幽默与笑话 (杂志)
22、作文大王(杂志)
23、数学大王 (杂志)
24、希望月报 AVCD阶梯希望双语 (杂志)
25、中国儿童报
我儿子二年级,我是每天上午朗读,下午跟晚上才允许他阅读。我下面会谈一下我的经验,我们先从怎么让孩子阅读开始。
如何让孩子阅读?我孩子也是一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每天阅读,我给孩子买了老师要求的书籍。孩子根本就不喜欢看,只有在我的催促下,按要求完成,老师说的每天两篇或者半个小时,其他时间根本就不会去读书。
因为是在我严逼之下读的书,所以可能造成的逆反心理,平时只要看到书都是很讨厌的。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暂停了老师的这个要求,自己改变的策略。
我再也不按照老师的书单买书了,因为老师买的书都是有"功利"性质,或者说有文学性。
我观察孩子喜欢看什么东西,喜欢聊什么东西,最后我发现我儿子就是喜欢看那些脑筋急转弯,还有喜欢说那些冷笑话。
就像男生追女孩子一样,总要投其所好,在结婚生子洗衣做饭之前总要约一下会,谈一下恋爱,看两场**,才能够慢慢的牵手,才能够……自己脑补。
于是我给他买了很多冷笑话的书和脑筋急转弯,而且都是带很多图画的像绘本又有点漫画性质的。果不其然,鱼儿上钩了,他开始看了,而且看得津津有味,他一个人看得哈哈大笑。
鱼儿就这么上勾勒。。。
怎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我觉得你这句话应该是有问题的,阅读本身应该是都有效的,只是有些知识我们暂时用不到,还有是因为你阅读相关方面的知识太少,所以记住的东西不多。
跟我儿子聊天,他也跟我分享过,他看了很多书都记不住。关于这个问题我是不需要分析总结的,因为我自己有亲身经历。
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无非是相关方面的知识接触的太少,我一直认为知识就像知网一样,是一根一根线,一个一个格子织的,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一片空白,看一本书可能补充的只是一根线条,所以记住的东西很少。
第二,知识只有输入却没有办法输出,等于是我们去学习的某项技能,却没有办法实践。
第三,阅读不够系统,一会儿科学,一会儿 历史 ,一会儿唐诗,一会儿宋词,没有系统规划。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答;
我发现孩子跟我说看了很多书,却记不住什么内容的时候。我主要是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帮孩子买书收集书的时候,我会比以前更加系统和保持连续性。比如说他看 历史 ,我会帮他安排了一阵子,都是看 历史 ,甚至是那半年都是看 历史 ,然后我会准备很多关于 历史 的书。
学校要求开始背诵唐诗宋词。我要求他每天读二十首唐诗宋词,然后我给他买了很多,什么漫画唐诗, 搞笑 唐诗。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等等这一类的书给他自由阅读。增加他对唐诗宋词的理解,也加深他对唐诗宋词的记忆。
第二,帮助孩子输出。就是让他说出来写出来,让他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和价值。如果我身边有同龄的孩子或者家里有哥哥妹妹,那最好是搞相关小知识比赛 游戏 ,知识只有用出来了,他才会感觉到有价值,他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可以加深知识的记忆,更深的理解。
我们家是只有一个小孩,然后农村邻居的话基本上也不怎么读书。于是我把自己充当了他的小伙伴。我跟他玩各种知识竞赛小 游戏 ,知道的时候我就跟他讨论,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查资料。玩唐诗宋词,我们都是我说上一句他说下句,谁要是接不上来谁就不许吃零食。当然这里要注明一点,大人也要懂得谦让,直到适当的时候要放一下水。不能以大欺小,占着自己知道的多啊,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
关于好词好句积累。这方面的东西我们家是没有做,因为我本人认为好的文章都不是好词好句堆出来的,而是有思想,有灵魂,有重量的。
当然我也是不反对好词好句积累的,但是我觉得一开始就让孩子去做这些抄写和画笔记,会影响到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因为这些东西的干扰也不能深度阅读,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我建议这些东西可以在四年级之后,去引导孩子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有感的话,我建议初中开始。
阅读量发生了变化,质自然会发生了变化,一个成语,一个描写,他在书上看了100遍,他可以随口吐出来,根本就不需要去记忆或者做笔记。
而且这些应用的话,我觉得家里面没必要增加孩子的负担,学校有这方面的课程安排,你只需要帮孩子积累就好了。
孩子上了小学,确实要开始阅读了。
家长你能坚持给孩子读课外书,非常值得肯定。
不过,阅读要讲究内容和方法,否则事倍功半,效果大打折扣。
举个真实的例子。
五年前,我给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子辅导语文。第一次见面,我对他的印象很好。他读过很多书,对不少经典细节非常熟悉。他尤其喜欢政治,老是拉着我谈普京的经历。
大家肯定迷糊了:这么优秀的孩子,语文还要补习?
没错,他的语文的确需要补习。他的语文阅读理解经常错到一半,作文不及格。
为什么呢?
他涉猎面很广, 但是概括能力、抓重点的能力没有培养得起来 ,常常一篇文章读完,文章讲了什么说不出来。可想而知,阅读理解的概括段落大意、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等题目,他做得有多糟糕。
他旁征博引,能说会道, 表达却没有重点 ,常常让听的人云里雾里。体现在作文上,便是常常跑题,写了200-300字了,还不知道要写啥。
从这个学生的例子,家长你应该看出来了,在为孩子读课外书之后,一定要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
此外,在小学低年级,家长最好要让孩子读一些文化经典,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常识。
我接触到很多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基本的文化常识一问三不知。
女娲补天,不知道。精卫填海,不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知道。……
每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都觉得挺惋惜的:都是些聪明的孩子,咋没好好培养呢?
(附录:小学1-4年级必读书目。)
希望我的工作经验能够帮助到你。
感谢阅读,欢迎评论和转发。
老师要求孩子每天阅读,这个 习惯很好! 怎么阅读比较好呢?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太少,他自己阅读有很大的困难,家长必须做到:
1,和孩子一起买书,孩子喜欢的书。喜欢他才有兴趣阅读。
家长双休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买书,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喜欢他才喜欢阅读,喜欢看,培养孩子的 兴趣爱好。
2.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席地而坐,看起来。
因为家庭买书,书很贵,买了孩子不一定喜欢,我们这里有一些家长,利用双休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看书,既 省钱,看的书又多,让孩子博览群书。
3. 为了培养孩子多识字,最好让孩子 看童话书,孩子记住了故事情节,也多认识一些字。 为他自己阅读打下良好的读书基础。
4.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太少,家长要和孩子 一起读,不要你读他听!阅读结束再让孩子复述一遍,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5. 通过阅读画本,边读边教给孩子观察方法, 问孩子,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教给孩子观察顺序, 不能一会看天,一会看左边,一会看地……!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结合画册给孩子讲解一下。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太少,限制了他的阅读, 要在家长的辅导下阅读,边讲边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和方法。
小学老师一枚,之前教数学,今年转三年级语文,对阅读的方法有一点小小的体会,共同探讨一下。
1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孩子是不会静下心来阅读的,所以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培养。
首先要看看孩子对哪方面的书感兴趣,比如童话、科学、神话、蕴含道理的小故事之类,知道了孩子的兴趣,就可以有的放矢,针对其兴趣方面努力。
2坚持
有了阅读的兴趣,就要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需督促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固定的时间开始阅读,每次阅读固定的时间。把孩子的阅读变成了一种习惯。
3陪读
一年级小学生识字少,所以阅读以带拼音、图画的书为主,无论是看图画还是读故事,家长都尽量陪读,给孩子阅读方面的帮助,并且要表现出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这样孩子会期待着与家长一起阅读。孩子可以单独阅读时,家长最好也坐在旁边读书,家长以身作则的榜样,给孩子营造一种大家都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4讲故事
从刚开始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慢慢发展到孩子给家长讲自己阅读的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记忆、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知道的故事多了,在小伙伴心里成了“故事大王”,老师也会喜欢这样优秀的学生,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培养。
5奖惩
孩子把故事讲好了,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口头、物质均可,如此孩子便有了更大的动力去主动阅读,以求获得更多的奖励。若是其他方面出现问题,也可以用减少阅读进行惩罚。孩子心中便会觉得,原来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女儿读一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每天阅读,怎么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
语文老师的要求是没错的,每天阅读一定时间,尤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这会成为孩子将来继续学习强大的能力支撑。
但有些父母可能对于孩子怎样阅读才最有效,缺乏正确的认识,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怎样阅读才最有效呢?羊老师的建议是:
1.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读
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兴趣,胜过盲目的看许多书。所以,在阅读什么书上,可以尽量顺着孩子的意思。父母不必过度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要求孩子。
2.选择图文并茂的图书
一年级的孩子,对读书还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也没有那么高的阅读自觉性,所以,父母可尽量考虑给孩子购买图文并茂的图书,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父母陪孩子一起读,并能进行讨论
如果允许的话,父母最好能陪孩子一起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了解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最主要的是,在孩子读完书之后,父母可以试着和孩子共同讨论一些问题,在和孩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增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孩子给父母讲故事
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我们更需要培养孩子能自由倾吐的能力,所以,孩子看过书之后,能把内容倾吐出来的过程更为重要。
父母可以试着常常让孩子给自己讲故事,如果孩子能给自己讲故事,既可以不断强化孩子阅读的需要,也同样可以培养孩子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5.坚持不懈,形成习惯
刚才已说过,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才是最大的收获。所以,让孩子阅读不要想起来一阵子,最好能给孩子每天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一年级的学生,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则可。
只有孩子慢慢养成了习惯,这才是阅读的最大收获。
只要孩子能坚持阅读,就会有不少的收获,但掌握正确的方法,可能让你的收获进一步翻倍!
题目:阳光阅读最有效,积四十年之经验:雨露滋润禾苗壮
爱,兴趣,正确是阳光阅读,事半功倍。强制,被动的阅读不会有效,会起反作用。四十多年自读与教学生读,经验是雨露滋润禾苗壮。
一、养成教育从娃娃起重要的是爱与兴趣的培养。时时事事抓读书的爱与兴趣,如从看图起,从画画起,从演戏起,从 游戏 起,从识物起,从视频起,从交流起,从玩具起……读书在一切中体现,贯穿,传递,熏陶……
二、正确选择书是重要环节。1、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爱好来选择。一年级七八岁选图文并茂的书,有故事情节的,有趣的,初始简单的……之类。性格慌浮的选择那些精细的认真的之类;脾气暴躁的选择温良恭俭让之类;拖拖拉拉的选择雷厉风行之类……从爱好说,爱猫狗的读动物世界,爱花草看植物世界,爱星月的看天文世界……
2、结合课文和教育部推荐书进行选择。
3、和孩子一起进行选择。主要给孩子当好参谋。
二、阅读前要做好三件事:1、要有计划。专门与多门结合。要链接。2、家长先看看,心里有数。3、要有时间长短和内容多少的安排。
三、阅读的过程与方法。1、家长有激发兴趣的引言。2、陪读时的指导。这是重要的方法。什么地方一笔代过,什么地方详细解说,那些要强化记忆,那些要联系实际等等。3、读完了家长略述内容,孩子再叙述内容。4、要提问略略讨论。有所收获。
四、注意事项。1、要耐心听孩子的叙述。2、不要耍脾气,训斥。3、不纠缠生字词,但要注意常用字词。4、读完要奖小红花小红旗之类。
周末,有个妈妈向我抱怨,说自己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却好像没有看过一样,不但记不住书里的内容,有时候甚至连里面的人物都感觉很陌生。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闰青在她的《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一书中提出: 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家长的引导密不可分。 那要怎么引导孩子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导孩子自己讲故事。
首先,讲故事能够让孩子学会并熟练运用各种词汇
孩子对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模仿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也就是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的过程。
孩子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讲述出来,就需要细心地观察,运用听到的或者看到的“关键词”串联起来,用故事情节的意境和情境,对它们进行生动的描述、形象地模仿,最后再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讲故事是亲子之间交流互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故事的情节会体现孩子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讲故事既是孩子 情感 倾诉的机会,也是父母聆听孩子心声的机会,更是和孩子一起分享人生乐趣的机会。
通过听孩子讲故事,可以让父母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加深对孩子的进一步了解,并及时给孩子们输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培养孩子的说服能力和领袖气质
不然他就不能保证别人能够有耐心把故事听完,无法达到把别人引向故事主旨的目的,这样也就失去了讲故事的意义。
而这也是一个领袖对大家做的事情——开口就抓住公众的心理,然后顺势引导,最后率领大家完成自己的宏伟蓝图。
通过讲故事,孩子可以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故事中的作用,吸取故事里的经验教训,或者懂得这个故事对自己人生的启迪等等。这样一来,完全不用担心孩子的阅读效果了。
我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也要求必须每天阅读,为此老师还专门发了一个阅读银行小册子,用来检查孩子们每天的阅读量。
给孩子选书要选择有拼音的故事书。
我的孩子在一年级开始掌握拼音阅读的方法,所以按照老师要求准备的都是带拼音的书籍,而孩子比较喜欢故事书,就按照他的要求给他买的感兴趣的故事书。而实际效果也很好,孩子对于老师的阅读安排并不排斥,每天都超过老师要求的阅读时间。
孩子读书时必须用手指着字。
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经常有漏字的毛病,这大概是故事书内容比较熟悉的原因吧。所以我要求孩子必须用手指着字一个挨着一个的读,这样做一是可以让孩子养成手眼配合的习惯,二是降低孩子的速度,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
读书时家长要在身边随时发现错误并纠正。
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当然会有错误,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所以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监督孩子的阅读,发现错误立即给孩子纠正,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另外老师还告诉我们,如果孩子能够养成读书的习惯,那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不用管他读什么书,只要愿意读就行。然后在孩子5、6年级的时候在给孩子选择性的读书就可以。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求自已的学生课外多读课外书籍,其根本目的是:扩大学生语言文字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要求,是和现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
但问题在于必须通盘考虑。
孩子入学以后,小学至初中,都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除语文以外,还有数学,思品, 历史 ,地理,音乐,美术, 体育 ,英语等课程。如果各科老师各强调各的重要,每科老师每天都给自已的学生布置30分钟的课外作业,受苦的就是孩子了。
再回过头来说说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问题。
要培养孩子把阅读作为自觉的行为,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能够阅读的条件和氛围,再引导孩子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情趣,有了情趣,就会形成终生的志趣了。
如果只是空头号召,即教号召书,要学生必须完成各科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又要去进行海量阅读课外书,(除开偏科外)是不现实的。
根据我自己经验,给您提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用。
一、家长引导孩子读书,要对阅读的目的和地位心中有数,注意因势利导。
1、一年级孩子阅读,要服务于巩固所学汉语拼音和汉字知识,使之及时转化为初步阅读能力。 尽量选择内容上紧密联系课本和学生生活实际的书,形式上图文并茂,带有拼音注音的书,频繁出现刚刚学过的汉字的书。
2、针对阅读题考点题型进行训练。 家长要大体了解一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看一看小升初和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了解阅读题考点和题型,以便在引导孩子读书时,适当针对考点进行一些训练,提高孩子语文考试成绩,增强孩子信心。
3、为训练半自动化的理解性阅读做准备。 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就要务必使孩子阅读能力,特别是默读能力达到这样的熟练程度:能够边阅读边思考,一眼望去,能够把握住一个长句子的整体意思。这是孩子终生学习的基础工具,也是错过了有利时机再也学不会的能力。所以,在开始教一年级孩子阅读时,就一定要让孩子练习,一口气流利地读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方法,而不是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往出蹦。
4、读与说写结合,以读促说写。 例如,孩子读完一篇文章,可以让他说说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他有什么体会。有时,也可以让孩子写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一定要把握好“度”,防止太急功近利,影响孩子阅读兴趣。
5、背诵积累一些经典诗文,从小积淀孩子的文化底蕴。 让孩子在了解这些经典诗文表层意思基础上,囫囵吞枣背下来就行,多多益善。
二、掌握孩子的阅读心理,着眼兴趣和理解,引导孩子读书。
1、阅读是孩子个体的实践活动,要增强孩子阅读的自主性。
(1)让孩子自己选择阅读书,遇见属于他自己的书。 没有不喜欢书的孩子,孩子不喜欢的是你强塞给他的书。一年级孩子起初曾经喜欢过的书有脑筋急转弯、 搞笑 、《丁丁历险记》等。让孩子起初先读符合他兴趣爱好口味、适合他理解能力的书。起初唯一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参考,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例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中一年级推荐书目、《唐诗三百首》《论语》《老子》等都可以根据需要推荐给孩子,也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自己试读挑选。
(2)逐渐由家长读给孩子听变为让孩子自己读。 建议向孩子推荐带有图文拼音、故事性强的书籍,便于孩子自己阅读。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听爷爷讲民间故事、听妈妈读民间故事,后来不由自主自己读起了民间故事和小说。
2、增强阅读的系统性,便于孩子理解记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结合课文学习,同步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同的一系列文章,也可以让孩子读课文节选的整部原著。还可以一个阶段都读同一位作者的一系列作品。例如,在引导孩子听了杜甫生平故事后,按照创作年代顺序诵读杜甫的一系列诗歌。这样有助于孩子知人论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系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