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小孩上幼儿园有火怎么办

小孩上幼儿园有火怎么办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28
  • 发布时间:2024-04-19 20:55:06
小孩火大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来说,嘱其多饮水,多排尿,可用金银花、菊花、灯芯草等中药泡水代茶饮,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粗纤维食物,水果可选择苹果、梨、西瓜等性凉的品种,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锻炼,促进机体新
内容详情

小孩火大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来说,嘱其多饮水,多排尿,可用金银花、菊花、灯芯草等中药泡水代茶饮,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粗纤维食物,水果可选择苹果、梨、西瓜等性凉的品种,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锻炼,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病情严重者,可首选小儿推拿法以调理机体,因为此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自然疗法,安全无副作用,患儿接受度高。

宝宝在上幼儿园上火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一些清热去火的药物,平时在家或在幼儿园时应尽量多喝水,帮助去火,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增加肠胃负担,加重上火症状。宝宝在上幼儿园时,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一些不适感,离开熟悉的家人和环境,没有了熟悉照顾人的陪伴,宝宝会处于一种恐慌的状态之中,送宝宝上幼儿园应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在宝宝上幼儿园回来哭闹时,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安慰和陪伴,随着时间的积累,宝宝会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宝宝吃上火了,首先就应该从饮食上调整,只有减少摄入上火的食物,或者戒掉宝宝喜欢吃的零食、辛辣食物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处理这个问题,否则无论如何调理宝宝,只要宝宝继续吃上火的食物或者零食,都会导致上火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的。

另外,宝宝的心脏和肌肤比较嫩,体温调节中枢也还没有发育完善,对外界的变化比成年人要敏感很多,因此在每年春夏秋冬有所变化的时候,应该注意温差的变化,因为很多宝宝都是因为气候的改变而导致身体变虚弱了,吃东西就很容易上火,因此一定要注意其中诱发的因素。

其实在现代医学中,上火是指一种炎症以及各种细菌和病毒侵袭到宝宝体内的一个说法,上火后导致消化不良以及排泄功能出现障碍,使得宝宝体内流失水分过多,并且使身体发热、喉咙痛等症状出现。所以应该要让宝宝多喝水,使毒素排出体外。

孩子上火有哪些解决办法?

小孩子上火考虑与平时喝水少以及吃的蔬菜和水果比较少有关系,注意多给小孩子喝温开水;同时多吃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芹菜、菠菜、苹果、香蕉、梨都可以吃;

另外,可以吃清热泻火的药物,比如泻火宝或者益生菌类药物,对缓解小孩子上火都有好处;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脂肪油腻的食物,如果吃多了以后,也容易导致宝宝上火;注意避免辛辣**性食物,比如辣椒、葱、姜。

喝一点清淡的饮食,如果小孩子咽喉肿痛之类的,那么就可以给他熬一些清淡的小米粥或者是大米粥,尽量的不要使用任何的肉类,这样宝宝喝下去嗓子不会太难受,而且喝粥品有利于养胃和宝宝降火。

注意不要吃辣的东西,小孩子上火一般来说大便也会比较干燥,甚至排便困难,出现便秘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千万不要再吃一些辣的东西,否则很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便秘,甚至是出血。

孩子上火之后,常出现怎样的症状?

上火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吃出来的上火,一个是由于疾病造成的上火。如果是吃出来的上火,那么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吃容易上火的食物,比如烧烤、油炸食品等吃多了会上火。如果是疾病造成上火,需要注意使用量。那么就需要及时的治疗疾病。

垃圾食品指的是一些没有营养,而且比较容易造成上火的食物。这些食物一定要让宝宝少吃,这样才能够避免上火,比如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等。

很多小宝宝上火是因为饮食不注意,一定要注意安排好宝宝的饮食,容易上火的食物尽量别让宝宝吃,在饮食上,让宝宝多吃一些容易消火的食物才好,比如梨、苹果等水果。记得勤给宝宝泡澡,卡卡海洋竹叶草本浴,清凉降火,疏风散热,帮助宝宝调理身体。

一年级的小朋友,需要养成哪些习惯?

宝宝很容易出现上火的问题,尤其是喝奶粉的宝宝,如果平时摄入水分不足,就很容易出现上火情况。而一旦身体上火将会对健康和成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那么宝宝上火的症状爸爸妈妈们都了解吗?

1、 大便干结、小便暗黄

宝宝的便便简直个百科全书,能够反映出他的身体状况,同样,上火这事儿也是一眼就能看出哦。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便便是软的,而且拉便便的时候不会有痛苦的表情。但是上火的宝宝排便很费力,拉出来的便便也是干硬的。而且小便比平时要黄、量要少。宝宝上火会出现大便干燥,便秘等情况,宝宝甚至会出现苦恼的情况,家长就要注意积极调解宝宝的情绪。

2、 眼屎多

很多麻麻都知道,宝宝的眼屎多也是宝宝身体向外发出的一个信息。如果宝宝眼屎多,那么可能就是有肝火了。眼屎多,早晨起床时,睫毛被眼分泌物黏着,孩子不容易睁开眼。

3、 舌头发红

宝宝舌头、舌边发红是心火旺的一种表现。

4、 烦躁好动

上火的宝宝睡觉时还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易惊醒,身子不停翻动等情况。宝宝还会出现睡眠变差的情况,宝宝甚至会在晚上的时候苦恼,睡不安稳,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出现,所以家长们要注意了。

5、 嘴角有白茬

宝宝嘴角会有白色的东西,这是有脾火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口干引起的。

6、 **的颜色变深

宝宝的**正常来说应该是粉红色的,但是如果颜色呈红色且比较深,那么这说明宝宝的体内火很大。

7、出虚汗、流鼻血

仔细观察宝宝,如果他的的手心总是潮湿、凉凉的,晚上睡觉也出很多汗,那么就说明宝宝有虚火了。另外秋季比较干燥,上火的宝宝还容易流鼻血。

请有经验的家长告诉我将要上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做好那些准备,哪些课外教材可以推荐?

学习习惯

1.按时完成作业

2.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3.能阅读拼音小故事。

生活习惯

1.每晚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2.早睡早起。

3.按时吃饭、不吃零食,爱惜粮食。

4.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

5.自己穿衣、系鞋带。

交友习惯

1.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

2.乐于帮助同学。

3.不与陌生人交往。

健康习惯

1.早晚刷牙。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买小摊零食。

4.按时做两操。

行为习惯

1.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

2.不乱扔果皮纸屑。

3.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其他习惯

1.对他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几个节点中,幼小衔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识衔接,情绪和社会性也需要先适应再发展。如何与人共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表达想法,如何解决矛盾冲突,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学之初的重要功课。

有的家长认为上学开好头就是抓分数,天天督促孩子学习,考试扣一两分就着急上火,是因为不知道一年级起步的重点不在分数而在适应,不知道好习惯比好分数重要。“习”的意思是“鸟数飞”,鸟一次次地练习飞翔;“惯,习也”,意思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就是经过一次次反复练习形成的固定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小学一二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本身的行为习惯、用脑习惯,听课、作业、复习、检查的习惯,与学习有关的睡眠、饮食、运动习惯等。对一年级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学习习惯有三个:紧跟老师、自己做、不拖拉。

抓住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心理学术语,也称为敏感期,指“人在发育的某一时期对特定的环境、教育影响特别敏感,最容易获得某种行为、技能”。如果在关键期缺乏相应的环境和教育,神经细胞就会用进废退,逐渐退化,以后再也发展不起来。在关键期中,儿童会对某些东西特别敏感,而对其他的东西无动于衷。

儿童阶段有多个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期,3—4岁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等,自控能力在5—6岁开始形成,学外语的关键期在5—6岁,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在6—12岁小学阶段,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6—8岁。

6—8岁是儿童上学的一二年级阶段,好习惯或坏习惯都在这个时候形成并固定下来。

研究还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学生其他方面的增长变化都很明显,如理解记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非常大,而学习习惯的水平却并未有多大改变。可见一年级养成好习惯,比考几次好分数重要得多。养成好习惯,学习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动力,不需要下决心,不假思索,自然而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有序的、高效的、促进学习的动力。孩子睡眠习惯好,早睡早起,精力就很充沛;孩子做作业习惯好,不会一边玩一边写,就会又快又好;孩子用脑习惯好,学习专注,学习效率就高……习惯的威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好习惯是孩子学习良性循环的保证。

习惯具有自动性,好习惯可以天然地抗拒坏习惯,而坏习惯也同样抗拒好习惯。而且坏习惯一旦固定就很难纠正,有的孩子小学时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到初中、高中一点没改。曾有“一个万分着急的学生家长”写信求助,说孩子五年级了,听课不专心,作业拖拉几个小时做不完,晚上很晚睡觉,早上起不来。原来是这位家长在孩子刚上学时忙于生意,没培养好孩子的习惯,等挣了钱、有时间来管孩子,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想了很多办法都难以纠正,成绩掉到中等偏下。

一般来说,纠正坏毛病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五年级孩子的不良习惯也应该能纠正,但比起一年级开始就养成好习惯,困难肯定大得多了。所以,家长切记在小学一年级时,养好学习习惯比考出好分数重要。

好习惯是孩子学习好的保证

一年级孩子,生活上要养好按时作息、好好吃饭的习惯,学习上要养成紧跟老师、自己做、赶紧做(不拖拉)的习惯。

首先要养成紧跟老师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非常重要,包含几层儿童心理学发展、学习能力生长的价值。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谁不紧跟老师就可能跟不上。家长要叮嘱孩子,眼睛、耳朵、行动都要随时跟着老师,紧跟老师讲的课、布置的作业、安排的活动、提的要求,才能符合学校的要求,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我曾多年在一年级课堂上观察,发现只有能够紧跟老师的孩子才跟得上课堂节奏,老师话音刚落,他们立即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迅速而利索。而大约1/3的孩子跟不上老师读题,要么耳朵没跟上,要么大脑跟不上,眼睛盯着别处,甚至坐着发呆,等老师讲完了,见别的孩子开始写了,才慌忙举手说:“老师,写什么呀?”

培养孩子紧跟老师的习惯,需要家长经常提醒、具体告知,坚持一段时间,懵懵懂懂的孩子就能逐渐培养起任务意识,意识到上学是有任务的,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得好。

其次听懂了还要学会自己做,在自己做的过程中养成自己做的好习惯。

凡与孩子学习相关的事情,比如准备文具、收拾书包、整理书桌书架,家长都要坚持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能替代,才能训练出有条理、动作利索的孩子。

我曾观察一年级孩子参加第一次期末考试,老师开始读题了,有个孩子的文具盒“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孩子手忙脚乱慌作一团。旁边的男孩赶快去帮忙替他弄好文具和试卷,孩子才松一口气拿起铅笔,却不知道老师读的什么题,赶紧举手请老师单独给他读一遍,而进度早已落在全班后面。

下课后我问去帮忙的那个男孩,你的书包是自己收拾吗?男孩说,我房间的桌子都是自己收拾的。由此可见,这两个孩子的条理性和自理能力差别很明显,不利索的孩子总要慢一拍甚至慢一大截。能紧跟老师的要求、动作利索、书写又快又好的孩子,基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求孩子自己做,比替孩子做麻烦得多。但孩子从两三岁就喜欢“我来做”,并不喜欢家长代劳,上学后更不愿意在班级里显得很笨,乐意自己是个能干的孩子,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问题出在教室,原因却在家里。有高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希望“妈妈,你不要溺爱我了!我能自己做事情”。可见孩子在学校跟不上,实乃家长之过。

第三个重要习惯是不拖拉,按时睡觉、起床、锻炼、完成某项任务、独立写作业等,利索、不拖延,才能适应上学的节奏。

有的孩子起床动作慢,总是出不了门;有的孩子上学路上一边走,家长一边喂东西吃;有的孩子爱跟家长讨价还价,该睡觉了想玩,该写作业时动脑筋怎么能晚一点再做,该去游泳了开始盘算找什么理由不去,如果家长真的去“还价”,争执一阵又无原则让步,不仅坏了规矩,浪费了时间,更养成孩子拖拉的习惯……家长缺乏决断,对孩子听之任之,家庭气氛就在对抗、耍心思的拉锯战中失了章法,何来条理和利索?

家长教养方式不妥、无章可循、无原则迁就,就养成了孩子的拖拉习惯,大部分学习的拖延症就是这么来的。双休日的作业拖到周日晚上才做,寒暑假作业拖到开学前几天才急抓慢赶。而且拖拉的习惯很顽固,会一直跟着孩子到中学、大学甚至职场,一辈子拖拖拉拉,人生处处被动。

需要家长每天温和地坚持

习惯是神经系统联结的一种变化,是一种不需要意志努力就会自动完成的动作,经过千百次重复就可以形成,形成以后不再受意志的支配,驱动力很强大。依据这个道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就是重复、再重复,每天如此,温和地坚持,直到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

不断重复是使神经系统形成固定行为模式的重要方法,习惯养成主要不靠家长的语言说教,而是以“习”为主。就像鸟一次次地练习飞翔,孩子上学的生活是重复性的,每天、每周、每学期、每年地重复,固定下来就成了习惯。家长要在“每天如此”的重复中,温和地坚持,“习以性成”,好习惯就养成了。

心理学家强调习惯养成要坚持重复,“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习惯形成为止”。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不要破例,因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到地上放松的线圈,比好多次缠绕上去的时间还要多”。立好规矩就别轻易变动,才能使规则发挥“自动重复”的功能。

习惯养成需要家长温和地坚持。起床、睡觉、一日三餐、写作业、收拾文具、阅读等习惯都要在家里养成,六七岁孩子还缺乏自控力,不能完全依靠自我约束来养成习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外部要求是必须的。但如果家长声色俱厉,孩子会感到害怕,产生大量的消极情绪,反而损害亲子关系,欲速而不达。

温和地坚持,不需要讲多少道理,更不需要喋喋不休。家长的坚持,其实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明白上学并不只是好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困难的事情也要做好,要努力做好。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听话、脾气大,太难坚持了。

六七岁的孩子脾气大,一定是家庭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家长一定要有教育权威,坚持要求孩子有规矩,不允许脾气大。教育是需要权威的,没有权威就没有教育,温和地坚持,就是发挥教育权威的功能。

(作者 赵石屏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05日第9版。常言道:“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当习惯定型之后,我们要再改变就比较困难了,那么如果是坏习惯,这可会是影响我们成长的道路,如果是好习惯,那么这将会为我们成长的道路增光添彩。

因此,我们的一定要养成好习惯,那么该在什么时期培养哪些好习惯呢?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小谢认为应该在一年级开始培养这6大习惯,那么到了高年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将是主动的。

一年级

一、课堂习惯

幼儿园刚上到一年级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幼儿园时期,孩子是没有固定座位的,可以随时随地地游戏。

因此,在许多孩子看来,一年级时,孩子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所以在上课时,他们便可能东张西望、相互说话。

而有些父母为此打孩子,还不跟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讲话”,这会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即使表面承认了错误,心里也不会服气,甚至会偷偷怨恨父母,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在下次上课时,故意制造出更大的噪声。

所以,当孩子心中有这样的疑惑时,父母应耐心地告诉孩子,一年级了,我们不能跟幼儿园一样,上课可以讲话了。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只有在课余时间才能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因此当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时,就应认真听讲,这样不仅能学到许多新知识,同时还不会打扰其他认真听课的同学。只有尊重老师和同学的孩子,才是一个乖孩子。

二、作业习惯

一年级了,课后放学,孩子就要开始写家庭作业,这是孩子写字很慢,还有很多不懂。

有些孩子做作业时遇到困难,没有认真思考,就急忙去向父母寻求帮助,这时,父母不要轻易给予帮助。如果孩子稍遇困难就给予帮助,孩子会养成依赖心理,甚至会养成弄虚作假的习惯。而一个孩子如果不会自己学习和思考,那在学习上是很难进步的。父母的这种“帮助”等于妨碍了孩子的学习。

因此家长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这绝对是学习习惯之一。

一年级

三、阅读习惯

到了高年级,很多家长问小谢说:“孩子不喜欢阅读,有没有什么方法提升。”其实,这个时候,要强逼孩子应该不可能了,因为已经养成了习惯,所以,小谢只能说,在课堂上把阅读当成作业布置,所以,老师布置了,孩子就会进行阅读,如果不布置,孩子又不阅读了。

因此,在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就要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家长首先要喜欢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四、作息习惯

孩子的作息时间很重要,经小谢了解,现在很多孩子看手机熬夜,这不仅影响小孩子发育,还导致睡眠不足,那么这样将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因此,家长从小就要管控好孩子的作息习惯。

观察一下孩子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再由早上的起床时间往前推算,确定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时间。比如孩子睡10个小时,需要早上7点起床,那么前一天晚上9点必须入睡,最好能8点半就上床。这样,孩子第二天早上才能比较容易睁开眼睛。家长务必让孩子将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

一年级

五、家长鼓励的习惯

小谢永远相信,鼓励要胜于比较,胜于批评,胜于责备,因为鼓励还是一个人有内在动力,全身仿佛充满了能量,所以家长要转变思维,多鼓励孩子。

常用的鼓励的语言可以是:“这次干得不错”“有进步,我很高兴”“好样的,再努一把力会更好”“你真行”“好棒,该庆祝一下”“知错就改,挺好”“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六、合作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孩子,各种习惯都还没正式养成,因此,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培养,细心指导,等到孩子高年级了,这些好习惯将支配孩子更好的学习,家长就会更加轻松,而且孩子也能用最好的成绩报答家长。

孩子在上火的时候,都会出现怎样的症状?

入学备忘录(小学版)

2005年08月29日 10:06:21

再过几天,小学一年级新生就要入学了。开学前新生家长应做哪些准备?孩子怎样才能适应学校生活?请看几位“过来”的家长和多年从事小学一年级教学的老师为您开出的——

家长心得

让孩子喜欢上学

上学是件开心的事

相信许多家长和我一样,对这个潮湿闷热的暑期感觉独特,这不单是天气的原因,还因为我们的孩子即将背上书包,走进学校,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作为家长,我们有太多的担心,太多的忧虑:怕他(她)不习惯,怕他(她)上火,怕他(她)学习跟不上……其实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不必焦虑,完全可以在这个暑期帮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使孩子轻松地度过这一关键时期,为今后的学生生活创造一个好的开始。

有一部分家长的心理是:孩子上学以后就比较紧张,所以应该趁现在好好玩。这样,话里话外不由自主地就流露出上学是一件苦差事的观点,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就不可能对上学的事情抱以积极的态度。

记得当年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有意识地带她到幼儿园里,领她玩一会儿那里的游乐玩具,告诉她,这里是她将要上学的地方,有老师,有小伙伴们,还有玩具,只有听话懂事的孩子才能到这里。在这里能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最后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我的女儿在我的积极暗示下,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事实证明,这种积极的暗示是很有效的,她上了幼儿园后,一次都没有因为要离开家而哭闹过,即使有时候在幼儿园受了委屈或是挨了批评,她也没闹过,更没有早晨在路上哭得死去活来的情况。这一点,女儿在幼儿园有口皆碑,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今年我的女儿又要上小学了,她已经对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迫不及待。相信这个办法对其他孩子同样有效,有兴趣的家长不妨试试。

其实,上学是一件美好而令人期待的事情,爸爸妈妈们快告诉孩子们:

“你长大了,就要上学了,我们真高兴!”

“我们家就要有小学生了,这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白云

冷静对待第一次考试

儿子刚上小学时,第一次考试语文就得了八十来分。我们也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挺乐意上学的儿子怎么第一次考试就表现不佳呢?我当时并没有过分地着急,冷静下来分析,还是发现了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儿子年龄小,我们在主观上放松了对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孩子的精力主要放在其他兴趣上了,他喜欢踢球、喜欢微机课、自然课和数学课,平时在那几科上很用功的,回家写作业总是先写数学,还爱捧着看我给他订的《我们爱科学》、《小哥白尼》之类的杂志。于是,我们及时调整了孩子学习精力的分配,对儿子加强了语文方面的辅导。儿子还真行,成绩很快就上来了,而且在整个小学阶段几个科目发展比较平衡。

从这件事情上看,孩子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难免有失误,我们做父母的着急是没用的,动辄打骂更是没道理,弄不好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更会适得其反。应该以平常心分析孩子失误的原因,这样才能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孟玮

消除对学校的陌生感

许多家长都有这种焦虑: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能不能适应这种比较正规的学校生活呢?我的女儿今年六岁,正在准备上一年级。作为家长又是小学教师的我告诉女儿,你马上要上一年级,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表明你已经长大一些了,小学生跟小朋友是有区别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品德行为上有很多缺点,其中在学校里表现较突出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劳动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我在言谈中引导女儿,入学后要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多关心别人,要以帮助他人为荣,还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体劳动。当然,培养女儿一些这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如何关心、帮助别人,如何扫地、整理自己的东西,甚至如何交朋友。

相比起幼儿园来说,孩子上学有许多好习惯要养成,如时间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我告诉女儿,上学后每天要按时上、下学和上、下课,回来后要先写作业,再看电视或玩,每天上下学都要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不要丢三落四。作为家长,在家里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种充满爱的精神环境,让孩子回家后能愉快地学习,但没有必要手把手地包揽孩子的学习。

如果是定点入学,孩子的新学校已经确定,也可以提前去学校熟悉一下新环境,消除孩子对学校的陌生感,这样更便于孩子入学后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张丽珍

老师寄语

准备是全方位的

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孩子即将入学,父母应该逐渐地向孩子渗透:上学能够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能够认识很多字,能够明白很多道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懂事。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到附近的学校多走走,并将自己上小学时那些好玩的事讲给孩子听,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上学有一种期待,有一种向往,让孩子喜欢上学。

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告诉孩子,他(她)所在的班级就是一个集体,班集体的事情应该积极地参与。班级值日、清扫卫生是每个小学生都会遇到的,孩子刚入学时也许还没有墩布高,连笤帚都拿不好,但应鼓励孩子学着去做,让他(她)萌发小学生应该为班级服务的意识。还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要与每个小朋友团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尽力去帮助。一个关心集体、关爱同学的小学生,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孩子入学后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只要父母首先做个有心人,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孩子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王敬文

提早养成良好习惯

孩子升入小学,有许多事情要自己照顾自己,如:自己背书包、自己装书包、自己按课程表准备书本,鞋带开了自己系、下雨则自己打伞,天热了知道减衣服、天冷了知道加衣服等,这些都需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所以,家长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教会孩子整理书包、文具,以便上学时能带齐学习用品。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在旁边多指点,可以先做示范,可以手把手地教,绝不可一看孩子做不好就急忙替他做。如果这方面的准备做不好,孩子怎能顺利地实现跨越呢?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每晚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的学具、装好书包的习惯等。孟玮

有意锻炼耐力与耐性

小学生在校,上学放学,上课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课间休息10分钟;课堂学习还有严格的纪律要求,这样的紧张程度特别容易使孩子疲劳,所以需要孩子有足够的耐力与耐性来应对这样的学习生活。我是这样锻炼孩子的:1、耐力训练

虽然很多孩子平时经常跑跑跳跳,但正规的体育运动不多,所以耐力不够,而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上课30分钟内必须安静地坐好。

耐力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来提高。每天我会安排时间带领女儿散步或慢跑(慢跑效果最好,又节约时间,又锻炼身体)。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其他活动,如游泳、跳绳、上下楼梯等,关键不是做什么运动,而是坚持。

我给女儿安排的家务劳动是擦地,这是又简单又安全的劳动。她可以选择用墩布擦两遍地或用抹布擦一遍地,但不能不干。我们不用担心孩子累着,一定要让孩子坚持做下去,慢慢就养成习惯了。2、耐性训练

我的女儿是最没耐心的那种类型,说话快,做事快,遇到什么事都着急,我有意识地磨一磨她的耐性。比如说,多让女儿体验“等”的感觉。在超市购物时,是女儿排队付钱;让女儿做事有始有终。她画画时,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纸片等摆了一桌子。还没画完,有小朋友来找她玩,她必须把画画完,把桌子收拾干净才能出去。白云

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给孩子安排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光线要适宜,配上高低合适的桌椅。可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学习用品方面,双肩书包,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每天至少有6支削好的铅笔,还应备好尺子、橡皮、刨笔刀和一个16K的垫纸板。橡皮最好是绘图用的较软的那种,家长应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刨笔刀。

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另外还要准备一个记事本,专门用来记当天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也可作草稿本用。

合理搭配三餐。孩子原来在幼儿园用餐,伙食搭配可以说基本上是科学的。入学以后就要在家里用餐,家长要勤快,要肯动脑,合理搭配三餐,让孩子及时补充各种营养。耿海萍

孩子上火有可能会出现肚子胀气、哭闹、口臭等问题,尤其是在春天这些问题经常出现,而为什么会上火?主要的原因还是跟饮食有关,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小孩子上火,我们应该要怎么做?

1、首先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妈妈就要健康饮食,不要食用那些辛辣的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这样子宝宝才不会上火,而母乳是宝宝天然营养食物,含的小分子蛋白质和可溶性膳食纤维都是能够帮助宝宝消化的。

2、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是预防宝宝上火的原因之一,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之后,对各种零食充满了兴趣,而吃这些零食就会使得宝宝积食过多不好消化,这时候就要规范宝宝的饮食问题,不能过早添加食盐,糖类等药物,保证充足的白开水,多吃一些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一些绿色的蔬菜水果等等这些食物都可以预防宝宝便秘上火。

3、在饮食方面,我相信奶粉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一款不上火的奶粉是喂养宝宝的关键之一。很多时候因为配方奶粉宝宝喝了不适应没办法消化,现在宝宝的肠胃还很娇嫩,处于发育阶段,消化功能没有齐全,而使用大分子营养的话,宝宝娇嫩的肠胃道就没办法吸收,长期积压在肠道内就容易起到上火排便困难的现象。那就要选择一款比较有营养的小分子奶粉,适合宝宝这样子可以更轻松的穿越肠道,营养更容易吸收,宝宝肠道畅通无阻就不会便秘了。

如果说一些新手妈妈对于上火这个问题不太了解,那就要好好的观察小孩子的口舌生疮问题,如果小孩子的嘴巴生疮不舒服不愿意吃饭喝水,就有可能是上火了,还要观察一下他们的大便情况。和小便情况多观察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就会发现问题了。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