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如下:
一、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不爱听老师的说教,行动随意,想法自由。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十分重要。
2、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
3、个体心理的发展。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
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好。
二、教育方法:家长应该密切地关注孩子这时候的心理变化,在关注学习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增加和孩子的互动,多理解和多沟通,教育发展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几点建议:
1、尊重孩子,多鼓励。
家长不应该总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较,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2、换位思考,找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面对孩子做出的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3、平等交流,稳情绪。
要做到这点,家长就不应该老是讲成绩,这会增加他们的压力。交流时,可以从家事入手。
4、自控情绪,会倾听。
家长要在冷静后,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到能不动手就不动手。
5、允许犯错,少束缚。
孩子在这个时期是行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
6、适当减负,少压力。
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玩的时间,给他们快乐的童年,而不应该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是的。小学六年级是最后一个儿童节。在中国0-6为幼儿,6-12为儿童,12以上是少年,所以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下的孩子过儿童节,也就是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到了初中就是少年青年了,所以从初中开始过的是五四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