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用百分之几表示的整体的一部分,百分数只表示关系,不表示数量。详细解释:用100做分母的分数。通常用百分号(%)来表示,如1/100写做1%。
与分数的区别
1.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与分数的意义截然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如:可以说1米是5米的20%,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可带具体名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还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生活中用处较多,常用于调查、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3.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无论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有些教科书上,假分数也可以不化成带分数的)。任何一个百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都具有百分数的意义。
4.百分数体现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而分数体现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5.百分数的分母是100,分数的分子或分母都可以是一切不为0的自然数。
6.百分数的单位是百分之一。
7.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编辑本段常见用法
百分数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可以大于100%,如:增长率、增产率等。
②只能100%以下,如:出油率、出面粉率等。
③最大只能100%,如:正确率,合格率、出勤率等。
编辑本段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只可以表示分率,而不能表示具体量,所以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1]
百分比虽以100为分母,但分子可以大于100,如200%即代表原本数字的2倍。举例如:”一间公司去年纯利100万元,今年的纯利为120万元“,则可以表示成“今年的纯利比去年增加20%”,亦可写成“今年的纯利是去年的120%”,但这种写法较少使用。百分比有时可能造成误会,不少人认为一个百分比的上升会被相同下降的百分比所抵消,例如从100增加50%,等于100+50,即150。而从150下降50%则是150-75,等于75。最终结果是小于原本的数字100。百分数的分子还可以是小数。
百分数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或工农业生产中的事例引入.例如,一年级有学生100人,其中女同学有47人,女同学即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七,写作47%.又如,二年级有学生200人,其中女同学有100人,女同学即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在这两个例子中,两个年级的人数都是“标准量”,而女同学的人数为“比较量”.在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抓住 比较量÷标准量=百分率(百分数)这一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
编辑本段日常应用
每天在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节目中,都会报出当天晚上和明天白天的天气状况、降水概率等,提示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就像今天的夜晚的降水概率是20%,明天白天有五~六级大风,降水概率是10%,早晚应增加衣服。20%、10%让人一目了然,既清楚又很简练。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几乎大部分人都配备手机,款式多种多样。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研究证明:老是低着头看短信,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人员的大脑反应能力也会减慢,经常看短信的人智商会下降10%,以百分数的形式再次证明了手机虽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对人体健康却十分有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国,但产品80%出口,国内使用量严重偏低。
针对2001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85.63%的网民,近几年一直都没读过名著。此外,8.98%的网民近十年没读过名著,还有6.75%的网民表示从来就没读过名著。
药水比例时也会碰到百分数,比如21%。
编辑本段扩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千分数,也可称它为千分数或千分率。当然,也有万分数,%是百分数,千分数是在百分数的后一个圈再加一个圈‰,‰ 为千分数。万分数是在千分数的后一个圈再加一圈,以此类推:?,为万分号。
百分点
1个百分点等于0.01.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 “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 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100%,如粮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却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
“占”、“超”、“为”、“增”﹑“是”的用法,“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如: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2.6个百分点 (18.2-20.8=-2.6);但不能说下降2.6%。-表示下降,+表示上升。
百分数的由来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而后,人们在分数的基础上又以100做基数,发明了百分数。
百分号
百分号的写法注意的地方
%的0是左上右下,不能写在一起。
百分数的读法
100%可以读百分之百,也可以读百分之一百。32%:百分之三十二 50%:百分之五十 1%:百分之一。
百分数很重要,需加强练习,要深刻理解 望采纳
一、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或:
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② 求少几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三、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 15∶10 = 15÷10 = 3/2 = 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如: 已知两个量之比为,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
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如:路程相同,速度比是4:5,时间比则为5:4)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
(如:工作总量相同,工作时间比是3:2,工作效率比则是2:3)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正确的找单位“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前提。
不管什么样的分数应用题,题中必有单位“1”。正确的找到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分两种形式出现:
1、有明显标志的: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7(2)杨树棵数是柳树的3/5(3)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1/2(4苹果树比梨树多1/5
条件中“占”“是”“相当于”“比”后面,分率前面的量是本题中的单位“1”。
2、无明显标志的:
(1)一条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2)有200张纸,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5。两次共用去多少张?(3)打字员打一部5000字的书稿,打了3/10,还剩多少字没打?这3道题中的单位“1”没有明显标志,要根据问题和条件综合判断。(1)中应把“一条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2)题中应把“200张纸”看作单位“1”(3)题中应把“5000个字”看作单位“1”。
二、正确的找对应关系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道分数应用题都有数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找到所求数量(或分率)和哪个分率(或数量)对应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1、画线段图找对应关系。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1/3。池塘里有多少只鹅?(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1/3。池塘里有多少只鸭?用线段图表示一下这3道题的关系。从画的图可以看出,画线段图是正确找对应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画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同时也可得出如下数量关系式: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2、从题里的条件中找对应关系。
一桶水用去1/4后正好是10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水的3/4=10。
三、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分数应用题“三步法”。
掌握以上关系和数量关系式,解分数应用题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1、找准单位“1”的量;2、找准对应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四、有效练习,建立模型,提升解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要想正确、迅速地解答分数应用题,必须多加练习,把基本型的、稍复杂型的和复杂型的结构特征理解清楚,才能熟练快速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5比3多()
A 2 (我记得一年级老师对我说 5比3多2)
B 2/3 即三分之二 (我记得六年级老师对我说 5比3多2/3)
这到题如果在升中试里考的话,应该按一年级的思维还是六年级的思维
都可以,你得看看它是怎么出的,如果在多后面写"它的"(即"5比3多它的"),那么就选B;
如果只是这样,就两个都能填.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的量乘这个分数。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1”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量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的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解答。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
加数 +加数 = 和;
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 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 = 积;
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 = 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4、绘制简单线段图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知道单位“1”的量用乘法,另一种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分成三种:(一)一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几分之几。(二)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几分之几。(三)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少几分之几。绘制时关键处理好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审题确定单位“1”的量。绘制步骤:
①首先用线段表示出这个单位“1”的量,画在最上面,用直尺画。
②分率的分母是几就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几份,用直尺画出平均的等分。标出相关的量。
③再绘制与单位“1”有关的量,根据实际是上面的三种关系中的哪一种再画。标出相关的量。
④问题所求要标出“?”号和单位。
5、补充知识点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
1.比和比例的意义
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而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叫做比例。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因此,比和比例的意义也有所不同。而且,比号没有括号的含义而另一种形式,分数有括号的含义!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用于化简比。
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4.比和比例的联系:
比和比例有着密切联系。比是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有两项;比例是研究相关联的两种量中两组相对应数的关系,所以比例是由四项组成。比例是由比组成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5.比和比例的区别
(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如:a:b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a:b=3:4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联系: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6.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六年级 数学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 课前预习 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4)验算的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难点及学习方法
★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removed].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