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2-22
  • 发布时间:2024-04-18 17:35:04
一、行路安全1. 在城市里,车行车路,人走便道,这样既通畅又安全。2.红灯停,绿灯行,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或天桥地道。3.在没有隔栏的路段上车行速度较快,小朋友不可以随意穿行,翻越隔栏,否则很容易发生撞车事故。4.在较窄的街区马路上行走,
内容详情

一、行路安全

1. 在城市里,车行车路,人走便道,这样既通畅又安全。

2.红灯停,绿灯行,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或天桥地道。

3.在没有隔栏的路段上车行速度较快,小朋友不可以随意穿行,翻越隔栏,否则很容易发生撞车事故。

4.在较窄的街区马路上行走,一定要靠右边走,不要几个小朋友横着走,以免妨碍他人行走和车辆行驶。

二、走路要专心

1.一边走路,一边想心事,对马路上往来的车辆、行人不注意,一不留神,就容易出乱子。

2.一群小朋友边走路,边聊天,谈得很高兴,忘记了观察周围环境,这也会引出交通事故来。

3.走在郊区、野外的路上,以为车少人少,可以飞快地奔跑了。岂不知随时可能碰上障碍物,如固定电杆的铁丝、废

弃的水泥板等。

4.在宿舍区应该是很安全的,但走路也要注意观察,搞不好会被晾晒衣服的绳子绊倒。

三、留心意外路障

1.因修理各种地下管理,挖开的地沟没有填平,行路时要当心。

2.路面正在施工,往往坑洼不平,还堆有砂石,如不注意会造成意外伤害。

3.住宅区内,有时会出现阴井无盖的现象,走路时要特别留神。

4.马路上也有这种现象,一旦掉入,进坑很深,伤害极重。

四、莫在马路上玩

1.滑旱冰是一项好的运动,但是在马路上滑冰就不对了。马路上人来车往,容易出事。冬天马路上积雪成冰,也一

样不可以去滑。

2.在马路上玩跳绳、跳方格,既妨碍交通,又不安全。

3.踢足球、捉迷藏等当然不能到大街上玩,就是在小胡同里,也容易撞上突如其来的车辆。

4.隔着马路相互喊话、问候,也容易被往来的行人、车辆碰撞。

五、文明乘车

1.上下学、外出旅游,经常乘坐公共汽车。小朋友要做文明乘客,等车停稳,按次序上下车。

2.上车后要扶好站稳,避免在汽车急转弯时摔倒。

3.在公共汽车上不要相互追逐、打闹、捉迷藏,在人缝中钻来钻去,这样也会在急刹车时摔倒。

4.坐在车厢里,把头、手伸出车外,或将拿着的东西伸到车外,这样容易在两车相会时出现意外事故。

六、公路安全

1.郊区公路上,骑车上下学不要一群并排行驶,这样既妨碍交通,又不文明,互相挤道,也容易摔跤或撞人。

2.公路上车速度较快,横穿公路时,要左右观察,在没有车通过时再过去。

3.在公路上,有的同学喜欢骑着自行车闹着玩,或两三个人拉手搭背,这都是不安全的。

4.高速公路上车速很快,因此车道全封闭,严禁行人进入,小朋友都记住。

骑车安全(一)

1.12岁以下儿童不允许骑车上路,大孩子骑车外出或上学要熟悉交通规则,学会保护自己。

2.在马路或街道上学骑车很不安全,学骑车应在操场等空旷地带。

3.要注意检修自行车,特别是车闸要保持良好状态。

骑车安全(二)

1.自行车带人上马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对骑车和乘车人都不安全。

2.为了好玩,两手离开车把,这样很不安全,一旦摔倒,突遇车辆,就糟了。

3.为了逞“英雄”使劲追赶正在行驶的汽车,一旦汽车急刹车,就会撞到车上。

4.为了省力气,也为好玩,一只手拉住机动车尾部,一只手扶把前行,机动车突然转弯,加速或刹车,容易发生危

险。

骑车安全(三)

骑车穿越马路,一定要停车左右观察,确保安全才能通过,千万不可强行穿越。

骑车转弯时,一定要先打手势,才不会使后面的人或车撞上。

在公路和马路上骑车时,一定要靠右边行驶,逆行很容易造成混乱,发生撞车事故。

骑车速度不可过快,高速行驶难以控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容易发生意外。

骑车安全(四)

秋天细雨蒙蒙,有泥水的地方可能很滑,骑车外出一定要小心。

雪天在马路上骑车,应尽量靠边,防止摔倒后滑向机动车道,被车撞伤。

路面结冰,拐弯时车轮易打滑,一不小心就要摔跤,所以最好预先下车,来不及下车时要减速,切不可急刹车。

路面本来不平坦,可被雪一覆盖,倒显得平坦了,在这种路上骑车,要特别小心,防止摔跤。

莫在铁路上玩

铁路附近的小朋友,喜欢在铁路上玩耍,走平衡木,趴在铁轨上听,往铁轨道上摆石子,这都很危险。

有的小朋友趁火车停在车站上,就在车下钻来钻去,一旦火车起动,就会出大乱子。

站在火车的站台上,或是铁路边,一定要与铁轨保持一定距离。否则,急驶的火车开过产生的气流会把人卷进道沟。

当铁路口放下栏杆后,要耐心等待火车驶过,千万不可抢道穿越铁路。

一年级的小朋友,需要养成哪些习惯?

“噗通—”爸爸妈妈们:

孩子走路经常摔跤,可能真不是不小心,而是他的眼睛——立体视功能出了异常。

立体视功能,是什么?

请看这个小实验:

左右手各拿一支圆珠笔,两手平伸,笔尖慢慢地靠拢,可以发现很容易地将两支笔尖对准;如果闭上一只眼试试,可就不怎么容易了。

这就是运用的立体视功能。

立体视,又称深度觉或立体觉,它是我们对物体深、远、近的感知。

其形成是因为人的两只眼睛看东西有视差——左眼看到的图像略偏左侧,右眼看到的图像略偏右侧,这一小小的视差经过大脑融合成一个像,就使物体产生了空间的深度感,有了立体感。

如果我们的眼睛没有了立体视,那么就不能判别出物体的距离,我们就无法胜任司机、机械加工、绘画等工作;甚至上下楼梯、看3D**、打球等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有些小朋友的眼睛会受影响呢?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斜视与弱视科主任颜建华教授说:每一个小孩子生下来时是没有立体视的,长到10岁左右,立体视才发育成熟。

一旦在这个视觉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影响立体视的因素,立体视可能就“丢失”了。

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容易发脾气 , 并且踢桌子、摔书本,该怎么处理

学习习惯

1.按时完成作业

2.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3.能阅读拼音小故事。

生活习惯

1.每晚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2.早睡早起。

3.按时吃饭、不吃零食,爱惜粮食。

4.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

5.自己穿衣、系鞋带。

交友习惯

1.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

2.乐于帮助同学。

3.不与陌生人交往。

健康习惯

1.早晚刷牙。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买小摊零食。

4.按时做两操。

行为习惯

1.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

2.不乱扔果皮纸屑。

3.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其他习惯

1.对他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几个节点中,幼小衔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识衔接,情绪和社会性也需要先适应再发展。如何与人共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表达想法,如何解决矛盾冲突,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学之初的重要功课。

有的家长认为上学开好头就是抓分数,天天督促孩子学习,考试扣一两分就着急上火,是因为不知道一年级起步的重点不在分数而在适应,不知道好习惯比好分数重要。“习”的意思是“鸟数飞”,鸟一次次地练习飞翔;“惯,习也”,意思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就是经过一次次反复练习形成的固定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小学一二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本身的行为习惯、用脑习惯,听课、作业、复习、检查的习惯,与学习有关的睡眠、饮食、运动习惯等。对一年级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学习习惯有三个:紧跟老师、自己做、不拖拉。

抓住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心理学术语,也称为敏感期,指“人在发育的某一时期对特定的环境、教育影响特别敏感,最容易获得某种行为、技能”。如果在关键期缺乏相应的环境和教育,神经细胞就会用进废退,逐渐退化,以后再也发展不起来。在关键期中,儿童会对某些东西特别敏感,而对其他的东西无动于衷。

儿童阶段有多个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期,3—4岁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等,自控能力在5—6岁开始形成,学外语的关键期在5—6岁,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在6—12岁小学阶段,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6—8岁。

6—8岁是儿童上学的一二年级阶段,好习惯或坏习惯都在这个时候形成并固定下来。

研究还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学生其他方面的增长变化都很明显,如理解记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非常大,而学习习惯的水平却并未有多大改变。可见一年级养成好习惯,比考几次好分数重要得多。养成好习惯,学习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动力,不需要下决心,不假思索,自然而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有序的、高效的、促进学习的动力。孩子睡眠习惯好,早睡早起,精力就很充沛;孩子做作业习惯好,不会一边玩一边写,就会又快又好;孩子用脑习惯好,学习专注,学习效率就高……习惯的威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好习惯是孩子学习良性循环的保证。

习惯具有自动性,好习惯可以天然地抗拒坏习惯,而坏习惯也同样抗拒好习惯。而且坏习惯一旦固定就很难纠正,有的孩子小学时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到初中、高中一点没改。曾有“一个万分着急的学生家长”写信求助,说孩子五年级了,听课不专心,作业拖拉几个小时做不完,晚上很晚睡觉,早上起不来。原来是这位家长在孩子刚上学时忙于生意,没培养好孩子的习惯,等挣了钱、有时间来管孩子,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想了很多办法都难以纠正,成绩掉到中等偏下。

一般来说,纠正坏毛病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五年级孩子的不良习惯也应该能纠正,但比起一年级开始就养成好习惯,困难肯定大得多了。所以,家长切记在小学一年级时,养好学习习惯比考出好分数重要。

好习惯是孩子学习好的保证

一年级孩子,生活上要养好按时作息、好好吃饭的习惯,学习上要养成紧跟老师、自己做、赶紧做(不拖拉)的习惯。

首先要养成紧跟老师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非常重要,包含几层儿童心理学发展、学习能力生长的价值。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谁不紧跟老师就可能跟不上。家长要叮嘱孩子,眼睛、耳朵、行动都要随时跟着老师,紧跟老师讲的课、布置的作业、安排的活动、提的要求,才能符合学校的要求,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我曾多年在一年级课堂上观察,发现只有能够紧跟老师的孩子才跟得上课堂节奏,老师话音刚落,他们立即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迅速而利索。而大约1/3的孩子跟不上老师读题,要么耳朵没跟上,要么大脑跟不上,眼睛盯着别处,甚至坐着发呆,等老师讲完了,见别的孩子开始写了,才慌忙举手说:“老师,写什么呀?”

培养孩子紧跟老师的习惯,需要家长经常提醒、具体告知,坚持一段时间,懵懵懂懂的孩子就能逐渐培养起任务意识,意识到上学是有任务的,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得好。

其次听懂了还要学会自己做,在自己做的过程中养成自己做的好习惯。

凡与孩子学习相关的事情,比如准备文具、收拾书包、整理书桌书架,家长都要坚持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能替代,才能训练出有条理、动作利索的孩子。

我曾观察一年级孩子参加第一次期末考试,老师开始读题了,有个孩子的文具盒“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孩子手忙脚乱慌作一团。旁边的男孩赶快去帮忙替他弄好文具和试卷,孩子才松一口气拿起铅笔,却不知道老师读的什么题,赶紧举手请老师单独给他读一遍,而进度早已落在全班后面。

下课后我问去帮忙的那个男孩,你的书包是自己收拾吗?男孩说,我房间的桌子都是自己收拾的。由此可见,这两个孩子的条理性和自理能力差别很明显,不利索的孩子总要慢一拍甚至慢一大截。能紧跟老师的要求、动作利索、书写又快又好的孩子,基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求孩子自己做,比替孩子做麻烦得多。但孩子从两三岁就喜欢“我来做”,并不喜欢家长代劳,上学后更不愿意在班级里显得很笨,乐意自己是个能干的孩子,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问题出在教室,原因却在家里。有高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希望“妈妈,你不要溺爱我了!我能自己做事情”。可见孩子在学校跟不上,实乃家长之过。

第三个重要习惯是不拖拉,按时睡觉、起床、锻炼、完成某项任务、独立写作业等,利索、不拖延,才能适应上学的节奏。

有的孩子起床动作慢,总是出不了门;有的孩子上学路上一边走,家长一边喂东西吃;有的孩子爱跟家长讨价还价,该睡觉了想玩,该写作业时动脑筋怎么能晚一点再做,该去游泳了开始盘算找什么理由不去,如果家长真的去“还价”,争执一阵又无原则让步,不仅坏了规矩,浪费了时间,更养成孩子拖拉的习惯……家长缺乏决断,对孩子听之任之,家庭气氛就在对抗、耍心思的拉锯战中失了章法,何来条理和利索?

家长教养方式不妥、无章可循、无原则迁就,就养成了孩子的拖拉习惯,大部分学习的拖延症就是这么来的。双休日的作业拖到周日晚上才做,寒暑假作业拖到开学前几天才急抓慢赶。而且拖拉的习惯很顽固,会一直跟着孩子到中学、大学甚至职场,一辈子拖拖拉拉,人生处处被动。

需要家长每天温和地坚持

习惯是神经系统联结的一种变化,是一种不需要意志努力就会自动完成的动作,经过千百次重复就可以形成,形成以后不再受意志的支配,驱动力很强大。依据这个道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就是重复、再重复,每天如此,温和地坚持,直到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

不断重复是使神经系统形成固定行为模式的重要方法,习惯养成主要不靠家长的语言说教,而是以“习”为主。就像鸟一次次地练习飞翔,孩子上学的生活是重复性的,每天、每周、每学期、每年地重复,固定下来就成了习惯。家长要在“每天如此”的重复中,温和地坚持,“习以性成”,好习惯就养成了。

心理学家强调习惯养成要坚持重复,“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习惯形成为止”。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不要破例,因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到地上放松的线圈,比好多次缠绕上去的时间还要多”。立好规矩就别轻易变动,才能使规则发挥“自动重复”的功能。

习惯养成需要家长温和地坚持。起床、睡觉、一日三餐、写作业、收拾文具、阅读等习惯都要在家里养成,六七岁孩子还缺乏自控力,不能完全依靠自我约束来养成习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外部要求是必须的。但如果家长声色俱厉,孩子会感到害怕,产生大量的消极情绪,反而损害亲子关系,欲速而不达。

温和地坚持,不需要讲多少道理,更不需要喋喋不休。家长的坚持,其实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明白上学并不只是好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困难的事情也要做好,要努力做好。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听话、脾气大,太难坚持了。

六七岁的孩子脾气大,一定是家庭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家长一定要有教育权威,坚持要求孩子有规矩,不允许脾气大。教育是需要权威的,没有权威就没有教育,温和地坚持,就是发挥教育权威的功能。

(作者 赵石屏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05日第9版。常言道:“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当习惯定型之后,我们要再改变就比较困难了,那么如果是坏习惯,这可会是影响我们成长的道路,如果是好习惯,那么这将会为我们成长的道路增光添彩。

因此,我们的一定要养成好习惯,那么该在什么时期培养哪些好习惯呢?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小谢认为应该在一年级开始培养这6大习惯,那么到了高年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将是主动的。

一年级

一、课堂习惯

幼儿园刚上到一年级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幼儿园时期,孩子是没有固定座位的,可以随时随地地游戏。

因此,在许多孩子看来,一年级时,孩子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所以在上课时,他们便可能东张西望、相互说话。

而有些父母为此打孩子,还不跟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讲话”,这会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即使表面承认了错误,心里也不会服气,甚至会偷偷怨恨父母,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在下次上课时,故意制造出更大的噪声。

所以,当孩子心中有这样的疑惑时,父母应耐心地告诉孩子,一年级了,我们不能跟幼儿园一样,上课可以讲话了。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只有在课余时间才能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因此当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时,就应认真听讲,这样不仅能学到许多新知识,同时还不会打扰其他认真听课的同学。只有尊重老师和同学的孩子,才是一个乖孩子。

二、作业习惯

一年级了,课后放学,孩子就要开始写家庭作业,这是孩子写字很慢,还有很多不懂。

有些孩子做作业时遇到困难,没有认真思考,就急忙去向父母寻求帮助,这时,父母不要轻易给予帮助。如果孩子稍遇困难就给予帮助,孩子会养成依赖心理,甚至会养成弄虚作假的习惯。而一个孩子如果不会自己学习和思考,那在学习上是很难进步的。父母的这种“帮助”等于妨碍了孩子的学习。

因此家长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这绝对是学习习惯之一。

一年级

三、阅读习惯

到了高年级,很多家长问小谢说:“孩子不喜欢阅读,有没有什么方法提升。”其实,这个时候,要强逼孩子应该不可能了,因为已经养成了习惯,所以,小谢只能说,在课堂上把阅读当成作业布置,所以,老师布置了,孩子就会进行阅读,如果不布置,孩子又不阅读了。

因此,在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就要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家长首先要喜欢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四、作息习惯

孩子的作息时间很重要,经小谢了解,现在很多孩子看手机熬夜,这不仅影响小孩子发育,还导致睡眠不足,那么这样将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因此,家长从小就要管控好孩子的作息习惯。

观察一下孩子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再由早上的起床时间往前推算,确定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时间。比如孩子睡10个小时,需要早上7点起床,那么前一天晚上9点必须入睡,最好能8点半就上床。这样,孩子第二天早上才能比较容易睁开眼睛。家长务必让孩子将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

一年级

五、家长鼓励的习惯

小谢永远相信,鼓励要胜于比较,胜于批评,胜于责备,因为鼓励还是一个人有内在动力,全身仿佛充满了能量,所以家长要转变思维,多鼓励孩子。

常用的鼓励的语言可以是:“这次干得不错”“有进步,我很高兴”“好样的,再努一把力会更好”“你真行”“好棒,该庆祝一下”“知错就改,挺好”“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六、合作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孩子,各种习惯都还没正式养成,因此,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培养,细心指导,等到孩子高年级了,这些好习惯将支配孩子更好的学习,家长就会更加轻松,而且孩子也能用最好的成绩报答家长。

马虎的危害有哪些一年级

尽量不要使用暴力,那样只会使孩子更反叛

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带他学他喜欢的东西,以此转移他的注意力

可以的话多陪他聊聊天,谈谈心,以此充分地了解孩子,同时又增加了亲子间的情谊

如果感觉还是无效,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1、会蚕食孩子正在形成的好习惯

“马虎”会引起孩子大错不多、小错不断的现象,如果对此问题听之任之,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浮躁的情绪,进而影响孩子的态度、兴趣,它会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吞食掉孩子正在形成的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

2、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上课时“马虎”,会影响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让孩子容易错过重点知识;写作业“马虎”,会影响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考试时“马虎”,会让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尤其是高考,更是耽误孩子的一生。

3、容易发生想不到的意外

最直观的就是孩子的人身安全会受到威胁,这也是家长们最看重的。往小了说,就是鞋带没细心系好,跑步的时候摔跤,往大的说,就是旅游、登山、游泳等没有细心准备安全措施,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小朋友马虎怎么教育:

1、让孩子认识到马虎的危害

有些孩子对自己的马虎并不是很重视,有些妈妈也觉得只要孩子聪明,马虎一点也不要紧,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样的想法是不行的。妈妈要帮助孩子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比如给他们讲马虎出大错的故事,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孩子分析马虎给人带来的多种危害。

2、让孩子在做题前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题前不要急着作答,要先读书,把题看懂了,再去解答也不迟。

3、帮孩子学会自我检测

粗心的孩子,他们做事的时候一般都不够专心,也很少进行检查。所以,妈妈们要帮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检查经常能及时发现错误。

4、让孩子整理错题集

妈妈们可以让孩子把平时作业、练习、考试中的所有错题,都收集起来,在做错的地方用醒目的颜色笔做标记,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小朋友马虎的危害有哪些,一是会蚕食孩子正在形成的好习惯,二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三是容易发生想不到的意外,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马虎,引导孩子尽早改变。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