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认真考虑好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照顾兔兔。新生宝宝以及二胎的家庭本身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养兔子也不是饿了就给它喂东西吃那么简单。不仅要科学系统的学习养兔知识,例如《兔兔到家的第一个星期行程表》,还要进行日常护理。生病了还需要去专门的宠物医院就医。
其次就是上面提到的日常护理了,请参考《养兔的日常功课你完成了吗》。除了兔兔的日常健康外,一定要着重注重卫生!!!细菌和病菌都会影响和伤害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另外,一定要注意定期剪指甲、剪牙,避免因其锋利而划伤、咬伤小朋友。
最后,要注意兔子很胆小,虽然家养的兔宠物大多很温顺,但孩子由于喜爱、好奇、兴奋的过激举动(如对着兔子大叫,追逐,强抱等)都可能会吓到兔兔,兔兔以为是天敌来了就会导致自我防卫(被逼到绝路就只好用爪子和牙齿了),这会对孩子造成危险。另外受到过度惊吓也对兔兔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这也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日常的沟通和教育。
综上,能够耐心、细心的注意以上几点,在家里养兔子是没有问题的。兔子陪伴小朋友的成长,逐渐成为家庭成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不少朋友对于一岁宝宝的生日并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好。小编的建议是送一些益智玩具、绘本。因为一岁到两岁的孩子,不再像0-1岁那样只能躺着或坐着。现在,他们可以慢慢独立走路,能力发展的特别快。送一些益智玩具对宝宝各项能力发展很有好处。
一、益智玩具
1、积木
推荐:Hape 经典积木、Soopsori积木
积木可以锻炼宝宝抓握等精细动作,有利于手眼协调与空间感知。为宝宝选择积木的话,安全性一定要考虑。因为一岁左右的娃还是喜欢“啃”玩具,所以积木结实不容易啃掉渣很重要。边缘要圆滑,易抓,好堆,又好拆。
2、钓鱼玩具
推荐:Djeco
钓鱼玩具绝对是一款不用费心,百玩不腻的亲子游戏,还能顺便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一举n得!选择也不用局限于推荐品牌,满足绳子短,磁性的,方便操作的就可以!
3、玩具车
推荐:K's Kids回力车组合、B.Toys,回力车、费雪四轮滑行车、Lecoco扭扭车
适合一岁宝宝玩的车,有大有小,不过无论大小都是为了锻炼宝宝的能核心力量、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的。
4、扮演玩具
推荐:Melissa&Doug厨房玩具、Playdoh培乐多彩泥系列、B.toy 医生工具箱
一些初级的装扮游戏和角色扮演,能拓宽一岁宝宝们的认知,发展自我意识和想象力。看到这些厨房、医院过家家玩具设计的如此精**真,小编看了都想玩~
二、儿童绘本
宝宝家长和宝宝一起阅读绘本,既能让父母陪伴宝宝阅读,也能培养小宝宝的阅读兴趣。不过绘本的喜好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所以这边分享一些评价比较好的儿童绘本给你。
1、中文绘本
《小鸡球球成长绘本系列》(6册)
《小鸡球球触感玩具书》(5册)
《宝宝视觉激发:黑白卡彩色卡》(4盒)
《记忆的瓶子》
《蹦!》
《噼里啪啦立体玩具书》(6册+5册)
《小熊宝宝绘本》(15册)
《拉拉布书》(6册)
宝宝启蒙认知翻翻卡片书(8册+8册)
启蒙贴纸书(12册)幼儿趣味小手工(8册)
2、外文绘本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饥饿的毛毛虫
I Am a Bunny,我是一只兔子;
The Very Busy Spider ,好忙的蜘蛛;
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Polar Bear,Polar Bear,What Do You Hear? 北极熊,北极熊,你听到了什么?
Panda Bear,Panda Bear,Whatdoyousee? 猫熊!猫熊!你看见了什么?
Baby Bear,Baby Bear,Whatdoyousee? 小熊,小熊,你看到了什么?
From Head to Toe,从头动到脚
苏斯博士代表作Dr. Seuss's Hop on Pop 低幼适龄版纸板书;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 ?袋鼠也有妈妈吗?
一岁宝宝生日送的礼物要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以上的礼物可以稍作参考~
2岁女儿抓猫爱狗喂兔,胆子很大,你家孩子怕狗怕猫吗,是天生的吗
我的女儿是2018年10月1日出生的,现在刚过2岁生日。我是全职妈妈,我对孩子的教养是几乎一切都可以接触。对孩子很少说教,所有东西基本都让她自己去尝试。
女儿活泼可爱,见人很少有害怕的。到商店去买东西换币坐摇摇车,问人话,抓猫抓狗喂兔子,几乎到大部分去的地方都是很开心玩的很好,给我的感觉是她在哪里都是安全的,在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自己的行动,不会感到拘束。
听到专家说: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0-3岁妈妈的陪伴越充分,对孩子的爱越肯定,孩子越自信,安全感越强,
今天就让大家看看我的2岁女儿怎么和小动物的相处的。
这个是小区里面的不知谁家的猫,
女儿多次抓,抱。
没穿鞋也可以。
你不要跑。
小区外,看见一只猫,追。
最后猫进了铁门,女儿从缝隙里面爬进大门。
爬出来。
外出,看见一家店的3只宠物(2只狗,1只猫
进去把自己的水喂给狗和猫,摸它们,和它们玩。
菜市场买菜喂兔子
孩子天生爱一切生物和动物,这个是天性。
爸爸妈妈为了不让小宝宝被猫挠了、被狗咬了、被虫子啃了,直接让孩子抱走,或告诉宝宝:“咬人!宝宝躲远点!”这样说没有错,但是在宝宝没有认识到这是怎么样一种动物的情况下,有可能阻碍宝宝对这种动物的 探索 兴趣,今后更无从知道这种动物会在哪种情况下伤害自己,在哪种情况下不会伤害自己,思维意识只停留在这种动物很可怕上
还有,孩子对陌生世界的 探索 是天性,无论前方是快乐还是危险。因为我们对孩子的爱护,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帮他扫平前方的路。这样孩子会失去很多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将缺乏对标准和界限的认识。其实,家长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危险可能会遇到的另一种“危险”。
除了面对危险事物时感到害怕和无所适从,对危险的事物产生过度的好奇心,又是家长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危险可能会遇到的另一种“危险”。
孩子天性就带着好奇和 探索 的眼光,如果家长仅把危险事物挪走,却不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危险事物在孩子眼里就变得神秘起来。这对有些孩子的好奇心来说,会是一种强烈的**,在天性驱使下他们会不断探究直至弄个水落石出,甚至直到整出意外。
可以很肯定的说,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帮助孩子分清危险的界限
有少数危险是绝对不能碰触的,比如攀高压线、纵火、试用毒品等。对于这类危险。
恐惧、害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一个大人如果对某种小动物表现出很大的恐惧,不敢看、不敢摸,有的甚至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口渴、发抖、休克等,那么这份恐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幼时一次恐怖的经历,或者幼小的时候没有及时改变害怕的心理。
幼时没有及时纠正,长大后就需要专业心理医师的介入了,催眠疗法、强迫疗法、情景治疗等都是治疗恐惧的好方法。但是有的人即使进行专业治疗,也不一定有效果,反而成为某个心灵死角。
为了让宝宝有个 健康 、敞亮的心理,妈妈要搞清楚宝宝何以会有恐惧心理、为什么会害怕小动物。
当然,宝宝只是表现出一般的害怕,并不说明什么。如果一见到某种动物就非常紧张、苦恼、逃离,那么妈妈就要观察一下宝宝何以如此害怕。
妈妈为了不让小宝宝被猫挠了、被狗咬了、被虫子啃了,直接把孩子带走,或是告诉宝宝:“咬人!宝宝躲远点!”这样说没有错,但是在宝宝没有认识到这是怎么样一种动物的情况下,有可能阻碍宝宝对这种动物的 探索 兴趣,今后更无从知道这种动物会在哪种情况下伤害自己,在哪种情况下不会伤害自己,思维意识只停留在这种动物很可怕上。所以,妈妈不要在宝宝没有建立起对小动物的认识之前,动不动就对宝宝提出这样的警告。
除了妈妈的负面教导外,宝宝亲眼见到别人被小动物伤害的画面、电视上播放的画面、别人描述的画面等,对宝宝来讲都是一种不良暗示。
为了防止宝宝被外界资讯左右,妈妈需要从小带领宝宝与小动物进行良性接触。现在,养宠物狗的比较多,很多小狗狗都是非常友善的。妈妈可以在主人的陪同下,和宝宝一起喂喂小狗,摸摸小狗,然后告诉宝宝:“小狗狗很友善,轻轻地抚摸,小狗狗会很舒服!如果弄痛小狗狗,它可能就咬人了!”当狗狗不愿意被人摸的时候,妈妈就说:“宝宝不摸了,小狗狗不愿意了!”然后带宝宝离开。
平时,妈妈可以在宝宝面前多讲述一些小狗狗看家护院、保护主人、顽皮可爱的故事,这样有利于宝宝对狗狗有个良好的印象。
培养宝宝和小动物的感情
宝宝是否喜欢小动物,关系着宝宝未来性格的发展。那些喜欢小动物、愿意养小动物的宝宝,会更有爱心,在人际交往中更愿意付出、更勤快等。
6岁以前的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他们会把小动物当成有思想、能活动的小伙伴,寂寞了、不开心了、受委屈了的时候,会对着小动物诉说。这个过程,有利于宝宝的思维发展。所以,妈妈要注意培养宝宝对小动物的感情。
宝宝小的时候,很自然地要躲避小动物。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小动物很可爱的,宝宝不怕啊!”当宝宝玩耍的时候,妈妈可以故意把小动物放在离宝宝近点的地方,或者抱着小动物玩耍。也许宝宝并不在意妈妈的行为,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宝宝害怕的情绪就会减弱以至消退。妈妈就能发现,宝宝从能接受小动物在他身边,发展到和小动物玩耍了。
很多妈妈不喜欢小动物,是觉得小动物身上有病菌,不利于宝宝的 健康 。其实,那些经常洗澡的小狗狗,身上并不脏。偶尔摸摸,不会传染到病菌。如果宝宝摸完,妈妈就给宝宝洗手、洗澡就更好了。
宝宝的爱心、好奇心都很强,如果妈妈鼓励宝宝给狗狗喂食,宝宝会非常愿意的,但是也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妈妈可以一边喂,一边鼓励宝宝学。有妈妈陪伴,宝宝不会特别害怕。
如果宝宝已经对某种小动物产生了畏惧心理,即使这种小动物对宝宝不会有伤害,妈妈都不要强行把宝宝和小动物放在一起,妈妈要尽可能地忽略宝宝的这种情绪,但只是表面忽略,内心里要想办法去改变宝宝。
家里也可以养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小动物对孩子进行先期的引导。
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去动物园、昆虫馆游玩,到海洋馆、宠物市场等地方参观,教宝宝认识各种动物,并告诉宝宝:“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它们。”
除外,妈妈多给宝宝看看关于小动物的书和画片,给他讲一些小猫小狗和小宝宝做朋友的故事,再带他到有宠物的朋友家做客,让他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跟小狗小猫一起玩的
没有孩子会一夜长大,一夜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请花时间慢慢来
不是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孩子就会得到什么,而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就会越优秀。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的问题是父母自身的问题,孩子的优秀也源于父母身上的力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与其为孩子做得更多,代替孩子成长,不如成为更好的自己,用无形的榜样力量引领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