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今年机器人参加高考吗

今年机器人参加高考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28
  • 发布时间:2024-04-17 19:15:03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个任务很难完成。如果2020年考入清北,首先需要做的是有个好户口,新疆**少数民族户口打底,最好有个外国国籍,这样录取分低。(注 我没有歧视任何省份,请大家不要最后和我探讨高考是否跨省公平这个蛋疼的问题,我们要承认不同省份
内容详情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个任务很难完成。如果2020年考入清北,首先需要做的是有个好户口,新疆**少数民族户口打底,最好有个外国国籍,这样录取分低。(注 我没有歧视任何省份,请大家不要最后和我探讨高考是否跨省公平这个蛋疼的问题,我们要承认不同省份考大学是有差异的。这是一个人工智能题,不是一个教育类问题。机器的水平我个人感觉是考一本需要看省份,好的省份肯定没戏,弱势省份有的一搏。为了避免评论带偏这个回答,变成一个哪里高考容易的撕逼大战,先把评论关了。)

以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是不可能在非**,新疆等省份考入一本的,在新疆**考文科还有个一搏,理科是会死路一条。我感觉现在的机器极限做文科全国一大概400多分水平。如果全国一四百多分可以在新疆**上一本,那这个牛吹得自己还能圆回来。

机器高考主要策略:

数学以及其他理科类科目:没啥说的,应该主要以写规则为主。。。当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推理问题解决方案,我估计干这个项目的研究生不得不写个几千甚至上万条规则来解决完成高考了;当今的计算机,如果不写规则做小学数学题,正确率我记得在30%左右(在2016的ACL会议上,http://www.aclweb.org/anthology/P/P16/P16-1084.pdf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详细阅读以下,这是小学奥数题哦)。我估摸着即使做这个项目的研究生把规则写上天了,机器的数学成绩应该还是上不了100(150)满分,估计60~80比较靠谱。题目说115北京数学,考虑到北京文科数学感人程度,可以理解。。。数学高考总之是有套路可循的,很多题考查的知识点固定,阐述也固定,可以通过模板法解决。这里延伸一个科普,通过推理的数学问题解答,的确也在发展,但是还处在小学奥数阶段,高考还是有点难。

语文和英语的文科类科目:选择题有的一做,通过各种机器学习,以及大量词典语料库的积累,非阅读理解类选择题应该能够拿到极高的分数。例如:语文的注音题,以及字形题,英语前面的单选以及完形填空。任何一个研究过一点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生,不用给他几千万项目,给个一万,他就能通过变成完形填空20个给你做对15个。所以语文和英语的记忆类选择题是这个人工智能主要拿分的东西。阅读理解类选择题应该也能做,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案,能答一部分就是分不会太高。这里要讲一个今年自然语言界特别热的东西,机器阅读理解,机器阅读有两种现在已经探寻出来解法的东西,一个是完形填空式阅读理解(准确率70多,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对应文章 https://arxiv.org/pdf/1607.04423.pdf );一个是给一篇文章p,然后有一些问题,试着用原文(强调是原文)来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算法准确率在70%多 有兴趣可以看看 The Stanford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

另外不要忘了,语文默写题,机器是我们的爸爸,那绝对又快又好。。。至于作文,应该是从已有的范文库中,进行各种句子的拼凑并稍加规则的润色,作文应该也能看。语文和英语大概能到100分,我个人倾向英语可能会比语文还稍好一些,毕竟这两个语言对机器都是外语。文综我没考过,不太清楚都什么题,不过阅读理解类主观题,机器也不会做的那么差。估计150~200实在不了解文综,但我可以确定的是理综机器肯定答不好,尤其是物理那种设置一个奇葩情境,再画张图的。总之机器善于背诵而弱于推理,理综对于机器可能是最难得一科,尤其是理综的图文结合应用题,文综相比简单很多,这也从一方面降低了高考难度。不过文综的大题需要理解的仍然很难。

所以尽全力或者说现在科技发展的机器人大概全国一总分是100+80+100+180。

最后,希望拿到国家支持的高校和企业做些创新,让纳税人的钱不白花。无论是否能上一本,我觉得很难上一本,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人才,积累了技术,才是这个项目真正的目的,也是真正对国家有利的。大家也别太纠结成果,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机器人做数学丢分只因理解不对,数学需要测试理解能力吗?

1、准考证掉河里

第一个居然就发生在我大南京

南京江浦高级中学考点的桥边

有考生的准考证掉河里了

执勤民警立马下河打捞

20分钟还是没有捞到

后来考生补办了准考证,顺利参加考试

想不通怎么掉的

这位考生难道是想扔到河里

等河神出来操着一口南京话问他

“小杆子,你掉的是这个

清华的录取通知书

还是这个北大滴啊?”

2、老师忘带全班准考证

重庆育才中学考点一护考老师

将几十位考生的准考证遗落在宾馆

民警驾驶摩托车一路逆行连闯多个红灯

逆行穿过早高峰车流,

仅用10余分钟便将准考证取回,

唉,老师为了上热搜也是拼了....

希望她不会因此失业!

3、锦鲤败给了草鱼

浙江高考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把原作者都打败了!

毕竟,出题组出了一篇

连原作者都不知道答案的阅读理解,

脑洞也是蛮大的,

心疼浙江考生!

4、数学最后一题是有多简单

重庆南开考生实力过强

下午考试时绽放出光芒

亮瞎同考场全体老师和同学的眼睛

造成严重后果,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据知情人称,该考生在考完试后迅速撤离

并在冲出校门沿途弄哭隔壁考场的一名女生

更令人发指的是,其后还若无其事地接受采访

目前该考生将面临

除了道德的审判,还有(注孤生?)

5、高二学生提前1年看考场

北京八中高考点

潘同学说自己是高二的

提前1年来看考场

这位同学,考场是随机分配的……

6、考生瞒着父母辍学2年

南充的这个孩子,高一辍学去学画画

2年多来行为“正常”,父母毫无察觉

这次他在父母目送下进入考场

但没有准考证,就躲进学校厕所!

简直有悖常理啊!差点以为是假新闻!

不过这孩子如果考北京**学院,肯定能成大器!

7、机器人也来参加高考

6月7日,高考第一天

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10栋9层的

一个封闭空间里,一位特殊“考生”

挑战今年全国高考的数学

它就是成都高新区一家企业研制的高考机器人

名叫“AI-MATHS”

从下午18时28分到19时29分

“AI-MATHS”分别挑战了北京卷文科数学

以及全国二卷文科数学的考试

分别用时22分钟和10分钟,得分为105分和100分

据说AI-MATHS考前只用读了几个月的书

厉害了,没准哪天能和机器人做同窗!

8、最不受欢迎的人

贵阳,一名大姐被网选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大姐,你怎么想的?

能不这么伤害学渣的脆弱心理吗

据不透露姓名网友透露,

当年考完,走出考场,

校园广播放的是刘欢的《重头再来》。。。

9、高考期间大学生严禁请假

为保证高考顺利进行,许多大学规定

高考期间大学生不许请假!大意就是,怕大学生去替考。

大学生给高中生替考?可能大家对大学生有什么误会……

10、迟到一分钟进不了考场

最后这个还是发生在南京的

有点残酷,但规则就是规则

6月8日昨天下午的英语考试

在南京栖霞中学考点,

有个男孩2点46分到考场,

迟到一分钟,没能进。

当时男孩就哭了,不敢回家,

一直在学校周边转悠,边走边哭,

被护考巡查的城管队员发现,

队员把他带回护考点抚慰他的情绪。

原来,他是打了滴滴,

但滴滴师傅半路说忘了东西要回家拿,

这一来二回的耽误了时间。

就这一分钟,改变了孩子的命运,

他还是个复读生,不敢回家,不敢告诉家长,

最后在栖霞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的护送下,

回到了在雁鸣山庄的家中,

他的家离考点只有6公里……

十年寒窗苦,大写的心疼!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等级考试含金量高吗?

数学题测试语文理解能力很有必要。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将来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运用,无论你是学的什么科目,只要你在中国生活,语文都与你所有的经历息息相关。考试给你看的只是题目,是老师经过筛选做好的案例,但是现实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不会那么直白,需要你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并且最终计算出答案,如果语文能力不好,你无法从生活中遇到的现象里提取有利条件,就更别提解决问题了。

数学是一个非常大的科目,涉及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其中很多应用确实无需用语言解释,而且数学中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直接的应用,如果你不选择在这个行业深挖,可能学会四则运算就已经足够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抱怨学习数学无用的原因。但是从没有一个人抱怨学习语文没有用处,无论是文字撰写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得上,这才是保证我们生存的基础,会不会数学无所谓,但是不会语文就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从事数学研究的人可能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语文的依赖性不大,但是优秀的数学家归纳和表达的能力一定很强,你研究出的理论,如果不能转化为清晰的表述,就很难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数学中有这么多的理论和定义,都是经过文字修饰过的,保证定义全面,没有疏漏,一旦留下漏洞就很容易被人攻破,导致自己的劳动成果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人类的语言系统非常复杂,正是因为我们有严密的语言体系,才能保证文化积累和传承,这是文明产生的基础,所有学科都要依靠语言学来阐述和传播,在这一点上数学也不例外,虽然数学依靠符号和数字,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语言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不容易被别人所理解,所以还是需要依靠语言才能传播扩散开来,一代一代的积累造成了数学学术的繁荣,还把这些理论累积起来的,就是语言的力量。

计算机的逻辑处理能力很强,运算速度很快,但是却无法理解人类的语言系统,只能够依据我们设定的程序进行运算。运算能力是计算机的优势,也是我们发明计算机的原因,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人类的专属,即便现在很多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的语言,但是却缺乏创造能力,他们不可能把一个未知的事物,表述得十分清楚。在数学考试中加入语文理解能力,就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会成为一个计算机一样的运算工具,最大限度的保存他们的创造力。

江苏省2023高考分数线预估

含金量高,浙江、江苏、重庆、深圳、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已将机器人技术纳入特长生招生范围。而且教育部在2018年1月16日公布高中新课标,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正式划入"新课标"。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设有独立的标准工作组、教材编写组和考试服务组。考试采用在线计算机考试与动手实际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试标准汲取国内外高校的人才选拔标准,支持创客教育的实践与工程化理念,全面考察青少年在机械结构、电子电路、软件编程、智能硬件应用、传感器应用、通信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考试项目背景:

1、 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应用已经成为中国迈向未来工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

2、 机器人技术是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智能控制、互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等诸多技术的生态综合体,对未来学科启蒙意义重大。

3、 国家考试制度改革,中小学通用技术课教学比重日益加重,在中小学开设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愿景更加丰富和明确。

4、 在高考过程中,高校与考生双方存在对现代电子信息专业认知的误区,在双向选择中,缺乏公正权威的第三方科技评价体系来辅助供需双方合理评估考生的专业水平、兴趣爱好、技术特长,间接影响未来学业和发展。

高考机器人,是噱头?还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崛起

关于江苏省高考分数线预估介绍如下

江苏高考分数线不会有太大变化,根据往年分数线情况,2023年江苏高考本科批物理类分数线是430,历史类分数线是470;物理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是515,历史类是525。2023年江苏高考专科分数线是220分左右。

普通批次历史等科目类计划预估640分,鼓励638—639分冲击报考。普通批次物理等科目类计划707人,较去年增加20人,预估663分,鼓励662分报考。

今年继续将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环境与健康实验班单独设置专业组,因此该10专业组和医学11专业组会较上面预估分低1分,也就是662分左右。热门专业组09组包括大理科班、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科学试验班等专业,鼓励668分及以上考生报考。

08专业组是今年新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于第一年招生分数不是很确定,鼓励考生尤其数理和英语基础较好的考生积极报考。南大也会视最后的投档情况追加招生计划。

知识延申

110202专业组(历史+不限)预估628分。计划76人,较去年增加7人,同时该专业组仅有一个文科试验班类专业,提高了考生录取概率,保障了考生专业志愿。

110205专业组(物理+不限)预估658分,656、657分积极鼓励报考。该专业组包含吴健雄班、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热门专业,同时今年该组设有“网络空间安全+法学”等5个双学士学位专业

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实验班大类也亮点频出:大类2023年新增智能车辆工程、电动载运工程2个新工科专业,同时仅本大类的所有新生有机会参加学校未来技术学院的选拔进入今年新设的未来机器人专业学习。

110206专业组(物理+化学或生物)预估644分,该专业组主要为医学类相关专业,分数相对05专业组略低,性价比非常高,是考生进入985高校的绝佳机会。入校后临床医学(5+3)专业考生可选拔进入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试点班,实行“本—硕—博”(5+3+N)一贯制培养。

继?AlphaGo与众多围棋高手对战之后,人工智能挑战中国高考成为新的热点:两款数学高机器人将参加今年的高考,包括由国家科技部 863计划牵头研制的机器人 AI-MATHS,以及 K12 在线教育公司学霸君旗下的 Aidam。今天,它们将在断网环境下做数学高考题。

2011年,IBM 沃森在智力问答竞赛中击败人类,赢得冠军,成为人工智能史上一个里程碑。此后,IBM沃森向医疗、法律等领域拓展,转型成为智能医疗系统,以及如果高考机器人考上清华北大,也许会成为另一个里程碑。

会思考的高考机器人

与?AlphaGo一样,高考机器人并没有实体,而是一个能自动解题的人工智能系统。据介绍,跟以图像识别和匹配为主的拍照搜题技术不同,通过提前学习和训练,高考机器人能够解答从未出现过的新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

图为日本高考机器人Torobo-kun

为什么选择参加高考?日本高考机器人?Torobo-kun的研发团队曾对此作出过解释,计算机擅长计算,因此,它能够轻易在专业象棋、将棋等对弈游戏击败职业选手,但高考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高难度测试,对计算机来说,答高考题需不仅仅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类的思考过程,以及处理信息的过程。如果通过高考,也代表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突破。

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称,希望通过此次?PK展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进展,他对这场特殊的高考充满信心,“在学习了几千万道题目之后,机器已经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知识点,并一步一步输出解题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暴力计算”。

据了解,AI-MATHS学习了小学到高中的 7000多个考点,运算量可达到 2的 800次方,其研发团队准星云学的创始人林辉认为,跟 AlphaGo相比,高考机器人的研发难度更大,原因在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围棋规则相对容易,但研发高考机器人,首先需要让系统理解人类语言。“比如遇到没学过的生词,人类会联系上下文去推测词义,猜对是比较容易的事;而机器人却会卡壳。”他解释说。

这正是日本高考机器人?Torobo-kun放弃高考的原因。自 2013年起,Torobo-kun每年都会参加日本高考,它的目标是考入东京大学,在此前的多次考试中,其物理成绩不错,但受制于语言处理能力,在其他科目的成绩并不理想。日本高考机器人的研发负责人 Noriko Arai教授表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考上东大很难,她解释道:“人工智能系统无法理解必要的信息,阅读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存在局限。”接下来,放弃高考的 Torobo-kun会被应用到数据分析领域。

其实,早在高考机器人的概念成为热门关键词之前,针对各个专业领域知识处理的自动问答系统的研发,全球顶尖的研究机构已经有各类尝试。比如?1984年启动的塞克(Cyc)工程,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人类常识知识库,用于回答和解决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难题。2002年启动的 Project Halo则是要研发一个科学知识库,用于回答学生或专业人员提出的复杂科学问题,Project Aristo则致力于解答标准化考试问题。

AI如何自动解题?

自动解题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多个领域,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据学霸君的首席科学家陈锐锋介绍,其解题过程涉及到三个步骤:

一是理解和识别人类语言,把题目变成机器人可解码、可理解的语言,即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将人类语言转换为形式语言。

二是逻辑推理,利用计算机的知识语言网络,模拟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和策略,找出最佳解题路径。

三是用人类的语言回答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即将形式语言转化为自然语言。

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让机器理解人类语言,这也是自动解题系统被公认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分析。机器需要首先识别人类的语言,并分析其含义,其中包括各类常识、谜语等隐性的线索,比如数学经典问题鸡兔同笼,其隐含条件是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而计算机可能并不知道这类常识,它更擅长规则下的精确计算,但人类的自然语言并不精确。比如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假设忽视物体的大小,以及假设摩擦为零之类的思考方式,计算机并不能理解。

AI-MATHS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题目中出现机器人从未“学习”过的生词,比如投资、理财等,它会由于无法理解而卡住。

另外一点则是逻辑推理能力,不同国家的高考机器人研究团队发现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科目的尝试中,机器人在文科解题中表现更好。原因在于,理科强调逻辑理解和推理能力,而机器学习在这个领域还未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更强调记忆、计算等能力。因此,数学自动解题

高考机器人如何改变教育?

正如研发?IBM 沃森并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智力答题竞赛,高考机器人也并不是人工智能系统研发的最终目的。从学术上来讲,高考机器人可以检验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模拟人类的思考和理解过程,就实际应用而言,则是要利用技术进一步提升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效率与效果。

2014年,科技部启动 863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讯飞研究院副院长王士进表示,三年来取得了很多进展,包括认知推理解题、语文学科自动作文写作、地理学科基于知识图谱自动知识抽取的主观题答题、历史学科基于深度学习的推理解题、基于 OCR手写文字识别的多维度智能答题评阅等。

这些技术在教育领域都有其应用场景。

智能助教

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答疑服务。IBM Waston在教育领域推出了Jill Watson应用,试图成为课堂里面的新助教,负责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和答疑服务。2014年,该应用在佐治亚理工等学校投入使用。经过研究团队的调试,Jill能达到 97%的正确率。

自动批改、阅卷

借助图像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的融合,实现主观题的自动批改以及评分,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同时能够加速在线教学数据的搜集。

自适应教学系统

搜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做出诊断和分析,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同时,课后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材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其提供解题思路,以此达到个性化学习的效果。文章来源:机器人家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教育从业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日本的Noriko Arai教授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一个没有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机器人,成绩居然超过绝大多数高中生,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填鸭式学习,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相较而言,AI在记忆方面做得更好,因此我们需要新型的教育。”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