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学新增院士名单有陈学东、赫晓东、焦宗夏、李春明、王海福、刘永泉等。
1、陈学东
陈学东,1964年8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铜陵市,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工程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
2、赫晓东
赫晓东,1961年11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
3、焦宗夏
焦宗夏,1963年4月出生,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导师,1991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责任教授,自动化学院院长。
4、李春明
李春明,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入党,博士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5、王海福
王海福,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6、刘永泉
刘永泉,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副所长。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增院士名单公示最终名单包含工程院、工程院农学部、工程院土建、科学院、上海交大相关,具体名单如下:
1、工程院:陈学东,宋保维,陈代杰,韩恩厚,吕剑,刘日平,张福成,赵中伟,冯志海,高雄厚,赵跃民,殷跃平,何川,刘汉龙,李兴刚,李清泉,周创兵,邢锋,夏强,夏宁邵,陈士林,朱立国,唐佩福,江涛,张强。
2、工程院农学部:陈代文,茹振钢,张献龙,焦新安,金梅林,康相涛。
3、工程院土建:何川、刘汉龙、李清泉、周创兵、邢峰、殷跃平、李兴刚,清华工程院段路明,东南尤肖虎、哈工大赫晓东。
4、科学院:颜宁、高绍荣、姜澜、房静远、熊仁根(无机),游书力(有机),卿凤翎(有机),常俊标(化生),陈春英(分析),彭慧胜(高分子),唐智勇(物化),郑南峰(物化),叶国安(核放射)。
5、上海交大相关:机械运载谭家华,医学夏强,工程院陈代杰。
2023年院士评选投票规则:
1、参评条件变宽松,不再严格限制候选人数量,工程院共有655人进入增选名单。
2、关键投票环节周期大幅缩减,不到半月时间完成所有投票工作,有效避免人情世故的可能。
3、投票共分为两轮,第一轮每个学部分成六组左右,由没有参评的长江、国家级人才、杰青等几十名专家进行投票,每名专家单独封闭式管理,独自评审材料、投票,期间需上交电子通讯设备,两天内不能离开房间,不准带离任何材料,有专人监督。
4、第一轮投票后,三天左右即进入第二轮评选,由院士从第一轮评出的名单中确定最终人选。
5、取消以往的现场答辩环节,只需要提交视频和ppt等电子材料。
6、变动最大之处在于第一轮评选,每组有资格投票的专家人数在60人左右,候选人事先跑关系的难度大幅增加,基本凭材料、硬实力说话。
7、工程院第一轮从655名候选人中投选出了108人,约占比16.5%,院士在第二轮评选中再次从108人中拿掉了约20~30%的候选人。
吉林大学院士其实不少的,很多学校都没多少院士,你不能用吉林大学和比较靠前的大学比,不论是待遇还是晋升,吉林大学的院士肯定不如顶尖大学的。
吉林大学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外聘杰出教授49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7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专家28人。
截至2021年3月,吉林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3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
物理学院这边就只有一名院士了,现在的高院长正在评选,明年应该有戏.
现在的院士是理论物理方向的,还可以带硕博.
吉大物理这边除了物理学院还有原子分子所和国家超硬重点实验室,那里也有院士.
还有现在的高院长是光学方向的.
吴式枢教授,男,1923年5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宜黄县人。1944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后留学于美国伊利诺埃大学研究生院,于1948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哲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于同年九月回国,任大连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52年,调往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任物理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是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心科学顾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校的**教授。
吴式枢教授在原子核理论和多体理论领域中进行了系统的多方面的研究,建立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对论性和非相对论性的新的理论体系——格林函数方法。近年来,吴式枢教授开展了核内介子自由度与量子强子动力学的重整化方面的系列性研究工作,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方法。
吴式枢教授的主要学术论著有:《非线性积分方程与格林函数方法》、《原子核单粒位阱理论》、《相对论Hartree-Fock模式和自洽效应》等。
2023新增选院士提名清单有:张世富、陈沪东等。
1、张世富
哥伦比亚大学傅氏工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院长、MorrisA.andAlmaSchapiro教授,因对多媒体搜索和检索的贡献而当选。
张世富在哥大任教近30年,广受师生尊重。他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桥樱,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并随即加入哥大。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他聚焦于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2、陈沪东
陈沪东博士是格子波尔兹曼方法(LBM)的先驱和主要贡献者。他是最早证明LBM能够求解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的人之一。此外,他还在推广LBM方面做出了许多里程碑式的贡献,其中包括在磁流体力学、多相流、边界条件和高阶格式方面的成果。
他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owerFLOW核心技术的创立者和负责人,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目前于达索系统SIMULIA担任流体方面的首席科学家。
院士评选标准: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院士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院士增选采取院士直接推荐和部门按照组织系统推荐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请。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博士生导师
董韫美(中科院院士 计算机软件专家)
刘叙华 刘大有 鞠九滨 金成植 金淳兆
苑森淼 庞云阶 周春光 孙吉贵 梁艳春 王钲旋
刘 磊 李文辉 左万利 刘衍珩 刘淑芬 张长海
胡 亮 房至一 李雄飞 欧阳丹彤 秦贵和 赵宏伟
徐** 欧阳继红 申铉京 刘元宁
教授(非博士生导师)
车翔玖
胡成全
卢奕南
于哲舟
陈震
李德昌
陶杰
张家晨
冯月萍
李文印
魏晓辉
赵东范
付宏
李颖
许志闻
赵永哲
赫枫龄
李占山
杨永健
钟慧湘
周斌
朱晓冬
张希 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赵东元 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段雪 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 2007年当选为 中科院院士江雷 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 2009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怀进鹏 84吉林工大计算机系, 2009年12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张泽 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守华 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院长赵玉沛 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院长曲久辉 82吉林大学化学系 2009年10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 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李凯 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系, 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教授 美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