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课文的习惯,首先应该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常规性预习的内容和步骤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小结如下:
1、默看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主要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描写了一些什么优美的景色,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其目的在于对全文能获取一个初步的印象,及浅显的认识。
2、标段或小节。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如果是诗歌则标出小结。
3、在文中用横线勾出生字或词语。?在文中勾出课文要求“我会认”的生字和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双横线”里的生字。?在文中勾出课文要求“我会写”的生字和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田字格”里的生字。?在文中勾出课本末尾“词语表”里每课相应的词语。
4、在田字格处给“我会写”的生字注上拼音。三年级的教材与上期相比,发生了部分变化——“我会认”的生字减少了,但在文中已经注上了拼音。“我会写”的生字不但增多了,而且在文中有的地方没有标注拼音,就连课后的生字表上也没有拼音了,因为这些生字是以前要求“会认”的字,但由于学生遗忘了,这些生字都不认识了,这给学生的识字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学生要通过“查字典”或者借助“学习辅助资料”的帮助,给“我会写”的生字在课文中注上正确的读音。
5、仔细观察课后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
6、借助工具书,给田字格里的生字扩词两个。如:燕(燕子)(燕窝)
7、主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问家长,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或句子的词语的大概意思。
8、放声朗读课文三遍。“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要读出感情。
9、提问,用“?”在文中标出。
10、收集课文的相关资料。(按课文要求而定)以上就是我们三年级下册预习课文的一般步骤,希望每一个孩子认真按照以上步骤进行课文预习,这样,你一定会取的优异的成绩,加油!高效轻松做教师十招
三年级数学预习方法有:笔记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动手操作预习法等等。
1、笔记预习法:第一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第二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2、温故知新预习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3、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预习的必要性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知识点和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的知识点和总结是核心,是非常重要的,提前预习可以让自己对整体的知识,有一个把握,也可以对重点有大致的认知,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也可以把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这要根据小朋友的情况而定。如果小孩比较聪明,接受能力强,就不需要提前预习。如果小孩理解能力差,学习上较为吃力,提前预习就很有必要。
对于学起来轻松的小孩,如果事先进行预习,那么其在开学上课学习新课时,因为自己早已学会,会觉得所学新课索然无味,影响其进一步深入认真地学习。对这种孩子在语文方面可让其主要进行课外阅读,以提高阅读能力。在数学方面可重点进行口算练习,以提高口算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只要口算能力提高,笔算能力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在英语方面可以让其看一些适合的英语动画片,或进行英语绘本创作,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接受能力慢的小孩,一般学习成绩不佳,对于学习缺乏信心。通过让其提前预习,可以使其在学习新课时不再困难,从而增加学好的信心。这类小孩学会知识技能需要更多的重复,提前预习再加上老师的教导可以帮助其对所学有更加扎实地掌握。
当然提前预习要注意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孩子建议以自学为主,低年级的孩子可由家长带着预习。不建议孩子去补习班跟着培训老师超前学习,因为一来培训班老师讲的可能会跟自己老师不一样;二来自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熟悉课本,更可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梳理知识、提取知识点等的能力,如果去超前培训班就失去了这方面意义。对于低年级没有自学能力的孩子来说,就要辛苦家长陪着预习了,随便把书丢给孩子让他自己看是没用的哦!建议您:
1.先完成作业,待开学前适当的时间,带孩子预习一下新书的目录、第一课(章节),让他既有所了解,又不失新鲜感。
2.当然,新书到手,孩子就已经翻过了。但那不能称之为预习,要从小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适合小孩子的方法:读一读,记一记,划一划,说一说。
读一读文字部分,有利于识字,提高朗读能力。
记一记重点和自己不会的内容,加深印象,开学后有侧重,家长也心中有数。
划一划关键词、重点句,提醒注意。
说一说预习后的感受,学习反思总结
二升三的孩子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开始学习,但必须着手数学思维、语文内容、英语语感方面的锻炼。
一、不需要提前学习的原因
1.在中国,二年级到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孩子们从二年级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和知识点,学习内容也逐渐增加。
2.然而,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暑假期间,并不需要提前学习。这是因为学校一般会在新学期开始前进行教材的复习和预习,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因此,暑假期间给孩子们一个放松和休息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二、暑假的重要性及作用
1.暑假是孩子们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也是他们发展兴趣爱好、锻炼身体和培养社交能力的时机。通过参加各种夏令营、兴趣班和户外活动,孩子们可以开拓眼界,与不同背景的人们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此外,暑假还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时期,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们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加强亲子关系。
三、如何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
1.阅读:鼓励孩子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2.兴趣爱好:鼓励孩子选择一个或几个感兴趣的领域,参加相关的兴趣班或夏令营,培养特长或技能。
3.运动健身: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如游泳、跳舞、球类运动等,帮助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亲子互动: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些计划,一起旅行、游玩、看**等,增进亲子关系,创造美好回忆。
5.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四、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充分休息放松,又要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避免产生过度消费或时间浪费的问题。
2.监督孩子: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活动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健康饮食: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避免过度依赖外卖和零食,保证身体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