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关键是拼音。当孩子每学完一课,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复习,比如需要的背诵的让孩子背诵,要掌握的生字可以挡住拼音,打乱顺序让孩子认读,同时要求孩子进行组词练习,这对孩子理解、掌握这些生字非常有用。
怎样进行预习呢?可以让孩子先学习生字,不一定要会写,但要能认读,然后通读整篇课文,读到通顺为止,还可以把生字在课本中圈出来,让孩子对生字更加有印象。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特别有耐心,同时要有好的心态,特别是孩子是从零开始学习的情况下,不要和班里其他学得好的孩子比较,按自己步骤,把每一步走扎实,慢一点也无所谓。
指导孩子标自然段和预习生字在教学中,我会先提出预习要求,和孩子共同预习一个单元,让孩子清楚预习的步骤,再慢慢放手。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用四步预习法让孩子轻松完成预习任务的:一标自然段,二圈生字并注音,三找出生字部首和大写字母,四是认真有感情地读课文五次,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每篇课文授课前一晚,我都布置课前预习,让孩子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预习任务。
养成按时做功课的习惯孩子放学后,一般会让她把想做的事情做完,比如吃东西喝水削笔等,然后开始做作业,一口气做完作业才可以玩。如果孩子做作业习惯并不好,家长可以坐在旁边陪伴,拿本书在旁边看,孩子有不会的地方作业全部完成后再讲,不要碰到一点不会的张口就问,家长看到错的地方也请忍耐,做完再讲。
陪伴孩子共同学习每天请孩子读故事给你听,每天学习的知识教给你,家长要虚心认真跟着学,少看电视手机,哪怕拿本故事会孩子在家时也要看书,给孩子买很多书,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有好的氛围好的习惯,孩子会成才的。
我不建议预习。一年级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果这样预习,可能会导致他下学期上课不认真听讲,获取知识的方式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这个习惯应该从小养成。 利用假期的时间,让孩子多玩一下~或者上一些他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兴趣班更好~
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够拥有出色的成绩,但是家长一定要知道在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们拥有一些学习习惯,比如做题细心拥有一定的阅读习惯等等,只有孩子们拥有了这些习惯才能够使得他们的学习成功既能够一直名列前茅,并且还能够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事半功倍。
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孩子们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首先对于家长们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拥有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因为一旦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拥有了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就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这对于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兴趣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只有孩子们拥有了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使得他们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拥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们拥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这是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由此可见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而以待孩子们能够拥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效的把握重点,这样对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非常不错的帮助。培养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 最后就是对于家长们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培养孩子们拥有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这是因为一旦家长们能够培养孩子们拥有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就能够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容易的独立思考,这样就能够使得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大大增加。学校老师发的语文预习和复习要求
预习要求?
1.读:听课文录音1遍,指读课文3遍?
2.标:标出自然段序号
3.圈:圈出课文中出现的双横线中的二会字(会读会认)和田字格里的三会字(会读会认会写)?
4.写:按笔顺“书空”田字格中的字,每个字3遍
复习要求?
1.熟读课文:熟读课文2遍?
2.认读2会字:蓝线2会字,盖住拼音也能快速认读?
3.书空3会字:田字格3会字,闭上眼,能按笔顺口令将每个字书空2遍,每个字再组词2个
以上是学校老师发的语文预习和复习的要求,除了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和复习外,我们还做了以下事项,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关于预习
除了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外,我们用年级阅读来进行拓展,拿预习第一课《秋天》来举例,带孩子读秋天相关的文章,比如秋天的植物、秋天的动物、南飞的大雁(讲了大雁为什么南飞、大雁迁徙时队形)还有一篇《秋天的信》,这样拓展阅读下来,孩子就可以全面的了解秋天。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在学习课文以后,及时就课本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和学习,相信日积月累下来,不知不觉中就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
关于复习
同样除了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复习外,我们还会让孩子进行课本同步练习,我们用的是一课一练和绘本课堂练习书,主要目的是及时巩固所学的生字、字词以及日常练习阅读理解。
每天书写课本上田字格中的三会字,然后每周末听写,不会写的字再加强练习。
另外平时带孩子玩时,也经常会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能积累词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字词句的积累是比较重要的,字词句是基础,基础扎实了,有助于阅读理解,也是后续表达和写作的基础。
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率逐步提升,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上升,从家长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从孩子懂事开始就制定好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如此一来确实能够让学生“抢跑”,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育“内卷化”情况愈演愈烈,尤其是很多家长信奉“超前教学”,以为提前学就是有好处的。一开始家长还在为超前教育“沾沾自喜”,等到了上小学,尤其是三年级以后,才看出来超前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别,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超前教育和普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大相径庭,难怪有家长悔不当初提前学习下学期甚至是下一年的知识,这是很多家长的普遍做法,但是很多经验充足的老师却并不认可家长的做法,因为超前教育和普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大相径庭。首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孩子年纪还小,自制力不足,很多超前教育下的学生就会自带“优越感”,以为自己学过了就可以不认真听讲,上课走神、溜号的现象屡见不鲜,到最后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想纠正都有些困难。其次,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超前学习上,那么很可能分散学习的注意力,而且因为知识和能力未达到超前学习的标准,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打击之下就会让学习成为一件“苦差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学习状态和兴趣逐步下降,到了三年级成绩就会有大的波动,学生心理出现巨大落差,反而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最后,很多家长都会将超前教育放在补课班上,知识的讲解犹如“走马观花”,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就通过大量的习题来进行强化,学生就会出现很多的“适应性”问题,最终失去学习的动力。所谓“欲速则不达”,教育方法的选择很重要,循序渐进才是正确做法想要让学生比别人早学一点、多学一点,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内卷”严重,如果一步落后,就容易步步落后,想追赶势必要更费力。但是笔者想说的却是“欲速则不达”,超前教育或许能带来优势,但对学生来说身心压力比较大,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承受得住,揠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相比较超前教育,笔者更愿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适当的年级做合适的事情,学习也是如此,根据学生的情况去进行教育远比跟风随大流好得多。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比较强的话,可以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多接触一些课外知识或者是提前学习课程,只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都是可以的。但如果学生能力一般,与其追求速度不如追求质量,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温故而知新”,基础打得越牢,后期的学习就越省力,在复习和预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查缺补漏,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三年级是成绩的“分水岭”,家长要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更上一层楼?虽说三年级的知识点难度系数直线上升,但是家长还是要抓基础,先将基础的知识掌握扎实透彻,然后再通过一些练习题进行强化,对于练习册的选择要难易适中,以基础和中等题目为主,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学生能力达不到就会打击自信心。在报辅导班的时候,家长也要精挑细选,尽量选择基础与扩充两手抓的课程,而且以巩固和强化为主,可以提前预习但不要以超前教学为主,因为基础打不牢就容易有知识漏洞,后期很容易崩塌。另外学生到了三年级之后,心智也会慢慢发展,家长要多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注意疏导学习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引导学生慢慢适应学习的难度和身体的发育,不要只盯着成绩看,身心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