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高考是甲卷。
2022年高考全国卷共有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1卷、新高考2卷共4套语文试卷。
新高考1卷适用省份: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共7省。
新高考2卷适用省份:辽宁、重庆、海南共三省。
全国甲卷适用省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5个省份。
全国乙卷适用省份:?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共12省市区。
2022年云南高考分数线
文史类一本分数线:575,二本分数线:505
理工类一本分数线:515,二本分数线:430
艺术类(文):380、艺术类(理):320
体育类(文):420、体育类(理):350
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专科分数线均为200
2022年云南省文史科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线(575)的考生人数为12017人,2022年云南省理工科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线(515)的考生人数为40213人。
2022年云南省高考文史科成绩达到680分及以上的考生人数为51人,占云南省高考考生人数的0.04%;600-679分的考生人数为5696人,占比4.17%;500-599分的考生人数为41627人,占比30.49%。
400-499分的考生人数为59274人,占比43.41%;300-399分的考生人数为25597人,占比18.75%;200-299分的考生人数为1906人,占比1.40%;199分及以下的考生人数为2393人,占比1.75%。
2001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2002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经过一番**,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1994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
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
18.(3分)C 19.(3分)D
1995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
母何自勤如是邪?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
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
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
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 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 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 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夜分:指夜尽时分。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3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16.①或妄瞋怒 ②何由济乎(2分)
A.①或者狂妄地发怒; 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B.①或者狂妄地发怒; 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C.①或者胡乱地发怒; 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D.①或者胡乱地发怒; 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17.①独擅其利 ②若堕业者(2分)
A.①独自专占其利; ②你对正事怠惰
B.①独自专占其利; 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C.①独占擅用其利; 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D.①独占擅用其利; ②你对正事怠惰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3分)
①吾非怒妆,乃愧汝家耳。 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
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
12.(2分)D 13.(2分)B 14.(3分)D 15.(3分)A
16.(2分)D 17.(2分)B 18.(3分)D 19.(3分)C
1996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②,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③。”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④,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⑤。
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
②牒:授官的文书。
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
④文移:公文。
⑤遮留:拦阻挽留。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永以书抵幕府 抵:送达。
B.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迕:违背。
C.或遂寝而不行 寝:止息
D.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祸:消除祸患。
13.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②永以书抵幕府
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④毋以此贾祸
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15.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的关联词语,应当是(2分)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3分)
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17.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3分)
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D.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3分)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
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
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
12.(2分)D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A 17.(3分)C 18.(3分)B 19.(3分)C
1997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瑾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②,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令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曰法既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才绳之。绳: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 D.请今日为始。请:请求。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为“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14.“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
A.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B.大怒,命促刑
C.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 D.我为子不孝
15.下列关于对话中人物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徒流及死,具有等差(3分)
A.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等级次第
B.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相等的差别
C.服劳役、流放直到**,都有相等的差别
D.服劳役、流放直到**,都有等级次第
17.①不惧比干之诛 ②高宗意乃解(2分)
A.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②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
B.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C.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D.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②高宗的情绪之才缓解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②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③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④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权善才得罪了飞骑,飞骑为了报复;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将善才的过错酿成死罪,从而引发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间是否要处死善才的一场激烈争论。
B.由于狄仁杰坚持己见,拒绝执行高过的命令,高宗为此十分恼怒,在这君臣双方相持不下时,侍中张文挥动笏板,要仁杰离去,但仁杰仍然援引古例强行谏劝。
C.狄仁杰在谏劝时,十分讲究语言艺术,他称赞高宗有如尧舜,而尧舜又是以宽厚仁爱为本的君主,这就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仁杰的谏劝。
D.狄仁杰认为法令既已公之于众,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罚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张法令不可无常,使全国上下无所适从,只要法令没有改变,就不可将善才处以极刑。
12.(2分)D 13.(2分)B 14.(3分)C 15.(2分)D 16.(3分)D 17.(2分)C 18.(3分)A 19.(3分)C
1998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2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
⑤血:含血喷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以下19-20题的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19、①其罪当与童贯等 ②帝殊有难色(3分)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20、①汝归勿遽言 ②奈并累若属何(3分)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2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2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
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二、(20分)16-22:B C B D C D A
1999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
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
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1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
B.径将我入青云间———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
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
D.遂得商估往还———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二、(18分每小题3分) 11、D 12、D 13、A 14、B 15、C 16、D
2020年高考作文,我觉得全国甲卷最难写。节目以红楼梦的一个经典故事为背景,背后的深意比较晦涩难懂,有不小的难度。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也涉及到了中国美学中国文化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
全国甲卷作文题取材于《红楼梦》,本身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在答题要求中融入了‘移用’‘化用’‘独创’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旨,构思巧妙,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如果考生对社会生活的关切不够深、站位不够高、见识不够远,就比较难得高分;如果关切很深、思考很远,文章既有生活的细节,又有思想的高度,就容易在不经意间展现大魅力,拿到好的分数。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解析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2022年可能出的高考作文题目有哪些?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题目如下: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题目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你认为哪种试卷的难度最高?
其实我认为甲卷是更难的,因为作文讲的是文言文,很多的学生都是看不懂的,更别提写作了。
2022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全国各地不同的作文题目,看看你能写好哪一个
2022年高考第一天,上午9点到11点30分,语文考试已经结束。全国各地的语文高考卷子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对象,尤其是高考作文。现在的高考作文有多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有机会再参加一次高考,你还有信心写好高考作文吗?
现如今的高考作文题目的确跟我们八零后九零后高考时的不太一样。我们那时候写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议论文,立意鲜明,论点清晰,能够找到一两个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去支撑文章的观点基本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了。然而,现在的高考作文,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没有积累文学常识,没有语言的运用能力,没有文章的构思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能连审题都很费劲。一不小心就会偏离主题。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到底考了什么......
因为上海高考延迟一个月进行,所以不在展示范围内。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七份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题目,光看题目是不是就有点费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每一个作文题目背后的具体要求吧,会不会惊掉你的下巴?
作文一
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这个作文题目光是审题也要费点心思,如何从材料当中提取重要的信息,提炼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还要结合实际生活,的确需要好好构思一番。还没有读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著作的学弟学妹们可得赶紧读起来哦。如果没有读过原著,何谈理解其深层次的内涵,更不用谈根据其选段材料进行解读和分析了。
作文二
全国乙卷,适用于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等12地。好几个高考大省用的都是这套试卷,相信会有很多天之骄子写出佳作来。这个作文题目乍看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北京——双奥之城,是我们这些孩子所熟悉的热点。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的冬奥会、残奥会,这些高考的孩子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感受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引以为豪。这个“跨越,再跨域”的主题作文,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要写好文章的结构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相对而言,比甲卷的题材更容易确定写作的主旨。
作文三
北京卷的题目一,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学习今说”。古人向来注重学习,从古代的“学习”意识和观念谈到现在的“学习”形态。从目的、价值、内容等方面任选角度去写议论文,首先要抛出自己的论点,再去对论点进行论述,最后要升华自己的观点。这个作文题目跟我们曾经写过的高考题目有相似之处,但要写得出彩还是需要有文字功底的。
北京卷题目二,命题作文“在线”,跟我们的生活很近。“在线”二字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不同于前一个题目,这里明确要求我们写的是记叙文。自2020年疫情以来,“线上”活动特别多,包括了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与我们息息相关。孩子们自然会有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但要写出新意得到高分也并非易事。
作文四
天津卷的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不是很熟悉?这段文字无论大人小孩应该都在网络中看到过。在这个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快的时代,烟火气是多么地值得珍惜。当我们真正经历了不一样的苦难之后就会懂得平凡生活的可贵。寻常烟火,确实是最美的风景。这是一篇自拟题目的作文,而且文体不限,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相信会有考生写出触动人心的文章。
作文五
浙江卷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有地方特色的,提及浙江的人才工程,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代表,然后要求写一篇启示类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样的题材,写记叙文和议论文都可以,但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从材料中提到的人才工程和优秀代表能引发出什么样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或者说未来之路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作文六
全国新高考I卷,适用地区包括了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大家会发现,这里面也有高考大省,每一年这些地方的高考状元都会备受关注。这个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是继全国甲卷之后的又一难题,要写好真心不容易。首先,我们要理解“本手”“妙手”“俗手”的本义、延伸义,也就是深层次的内涵;然后,我们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思考,才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意义;最后,我们才可能联系实际生活将这个“思考”赋予“灵魂”。文体不限,自拟标题,可以在限定范围内自我发挥,切忌离题。
作文七
全国新高考2卷,适用地区包括了海南、辽宁、重庆。这则材料作文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和浙江的作文主题有相似之处,为时政热点且富有正能量。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去找关键词: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科学素养、中国文化、理想精神、选择.创造.未来。这里明确提出不能套作,也就是不能写套路作文,要写出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创新作文。作文贵在真情实感,有感而发,若从细处着眼,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也是可以成就一篇佳作的。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构思独特,观点清晰,逻辑合理,语言准确。而一篇独创作文的要求就更高了,必须构思巧妙,观点独特,逻辑清晰,说理充分。在此,祝福所有的考生都能够超常发挥,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名字
2022高考作文题目如下:
1、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2、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材料作文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
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3、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4、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
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5、北京卷:学习今说/在线
题目一: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题目二: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6、上海卷:发问与结论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7、天津卷:寻常烟火是美景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8、浙江卷:青年有担当,青春正飞扬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2022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你觉得哪个题目是最难的?
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高考那两天。高考对于每一个高三学生来说,都是一场抉择命运的考试。社会各界的人士也在密切关注着高考和高考生,在2022年高考开考的首日语文考试结束之后,关于高考语文作文的话题迅速登上了热搜,学生纷纷感叹今年的作文题目实在是太难了,我觉得在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中,最难的就是全国甲卷的有关红楼梦材料的作文。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红楼梦》虽然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但是没有读过原著的学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相关材料的含义,更不用说找准立意写文章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所有的科目都正常发挥的话,才能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而在高考开考首日要考的就是高考语文,在语文中作文又尤为重要。常常有得作文者得语文的说法,所以如果想让语文拿高分,那么作文一定要出彩。但是在2022年全国高考中,全国范围内的考生,普遍反映今年的高考作文太难了,其中最难的就是全国甲卷的有关红楼梦材料的作文。很多考生认为这个作文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本身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原著,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材料的深意,如果说让学生基于自己浅显的理解来写一篇文章的话,很有可能会跑题,或者是只能拿到语文作文的一般分数而不能够出彩。
第二,全国甲卷关于红楼梦材料的作文,容易让同学找不到最佳立意,从而只能拿到一般的分数,而不能使文章出彩。一篇立意正确,升华主题的作文才能够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但是面对红楼梦的相关材料,很多同学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这是作文不能拿高分的致命问题。在材料的概括中提到了,或直接引用或模仿或创新,大多数同学都把眼光聚集到了创新上了,然后围绕创新展开自己的论述,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创新来写的,所以这样的文章不能够出彩,因为没有升华主题。我看到最好的一个利益,是或直接饮用或模仿或创新,这样的说法不尽带是吗?从生般硬套到模仿到最后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你看这样的思路不是能够同别人的文章区分开来吗?不是很容易就吸引人的眼球吗?
综上所述,在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中,我认为全国甲卷关于红楼梦的材料作文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