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2-22
  • 发布时间:2024-04-17 02:25:0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3、2加几教材说明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算。教材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
内容详情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3、2加几

教材说明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算。教材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例1(第110页),在5+7=□ 5+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2(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

第110页的“做一做”,安排了3道练习题。其中第2、3题中每一组题上下对应,上面是大数加小数,下面是相应的小数加大数。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练习二十一中安排了4道练习题。

第1题,与练习十九第3题的形式相同,让学生练习5、4、3、2加几,进一步熟悉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2题,是5、4、3、2加几与学过的减法的混合练习。题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计算,还要提高计算速度。训练学生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提高计算能力。

第4题,是一个简单的统计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这种练习形式。让学生用表中的数做加法练习。其意是让学生见见统计表,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2.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做准备。

充实第110页“复习”的内容。比如补充6+5、8+9、7+8……让学生充分练习9、8、7、6加几的式题。在练习之后,以8+9、7+8等式题为例,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式题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如果有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也是可以的。

3.突出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

教学例1、例2时,注意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比如计算5+7,想:7+5=12,所以5+7=12。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熟悉思考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容易掌握。熟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这节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学生达到计算正确和比较熟练,就要进行必要的练习。把20以内进位加法式题适当编排,并充分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恰当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极练习,不断提高计算速度。在练习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注意帮助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提高计算速度。比如9+4,想:10,13。

在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向学生说明:你认为用哪种方法想得数快,你就用哪种方法想。熟练以后,哪种方法的过程都可以不再一步一步想,直接说出得数。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第4题的教学建议。

第4题,是第一次出现统计表。做题前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即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然后,让学生自己一项一项做,并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比如:一班有7个皮球,二班有6个皮球,一共有几个皮球?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了问题的实际含义,具体计算就不成问题了。

6.教学5、4、3、2加几以后,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写在一张大纸上,也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写在一张大纸上,贴在教室里,供学生进一步练习使用。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掷双色片》教案三篇

#一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26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湖面上还有几只鹤?

 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3-1

 1、(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设计意图:在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二)4-2

 1、教师出示4只气球,慢慢放走2只气球,还剩下几只气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说出4-2=2的含义,齐读算式。

 (三)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四)5-2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

 (3)汇报、展示、交流。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这样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在小组内交流,形成集体的智慧。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共同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26页做一做让学生说出减法算式的含义

 2、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草地上原来有4只羊,一会儿跑走2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羊?

 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3、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1、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2、消防池里有5把铁楸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的第1题,是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第2、3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4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说一说这节你都学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4.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砖头。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木头。)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一年级数学学什么

#教案# 导语《掷双色片》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第六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类、 数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习

 1. 书本P14 2. 练习册P10 (1)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 ”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习说话:我将()片双色片分拆成()片红色的和()片蓝色的。(此练习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 3 )。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

 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平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习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习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

 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三、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习册P9 写数,练习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篇三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 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 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

 2. 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 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 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 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 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 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 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 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 反馈板书。

 3. 小结。

 4. 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1. 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办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第二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第二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

 2. 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 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 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 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 听故事,想原因

 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十分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如果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输了很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很多钱。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 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 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一、一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1、认数:认识1-20以内的数。

2、算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认识位置:前、后、左、右、中间。

4、认识钟表。

5、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二、一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1、算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认识人民币。

3、分类与整理。

4、找规律。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以下我为大家介绍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83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7、思维拓展。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彩笔、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实践活动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活动流程

 (一)走数学迷宫

 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A、说数。

 老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

 B、用数。

 老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

 C、找数。

 启发学生: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

 小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D、排数。(课件出示:迷宫图)

 老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跟着小白兔由入口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鸭会分别在两个出口处迎接我们呢!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E、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对口令、拍拍手

 老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乐园,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想与我们一起玩呢!让我们跟着小猴淘淘一起来玩第一个游戏。

 A、对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然后拍手,其余的人也拍手对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很有帮助。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起到了强化作用。

 (三)小小邮递员

 老师:同学们看,谁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乐园?你们能帮帮邮递员叔叔把信投进信箱里吗?

 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投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1、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加减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一年级的口算重在练习他们的速度快和准确性。这个游戏,即要求学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学生必须送对,侧重了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从前往后报数,老师提问:

 1、请这一组的前面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师:这句话里两个“3”,含义一样吗?“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第“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

 2、请从前往后数第1个、第3个、第5个、第7个小朋友站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3、请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组有女生几人?有男生几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有几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地复习了基数、序数的概念,教学生加以区别。通过“从前数第2个”和“从后数第2个”地对比,让学生了解数数时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时,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都是求和,但题型有所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教学生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五)采花蜜(课件出示动画图)

 老师:草地上有很多鲜花,蜜蜂正忙着采蜜呢!如果算式没有问题,蜜蜂就能采到花蜜飞走了。它们都能顺利采走花蜜吗?

 5+3+2=108+2—1=55—4—1=05—3+2=10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型的练习,引导学生看清符号,明确运算步骤,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动画图)

 先引导全班学生说图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A、白兔图(加法:6+2=8)

 B、天鹅图(减法:7—3=4)

 C、松鼠图(一图四式:5+3=83+5=88—5=38—3=5)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基础。

 (七)思维拓展

 老师:同学们,聪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们呢?他出了一个思考题来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吗?

 提示学生从最下面的空思考,从较小的数思考。

 三、活动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好吗?

 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同学们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

 教学难点:

 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具准备:

 1、教具:课件、门票(算式卡片)、迷宫图、信箱、通关密码卡。

 2、学具:迷宫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进入乐园

 师:今天是个好天气,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课件出示数学乐园大门的,图中出现一个米奇和米妮在欢迎小朋友们。)

 师: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了,谁在欢迎我们呢?赶紧坐上环园列车出发吧!

 二、智慧屋——对口令

 (课件出示数学乐园的地图,图上小车行驶到达第一站——智慧屋。喜羊羊说:“你们会对口令吗?”)

 师:第一站到了。对口令,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就说一个关于它的组成。说的时候还要用手指比出来。

 师:几和几组成8?

 师:请4个同学先给大家示范一下,谁愿意?2个同学为一组。

 师请2组同学上台示范。

 师:看着他们已经通过这一关了,你们是不是也想快点通过这一关呢?

 生:想。

 师:那赶紧进入游戏吧!

 (课件依次出示6、9、10这几个数字。)

 生生同桌合作对口令。

 三、快乐城堡——排排坐

 1、老师发指令: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小车从第一站开往第二战——排排坐。)

 师:到达第二站了。这一关叫做“排排坐”。怎么玩呢?

 师:现在请每列同学报数。记清楚自己是第几。

 师在其中一列示范。

 (课件出示数字2。)

 师:同学们的前面在哪边?后面呢?现在请这一排的同学挺清楚老师的口令。请从前往后第2位同学站起来。请前面2为同学站起来。

 生起立,其他同学数一数。

 2、学生发指令:

 (课件出示数字3、4、5。以及文字:请从前往后第位同学站起来;请前面位同学站起来。)

 师:现在,老师请小帮手们试着用屏幕上的数来发指令吧。发指令的同学可以随意请一组同学听口令。

 学生发指令,其他同学根据指令起立。

 四、闯迷宫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小车从第三站开往“迷宫”。)

 师:现在我们到了迷宫,仔细观察发现,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要怎么走呢?

 (课件出示:“按1,2,3,……9的顺序走。”)

 师:没人桌子上都放着一张迷宫图,你想怎么走就把它画出来,每人只能走一次,也就是只能画一条路线。

 生动手“闯迷宫”,师请4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黑板上的同学走的路线各不相同,你们还有不同的么?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的同学都找到了迷宫的出口,都是好样的。这里面肯定有跟刚才那些走法不同的同学,下课我们可以继续交流。

 师:刚才在走迷宫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只要我们按照从1到9的顺序,就不会迷路了。迷宫有两个出口,从1号出口出来的同学拿上你们的门票站在左边。从2号出口出来的同学站在右边。

 学生按要求分成两队。

 五、迷你邮局和活动大厅——送信或投球

 1、送信: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小车分成了两辆,一辆开往“迷你邮局”。)

 师:欢迎来到“迷你邮局”!刚才邮局局长跟老师说他们最近邮递员太少了,还有很多信件还没送,你们愿意帮助他来当一回小小邮递员吗?

 生:愿意!

 师:讲台上有4个邮箱,请同学们看看门票背面的算式,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几号信箱。在送信的过程中我们要做遵守秩序的好孩子。

 师请1个学生当裁判,给送对的孩子发放第三张通关密码卡。

 2、投球: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另一辆小车开往“活动大厅”。)

 师:我们现在正在“活动大厅”,比赛马上要开始了!

 比赛规则:所有队员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每人投1个球,推荐1个队员来记录。

 生开始投球比赛。

 师:大家都投完球了,现在两小队比一比记录卡,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讨论完汇报。

 六、离开乐园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两辆小车都驶向乐园出口。)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马上要离开数学乐园,出口到了。

 (课件出示乐园出口图。)

 师: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在数学乐园逛了一圈,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

 总结:

 离开数学乐园还真有点舍不得呢!数学乐园让你们运用所学的数学本领解决问题,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可以是数学乐园,希望今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乐园,好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作业

 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26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