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一下背景吧!我孩子上三年级了,陆续接了她两年多,没有特殊情况发生,还能继续接送下去。和很多家长不一样,孩子的学校就在我们小去里面,离家里不到1000米。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点路不用接送,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可是,我认为独立能力并不是这样锻炼的。我孩子三岁时,就独自一个人出去到小区里找朋友玩。当然,一开始,我常常躲在后面观察她,不让她发现,回来了和她交流在外面该注意的事情。四岁独自出去到超市里买东西,六岁可以独自煮泡面,煮速冻饺子,也可以到小区里的饭店一个人吃饭。我一直接送的原因,是书包的重量成为她无法承受的压力。刚上一年级,送了两天,因为她独立能力强,自己能一个人来去学校,就主动提出不需要我接送了。我也开心,能滕出手做自己的事。但是,不到一个月,发现孩子不对了,做作业,走路时,不自觉往前弯腰,有驼背的征兆。本来她跳了两年的中国舞,训练的就是身体的姿态。于是称了下书包,快十五斤了!一般要求,书包重量不能超过身体重量的十分之一,现在,已经到三分之一。和孩子沟通,让少拿点书,她说不行,老师说关于学习的书都要带上。有人说,夸张了吧?哪有那么多书,我给你算算,开学初,按教育局的要求,统一配备十四本书。后来语文,数学又配备两本教辅资料,两套试卷。还有两课的一到三号本,还有十二色的彩笔,文具盒。孩子还想独自去学校,我买了拉杆书包,以为解决问题了。好景不长,不到半个月,有孩子下楼梯提拉杆书包摔到了,手腕骨折,全校禁止使用拉杆书包。从那起,我就基本上早晚接送,准备陪她走完小学六年的路。二年级时,小区物业换了,没有以前负责了,里面巡逻的保安少了。还发生了套牌面包车抢四年级女生的事,幸亏当时女生拼命叫,惊动了周围的邻居才没有被拉上面包车。监控视频在业主中疯狂传播,人人义愤填膺。但是,有什么用呢?到现在还没有抓住做案人员。我知道,那是小概率事件,可我不敢赌,如果落在自己身上,就是一辈子的痛苦。说说接送孩子的好处吧!第一,加强亲子关系,路上可以和孩子聊点有意思的话题,知道她在学校里的事。第二,适当的保护孩子,总有高年级的调皮男孩,时不时在上学放学路上袭扰小女孩,应该不是恶意的,但孩子心里会不舒服。有家长在,能保护一下孩子。第三,能和别的家长交流一下,交叉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第四,有时能和她们老师简单沟通一下她的学习情况。最后,想说的是,做家长不易,压力大,但有时间还是陪陪孩子,因为,能真正陪伴他们的日子也就几年。
应该,就算不放心也可以在后面跟着孩子,但要锻炼孩子独自回家。
举两个例子吧,一个我闺蜜,从小就跟同学一起骑电动车,坐公交什么的出去玩,然后我是那种想出去,但是父母不放心,每次都不让我出去的那种,要出去也是让别人带我出去,然后我就什么事也不用干那种。
然后,现在我俩出去,因为我俩现在在外地上学,而且很荣幸的在一个城市。一般都是她带我,因为我根本不认路,虽然现在有导航了,但很多事都是她帮我做的,反正就是我自己不太敢出去。
所以,还是多自己锻炼一下比较好。
在城市里可能要小心谨慎为好,农村还是要相对安全些,我小孩除早晚接送,放假和补习都是自己来去,我们镇上只有那么大的地方,好多人都互相熟悉,比较放心,而且我小孩读七年级了,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时候觉得小孩挺不错的。
您好,家长总不能以后放学上学都接送孩子,一直陪伴着孩子,所以应该要适时的锻炼孩子,但前提是要跟孩子沟通好,且确定孩子可以独自安全回家。
家长锻炼孩子独立回家要注意:
不要太早让孩子自行回家, 身心发育不成熟的孩子没有基本的判断,不会过红绿灯,在车上抓不住栏杆…要以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为前提,适当的时候再放手。
要循序渐进, 最开始先让父母为孩子讲解交通规则,带着孩子熟悉路线,等到孩子熟悉之后,让孩子主动带领父母出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放手让孩子尝试独自上下学。父母最开始可以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看孩子路上的反应,慢慢放手。
制定规则, 一定要走大路,不要图近抄小路。走路一定要认真,看清楚再过马路,不要在路上玩手机、戴耳机。遵守交通规则,灵活应变。
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小路
害怕过马路,可以跟随人流一起走
如果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找人求救,打电话给父母
携带手机/儿童手表,方便联系
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处在孩子时期,更需要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 社会 ,才能让家长放心。针对题目所问,家长应该锻炼孩子独自回家吗?我的观点认为,应该锻炼孩子独自回家。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父母不可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可能时刻陪伴在其身边,因为父母要忙于生活要忙于生计还要忙于其他的事情,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可能时刻陪伴着。正如题目展开时所说的女儿上补习班,由于当天忙没时间接,导致了女儿在搭公交车回家过程中坐反车现象出现。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小着手培养孩子独自回家的能力很有必要,从扩大来说除了要从小着手培养孩子独自回家能力外,还必须从小着手培养孩子独自生活能力等,让孩子 社会 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二、随着孩子的成长,要求孩子具备各种能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也要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忙于生计等不可能时刻陪伴着孩子,也不可能时刻在孩子身边照顾着孩子,这就要求孩子结合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那样问题具备各种能力。诸如:题目中所说的孩子应该具备独自回家能力。另外,我认为结合孩子生活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必须要求孩子具备安全防范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等。
三、培养孩子独自回家能力很有必要。
父母也有忙的时候,当父母忙的时候没有空去照顾孩子时,作为父母就希望孩子能自己照顾自己,孩子能照顾自己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一件好事。孩子可以独自回家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自能力;对于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自能力,也就意味着父母悬着的心一定程度上可以放松了。
四、父母培养孩子独自回家能力要注意。
培养孩子独自回家能力必须要做到从小从早,但在培养孩子独自回家能力时,我认为父母必须要注意以下这些:
1、要告诉孩子自己家庭的详细地址,爸爸妈妈名字和电话号码,防止孩子在独自回家迷失方向时急需之用。
2、如果孩子想搭乘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回家的,必须详细告诉孩子搭乘哪一路公交车 可以 到达让孩子牢记。
3、在锻炼孩子独自回家能力的早期,父母不能完全放手让孩子去锻炼,父母必须伴随着孩子,父母可以陪伴着孩子一起或者不让孩子知道的情况下跟随着孩子做孩子的保护者。
4、在锻炼孩子独自回家能力过程中,要教会孩子学会认路教会孩子懂得安全防范常识,让孩子在独自回家过程中遇到突发性事情时做到安全应对安全处置。、
5、要教会孩子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培养孩子自觉养成文明交通习惯,教育孩子自觉**道路交通违法违规,让孩子在独自回家过程中时刻注意交通安全。
6、要教会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要学会拒绝陌生人。
看了郑州的这个新闻,我有一种后知后觉的可怕,其实,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父母不愿意放手。觉得孩子还小,更担心各种危险。于是,最终还是想着接送吧。
其实培养孩子独立性真的很重要。
不可以。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10岁的儿童可以在父母或监护人的陪同下乘坐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10岁以下的儿童不可以独自乘车。这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在自我保护和应对突**况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和经验。上海市公安局出台的《上海市公共汽车出行常识及预防安全宣传教育手册》中明确表示,未满12周岁的儿童须由成年人陪同乘车。此外,地铁和其他公共交通运营单位也会有类似的规定。
法律分析:可以的。11岁相对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自己的生命中,刚是一个思想,才慢慢开始成熟的阶段。而且这时候的孩子自我的保护能力非常差,她们在面对一些危险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而且这些年龄的孩子都喜欢玩儿闹,他们很可能在公交车旁边嬉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危险。作为家长来说,一旦有时间一定要陪着十岁的孩子去公交车站,而且要亲自让他们上车。
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当孩子到了十二三岁以后才可以考虑让他们自己来。所以在孩子十岁的时候千万不要放手,这时候是孩子最危险的时候,一旦出现一些危险,家长会非常后悔,所以无论有什么事情,应该好好的陪伴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等他们长大之后自然就会独立出来,现在还不是放手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样你才能不后悔。
昨天傍晚接到一位陌生女人的电话:“你是某某(儿子的名)妈妈?”
怎么了,我一颗心提了起来。儿子出什么事了?
“是的,怎么了?”
“你家孩子放学了,爷爷没有去接他,现在已经到了汽车站,准备跟他的同学一起坐公交车回家。”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一颗心放了下来。连忙感谢她,陌生的女人继续说,你告诉爷爷一声,让他不要再去学校接孩子了。就挂了电话。
老公就在我身边,于是告诉老公,让他给爸爸打电话,孩子放学了,不要去接孩子了,让他自己回家。
“你问一下这个女人是谁?”老公冲着我吼到。
于是我忙回拨:“你好!请问你是谁?”
“我是汽车站的旁边一个店主,你家孩子已经坐公交车走了。”
我忙道谢!手机的那一端已经挂掉了。
老公在旁边问,你怎么不问问她儿子坐了哪一班公交车走的呀?
天啊!人家早就挂掉了……
前段时间跟孩子一起呆了两个多月,在出门之前跟孩子交流,万一遇上了爷爷有什么特殊的情况,没去学校接你怎么办?
每次去上学的时候要带一些零钱,以防万一。孩子虽然读初一年级了,但是他平时很少带钱出门。有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你带点零钱呗,万一肚子饿了什么的也可以买点吃的。但是孩子总是忘记带钱出门,所以,我们出门的时候特地告诉他一声,一定要记得带钱。
因为孩子是不能带手机出门的了,所以带点零用现金就很有必要。
老公给他爸打个电话,电话的那一头老人发火了,不是说今天不放学吗?因为孩子是住校的,老师前段时间发了一个短信过来说,因为初三年级的孩子们要中考,放五天假。星期天要上课,然后我把这个消息发给了奶奶。让奶奶告诉爷爷一声,不要去接孩子了。
导致爷爷没有去接孩子。老公说:“爸不用去接了,孩子已经坐公交车回来了。”
过了十多分钟,爷爷打电话过来。他已经到汽车站了,但是没有见到孩子。
“不是说,让你别去接了吗?孩子已经坐公交车回家了。”
“都怪你们发什么破短信过来,以后别把这样的短信发过来了。”电话的那一端,老人火气大得不得了。
听到这样的话,谁都会一肚子的火?可是你没法给老人去交流,都在气头上。
一会儿在家长群里,看到老师在问其他的家长,有没有看到某某某(我儿子的名)。
这个时候我儿子已经在亲人群里发消息了,他已经到家了。
于是我在家长群里告诉老师,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孩子已经安全到家了,他跟同学一起坐的公交车。
老师,怎么会知道这件事的呢?于是老公给他妈打电话,才知道奶奶因为着急给老师打了电话,还跟其他的亲人们打了电话。
我悄悄地问儿子:“自己带钱了没,还是同学付的?”
“同学付了一块钱。”儿子打过来。嗯,安全回家挺好的。其实我一直希望儿子能够独立地去上学,而不是在家长的保护下,成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
记得女儿上小学的时候,都是自己去的没有人接送,上初中之后也是自己去。但是到了儿子好像变得娇气了,爷爷奶奶护着他。导致他,自己坐公交车都要成为大人的负担。
一直希望儿子能够独立地去完成事情,所以这一次,他跟同学一起坐公交车,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可以老人的想法,跟我们是有一定差距的。想到爷爷乱发脾气时,心里也会难受。老人动不动发脾气,导致我不愿与他直接交流。
但是转身想想为什么会发脾气,是不是害怕我会责怪他,没有去接小孩呢?
想到这里我释然了,每个人的想法有差异,导致脾气暴躁,行为上的不同。
养娃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