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讲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讲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与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两个因数都要先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由于有些两位数乘法估算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教材中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另外,估算步骤增加,难度较大,教材注意使题目中的数据尽量简单些,口算起来比较容易些。
二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同进步。 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 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 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 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 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 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 20 20 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 20 ③18×22≈360(个) 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 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的解法呢?所谓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习后我把提高练习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 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 在这道练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 第8题的练习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习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习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篇一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篇二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混合运算;(2)观察物体;(3)加与减;(4)乘与除;(5)、周长;(6)乘法;(6)年、月、日;(7)数学好玩;(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
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三)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
(五)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课时安排:
(一)乘除法———————8-9课时第一、二周
(二)观察物体——————3课时第三周
(三)千克、克、吨————4课时第四周
搭配中的学问————1课时
(四)乘法————————9-10课时第五、六周
整理与复习(一)——3课时第七周
(五)周长————————5课时第八周
交通与数学—————1课时
(六)除法————————9课时第九、十周
(七)年、月、日—————4课时第十一周
时间与数学(一)——2课时第十二周
时间与数学(二)——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2课时第十三周
(八)可能性———————2课时第十四周
三年级数学学的内容有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一年有十二个月,七个大月,三十一天)制作年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设计校园、数学广角。
夯实基础精心备课努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一堂准备充分的会让学生与老师都获益不浅。
本学期我认真研究数学第二册的教学大纲、教法学法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难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为写好每一份导学案作好准备。
备课时我把以前的重备教学过程转为侧重备学生我以自主探究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笔算,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 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 活动(数字编码)等。
二、具体说明: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 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 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 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 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千米=1000 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会进 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 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 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 会**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 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 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 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具体验算方法?
1、把这两个两位数交换位置再乘一遍.
2、用除法进行验算.
例如:11×12=132
验算:
1、 12×11=132
2、 132÷11=12
3、 132÷12=11
#课件#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数学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数学体温,则可以让数学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三年级数学优秀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情境与有关旧知识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过程与方法: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全校师生一共捐款1806元。三(3)班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共捐人民币156元。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我们大部分同学捐的都是自己的零用钱。
学校打算用这笔爱心基金给贫困同学买一些文具用品。出示:一套文具28元
问题(1)买2套文具要多少元?
指名回答:28×2=56。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2)师:如果买10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生:28×10=280。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3)师:如果买12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列式:28×12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跟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齐: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课题。你想怎样解决?(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算法
1、28×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生1:比280多。28×10=280。所以28×12肯定比280多(大)
生2:300左右。28接近30,12接近10。30×10所以是300。
2、28×12到底是多少呢?你会算吗?自己在草稿本上试试看,师巡视指导。
3、交流。师:谁是用以前的方法解决的?
预设生1:12分成10和2,28×10=280,
28×2=56,
280+56=336
师板书:(28×2=56(元))这是几套文具的钱?(2)
(28×10=280(元))这是几套文具的钱?(10)
(280+56=336(元))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预设(2)生2:12拆成2×6,28×2×6=336。或28×3×4=336
师:将一个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变成我们以前的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真了不起。
(3)生3:笔算。
师: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肯定也可以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竖式。(投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28×2,再算28×10,再把两个积相加。
28
×12
―――――
56
280
―――――
336
4、你喜欢怎样的算法?学生讨论,沟通竖式和*种算法。
你*想学习哪一种方法?(认识到竖式计算是*通用的方法)
5、重点学习竖式计算
首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末位对齐;
计算步骤:(1)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
28(个位上的2乘28,求的是什么)
×12
―――――
56……28×2=56表示2套文具的价钱
(2)接着算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
28(十位上的1乘28,求的是什么)
×1
―――――
56
280……28×10=280表示10套文具的价钱
说明:这里的0可以不写,十位上1×28,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师:求的12套文具的钱,再怎样算?
生:把2套文具的钱和10套文具的钱加起来。
生答师板书:写好横式得数,答语,与估计得数比较。
―――――
336
(4)回顾:刚才我们列竖式计算28×12,*步算什么?注意什么?第二步呢?注意什么?然后呢?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
板书:一乘、二乘、再加
6、验算方法:学生交换乘数的位置,自己列竖式计算一遍。
一生板演,师巡视。讲评,说说计算步骤。
三、练习巩固。
1、先说说计算的顺序,再列竖式计算
12135262
×44×72×14×41
练习后讲评。
第1小题:你是怎么算的?两个48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第3小题*步进位,第4小题十位乘时进位。
2、纠错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略)
四、总结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8×12刚才还是新问题,现在还是吗?(我们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方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分哪几步算?*步,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对齐个位;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今天你学到好吗?作业:想想做做2和5
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由于概念不能简单植入学生的头脑,学生要将概念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课堂上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学生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学生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运用24时计时**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定为学习重点,把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
三、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我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探究问题
课件出示:安阳市新华书店门口牌子上写着:营业时间冬9:00——19:00、夏9:00——20:00,如果你想去书店买书,你可以几点到书店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到:上午10时,上午11时,下午1时,下午2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到:因为20时就是晚上8时,所以只要在晚上8时之前到都可以。
我首先肯定个别同学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同时揭示出:像我们平常说的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这是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而像19时、20时是一种新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经常会用这两种计时法的互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为揭示12时计时法或普通计时法提供物质基础。而学生在思考“为什么”过程中,引出“19时、20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时”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样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探索任务,而且符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2、交流信息,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哪位同学先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收集到:手机上、电脑上、电视上、电子表上的时间;火车票上、公共汽车站牌上的发车时间;超市门口、药店门口的营业时间;电视报上节目播出时间等等。学生边交流,教师边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并提问学生:“想一想这个时间你会在做什么呢?这些时间你能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给学生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生经历了收集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过程,了解了这一全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不仅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而且尝试了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激发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1、动手操作,促进感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钟表来帮忙,好吗?一天有24个小时,而钟面上却只有12个大格,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能表示24小时的钟面,你会设计成什么样子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设计一个钟面。
(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充分利用“一日有24小时,而钟面上却只有12个大格”这一显性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动手设计的强烈欲 望。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钟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
2、交流讨论,优化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设计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圆形或类似于圆形的大钟面,上面标有24个大格,从1到24;二是仍是12个大格的钟面,不过有两圈,内圈是从1到12,外圈是从13到24;三是其他画法。
师:“比较一下,哪种设计方法比较好?好在哪?”
学生会发现大圆钟面可以明确看出一日有24小时,但看着钟面要想说出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比较困难;而双圈钟面上能突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个钟面很快找到黑板上的24时计时法所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间。
(设计意图:知识因交流而增值,思维因交流而碰撞,情感因交流而互融。学生在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在比较、分析钟面的特点时,经历了深层次的思考,体验到数学的优化思想;*后依托钟面的对应关系,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积累了直观转化的数学经验。)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课件展示,强化两种计时法的对应。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播放课件:时针从0时开始,慢慢走动2圈,*圈,依次从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上依次出现13到24。配合演示相应时间的动画画面。
(设计意图:拨开云雾见天日。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演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探究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方法
师问:“同学们看着钟面,能很快找到了两种计时法对应的时间,那没有了钟面,你能发现他们之间互换方法吗?”
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普通计时法前面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上午、下午、晚上,而24时计时法却没有这些;经过思考总结出由普通计时法向24时计时法转化时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加上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加,反之由24时计时法向普通计时法转化时,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减去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减。
(设计意图:数学因抽象、概括而被赋于了简约美的化身。学生脱离了钟面这一形象、具体的实物载体后,对两种计时法的互换关系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出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规律,使学生思维达到一次质的飞跃。)
3、巩固训练
1)、填空
(1)一天有()时,从钟面上看,时针正好走()圈。
(2)17时是下午()时,21时40分,晚上()时()分
(3)晚上12时是今天的()时,也是第二天的()时。
2)、连线:
3:408:2020:3017:0015:40
下午5:00下午3:40凌晨3:40上午8:20晚上8:20
3)、师生互问
(1)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不同的计时法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计时法。
(2)由学生写在黑板上一个时刻,让教师写出相应的计时法。
(设计意图:教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为了巩固本课新知,我设计填空、连线、师生互问三个练习题。在练习中有意让学生认识多种表
示时间的词语,增强对普通计时法的认识。让学生出题考老师,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四)当堂检测,拓展应用
1、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在下课前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本课的小结。不仅是一个回顾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2、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时间用24时计时法,还是12时计时法。
下午6:0623:38凌晨18:06
取信时间:
*次:8:00
第二次:14:00
第三次:18:30
中午12:301:20
2)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时,
第三次取信是晚上()时()分。
3)把下列时刻改写为12时计时法。
18:0023:0010:005:30
4)用24时记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小明早晨6时30分起床:()
中午12时用餐:()
下午2时10分上课:()
下午4时50分放学:()
下午6时看动画片:()
晚上7时30分做作业:()
晚上9时睡觉:()
5)把下列时刻按一日里的先后进行排序
(1)上午10时0时下午1时30分18时13时
(2)傍晚凌晨中午上午深夜下午
(设计意图:为了更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依据本课的学习重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5道不同层次检测题目,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拓展运用(二选一)
1)课外查阅:钟表发明发前,人们是怎样计时的?
2)用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好的一节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让学习从课上延伸到课后,在拓展运用中我设计了二选一的题目,达到“课虽止而意犹存”的效应。)
四、板书设计及意图
*后,我简单说明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课题是课堂的眼睛,板书是课堂的靓相。采用数学化的板书方式,以简明、整洁的节奏,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符号化、对称化、比较化、分类化和过程化。)
举例:
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99x9=891,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一位数10x0=0。镇拿之间的一部分积为两位数,如22x3=66。
所以三年级数学题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或三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
因为最大两位数为99,最大一位数是9,积为891,三位数。
最小一位数是1,最小两位数是10,积为10,两位数。
所以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扩展资料:
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四个问题:
1、两个数的最后一位要对齐。
2、尽量把数字多的数写在上面,数字少的数写在下面,以减少乘的次数。
3、如果两个数的末尾有“0”,写竖式时可以只将“0”前面的数的最后一位对齐,最后在竖式积的后面添上两御汪搭个数共有的陵早“0”的个数。
4、小数乘法要根据小数的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