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高考生信息疑被泄漏 民办高校频“招手”

高考生信息疑被泄漏 民办高校频“招手”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9
  • 发布时间:2024-04-16 05:55:03
“高考(论坛)录取通知书上同一个地址,同一个联系电话,收信人却不是同一个人?难道这么巧,这两个考生同时被同一所高校录取了?”7月18日,正在分拣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邮政工作人员,拿起一封来自北京市昌平区某研修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产生了疑问。
内容详情

“高考(论坛)录取通知书上同一个地址,同一个联系电话,收信人却不是同一个人?难道这么巧,这两个考生同时被同一所高校录取了?”7月18日,正在分拣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邮政工作人员,拿起一封来自北京市昌平区某研修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产生了疑问。

当天,记者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联系电话,联系上了家住阿克苏市丽园小区的考生小雪。小雪说,她的同班好友圆圆家住县上,家庭住址不好找,于是就在志愿填报卡上留下了小雪家的地址和小雪的手机号。但是,她和圆圆都没有报考录取通知书上

的学校,不知道为什么会接到北京这所学校的通知书。小雪还说,自高考成绩公布以来,她已经接到四五个内地民办高校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去就读。“这些大学我听都没听说过,他们是怎么准确投递到我家地址,且姓名也一点不差?”小雪很疑惑。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高三毕业学生都表示接到过类似的电话。甚至高考后三四天,就开始有陌生号码发短信或打电话,大部分都是要给他们介绍民办高校的。不少学生及家长纷纷质疑,这些民办学校是从哪里得到考生的相关信息的。

随后,记者拨通了小雪录取通知书上民办高校的联系电话,一位自称是该校负责招生的何老师说,考生的信息在网上都有,她们很容易就能调出来。当记者再三追问是否从官方网站调出的相关信息时,这名招生老师支支吾吾地不做回答,并草草敷衍着挂了电话。

地区教育局招办负责人认为,泄露高考考生信息的性质非常严重,考生的信息是不可能在网站上随意查到的,自治区教育厅有专门的科室及人员负责对考生信息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内部不可能出现故意泄露考生相关信息的现象。考生信息之所以会被泄露,有可能是在每年高考前夕,很多学校都会到二级城市和一些区县做宣传,向考生散发宣传资料,其中就有预报名申请表,考生一旦填写申请表,就很容易泄露个人资料。而这些资料又会当成一种信息资源,被“层层倒卖”,被全国一些民办学校及自考助学班当成招生对象。所谓的录取通知书,实际上是自考班的变相“广告”,但因采用“国家承认本科学历”、“计划外招生”等字眼及所谓“学校公章”,考生受急于上大学、上的心理驱动,很容易上当。

地区教育局招办负责人李文提醒,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及家长,一定要看该校是否有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办学资格的审批文件,以保证学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学生和家长实在拿不准是否被正常录取,可以到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或通过招生官方网站查询确认,同时还要询问学校的主办方是谁,不能轻易相信从招生方推荐的学生那里打听的情况。

说到资料泄露,我觉得这在生活中再正常不过了,法律上说什么保护个人隐私,那都是一种摆设,我是经历过很多这种情况。你买个房,也会有很多诈骗电话说交税之类的,买个车,就打电话说可以办退税,就连你注册个证券账户,反正也是各种股票推荐不断,总之,只要你在某个网站上有留下了信息,之后就会被泄露出去,被不法份子利用。

所以说到高考信息被泄露,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之前不是也有人反映考研信息被泄露吗?每年高考可是一块肥肉,每年都是几百万的考生,那些不法分子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市场,而且刚考完的考生和家长,都会特别关注这个成绩与录取情况,利用他们的急切心理,很容易诱导上钩的。

那些不法分子索取这些考生信息,无非就是三种渠道,一是利用黑客入侵学信网,**资料,这种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获得的资料都非常精准,直接面对考生,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成员信息,甚至考生的所有档案,想想都觉得可怕。

二是内鬼泄露的资料。顾名思义,就是有些内部工作人员,缺乏道德底线,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故意把资料泄露给外部人员,谋取利益。之前也有新闻发布说抓了80多名所谓的“内鬼”,他们涉及多个行业,有电信,电商,教育,证券等等,泄露的资料从几十条到几千万条不等,这个数据太可怕了,我觉得抓到这样的人,一定要严惩不贷,这个放到以前,就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

三是不法分子通过各大网站搜集得来的,比如一些教育培训网,或者外卖网,电商网站等等,他们去搜集这些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归类。

所以,提醒广大人民群众,现在网络很方便,但是危险也处处在,平常千万不要在不知名网站留下个人信息,还有手机上网时,一些陌生链接尽量不要去点击,你的好奇也许会害了你,另外大家也要多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