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读二声
氾 Fán详细字义〈名〉1. 古地名。春秋郑邑 [Fan town] 2. 南氾。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南 3. 东氾。在今河南省中牟县 4. 古氾水的省称 [Fan river]。一条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久湮。另一条故道在今山东省曹县北,从古济水分出,东北流至定陶县北。注入古荷泽。久湮晋军 函陵, 秦军 氾南。——《左传》 5. 古国名 [Fan state]
意思是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注释:
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水:古代济水支流之一,流经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曹县北,汇入古菏泽,是一条比较古老的河道。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
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
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本文正是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