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拼音:chéng、zhěng),声母是ch,zh,韵母是eng,读第三声。
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丞”是“拯”的古字,其字形像人用双手把陷入陷阱的人拉上来。
“丞”本意即为拯救,读zhěng。由拯救引申,“丞”可表示帮助、辅佐。又由辅佐引申指羡租圆辅助的官吏,这是“丞”字后来的含义。
读chéng。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长官的辅助官员多称“丞”,秦始置,他们一般是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相关组词有:丞尉、丞属、府丞、火丞、丞史、丞参、丞郎、扶丞、家丞、驲丞、后丞、丞辅、郡丞,等等。
扩展资型告料:
一、字源解说:
二、词语解析:
1、丞尉[chéng wèi]
是县丞、县尉的合称。
2、丞属[chéng shǔ]
是汉语词汇,释义为属官。
3、府丞[fǔ chéng]
又明代詹事府﹑清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
4、火丞[huǒ chéng]
汉代太乐令的属官兄塌。
5、丞史[chéng shǐ]
丞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