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光前裕后 发 音 guāng qián yù hòu 释 义 光前: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
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出 处 南朝·陈·徐陵《欧阳頠德政碑》:“方其盛也,绰有光前。”《尚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宋·王应麟《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示 例 似这般~,一灵儿可也知不?(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的意思如下:
1、人行孝道有始、有终,孝之始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孝之终的儒家的观点,就是“扬名声,显父母”伏信。儒家思想偏重于入世,但是唐以后的读书人,均以建立世功、光前裕后、封妻荫子为理想目标,都涌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士子之路,错解了孔子说的“立身行道”。
2、立身就是立命,人非性子化了不能够立命,所以传统教育的第一关就是要帮助学生化性。人的命如车轮,性如车轴,性子不正,命轮一定会跑偏,所以韩愈才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他做人之道。
3、性子化了、气质变了,人才肯吃苦、才肯吃亏,然后才能够行道。行道就是按照《三字经》中讲的五伦十义”的道理,学做人。“十义”是人的十根命柱,也颤厅和是十条做人之道,真正做到了,行圆满了,命就立起来了,“立身行道”才算做到了。
4、禀性化掉了,人“性本恶”的动物属性的根才能彻底根除掉,这个业根一断,就可以上拔祖先,所谓是“一人得道,九祖升天”,祖宗八代都跟着沾光,这才是真正的“孝之终也”。
5、裕于后是向下,为子孙后代积累福茄盯德,就是《千字文》中讲的“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自己这一辈人,要在祖先建立的德业之上立身行道,让自己的德行象奔腾不息的江河水一般,一代代地川流下去。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什么前裕后 前什么后什么的意思”的内容,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