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一二年级的孩子小不小,学作文有用吗

一二年级的孩子小不小,学作文有用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5-15 00:15:19
不是有用,而是非常有用,写作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早学早受益.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同学龄前阶段——适合练习讲故事、看连环画.1、2年级——适合练习看图说话.3年级——是正式写作文的启蒙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三年级不
内容详情

不是有用,而是非常有用,写作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早学早受益.

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同

学龄前阶段——适合练习讲故事、看连环画.

1、2年级——适合练习看图说话.

3年级——是正式写作文的启蒙阶段.

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三年级不会写作文,应该多看作文书还是该看课外书?

不需要,他喜欢看什么书就给他买,看多了自然就会写了。

70.80后的孩子有几个从小学开始就上补习班的,文章不照样写的很好么。

什么事情都应该顺其自然,不要占用太多孩子玩的时间,给他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二年级孩子找老师学作文有必要吗

看作文书还是看课外书,是有孩子自己决定的,孩子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作文不好,就拒绝孩子看课外书,就硬性要求孩子看作文书。

一、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选择看课外书还是作文书

孩子上三年级不会写作文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不要太紧张太焦虑,三年级刚刚开始写作文,不会是没有关系的,孩子可以慢慢学习如何写好作文。

对于孩子来说看课外书有课外书的好处,看作文书有作文书的好处,不管看那种书都对他学习写作文有好处。看作文书可以在短时间里学那么一丢丢写作文的技巧,但是不利于长期发展,作文书都是千篇一律,孩子看一部分就会厌烦的,就会讨厌作文书的。而课外书里的故事是各有各的有趣点,孩子看多了也不会厌烦,相反由于故事的不同还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体验和古诗积累,看课外书有利于长期发展。

到底是看那种书是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点决定的,孩子喜欢看课外书就看课外书,孩子喜欢看作文书就看作文书,不管孩子喜欢看什么,家长给予支持就好了。

二、孩子学习写作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一定不要着急,不要盲目给孩子指点,要求孩子上作文课,看作文书。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校里的老师会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点评的,家长只需要根据老师给出的点评,引导孩子有针对性的联系就可以了。

再一个大部分写作文是根据孩子的体验来写的,家长可以根据常见的作文题目带着孩子去体验,如赏樱花、赏菊、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清明踏青等等,在跟孩子去体验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谈论路上的风景,让孩子去观察去体验。

体验多了,观察多了,思考多了,孩子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

在学习作文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存在着一种误区;就是认为作文的学习应该注重写作技巧和阅读。

所以,在孩子不会写作文时,家长们就会着急焦虑,并且会按照孩子呈现出来的问题急病乱投医。

因此,我经常看到一些二年级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学习作文,结果往往是孩子的写作效果出来了,却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及对作文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孩子该不该学习作文呢?或者说,二年级的孩子学作文,到底学什么?

二年级是一个启蒙阶段,是让孩子接触作文、适应作文的过渡阶段;换句话说,孩子从二年级进入三年级,本身是一个自我意识逐渐巩固的阶段,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感受到许许多多的压力,开始有了自主判断意识,以及自我决策意识;但是,通常的情况下,孩子渴求的自我决策基本上无效,都是家长在干涉决定。

所以,二年级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学习怎么写作文,而是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但学习是有乐趣的吗?面对这个问题,多少家长和老师能正面回答?

我这里的乐趣,并非是说好玩,虚度时间;而是找到一种相对轻松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状态是被接纳的,被欣赏的,被认可的。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治疗,或者说,是给孩子的内心输送心理能量。

孩子写不来作文,通常家长会觉得是孩子学习上出了问题。实际上,更多时候不是孩子学习出了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正是这些问题,让孩子的心感受到了制约。一旦孩子感受到了不自由,就会变得暴躁易怒或内向懦弱;于是,这个孩子的作文就会变得语句不通,处处都是缺陷。

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看起来很富足,条件充沛;但相反的,很多孩子的成长却处处受到伤害;心理能量严重不足,所以,心理成长秩序也变得很紊乱。

孩子心理问题越严重,写出来的句子也就越不通顺。

所以,你看一个孩子的作文病句很多,写了一大堆字,却不知道重点要写什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而这样的孩子,大多是懦弱内向的,他们通常不敢去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有这种表现的二年级学生实际上很少,二年级学生的问题大多如下:

(1)想象力丰富,文字表达很无力。这个问题,主要是孩子知识储备及运用得不够,如果孩子不排斥学校的语文老师,家长有耐心等待,不需要专门的学习,随着年级的提升,只要孩子的时间不是花在看电视、玩游戏上,只要不是无心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解决。

(2)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表达,讲很多遍孩子还是听不懂,需要逐字逐句的给孩子讲,孩子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这个问题比较严重,看起来是学习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这说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给的东西过多了。

比如吃饭,家长哄着喂着;做作业,家长什么帮他查看作业是什么,拿出相应的笔和本子,做完作业,替他把东西收好。遇到孩子做某件事,只要是觉得不好的,家长会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准。

最后,孩子自己没有了主见,对家长形成依赖,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而且还要做作业。孩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根本上是家长剥夺了孩子自己替自己负责的权利。

换句话说,家长给了太多孩子行动上的爱,却没有给到孩子心灵上的营养。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会封锁孩子的行为上的尝试,封锁了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间接的,也就把孩子的思维封锁起来。所以,孩子在面对作文的时候就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表达什么。

(3)语句干巴巴的,没有童真童趣,想象力匮乏。这个问题,主要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太过强调孩子按照自己定制的规矩去做。虽然其他时候也会有带着孩子去玩,也会有轻松愉快的一面。但是在家长制定的规矩面前,规矩大过天。

太过强调规矩时,也是无形中对孩子心灵形成束缚。而且当下的孩子学的东西太多了。基本上,学习负担重,剩下的一点时间,都用去学习其他的东西去了。

因此,孩子的脑子很少有真正休息的时候,脑子欠缺思考,灵动性自然会打折扣。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总会让家长有种感觉,好像就差一点什么。

总体来讲,二年级的学生学作文,重点不是学习怎么把作文学好,而是释放孩子的童真,让孩子去想,去做,去体验。要给孩子足够的能量,鼓励他,接纳他,欣赏他,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尊重,而不是差异化对待。

当一个孩子处于被欣赏接纳的状态,孩子在去行动的过程中就会有底气,就会发自内心的感到愉悦。

因此,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学作文,但是要看怎么学,跟谁学?

教学重点如下:

(1)游戏,这个游戏一定是好玩的,轻松的,愉快的。因此,要有目的的娱乐,这种娱乐注重两个层面,达到任何一个层面都可以。一、体验深刻;二、有启发性。

(2)感受平等,在学校或辅导机构里,老师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呵斥职责在所难免。实际上,教二年级的学生,一方面要像孩子一样和他们玩在一起,另一方面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他们。

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尊重?试想一下,当你在你的生活圈子里是被尊重的,你就会觉得自己被重视。

一个被重视被欣赏的孩子会有很多的动力;很多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期望值很高,然后就形成了挑剔批评。这时,孩子的心里是失落的,难受的,压抑的,心里充斥的都是负能量。

当孩子的心里能量不足时,就会有很多家长看起来的负面行为,同样的,家长看到孩子身上有越来越多的不足时,挑剔指责越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另外,在教二年级学生写作文时,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对作文的好奇心;只要他对作文有了好奇心,就会产生学习和写作兴趣。

二年级的学习是为三年级做的准备,但至始至终都是为孩子的人生做准备。因此,心理健康极其重要。所以,合适的教育方式是慢慢滋养,润物无声;不健康的教育方式是拔苗助长,会把孩子推向学习的对立面。

而当下的作文教育,大多是功利教育;家长交钱,老师上课;一切,只为了考试拿高分。有时候,高分有了,孩子却排斥写作文了。

知识的教学不等同于教育,强压式的教学不适合当下的孩子们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