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学二胡的最佳年龄

学二胡的最佳年龄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5-14 20:15:02
学二胡的最佳年龄5-8岁二胡(拼音:Erhu)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二胡音色近乎跟人声一样,具有歌
内容详情

学二胡的最佳年龄5-8岁

二胡(拼音:Erhu)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二胡音色近乎跟人声一样,具有歌唱性、诉说感。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听松》《赛马》《葡萄熟了》等。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原本叫“嵇琴”和“奚琴”。最早记载嵇琴的文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宴荣山人池亭诗》:“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

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胡琴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

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到了明清时期,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

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晚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胡到底难不难学啊?

小孩子学习二胡的最佳年龄

 明清时代为许多戏曲的伴奏乐器,并用于地方器乐小合奏(如江南丝竹)至20世纪刘天华改革以后,开始成为适于独奏的乐器。著名曲子:刘天华十大名曲、二泉映月等。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孩子学习二胡的最佳年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胡——二胡又称胡琴、南胡,是我国最流行的民族乐器之一,也是我们最熟悉,最常见的拉弦乐器。

 二胡的结构虽然比较简单,音色却是非常柔美动人的。二胡的低音区厚实、暗淡;中音区柔和、圆润,明亮,音色很美;高音区发音纤细、尖锐。总体来说,二胡的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于表现细腻抒情的乐段。

 二胡的演奏技巧也是丰富的,用它可以自如地演奏音阶、音程的跳动,也可以演奏各种北装饰音、滑音和泛音。二胡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性乐段,还可以逼真地模仿人声、鸟声,甚至打击乐器的音响。它不但是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伴奏与合奏不可缺少的成员,也是一件非常有特色的独奏乐器。

 二胡学习的特点:二胡没有固定的品位,初学时比较难。

 二胡学习的年龄:五岁到八岁开始学习比较理想,最迟别超过九岁。

 二胡学习的要求:喜欢二胡,喜欢民族乐器的孩子都可以学。

 在音准、节奏和认谱方面有点基础就更好了。

 二胡比较难学,需要刻苦练习,按儿童智力发育的规律来看,女孩子可以稍早一点开始学习,男孩子略晚一两年也行。

 二胡学习很枯燥,开始学习时,孩子凭着对二胡的兴趣,会觉得好玩,兴趣一过就会觉得很不好玩了。特别是在吱吱咯咯拉不出调的时候,真的很难听,有些孩子就练不下去了。

 学习二胡的八法

 一曰:“姿”。

 姿,演奏之仪态,持琴之方法。姿随曲动,曲姿和融,曲中有姿迹,姿动如曲鸣。持琴之法,概为平、叠腿二式;无论何式,必须头正身直,脚落实地,如钟如松,不可歪斜。琴;置左腿根部,左臂与身自然成垂,虎口扶琴,手指次第排列,指肚触弦。右手握弓,肩、臂、腕、指着力贯通,腰为力源,逐次牵动。行弓潇洒大方,动幅阔窄适度。左右两臂协调一致,端身居中,庄而不呆、动而不繁,眸子熠熠,五官有情,姿动有律,曲鸣有节,如影随形,仪态洒脱,给人形美之感。

 二曰:“松”。

 松弛之谓。欲求操琴之松弛,必先求得心理松弛。操琴之始,绝虑凝神,淡泊宁静,撇弃杂念,如置身青山幽谷、溪流鸟鸣之间。心中惟思乐曲的意趣,联想曲中之意象。神闲气静,荡然醉心。曲似潺潺流水,涌现脑际。如此即能引得心情坦然、气息平和,得到心理松弛。心理松弛,必然招致躯肌桦弛。操琴时就能做到重而不僵、疾而不继、徐速得间、刚柔相济。按弦、运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故操琴松弛向来为琴家所重视。

 三曰“气”。

 呼吸畅通、无阻无滞、视曲运气,从容宛转,体内体外浑然一致,乐曲方能奏得章句分明,流爽华丽,妙音充溢,情趣无限。俗语云:习功练武者“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言指气需练而后可得。此气虽与所论之气不尽相同,但求操琴时气息通达则广为人所研讨。大凡名家里手,无不气行豁顺,神游气化。所奏之曲,声韵动听,感人肺腑,这与气息畅通无不有关。练气之法,应使气沉垂丹田、一呼一吸,徐缓平和,忌气上升,滞居胸际,气郁仓促,节率不一。慢曲宜长不宜短,快曲宜缓不宜促,鼻口微呼微吸,自然有节。视曲变气,音转气换。久练成习,运用自如。如调气得法,方觉其妙趣无穷。

 四曰:“节”。

 节奏,板眼之谓。曲之板眼,犹如人体之骨骼、大厦之栋梁。节奏稳、板眼正,乐曲才会起伏跌宕、抑扬顿挫。慢有慢板,快有快板。俗云:“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其全凭节奏所制约。离开板眼,曲不成曲,调不为调。板眼不正,曲亦不正,曲中形象亦不正。故养就准确板眼之习尤为重要。而节奏之要又为心中之节奏感,心不惑而形不移,任曲中板眼繁复多变,而内心节奏不乱,持之均匀,则必致曲有条不紊,泾渭分明,声扬低回,袅音缭绕。故练心中板眼十分重要。

 五曰:“准”。

 音准。求音律准、音位准,音准方能得之。二胡适于五度相生律。此律用于乐曲、音调优美,旋律动人。其特征为全音不宜小,半音不宜大。除此则需加强耳与指的功夫,练就有素的听音能力,揣摩把位、换指、按音的准。掌握按音、柔音、泛音不同按音点,务要曲响律准,毫厘不差。求音准,乃是从事二胡者终生所追求之目标,勿可懈怠。

 六曰:“合”。

 左右两手各种技法的配合。左手:按、柔、压、泛、滑、垫、拨指,右手:慢、快、抛、抖、跳、击弓,配合无痕,恰到好处。配合之法,应使各种技法达到纯熟之后,由生至熟,由慢至快,因循渐进。且勿一技未就之时,匆匆用之,其果必与愿违,成功篑之势。宜先分练,后合练;先慢练,后快练;先简练,后繁练,务求各技相泄无阻,欲操即现。所奏之曲,段段融合,句句清亮,全赖各技之娴熟,配合之精妙。故配合之功,琴者应悉心求之。

 七曰:“美”。

 音美,触人耳目,感人心矣。何以取得音美?音美在于音韵,音韵在于音在进行过程中的虚实、顿挫、抑扬、连断、轻重的清晰。此音进入彼音,犹如歌者唱曲、诗人吟诵、书者疾字一样。曲有腔韵,诗有平仄,字有峰端,音亦有音头、音腹、音尾之说。琴者如将音头、腹、尾奏得明净如线,使听者如睹什物,可见可闻,并辅以指力柔韧,行弓短长,板眼徐速,着力轻生,则音美必然可得。听者闻音如置身平湖曲涧,激流飞瀑之中,赏心悦耳,心旷神怡。此即音美所力也。

 八曰:“情”。

 操琴贵在有情。情有琴者情入曲中情之说。有情,感自己、动他人。曲以抒情为要,抒人喜怒哀乐、生离死别之情;抒田园景色、自然风光之情;抒乡土气息、时代风貌之情。得情之法,在于广读博览,谙习诸艺,寄兴花鸟,涉陡山水。日久情必陶冶,达神意造化之地。操琴则声色情意俱肖,倾醉于音乐之中,忘形于演奏之内。此即谓得情。

 盖八法,赅意形美以悦目、音美以悦耳、情美以悦心。得此三者,二胡演奏八法俱得之矣。

 学习二胡的小诀窍

 1.找个安静的地方:

 练习时当然要找个没有多余声音的地方,但此处的安静不光是指没有声音,而是要进入一个特别的练习场域,不论是个房间或者只是屋内一角,这有助于做好进入心智高度专注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养成进入同一个场域练习的习惯会对快速集中注意力更有帮助。

 2.一切所需准备就绪:

 把需要的东西放在手边,例如铅笔、削笔器、乾净的橡皮擦。这些容易忘记的小东西如果不在手边,一旦要找可会浪费大把的练习时间。

 3.科技能帮上大忙:

 只要不沉迷其中,像节拍器、调音器、计时器、智能手机的app都很方便又实用。可利用微信在线观看视频、查阅文章等,您也可以登陆二胡艺术网和大家交流学习、下载曲谱和视频教程等。网站就象一个大型的图书馆,几乎可以找到您想要的所有资料。

 4.预设目标:

 单纯玩乐器跟练习是不一样的,在开始练习前应先思考「今天我要做到什麼程度?」不确定的话可以与老师讨论,并纪录下来,便能朝著目标迈进。

 5.建立练习模式:

 许多音乐家开练前都由某些特定曲目或呼吸练习起步,先练音阶也是常见的暖身方式,能帮助人放松肌肉并专心思考接下来真正要面对的困难,最后可以即兴演奏或重奏你熟悉的乐段作为结束,让身心舒缓下来。

 6.聪明练习不必很长:

 如果有明确的目标,把困难分阶段解决会比一次想要解决所有问题容易些。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如果遇到一个很难的段落,可以试著设定一段时间,例如10分钟,在这10分钟里只应付一个问题、尽其所能的以各种方法练习,试著克服它,如果10分钟过去还是无法攻克,那就记著明天再回来练它。这样能最大程度的运用有限的时间与脑力,下次再练时能成功的机会将大得多。

 7.不要每次都从头开始:

 虽然能从头优美的演奏一首曲子让人感觉超棒,但既然专注力有限,实在不必每次都从第一小节起跑,免得耗费太多心神。选自二胡艺术网。

 8.做些身体方面的改变:

 当要挑战特别困难的段落时,科学家建议可以搭配某些有难度的肢体动作,例如单脚站或边走边演奏,这会让大脑塑造出新的神经回路,当还原成一般状态演奏时,原本的困难会变得容易一些。

 9.不用乐器也能练:

 许多音乐家像运动员一样采用视觉化,他们以不拿乐器的方式演奏,试著带上乐谱,在片段闲暇时间-例如等车的时候,拿出来静静的读。

 10.重温困难的乐曲:

 积极重练困难的曲子,找到喜欢的方式,会帮助大脑建立习惯回路,能自动养成有助增进技巧的演奏习惯。

 二胡学习者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二胡演奏者在坐姿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两肩高低悬殊,通常是左肩高、右肩低。

 3、过份地踮左脚,甚至左脚掌完全悬离地面。

 4、过于低头,使观众只能看到演奏者的头顶心。

 二、二胡演奏者在持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三、二胡演奏者在持琴与按指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四、二胡演奏者在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弓子运行不平直。

 2、运弓时手腕动作不正确。

 3、换弓时腕部有上下动作。

 4、运弓的始动点不正确。

 5、在换弓中手腕转换的瞬间,左手手指突然松开,造成换弓痕迹过大。

 6、运弓中压速比例不恰当,致使音质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习惯于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对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却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时弓毛不能呈扁状贴弦,而是呈圆状,以致碰到两根弦而发出不必要的杂音。

 9、运弓过程中拇指位置游移。

 五、演奏者在换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慢(中)速换弦时,手臂不必要的前后摆动过多。

 2、换弦时翻手腕。

 3、换弦时弓子上下跳动,这是手臂的上下运动造成的。

 4、换弦时内外弦的音质、音量不均衡。

 六、演奏者在分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拉推弓声音不平衡。

 2、拉推弓动作上下掂动。

 3、演奏分弓时手腕或肘部动作过大。

 4、两手配合不佳。

 七、演奏者在连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弓段分配不佳。

 2、在连弓中用弓子打拍子。

 3、运弓力度不均衡,常常表现为“枣核”弓。

 4、拉推弓的音质和音量不均衡。

 5、一弓内音符的时值不准确。

 八、演奏者在快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右臂动作“轴”没有放在小臂中间部位。

 2、弓子打圈,不能保持“平──直”运行。

 3、贴弦度偏低,使快弓的发音含浑不清,缺乏颗粒性。

 4、拉推弓发音不均衡,将快弓奏成类似“瘸腿”式的效果。

 5、两手配合不密切,常常表现为左手动作滞后。

 九、演奏者在颤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点:

 1、手臂的紧张度控制或分布不恰当。

 2、频率过慢,或震颤不均匀,使颤弓的效果变成了“一盘散沙”。

 3、弓子运行不够平直,呈斜线运动或呈圆圈状运动。

 十、演奏者在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点:

 1、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跳起,给顿弓增加了“嚓喀、嚓喀”的杂音。

 十一、演奏者在抛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臂上下运动过大。

 2、手指动作与弓子的下落配合得不默契。

 3、演奏抛弓时右手抬得太高。

 4、弓子起跳时蹭弦出杂音。

 5、演奏抛弓时弓杆打琴筒出杂音。

 十二、演奏者在换把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向下换把后大臂没有随之下移,而是仍然保留在上把的位置上。

 2、换把后一指定位不准确。

 3、换把时把位概念没有放在大臂部位,而是放在虎口部位,这容易使换把定位不准确,尤其在大幅度跳把时,更不易做到一步准确到位。

 4、在换把时手指先移动,然后虎口再移动,这就使换把动作的从属关系颠倒了。

 5、由高把位换至上把位时,虎口不碰千斤(上把不到位)。

 6、换把不能上下垂直运动,以致琴杆在演奏过程中前后晃动过大,从而影响了换把的通畅性。

 7、虎口松紧状态不恰当,或换把时没有松开,以致动作艰涩,造成换把困难。

 十三、演奏者在揉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滚揉时动作紧张、僵硬,各部位的配合不协调。

 2、揉弦时虎口移动,影响了揉弦的稳定性。

 3、揉弦与音准的关系把握得不好,或是因揉弦影响音准。

 4、揉弦手法贫乏,缺乏变化。

 十四、演奏者在滑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左手滑动速度不均匀,中间有停顿现象,以致滑音断断续续。

 2、滑音与应占的时值不吻合。

 3、上下滑音的头或尾演奏得过满,该隐去的部份没有隐去;或渐出渐入的过程奏得不自然,致使滑音显得蠢笨、呆板。

 4、盲目地使用滑音,没有选择和扬弃,使音乐变得象面团一样粘乎乎的一片。

 5、垫指滑音的音准不佳。

 6、垫指滑音不圆润,手指在过渡的过程中有“坎”,使垫指滑音变成了三截式的滑音。

 7、演奏回滑音时音头不饱满,甚至“吃”掉了音头,使回滑音变成了上滑音,没有起到回滑音强化音头的作用。

 十五、演奏者在装饰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分寸掌握得不恰当,常常是将装饰小音符演奏得过于强调,以至突出于旋律线之外,显得笨拙、累赘。

 2、在演奏擞音时,将擞音的第一个音奏得过长,以至造成节拍重音的移位。

 十六、演奏者在颤指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指因过于紧张而抬不起来,因而击弦无力,造成发音含混不清。

 2、手指击弦忽快忽慢,不均匀。

 3、颤音与本音之间的音程不准确。

 4、颤音达不到理想的速率。

 十七、演奏者在泛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左手轻触的泛音点音位不准确。

 2、弓毛的压速比例调配不恰当。

 3、弓子运行速度不均衡。

 十八、演奏者在拨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勾弦时指肉“吃弦”过深,以至发音迟钝,常晚于节拍点发声,而且音响偏硬,没有充分的余音。

 2、左手在轮指时,三个手指弹弦的音量不均衡,或因手指相互牵制,缺乏独立性而不能均匀地依次弹出。

 3、左手拨弦的同时配合以右手的拉奏,容易出现双弦音量不均衡的现象,往往是右手拉奏音量过大,而左手拨弦不出声。

 4、右手拨弦的位置不恰当,会使弦的振动不充分,以至声音发空、发散。

 5、右手拨弦与左手按指的动作配合不默契,以至两手动作的点不能对在一起,这样不但发音含混不清,还会影响节奏的准确。

 6、在拨奏中,因弓毛碰弦,而使琴弦不能自由振动,以至发音沙哑,或出杂音。

;

本人现在大一,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二胡,中途断过一两次,好歹现在还没丢。说说我自己的经验吧。

笼统的说,只要你想学能吃苦,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越早,也就是越小,接受东西会越快(这是肯定的,想想让老年人去学电脑的情景),而且,越小,你的私心杂念会更少,你愿意为之投入的时间也更多。

但是必须告诉你的是,学习任何一门乐器的过程都是很苦的过程。区别是上手难度,和能用来挖掘的深度,而且二胡又是上手相对比较难的那种,但同时,前人在它上面的积淀也足够我们去挖掘一辈子。

这里指出上手的两个难点:

难点一:初学的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你都发不出什么非常干净的声音,全是那种难听的东西。

估计很多人就是在这里就放弃了。

难点二:按弦要听音,因为它不像吉他,琵琶,有“品”这种东西,你只能通过耳朵判断你自己按的音对不对。当然这也是锻炼你耳朵的过程,最后你会不觉得这是个事。

我不知道你的学习紧不紧张,但这个东西最好要每天练,起码抽出一个小时,你也应该想象得到,特别是乐器这种东西,坚持是起码的,对吧。

乐器打基础的过程十分痛苦,对于二胡,姿势,握弓,发力,按弦,基本上都掌握了,也不代表你能发出很优美的声音,因为那只是意味着你能把二胡正确的弄响。

拉二胡,时间长了,强度大了,嫩的手指会破,破完了会有茧,(其实也还好,我也只有食指有一点茧。但疼多少有一点,后来会习惯。)因为听到很多女孩学吉他手指弄破了就不学了,所以如果你练这一点牺牲都受不了的话,下决定还是考虑下吧。

这些都是细节,最重要的还是看你的心态,如果是做好打算,下定决心,这些都不是事。而且,只要你走下来,你会收获很多,比你能够想象的,都要多。那是一个世界,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推荐一篇文章:中年人的钢琴梦(近藤大介),希望你会喜欢。

如果你是认真的,我很乐意和你交流更多。欢迎加Q!——QQ:654304201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