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石头汤读后感

石头汤读后感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17
  • 发布时间:2024-05-14 11:20:15
《石头汤》最初发表于1947年,作者马西娅·布朗。本书是根据法国民间故事改编的图画故事书。下面给大家分享石头汤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石头汤读后感1  这是我第二次读《石头汤》了,这个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三个和
内容详情

 《石头汤》最初发表于1947年,作者马西娅·布朗。本书是根据法国民间故事改编的图画故事书。下面给大家分享石头汤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石头汤读后感1

 这是我第二次读《石头汤》了,这个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三个和尚来到了一个小村庄,他们发现那里的人们见了他们都躲躲藏藏,谁也不理谁。和尚们觉得挺不好,就想出一个办法,做石头汤。他们捡了三块石头,一个小女孩给他们找了一口很大是锅。人们十分好奇,都纷纷走出家门,想看看怎么做石头汤。有一个人帮忙拿来了调料,另一个人拿来了红萝卜。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家里的蔬菜,交给和尚做石头汤。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大锅好喝的汤。人们也明白了,团结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团结起来。只有团结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喜欢这三个和尚。因为他们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让大家和睦相处。我们要学习三个和尚的聪明智慧,帮助别人,让更多的人找到快乐。

 这个故事中,小村庄上的人开始并不快乐。当他们团结起来,互相成为朋友后,大家才找到了快乐。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刚上一年级时,不认识别人,我的朋友很少。每天都自己玩儿,快乐也很少。后来,我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快乐也有了许多。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团结起来朋友多,快乐也多。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石头汤读后感2

 星期五,我们和李老师一起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石头汤》。

 在这个故事中,有三个士兵刚打完仗,三天三夜没吃东西,肚子饿极了。他们走到了一个亮着灯的小村庄,希望能找到吃的东西和住的地方。可是,这个村庄里的人们并不欢迎陌生人,他们各自把自己家里好吃的食物分别藏了起来,有胡萝卜、土豆、卷心菜、肉和牛奶等等。

 士兵们猜到了村民们的想法,商量出一个稀奇古怪的好办法——煮石头汤。村民们好奇极了,为了尝到从没吃过的石头汤,村民们为士兵们搬来了大锅,还拿出了藏起来的美食做调料。这样,一锅美味无比的石头汤就做好了,村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他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三位士兵住下,感谢他们让自己尝到这辈子从没品尝过的美味——石头汤。

 这真是太有意思啦!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了做人不能太自私,如果好东西不和别人分享,就品尝不到快乐的滋味。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爱分享的快乐的孩子!

 分享,会让你品尝到各种美妙的滋味!

石头汤读后感3

 同学们,你们喝过鸭汤、鸡汤吧!但是你们有没有喝过用大石头煮成的“石头汤”呢?

 今天,我在妈妈的班级网站上看了《石头汤》的故事,当时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心中有好多个问题,于是问妈妈:“妈妈,石头也能煮汤喝吗?那是什么味儿呢?”“小傻瓜,你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吧。”妈妈一边说,一边把我拉到了电脑前。

 我一看,这篇文章有1500多个字,心想:“这下,我得好好地品味一下了。”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三个和尚,名叫阿福、阿碌、阿寿,他们来到了一个失去快乐、热情,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村子,这个村子里的人都不相往来。过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只有寂寞。当和尚经过每一户人家敲门想借宿时灯都关了起来,像是屋里没有一个人似的,和尚们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快乐,就拿了一个锅,这时候,来了一个小姑娘,她问和尚们:“你们在干什么啊?”“我们要煮石头汤,需要两块石头。”和尚们回答。小女孩很快找到了和尚们所需要的石头。

 过了一会儿,和尚们说锅太小了,就问小姑娘有没有大点的锅。小姑娘拿着一个大锅。就在这时,村民们都问讯出来看这奇怪的事了,阿寿说:“如果有胡椒粉就好了。”一个村民说:“我家有。”说完他就跑进了屋,拿来了胡椒粉。

 在和尚的不断提示下,村民们拿来了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石头汤”中有了各种美食:面条、鸡蛋、蘑菇、豆腐……,这汤成了最美味的家肴,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美美得享用了一餐,从来都不曾吃过的聚餐。

 当每个人都敞开了心扉时,快乐还会遥远吗?不,快乐已经来到了身边。

 一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如果互不理睬,不也成了原先死气沉沉的村子吗?庆幸的是我们503班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坦诚、热情地相处,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是这样的快乐。

 看,同学忘带笔了,立刻就有好几枝笔出现在他的桌子上;有人去吹口风琴了,回来时,家校联系本上已经有同学帮她把作业要求记录下来了;有同学生病了,就马上有人主动帮他做值日。

 这要感谢我们的老老师,她们正如故事中的主人公——三个感化村民的和尚,在他们的组织和领导下,才能使我门的集体如此和谐。是老师教导有方啊!

石头汤读后感4

 今日读书,看到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现搬到这里。

 曾经有个村庄,村里的人很不团结,经常互相拆台和挑拨。一天,一位自称是魔术师的人来到这个村庄,对过往的农人们说:“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它放入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就提供了木柴、锅、水、打火石,在村子的小广场上架起了汤锅。魔术师很小心地把汤石放入滚汤的锅中,然后用汤勺尝了一口,很兴奋地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人们望着魔术师享受的模样,觉得有希望品尝到更美味的汤,于是立刻有人冲回家拿了一堆洋葱。魔术师又尝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一个妇人赶快回家端了一盘肉来。“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魔术师再次建议。就这样,在魔术师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也有人拿来了其他材料。

 当大家最终享用到魔术师的汤时,他们果然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的汤。他们央求魔术师把汤石卖给他们,魔术师突然消失了,声音飘在半空中:“这锅汤之所以鲜美,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合力,靠的是你们带来的各种材料的共同作用。这块汤石不过是我在你们村口随便捡起来的一颗石子。”

 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小启示:单枪匹马的英雄只能存在于虚幻的故事或梦境中,只有懂得合作,善于合作,互助互补,并实实在在运用团队的合力,来共同完成一件事或一个项目,才是一种大智慧。

石头汤读后感5

 大家都是到石头汤很定是不能喝的,但是为什么最后此汤能喝并且十分美味,大家还特别的兴奋和感谢有这样的石头汤呢?

 一、相信自己的汤能喝,并且会做出美味佳肴。他们首先很自信石头汤能喝。因为他们知道最初的石头汤是不可以的,但是再加进去别的原料之后是可以的。他们只有相信自己的汤能喝,别人才会有试一试的心态。

 二、宣传效应。在他们说服了第一个人拿来一点萝卜的时候,其他的人就跟着送来了萝卜、洋葱、白菜、豆腐等等。只要有了第一个人敢于尝试,他们带动其他的人一起尝试,然后另外的一些人也会跟进来。

 三、让大家自己思考,积极参与。其实到了后来,大家觉得应该加入什么作料,应该再加入什么原料,都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

 总之,此书给我的启示是:只要有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计划和规划;然后坚信这个想法,去推销自己的这个思想和想法;让接受的人和正在观望的人积极参与进来,修正和改进这个想法和行动,最后一定会梦想成真。

石头汤读后感6

 今天,我看了《大山叔叔讲故事》这本书中的《石头汤》。书中有一个老流浪汉,他背着一个小包就周游了世界,他的包里装着一块神奇的石头,他能用这块石头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汤。大家可能不相信,那么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老流浪汉来到了一户人家的门口,想进去避一避风雨,可女主人不让他进门。流浪汉说:“我能用石头做汤。”女主人很好奇,就让他进了屋。流浪汉用女主人给他的锅开始做汤。其实,流浪汉是没办法才做汤的,因为女主人非常吝啬。他说:“加点洋葱就更好喝了。”于是,女主人拿来了洋葱。之后,女主人按照流浪汉的吩咐又拿来了卷心菜、西红柿、肉……

 汤做好了,女主人一辈子也没有喝过如此鲜美的汤,她更不敢相信这汤是用石头做的。她让老流浪汉睡在柔软的床上,早上还帮他洗了衣服、做好早饭。流浪汉临走时把这块石头送给了女主人,并且告诉她:这块石头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一颗吝啬、冷酷、封闭的心变成一颗大方、善良、友好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吝啬,要善良、友好,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

我想应该是,让他的徒弟去不同的地方卖看看这个石头的价格,却坚决不买出去,先去一般的地方卖然后漫漫的去比较高级的地方卖,石头不断的升价,有人甚至说那是他的传家之物,要让他懂的是:一块石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价格,让他懂得了 给你自己定位在哪里,你的价值就在哪里。关键是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卖石头的小和尚 作文

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上人来人往,人们很好奇,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小和尚听到: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

 于是,小和尚没有卖,乐呵呵地去见师父: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禅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窜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xx元就20xx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

 他依然遵照师傅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师傅:师傅,今天有人要出20xx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禅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这一次,师傅一定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一些人围观,有一些人谈论:这是什么石头啊在哪儿出土的呢是哪个朝代的呀是做什么用的呢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价: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依然不声不语,伸出了两个指头。20000元小和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讶地大叫一声:啊!那位客人以为自己出价太低,气坏了小和尚,立刻纠正说:不!不!不!我说错了,我是要给你200000元! 200000元!小和尚听到这里,立刻抱起石头,飞奔回山上去见师父,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师父,这下我们可发达了,今天的施主出价200000元买我们的石头!现在您总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

 禅师摸摸小和尚的头,慈爱地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值20xx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值200000元!平台不同,定位不同,人生的价值就会截然不同!

 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你将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你准备把自己摆在怎样的人生拍卖场去拍卖呢你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怎样的人生舞台呢

 不怕别人看不起你,就怕你自己看不起自己。谁说你没有价值除非你把自己当作破石头放在烂泥中,没有人能够给你的人生下任何的定义。你选择怎样的道路,将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人生。

 为什么一个老板再难,也不会轻言放弃,而一个。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上人来人往,人们很好奇,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小和尚听到: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

 于是,小和尚没有卖,乐呵呵地去见师父: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禅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窜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xx元就20xx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

 他依然遵照师傅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师傅:师傅,今天有人要出20xx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禅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这一次,师傅一定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一些人围观,有一些人谈论:这是什么石头啊在哪儿出土的呢是哪个朝代的呀是做什么用的呢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价: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依然不声不语,伸出了两个指头。20000元小和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讶地大叫一声:啊!那位客人以为自己出价太低,气坏了小和尚,立刻纠正说:不!不!不!我说错了,我是要给你200000元! 200000元!小和尚听到这里,立刻抱起石头,飞奔回山上去见师父,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师父,这下我们可发达了,今天的施主出价200000元买我们的石头!现在您总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

哲理故事:小和尚卖石记

有个小和尚,接受了师傅的任务,去卖掉一块石头

按照师傅的嘱咐,小和尚下山卖石头去了

集市上人来人往,特别的热闹,但就是无人来问津

小和尚站了一天回来了,显得特别的累又不开心

师傅便让他明日不要站着,而是努力的叫卖

但是不管出资多少都不要卖出

小和尚第二日又去卖石头,他一去便大声叫卖,引来了许多人

有些人有模有样的拿着石头看了许久,出了个不错的价钱

小和尚牢记师傅吩咐,不管出什么价,都不卖

一日过去,石头还是没有卖出去,小和尚又回来了

师傅让他连续几日叫卖,但都不卖出去,就算价格诱惑人

突然,有一天,师傅吩咐可以卖出去了

想不到,那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卖出了金价

有多少人是那块石头,又有多少人遇到了小和尚的师傅

若是遇不到,那就自己去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师傅

如蝉的散文

话说杭州灵隐寺里有一个刚出家的小和尚,他看见寺庙里的日子,除了扫地挑水就是打座念经,感觉枯燥烦闷,没有什么意义,就想离开寺庙。

于是他就找个借口去请教他的师父,小和尚来到了老和尚面前,对他师父说:

"师父,徒儿有一事不明"。

"何事不明?"

"人的价值是什么?"

老和尚睁开眼,看着他的徒弟说:阿弥陀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先去山下办一件事吧!"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是什么事呢?"

老和尚说:"你去把寺院后面那一块石头拿回来,用红布包上,然后抱下山到集市上去卖,别人问你要卖多少钱,不许你说话,只伸出两个手指头。给多少钱也不许你卖,天黑之前还给我抱回来。能办到吗?"

小和尚嘴上不说,心里想着:这么一块破石头谁要呢?怎奈何师命难违的哈,他还是尊从师父之命,抱着石头下山去了。

话说小和尚抱着石头来到了集市,把石头往地上一放,就盘坐在石头旁边,双手合十,打起座来。

集市上人来人往也没有一个人问他,快罢集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走过小和尚身边,瞅着光滑滋溜的石头,对小和尚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怎么卖,我想买回去压我家的泡菜坛子"。小和尚睁开眼对老太太伸出两根手指,

老太太问:两块钱?小和尚也不回答,只伸了伸两根手指。

老太太又问:二十块?小和尚还不说话,依旧伸了伸两根手指。

这时候老太太生气了,一边走一边指责小和尚:"一个破石头,给你二十块钱还不卖!又不说话,你是哑巴吗?"

太阳下山的时候,小和尚又抱着石头回到了寺庙,对他师父讲:"师父,有个老太太出二十块钱要把石头买回去压泡菜,我听你的吩咐没有卖"。

老和尚说:"没关系的,你明天拿上石头去博物馆门口卖,还是不能说话,有人问你怎么卖就伸两根手指头,给多少钱都别卖,下午依然给我抱回来。

第二天,小和尚就到博物馆门口卖石头去了。有人觉得这个石头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给出二百块钱要买下这块石头,小和尚照老和尚要求不卖,又把石头抱回寺庙,对他师父啊说:"师父啊,咱们发财啦!博物馆的人说这个石头有收藏价值,给出二百块钱呢!"

老和尚说:"徒儿稍安勿躁,你明天把石头拿到展览馆里去卖,还是不能说话,给多少钱也不能卖,下午还给我抱回来。

小和尚虽然纳闷他师父为什么让卖又不能卖,但还是听从师父吩咐,第三天又抱着石头到展览馆去了。

小和尚到了展览馆,刚刚放下石头,就一下子围上来很多人,对着石头啧啧赞叹!有人说这块石头最好雕刻成狮子,放在门口威武霸气;有人说最好凿成一对小石磨,就可以天天喝上新鲜的豆浆;还有人高兴地说:啊哇!这是一块璞玉原石,我要把它加工成一块壁玉,挂在我家中堂上,一定会蓬荜生辉!"

众人都争先恐后的围着小和尚询问石头价格,这小和尚伸两根手指摇晃,就不说话。那些人生怕自己买不到那块石头,争相出价竞买。有的出二百,有的出二千,大家见小和尚还是一个劲摇头不说话,其中一个人呢,他就比较心急,冲着小和尚大声喊:"我出价二万!你卖不卖?"

小和尚听到这句话,抱上石头转身跑了。他为什么要跑呢?因为他太高兴了!妈呀,一块石头卖两万块钱,寻庙后面那么多的石头,要卖多少钱呀!他要跑回去告诉他的师父。

小和尚进了寺庙就大声嚷嚷:"师父师父,我们发财啦!有人出两万买咱这块石头呢!咱后山石头这么多,要卖多少钱哪!"

老和尚让小和尚坐到了自己身边,摸了摸小和尚的头,对他说:"徒儿你看,同样是一块石头,你把它放在菜市场它就值二十块钱,把它放在博物馆它就值二百元,而要把它放在了展览馆里,它就能值二万多元!这说明呀,你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它就产生什么价值。它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你想成就多大价值,就去变成什么样的人。好比你每天在这里诵经礼佛,修习品性,你的价值就是普渡众生!“

小和尚听了师父的教诲,连连点头。从此潜心修炼,终于成为得道高僧。

这个小和尚就是活佛济公。

 每到一个年终过去,我们都会有个不经意的一番回顾,一个有些茫然惆怅的回顾。回顾的结果,除过不愿谈及的年龄又被不情愿的收获了一岁外,其它竟然毫无一丝察觉,似乎走过来的身后,空空如也,没留一点印痕。

 对镜相视,蓦然一惊,额头竟然多出几道皱纹。思忖起年少时的不喑世故和年轻时的倨傲不逊,直至中年,我们仍然未及“一蓑烟雨任平生”。思思想想,磕磕绊绊里的人生,竟然已经走过了大半程,方才懂得珍惜和坚强,不免有些唏嘘怨叹,却不知道究竟在唏嘘着什么,又该去怨叹谁?

 时间不如酒,可以存放。酒越久越醇,其价值愈如翠珠,愈能醉人。时间原本很珍贵,但若将时间放久闲置,一切都会变得依稀模糊,曦光很快就会消失,漂移的过去再难收回。细细回味一下走过来的路,追欢逐笑迷离陶醉的少年已成追忆,飘泊孤苦触景伤怀的青年已走远去,寂寞寡清仰望落星的老年就要来临,其景其情,何止在纷雨中?

 都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可再短暂,也要在这尘世上存活七十到八十年间,对于人类来说,这个生命的存活时间已经不短暂了。只所以都如我们般在一味的怨叹生命太过匆匆,命运太过艰辛,那都不过是欲望作祟所致。欲望,犹如一棵沉甸甸的稻穗,当负重超过其自身承载时,腰杆便会被压弯,乃至断折。

 智者在说,欲望是人的本性,没有了欲望,生命就会变得平淡如水,像一块被洪冲下来的沙砾,平常而又无色,很快就会被无名的小草们覆盖,有多少人能愿如此?愚者则说,欲望里太多的残酷,太多的磨难,太多的失败,与其相争倒不如清逸逍遥清贫,倒不如尽在云雨水中淡定。谁说为准则?

 欲望之争数千年,没有输赢。

 智者与愚者观点相左之际,却有一个共同点:人生需要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一旦于最终看到或得到了人生的结果,人,则已经开始被大自然回收,将化作飞扬的尘土,与结果同归。

 人生不是舞台。

 在舞台里,黑可以变白,旧可以变新,丑可以变美,错可以变对,复杂可以变简单。舞台,可以掩盖真相,是游戏,是一个被表演的虚拟。面对这个虚拟,悲过,喜过,从脑海里只是一带而过,不会带来幸福。但人生却不这般,因为人生是生命存活的本质,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要去面对,都要睁着眼睛去看这些血淋林的真实。

 舞台是感受,人生是经受。

 生命不是演戏。

 演戏,可以真真假假,可以假假真真,可以真中掺假,可以假中混真。演戏,可以粉饰生命,是表演,是一个逗人哭笑的幻影。面对这个幻影,看过,听过,从视觉里仅仅一扫而过,不会给予美满。但生命却不如此,因为生命要在现实的环境里适应,要在汹涌的浩海里搏泳。你若不去适应,便被淘汰,你如不去搏泳,则只能被湮没。

 演戏是臆觉,生命是知觉。

 倘若还在摇摆着让人难以理出头绪的`人生,不妨去阅读一下一个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禅师启蒙小和尚的那些最简明的话语:人生最大的价值犹如一块平常石头,如果把它摆在山中,一文不值,如果把它摆在菜市场,只能放进腌菜缸里。但如果把它摆在艺术馆里,同样还是这快平常石头,就会价值连城。禅语之意:如何看待自己很重要,如何摆放自己的位置很重要,一切都要看自己如何定位自己。

 禅师的言语,似乎就是在题引我们,在告诫我们。

 二

 雨后的月光下,一块令人难以察觉的地面上渐渐地鼓起了个很小很小的土包,小土包在慢慢的裂开,只见一只蝉蛹在用头部用力地拱破僵硬的地皮后,歇息了片刻,大概是有些劳累了。随后便钻出来循着树根一步一步的爬上了树的半中腰,以垂直面对树身,将呈勾状的前腿牢牢地挂在树杆上。它是外表看似静静的,而内在正经历着一个艰难而又痛苦的蜕变,准备破皮羽化。在肉耳听不见的撕裂声中,蝉蛹的背上一条黑色的裂缝裂开。接着,头部先用力的挤出了皮壳,拽动着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露了出来。停留了片刻,似乎在缓解一下蜕皮时的疼痛和疲累,又似乎是在积蓄新生的能量。这个时刻,蝉的翅膀逐渐变硬,颜色也开始变深。随着最后的一番用力,在曦光将要洒向大地的时候,经历了一场生死变迁,已经成型的蝉拍动起羽翅飘离了蛹壳,摇动着它那短暂的生命向着高空远处飞去。在阵阵刺耳的嘶鸣中,不足百日的生命在完成繁衍使命后,开始嘶哑着经受的风雨和磨难,慢慢地垂落,死去。

 看到蝉的这一演化过程,令人不免联想起人生。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蝉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地下的黑暗中度过,没有精彩,没有奢望,没有快乐,没有苦恼,无怨无悔着。怀着对世界的期待,它爬出地面,留下浑身的泥土,以洁净的身躯融入高空。它岂不知,一生的隐忍,出露天地也不过几十天的时间,但它很安然的接受。很坦然的面对,很自然的过着每一天。

 蝉的嘶鸣,是在地下隐忍数年里能量积聚的爆发,是在为大自然界的微妙鼓噪,是在吟诵自己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也是实实在在的高歌着走完了这个过程。

 唐李商隐曾以诗意“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喻蝉,虽旨在言己,却也说出了蝉的清高,不与世争名利甘做中轴的“蝉机”。而唐虞世南的《蝉》诗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里,赞蝉魂之清誉,赞蝉鸣之洪亮,乃以居高而自能致远。

 事实正如此,人能立身品格高洁,无需外在凭借,自以人格之美,人格能量便可声名远播,这便是淡薄处人处事之道。

 看开,想通,舍得,人有此三,便足以使生命达到完美。但这对我们这些普通人众来说,道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是十分的困难。人生的经历太多太繁杂,看不尽,想不完,唯有淡然处置,方能一切皆为烟云。看太多,烦恼,想太多,痛苦。看淡了,快乐一天就是一天,想开了,每天的日子都如莲。

 大凡人的芸芸一生,没有几人能省透此禅机,还都在苦苦的思索着,如何最高境界的普度得自己,但终不得要领,我们都是如此。既然如此,何不如蝉,平淡无奇,无须去苦苦强迫自己,适应自然。如蝉,在黑暗的深土里孕育;如蝉,餐风露宿依然高洁;如蝉,在烈日下成长,歌唱自己;如蝉,虽在临秋里逝去,却能留有一串不去的声音在自然界里廻响。

 想想蝉,看看自己,顿悟:平淡无味的半截人生,不也平安无恙的走过来了吗?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