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研究生宿舍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
1,儒西,这个在校外,骑车十来分钟,四幢楼,有四人间和六人间两种,式管理,环境还算不错,就是在校外,来回有点远,并且那儿的阿姨和保安都是那边的人,有时候相处起来不很融洽,不过大多数时间还是不错的。
被安排在儒西的基本是研一新生,只住一年,之后就会搬回校内住在西区或者21宿。
2,西区,是研究生最集中的地方,不过也有本科生在住就是了。北边是1-8楼,8是博士楼,1-7基本一样,单元式结构,每单元每层两个厅,一个厅四个寝室一个水一个公共卫生间,公共区域有保洁阿姨每天打扫,寝室四人间,都是下边是桌子柜子上边是床的那种,东西不多的话地方还是很宽敞的。南面院子里是9楼,和8楼一样是博士楼,不过也会有一些硕士住,间较小的两人间,其余和1-7差不多,都是单元式的。
3,21宿,如果研一被分到这儿了,就不用搬家了,可以一住三年。也是单元式四人间,大致和西区一样,就是这幢楼有10个单元,是个C形的楼……不过不用担心被挡光就是了,中间的空地也不小。
洗澡问题基本都是去浴园,走路五分钟左右(儒西的话就在院子里),计时收费,宿舍卫生间不提供热水,自备暖瓶打开水,每个院子里都有开水。
吃饭去食堂或者西南村--那个刚修好没多久的场(我毕业那年给拆了重修的),想跑步啊打球啊只要在学校里走走就知道哪儿可以了,运动的人还是很多的。
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另外,学校食堂开饭时间有限,去晚一点就只剩些“残杯冷炙”,这种情况下只能吃外面的东西了。
下课铃一响我们就排山倒海般的冲向了食堂。
说到我们吃饭还得从我说起,因为我可为我们班做过一学期领饭员了,全班的饭都由我从食堂拉回来。我们食堂也很先进,有高级加工设备,我们的午餐可离不开它们。桌子和椅子也不可少。食堂也不小,可都要去食堂吃饭,恐怕一中午都吃不完。因为我们学校有3600多人,光一年级就有20个班。我们学校人虽多,但一点都不乱。
初中时我们学校只有一个食堂,由此形成垄断经营,不管饭菜如何粗劣,我们都只能在那儿吃。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学校食堂,好菜不多,先到先得。于是在全校掀起一股抢饭之风。
高中却有所不同,我们二中规模宏大,有六个食堂,听了令人喷饭。各食堂之间存有竞争,饭菜自然不会很难吃。然而,在去往食堂的路上,虽不像初中那么如狼似虎,却也不敢怠慢。
入食堂,第一感觉就是人多,一个个都挤在售饭的窗口前,争先恐后地递上自己的碗,这证明我国大有冲锋敢死之士,只是还不曾出来为国效劳而已。
我没有占座的习惯,见人们尽皆还在打饭,空位尚多,便决定先打饭再找位子。今日天气较为炎热,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汗味与饭菜的香味在空中纠缠在一起,让人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来吃饭的还是来闻这汗味儿的。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却跨不过食堂的人山人海。
拖堂五分钟,排队两小时。
人山人海,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还有不是我吹,给我一根学校的油条,我可以翘动地球。
人山人海,放眼望去黑压压看不到边际。
看那边,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那一个个人脑袋比蚂蚁还多呀!
人挨人,人挤人,像蚂蚁一样多。
人真多,大家走来走去,十分拥挤,就像海里奔腾的浪花般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