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细读**规》的读后感

《细读**规》的读后感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17
  • 发布时间:2024-05-14 00:50:04
很感谢学校给我们推荐蔡礼旭先生《细讲**规》这本书,把圣贤的教诲用一个个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内心,自己的思想境界不高,语言词藻浅陋,把体会、感受讲一下,各位见笑、见谅!书中有一段文字给我的震撼很大,就是蔡先生担心的一件事,五
内容详情

很感谢学校给我们推荐蔡礼旭先生《细讲**规》这本书,把圣贤的教诲用一个个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内心,自己的思想境界不高,语言词藻浅陋,把体会、感受讲一下,各位见笑、见谅!书中有一段文字给我的震撼很大,就是蔡先生担心的一件事,五十年后,国际法庭会出现的一个诉讼案,“孔夫子是韩国人的老祖宗,还是中国人的老祖宗?”事实上,不用等到五十年后,中日、中韩的传统文化之争早已开始,从“孔子标准像”、“韩国人发明汉字”到韩国成功将“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足以使每个国人扼腕不已。我们70后这一代幼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国学教育,对古代经典的精华与糟粕缺少最基本的了解和辨别,也许就是一代人身上国学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目前我们在捍卫传统文化中的尴尬,也使我们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心无主宰、患得患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道德伦理、开启思维智慧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凡夫俗子,我们需要道德的感召与教化,需要自己的心灵得到修复,需要和谐安宁的社会。正是从这两个层面我来认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现在自己也号称看过几本书的人,也已经意识到读书修身对一个人至关重要。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个善良、孝顺的人,但接触了《**规》之后,每看几句就来审视自己,发现几乎没有一条能完全做到。尤其在对待父母上,不知自己犯了多少错误。念书时,“学习”是第一要务,我不分担家务,吃完饭,碗一扔,门一关,就去看书,父母的辛劳付出从未进入我的眼里、心里,什么事都是充耳不闻。工作初,内心的烦乱,与父母对社会理解的冲突,自己顶嘴的功夫越来越厉害。现已三十而立,夜深人静,辗转难眠时,想起以往的不懂事,自己的恶语恶行对父母的伤害已无法弥补。好在世上哪有怨恨孩子的父母,自己还有时间去修正自己的言行,来报告父母的养育之恩。过年休假的这段时间,我便想照着书中一位学友那样,给父母磕头,将三十年来对他们的愧疚统统说出来。可真到初二回娘家时,不知是自己不善外露的性情,还是怕突然的改变吓倒父母,反而凭添他们的担心,头没磕,但内心的挣扎,让我平静地和母亲说:“妈,让我陪你去洗澡吧!”妈说:“好,给我搓搓背。”儿时澡堂里的回忆,妈妈衰老的身体,让我无语以对,那个情况下也不知道是不是哭着流了泪。如今明白了,自己在最困难、最失落的时候,是父母遗传的乐观基因,是他们默默的精神支持,让我在无形中勇敢、坚强。我再也不能只在乎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得失,而忽略父母对我的关爱和宽容。父母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他们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只有对父母的养育抱有感恩的心态,才能进而感朋友之恩、感社会之恩,回报父母、朋友和社会,引导我更好地去生活和工作。学贵力行——《**规》不是叫人读和背的,是叫人去做到的。字字句句要做到,一举一动都有规范,养成习惯。就用这四个字来告诫自己,让我的内心踏实、幸福吧!

蔡礼旭**规读后感

这一讲蔡老师讲述了“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两句话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小”。第一句是说“很多的大善都是从小善做起的,很多的大恶是从小恶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论作为何种身份要有一定的敏感性,给别人做榜样 ,同时还可以增进自己的德行,学问。

我们要时时警醒,事事提醒,在外的言行,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教养,一个国家的荣辱,所以要谨言慎行。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 亲心伤”。在孩子还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时,我们要用心教育。有句俗语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当孩子有这种不恰当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纠正教育。

当然“勿私藏”还指偷偷摸摸独享,不愿分享的行为,这种行为会滋养自己狭隘的心胸,会使的我们贪得无厌,所以要懂得与别人一起分享。

以小见大,“千里之提,溃于蚁穴”,我们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行走坐卧间修炼自己的德行,当我们真正把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我们的德行学问才会真正的提升,增长。

蔡礼旭**规读后感

 学习**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蔡礼旭**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蔡礼旭**规读后感一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规》的每一句话。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我能做到将心比心。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

?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试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规》的要求。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与同事友好相处。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以前,我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今后要注意修正。

 总之,看了《细讲**规》,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细讲**规》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充分保证执行能力,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蔡礼旭**规读后感二

 初读《细讲**规》就真的感觉是一本好书,说的虽是平常的事,讲的却是不一般的道理;细细品味《细讲**规》,直悔自己接触的太晚、太迟,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之前怎么都闻所未闻?

 《**规》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出来,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从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他能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蔡礼旭老师又对**规的每一句都深剖细解,才能使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症结一一找到可以处理的方法。

 一场好梦、好戏需要智慧,智慧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沉淀。?养子使作善也?,当孩子有颗?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为。看别人家的孩子,在我眼中,皆为十全十美,而很清楚自己孩子并非十全十美,要达到十全九美都很难。但现在读完《细讲**规》,我很清楚:教育孩子有颗善良的心,用智慧沟通,用德育引导,孩子一定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晚上散步的时候,我给孩子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寓意,也告诉他?瓜田李下?这个成语的出处,希望他为人处事可以不让别人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延伸到?入虚室。如有人。?到同学、朋友、亲戚家,要做到,入无人之室,就如有主人在一样,不乱翻主人东西。看时下热播电视剧《龙门镖局》时,剧中的?大当家的?被一系列的所谓的巧合弄的伤痕累累时,告诉孩子?宽转弯。勿触掕。?事勿忙。忙多错。?那么,这些?巧合?是绝对可以避免的。在游览北京清华大学时,有两个导游为排队等候参观的事大打出手,告诫孩子?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远离是非恩怨,避免恶俗污染。

 在饭店等人吃饭时,孩子吵吵饿,告诉孩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再给他讲一个德育>故事:宋代有一个叫陈昉的家族,一家十三代同居,七百余口人,同时吃饭,就连他家里的一百多条狗也能做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这样,绝对让他记忆深刻。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细讲**规》中学到的!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生活上,?父母呼,须应承。?父母责。须顺承。?步从容。立端正。?衣贵洁。不贵华。?在学习上,?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在做事上,?此未终。彼勿起。?

 ?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能做到此,一定不会?失诸正鹄?的。教育孩子以?德?为本,且勿宠溺孩子,?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学习**规,践行**规,上行下效,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