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天津市高考政策 属于高考**

天津市高考政策 属于高考**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28
  • 发布时间:2024-05-13 19:45:28
天津市教委回复:一、关于我市高考报名资格我市一直以来的高考报名资格为:具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或具有本市蓝印户口且具有我市三年普通高中学籍。因此,具有我市常住户口的考生,只要具有高中同等学力,高考报名资格与学籍无关。该条件与北京、上海、河北等
内容详情

天津市教委回复:

一、关于我市高考报名资格

我市一直以来的高考报名资格为:具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或具有本市蓝印户口且具有我市三年普通高中学籍。因此,具有我市常住户口的考生,只要具有高中同等学力,高考报名资格与学籍无关。该条件与北京、上海、河北等15个省份相同,已稳定实施多年。

二、根据教育部规定“考生情况等考试信息以及未经授权公布的其他考试信息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各级教育****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确保考试信息的安全。”因此不能随意公示考生信息。如对个别考生资格存疑,欢迎举报。

三、关于空挂学籍问题,请向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有人认为天津市是“高考天堂”即低分上好学校,对于中国的高考政策,每个省份单独考试单独招生,每个省份的考试难度也不一,其实向**也属于高考天堂。这种情况主因来自于“供需关系”,人口少,学校多=高考分数低上好学校;人口多,学校少=高分才能有学上。

天津市教委的解答的最具有权威性,也希望广大计划落户天津的家长们无需担心,优选落户的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天津市高考政策中针对高考报名条件的常见问题,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问题1: 天津高考报名条件是什么?

答:

天津市高考报名只看户籍是否是天津常住户口,无年龄要求,即只要你有天津市常住户口,那么就可以在天津市报名高考,这与学籍无关,没有高中学籍也可以报名,但是最起码得达到高中同等学历水平。而这个户口不在于你是高一取得的,还是高二取得的,都可以,只要在高三报名之前有天津市户口,那么就可以在天津市参加高考,就是这么的简单。

问题2:在天津高考需不需要将学籍转入天津市?

答:

如果你拥有天津市户口但是在外地上高中,是可以回天津高考的,但是前提是需要在外地上学并且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问题3: 我们比较担心后期天津市会改变政策,需不需要在天津挂学籍?

答:

全国所有的地区都不允许空挂学籍,空挂学籍是不允许的,所谓的“空挂学籍”指的是已经是天津市户口和天津市学籍,但是学生本人却不在天津上学读书,也就是到炼狱级别的省份去复习高考,然后再来容易级别的天津参加考试,例如学籍注册在天津,但是学生本人却在河北衡水中学上课,等高考时候再来天津。这样的话即使最后考的分数再高,那也是高考**,这种情况是政策绝对不允许的。 空挂学籍由于查起来比较难,所以采取的是举报一起受理一起,如果一个学生高考高的分数很高,那么他所有的隐私都会暴露在聚光灯下,如果是高考**,那么被举报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流通极快,空挂学籍的情况一旦被发现了也可能马上就被有心之人所举报了,毕竟举报一个,高考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所以,“优选落户”奉劝各位家长和学生,一定不要空挂学籍,真的得不偿失,一个天津户口已经可以让你在高考中无往不利了,千万不要因为空挂学籍把自己给搭进去。

最后,优选落户给大家总结两点,只要你满足这两点要求,在天津高考便属于合规合法的考生!

1.在高三前把学籍和户籍都转到天津市来,并且本人到实际学籍所在学校进行学习,可以在天津正常参加高考!

2.在年满18周岁(含18岁前)将户口转到天津市来,无需学籍,也可以在天津正常参加高考!

网民辣评高考**被合法:15万一套的房子可换100分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高考户籍没有强制要求必须一致,但是国家禁止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

法律依据: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做好综合治理“高考**”工作的通知》 二、落实综合治理“高考**”的主要任务措施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责任,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情况制定监管实施方案。在每年全国统一高考报名前开展学籍核查和实际就读情况核查。在学期中,采取定期不定期进校进班点名、重点学校抽查等方式,加强对行政区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实际就读情况等的监督检查,督促高中阶段学校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重点发现和纠正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的现象,对违规招收的“在册不在校”“在校不在籍”的学生,要及时清退。要加强高中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和审核,所有入学、转学、退学等必须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办理,学籍主管部门在高考报名前要全面、准确向招生****提供考生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等信息。要科学合理制定中考报名政策,确保与本省(区、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高考政策和治理“高考**”措施相衔接、相协调。

一直在兰州上学的学生能否在兰州参加高考并享受同等录取代遇

15万元购房落户沈阳变具备在当地参加高考的资格,高考录取直降100分。”近日,一则房地产商广告在济南市民中引起了轰动。房地产商为打破教育部高考**政策的限制,策划出了一张近乎完美的**流程:购房——落户——转学籍——异地高考。“**地图”大行其道,充满了诱惑,另不少学生和家长蠢蠢欲动。

济南房地产商变相卖房

广告是否属实呢?记者多方了解到,在沈阳,考生只要学籍满三年以上就能参加当地的高考。这样一来,只要在孩子高一时,家长在沈阳买房落户,并成功转学籍,考生就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

高考历来被公认为权威的竞争,可如今广告铺天盖地,花15万元就可变相买到100分,而这15万元也只成为了自己名下的固定资产。广告好比告诉了人们,你在银行存上15万,三年后取出,获得的利息就是高考额外加100分。这样一举两得的事,确实让人动心,但是倘若每个还有15万流动资金的家庭,都动了这样的念头,做了这样的事,三年后高考会变成什么样,沈阳的房地产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山东高考报考严重下降,竞争趋缓;沈阳高考报名上升,竞争激烈。然后造成,沈阳的房产被外来人员给炒热,大量的空置房,入住率下降,社会状态越来越不稳定。房产“绑架”高考并不会实现互利,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高考并不是有钱人的高考,它应该属于全民。沈阳的教育资源跟不上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比较低,我们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更体现了高考的公平。高考的目的本应是实现全民发展,它提供给贫困地区的人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那些从小接受优厚教育资源的人们不应该再来分这一杯羹,好比你穿金戴银了还跟别人一样领救济款,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唾弃。

纵观社会,每年都有高考**的案件被媒体曝光,这些人有的是冒用他人身份证,有的是利用权力转籍,他们的家庭条件也都不一般。而如今只要区区的15万,就可以成功而且合法的进行高考**,这说明了什么呢?不仅是高校连这个社会都在发生着癌变,只要有点钱或都有点权,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钻法律、制度的空子。这几天整个社会都在讨论着李刚门的事件,人们围观是源于对李刚父子是否或者已经烂用私权的好奇与愤怒。在大众的围观中,河北大学却出奇的沉默。河北大学这样的重点高校已然屈服在河北省公安局副局长的“裙下”。想必,在父权盖过天的保护下,李启铭当初根本不用钻空子,**什么的,他进入河北大学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不知道他当初的高考分数线,倘若他只考了三百分,李刚应该有办法,让河北大学以“偏才生”破格录取。

与李刚门相反的是,在北京的外来工踏破铁鞋终于迎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在京就读高中”的政策,平民百姓们手里没有钱没有权,只能等着**施舍。**同情了,同意让他们在京就读了,可是到了高三他们还得被“发”回所在地,离开父母回到陌生的第一故乡高考。他遵纪守法,但是到最后并不一定会比李启铭上更好的学校。

山东的“**地图”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反思,高考不应该因为有钱、有权就可以走捷径,社会需要还教育事业一片净土,它不应该再受到金钱与权力的污染。同时,高考不应该再被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做为卖点,大学校园里也应该人人平等。

外籍华人可以在中国参加高考吗?

我国目前普遍的规定是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部门地区允许特定条件下的异地户口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甘肃省教育厅、公安厅多份现行文件显示,甘肃省自2008年以来重点打击“高考**”现象,对于不符合报考资格的考生要求回原籍报考,但是也有文件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条件的在甘肃省参加高考。所以,除户口在兰州的考生外,只有进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才有机会在兰州参加高考。

一、关于只允许本地户口才能参加高考的规定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公安厅、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监察厅于2008年发布的《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规定》的通知(甘招委发[2008]40号)》中原文为:

  

七、制定《甘肃省普通高考报名工作规定》,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普通高考报名程序和考生资格审查工作,重点治理“高考**”和违规变更考生民族成份等问题。因此,公安部门、教育部门要尽早摸底排查,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做工作让其回原籍报考。各有关部门在严格审查考生资格的同时,还要尽量为考生报名提供便利条件,做好服务工作。

二、关于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条件参加高考的规定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公安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2年发布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

  

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的基本政策

(二)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

根据国务院国办发[2012]46号文件要求,在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前提下:

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本人及子女均具有三年以上我省户籍,且子女具有我省连续高中三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我省连续高中三年户籍和三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2015年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我省连续高中三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另外,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于2015年11月19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甘招委发[2015]号文件中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甘肃报名参加高考的条件描述与上述文件内容一致: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我省普通高考按照《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甘教厅[2012]216号)执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我省高中连续三年完整学籍并实际就读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什么条件算是高考**?

外籍华人不可以在中国参加高考,是参加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一、自2010年起,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高等学校必须在来华留学申请人同时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规定后,方可受理其来华进入本专科学习的申请。

二、祖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外国后返回国内接受高中教育并毕业,如未恢复中国国籍,则属于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如符合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的报名条件,可持其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在其所在省(区、市)省级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参加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扩展资料:

跨国高考**热点事件:

1、事件简介:

2009年,一则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外国留学生录取名单藏猫腻》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引发热议。在该校2007和2008两年录取的总共112名留学生中,拥有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国籍的学生多达48名,而且全部是三个字的中文名字。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留学生入学考试录取名单》中,通过考试录取的留学生48名,其中25名为几内亚比绍籍;而在《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外国留学生录取名单》的54名留学生中,有22名为几内亚比绍籍。

“一个仅有160万人口的西非国家,其留学生人数却占据了中国顶尖大学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近半比例,这让人难以相信。”网友质疑说,除了“跨国高考**”,似乎找不到其他的理由来解释这两份名单。

而且,这些拥有几内亚比绍国籍的学生都是华裔,申请表上填写的籍贯大多为中国港澳台地区,也有少部分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其中并没有大陆籍的学生。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港澳台籍学生以几内亚比绍国籍申请北大医学部,负责人表示他也不清楚。

北大医学部2008年的招生简章显示,就读同样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留学生每年的费用是45000元人民币,港澳台学生的费用和大陆学生费用一样,每年仅需6000元。

2、现象原因

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留学中国的门槛过低造成。要进入中国高校上学,大陆学生需要高考,港澳台籍学生也要通过教育部的统一招生考试。相比之下,留学生申请大陆高校的门槛则低得多,所以前几年出现了“跨国高考**”。

2006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浙江等省市都发现,有国内高考落榜生以“外国留学生”的身份,持伪造的护照和相关证件“曲线高考”进入内地数所名牌大学。

外国学生申请中国大陆高校,只要提供高中成绩、有效护照并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即可,部分高校虽有自主命题考试,但难度都很低。至于留学生持有外国护照的时间,国家并没有硬性规定。因此,大陆学生在上大学前选择先**,再以留学生身份申请大陆高校,自然就容易得多。

3、校方解释

这些拥有几内亚比绍国籍的学生都是华裔,申请表上填写的籍贯大多为中国港澳台地区,也有少部分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其中并没有大陆籍的学生。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港澳台籍学生以几内亚比绍国籍申请北大医学部,李老师表示他也不清楚。

北大医学部2008年的招生简章显示,就读同样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留学生每年的费用是45000元人民币,港澳台学生的费用和大陆学生费用一样,每年仅需6000元。

百度百科_跨国高考**

什么叫高考**

高考**是指,把户籍转到一个容易录取的地区,参加高考,这样的人员叫做高考**。

“高考**”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现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考生众多,且各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实行各省、市、自治区分别进行评卷和划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政策。

这种各地区录取分数不一、不一的做法,是不是真的就代表了公平和正义,已经引起了很多争议。 如果说“高考**”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那么不同省籍的分数线差异也无益于更高层面的公平竞争原则。

大体而言,高考**的移入地区分为三类:

一是京、沪等经济水平高而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直辖市。

二是海南、安徽等经济水平低且高考录取分数线也低的东部省份。

三是海拔高、经济和教育水平低而高考录取分数线更低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省区。?

扩展资料

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

中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有关高考**的现象愈演愈烈,教育部、各省招考办也采取的多种措施遏制高考**现象的发生,但所起的作用有限。

“高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当前高考录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巨大的录取分数差距的存在,成为“高考**”的巨大动力。

高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既有教育的内部原因,也有教育的外部原因。从教育内部来看,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在高考中的一种集中反映或者说集中体现。

百度百科-高考**

所谓高考**就是父母或者亲属为了让孩子在高考时考取更好的大学,所以就在高考前将孩子的户口和学籍弄到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省份。这样在一般省份学习一般的孩子在特殊省份的高考排名就会大大提前,从而考入一流的大学。现在高考**是教育部明文禁止的,所有知情者在该生高考报名之后到大学毕业之前都可以检举。

高考**,是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的一种独特的**群体。其产生与中国高考的地区间差异以及户籍制度等有关。随着入户制度的松动,这种现象在1990年代开始出现。高中**是当前各地高考录取比例差距较大状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其实质是以金钱来购买分数。它对高考的地区性不公平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却又加剧了教育的阶层不平等。

产生背景

1977年,中国大陆地区恢复了高考制度。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导致“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由于中国大陆各省市之间在经济上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各地教育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中国的高考虽然采取了全国统一命题(个别地区一直实行单独命题,近年这种趋势有所扩大),但是并未采取统一评分,更重要的,并未在全国规定划一的招生名额,而是实行省内统一招生政策。这种政策带来的后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重点城市的优势——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在招生名额上占有较大的优势,例如清华大学多年来在北京地区的招生人数超过了苏、皖、鄂、川四省的总和。而这四省的人口总数超过了北京地区人口的20倍。由于直辖市在中等教育资源上已占有相对的优势,加之国家重点大学对于这两地的招生政策有所倾斜,使得这些地区的学生更容易入读著名的高等院校。2005年全国高考招生报名人数总计867万,比去年增加144万,预计录取率55%。但北京、天津、海南等地预计录取率超过70%,而广西、贵州等地却只有4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南风窗》报道边远地区的优势——出于优惠照顾特区及民族地区的考虑,中等教育资源匮乏的海南省和新疆**尔自治区也拥有了相对较高的招生名额;另外一些边远地区虽然没有较多的招生名额,但与当地的人口相对比,这些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远远高于内地人口大省。并且由于这些地区中学教育水平不高,当地考生普遍考分偏低,因此来自中等发达省份的学生便在高考中有了相对优势,更容易导致纯粹的高考**。

**形态

针对上述两种不同的地区特征,中国的考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可以概括为“高考**”和“高中**”两种。这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在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的地方参加高考,增加自身被好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流出地多为人口众多的内地省份,如山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高考**——高考**的特点是“西进南下”,中部省份的高三学生流向新疆、宁夏、甘肃、海南等地。这类**属于个人行为,各地都相继出台政策予以禁止。高考**多发生在高三阶段,学生通过投亲奔友等方式,将户口迁移到流入地,在形式上成为当地考生。然后凭借着出生地较高的考试成绩取得对当地学生的优势。高中**——这类**的特点是“东闯”,通常是其他身份的高一学生或者初中生进入天津和上海等地的高中入读(由于北京的户口政策很严格,因此流入难度很大)。这类**带有一定的合法色彩,天津、上海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允许本地高中招收外省市学生,给高中**合理的存在理由。高中**通过中学招生考试,通常也需要交纳一笔不菲的借读费用,先办理临时户口,在直辖市的高水平高中学习并参加高考。据海南省教育部门统计,除北京、上海、**外,全国其它省(市、区)在向海南省进行“高考**”,尤以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河北、内蒙古、浙江、山东九省份为最。上述9省份今年有9600多名应试考生来到海南省参加高考,其中河南省3500多人,湖北省1500多人,江西1100余人,湖南1000余人。也就是每5个海南考生中就有一个是“高考**”。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