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河南大学简介:
河南大学,简称“河大”,坐落于中国河南省,是河南省人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郑州龙子湖校区和开封明伦校区、金明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近1300万册卷件;设36个学院,开设99个本科专业;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4600多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4600多人,教师中有专**院士、学部委员2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59人。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39门;82个本科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0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
河南重点大学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一、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河南省人民**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6万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5万人,以及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600余人。
二、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这里曾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最后两场全国会试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
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三、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2012年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
四、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河南省第三所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55亿元,馆藏图书330万册;设有24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各类学生48000余人。
现有2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五、河南科技大学
学校坐落于洛阳。河南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总占地面积4600多亩,现有开元、西苑、景华和周山4个校区,其中新校区开元校区占地面积3660余亩。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39100多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22900多人。
百度百科-郑州大学
百度百科-河南大学
百度百科-河南农业大学
百度百科-河南师范大学
百度百科-河南科技大学
学院地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中原最宜居住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市,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现代艺术氛围浓郁。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立足地方,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为文化、艺术、旅游、服务行业培养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学院校园占地325亩,规划面积55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设有校园网络、语音室、微机房、舞蹈排练厅、钢琴房、工艺美术制作室、画室、心理咨询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图书馆藏书43.9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现有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旅游英语、表演艺术、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开发、心理咨询、动漫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主持与播音、汉语等四个大类,19个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现有开封歌舞剧院、清明上河园、大乘旅行社、开封脉搏文化传媒公司、开封汴绣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开封市心理咨询中心、开封市精神卫生中心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个。
学院设教学系部15个,党政部门16个,现有教职工504人,专任教师3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3人,讲师198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和双学历的教师116人,双师素质教师98人。聘请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设计者——画家肖红、“中国印”制作者张武、工艺制作**吴天放、国家美协会员开封美协常务主席刘艳会、开封美协主席陈国桢等28人为学院客座教授。学院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工具书71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荣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
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为宗旨,对新专业课程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论证修订、补充完善,并着力培养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了全院教师公开课和优质课大赛。着力推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辅导员大讲堂、大学生论坛、特色班级建设系列活动;举办了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大学生书画展、“庆祝建党90华诞”文艺汇演、“唱红歌、颂祖国”红歌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托古城文化之底蕴,学院牢固树立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的思想,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狠抓教学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拓宽办学渠道,突出学科特色,协调发展专业结构体系,努力提高综合实力,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948年,为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和干部,以***为第一书记的**中央中原局毅然决定在中原地区创办一所大学,并定名为中原大学。
1948年7月10日,中原大学筹委会成立,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8月2日,在中原军区召开的“八一”纪念大会上,刘伯承司令宣布中原大学正式成立。10月,中原大学第一届校领导班子正式组建,范文澜任校长,潘梓年任副校长,孟夫唐任教务长。
1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其主要系科成为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
1950年,中原大学先后建立起文艺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和政治学院(后扩建为政法学院)。
1952年,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同年,国立河南大学经济系、私立中华大学经济系先行合并到中原大学。
1953年,遵照中南地区的院系调整安排,中原大学校名被取消,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基础,集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私立南华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成立中南财经学院。
是当时国家按区域以大区命名并重点部署的中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学院),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
同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直属司法部领导,是当时中国法学界著名的“五院四系”高校之一。
1958年7月,教育部和司法部分别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移交湖北省管理。
湖北省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湖北大学(今天的湖北大学是由原“武汉师范学院”改名而来,与原湖北大学并无关系),成为当时湖北省两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之一(另一所是武汉大学)。
在极左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下,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在当时,北京被撤销停办的学校14所,中国人民大学首当其冲,而湖北大学的性质与其极为相似,所以湖北大学在1969年冬天也面临被撤销的局面。
1971年12月,一些党和国家***顶住压力,将湖北大学撤销政法专业,保留财经专业,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成为全国原有18所财经院校仅存的“两所”(辽宁财院、湖北财专)之一。
1978年,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领导,学院成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
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
1985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部属三所财经院校改变名称的批复”,湖北财经学院改名为中南财经大学。?
1997年,学校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被批准成为财政部部属高校首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数量位列部属高校之首。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原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与中南政法学院(原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共同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
2000年5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式组建。
扩展资料:
截止2019年,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500余人,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500余人次。
学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学科为主干,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互动,通过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主讲教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学校现有58个本科专业,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项,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3个。
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3个基地,即“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设立了500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2011年学校即成立了创业学院,近年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0余项、校级项目490余项,实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800余项。
受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实施“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知识产权硕士培养项目,并承担50%的培养任务。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立科学的“以生为本”“全面质量观”“特色制胜观”“协调发展观”等教育思想观念,突出“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一方面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
另一方面,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先创设了“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课程,有力推动了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学校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
入选湖北省“荆楚卓越”协同育人计划项目5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
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主办、承办和参加一系列的全国性、地区性本科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为全国最大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与改革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人才培养上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就业层次较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史沿革
郑州有中国人民***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工程学院等。
1、中国人民***信息工程大学
是中国人民***总参谋部直属的全国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正军级编制。
2、郑州大学
简称“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共建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
3、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简称"华水")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水利部与河南省人民**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
4、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4个校。
5、河南工程学院
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