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似一条清澈绵长的小溪,惠泽两岸生灵发荣葱茏,生命不息。又如一副彩色画卷,赤、橙、黄、绿,挥洒五彩人生。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本学期,在学校的号召下,我班开展了经典古文《千字文》诵读活动,这本书,篇幅不长,但包罗历史,哲理,修身,常识等方面,内容丰富。全文以四字词语的形式构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诵读短短的两个月,学生精神面貌,气质修养就为之改观。
诵读美文,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从这些箴言中,学生明白了有了过错就要改正,掌握了某种技能就不要忘记。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信用要经得起考验,气量要越大越好。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教育学生要珍惜有限的时间,不浪费一分甚至一秒。“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激励学生做一个品行高尚,光明磊落的人。涵咏这样的文字,品味其中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和行为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你一言,我一语”的班队课上,同学之间少了一份批评,多了一份规劝;少了一句说教,多了一句名言相赠。
诵读美文,培养了学生的气质。良好的气质靠丰富的内蕴支撑。吸纳语言丰富内心的过程就是良好气质的培养之路。诵读的形式又为学生气质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我们把《千字文》的诵读主要定在早晨到校后,鸣声朝阳里,书声琅琅,学生昂首挺胸,坐姿端正,大声地朗诵,既锻炼了他们的口齿,又培养了学生的风度。口吐莲花的境界虽未企及,确有大将威武的风度。小组比赛,气势如虎;个人展示,闪亮登场。碰巧,前不久,我校又组织了“学生气质训练营”活动,我们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台发表自信的言说,二者相得益彰。交流之中,扭扭捏捏的少了,大大方方的增加了;吞吞吐吐的少了,明快流利的多了;词不达意的少了,引经据典的出现了。美丽的气质之花,正在悄悄绽放,我们欣然等待那红硕的花朵。
诵读美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千字文》主要以四字词语的形式构成,文字简洁却意蕴丰富。彰显了作者高度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学生积累文字,习得语言的典范之作。“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聊聊几句从颜色、形状、构造等方面描写了古都建筑的华美和气势。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极富想象力。《千字文》里既有正面的描述又不乏巧妙的取譬。如:“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把美好的情操比作芬芳的兰花,茂盛的松树,不息的河水,明亮的镜子。深入地读读《千字文》你会发现,我们现代文章的长篇大论,就在它的片言只语里。“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日积月累中,这些名言佳句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不断丰富他们的积累。
此外,诵读美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情感,真是一举多得。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文化的精彩世界吧,它将以无限的魅力,带领我们走进精神的殿堂。
写作思路:根据对孔子九思的理解,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议论。
九思明显就是自省能力与思辨能力。君子是会去九思的,这样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亦加以改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说:“君子要思考九种事:看见事情想一想是否抓住了本质,听见事情思考是不是这样,行为举止是不是恭敬的,说话是不是真诚的、坦诚的。”等等一系列问题,每当做完事用这句话来思辨与自省。
说话是不是坦诚、真诚的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你说话只有真诚,别人才会听相信你说的话,才会和你是一个团队的。如果你说话不真诚,你有可能获得了认可,但时间一久,你还是会被他们抛弃掉。
见得思义,见到得到东西的事情,思考有什么意义?现在有些人,别人送他一点点小东西,他都不要,让别人觉得难堪,非常尴尬。有些家长不喜欢别人来送礼物,觉得自己有钱买,根本就不需要别人送来。
有时候,这小小的一份礼物里面蕴含着情义,你拒绝了它,你是不是也就拒绝了这份情义呢?我一般会时不时送一些东西出去。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送别人一些东西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情义,他们也会欣然接受。他们也会送我东西,一本书,一些玩具或文具来作为回馈。这其中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了。
君子有九思,这九思可使我们思辨与自省,也使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要谨记这九思,让我们遵循它来做事,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