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尹建莉表示:“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事实上,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从小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
我对老师的这一番话表示赞同。我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不要成为“孤儿院”的孩子。另外,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了以下三点:
孩子学习之余需要空间放松
家里刚好住在这所出名的民办校边上,每天来来**,可以感受孩子们学习的辛苦。一天十几个小时浸泡在课堂,孩子的神经是绷紧的。
我希望孩子晚上可以回家,至少回家后可以暂时放松。哪怕只有短暂的一到半小时,让孩子在家吃上夜宵,听听音乐,聊聊天都好。而住校,就是教室到宿舍到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
孩子的独立不是需要跟父母分开
在老公的认知里,他觉得孩子离开了父母,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孩子就会慢慢独立起来。不否定可以培养独立,但我不认同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得离开父母才能让孩子独立。孩子的独立可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教会孩子做简单的饭菜,大人不在时不会饿肚子;让孩子自己洗衣服;帮着拖地、洗碗……这些孩子在家都能完成的。
孩子还是依赖父母的
虽然到了初中,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喜欢跟父母保持距离,实际上孩子还是依赖父母的。他们渴望在自己需要帮助时,能及时得到父母的支持。
如果住校,孩子和父母只能一个月见一两次,孩子的问题很难得到反馈。孩子会把情绪压抑在心里,长期累积对身心发展不利。
不住校起码孩子回家有倾诉的对象,能将当天的情绪及时消化。父母也容易察觉,便于沟通。
在一期访谈节目中,白岩松老师对寄宿制学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打 si也不会让儿子住校,宁可自己和太太辛苦点。
是啊,如果可以,父母就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这几年吧!孩子很快长大,能在一起的时光难得。
住校真的能独立吗?
说说我的经历: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住校,住了11年。可以说我一点不独立。当然生活上的独立是达到的,精神上不独立。
记得小学三年级刚住校,我就三番五次地跑回家。原因是想回家,其实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爸妈常常吵架,让幼小的我特别害怕离开爸爸妈妈。
那时想回家也只敢偷偷地躲在被窝里哭。大人们总以为哭哭就过去了,而我觉得那样的场景记忆犹新。直到工作结束后,离开爸妈,我依然有种不安全感。这种感觉伴随着我到现在。
所以,住校或许让孩子们实现了生活上的独立,但精神上就不一样了。
想对父母说的话:
要上初中的孩子是长大了,也该独立些。但住校不是一种培养独立的方式。以我个人觉得,在条件允许下,还是不要住校,多陪伴孩子成长。
小学四年级学生是可以住校的。一般这样的小学多为私立小学,住宿的时候会有专人进行照看的。而公立的小学,大多数是不能住校的,学校里面也没有宿舍。
一般不建议4年级的孩子住校,年龄实在是太小了,可以等孩子年龄大一些的时候使其住校,如初中或者是高中,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更加的能照顾好自己。
扩展资料:
学生住校注意事项
1、注意清洁,注意保持清洁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在学校,没有父母在身边,什么事情都只能靠自己,而清洁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注意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2、注意安全,在学校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上下课尽量结伴而行,周末回家或者来学校的时候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不要去一些比较偏僻危险的地方,也不要在周末的时候结群打架斗殴。
3、处理好寝室的关系,在学校的时候,室友相处的时间是非常多的,所以要好好的和室友相处,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处理好和室友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4、计划好钱的使用,因为是住校的关系,所以家长们可能会一次性给一周的钱,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计划好钱的使用,首先考虑好生活费,剩下的零用钱在自由分配,避免一星期没有结束就没有生活费了。
不该。
我是从初中开始住校的。那几年感觉很好,那时候还很自律,一周给十块钱的零花钱都能剩,和同学关系也挺好的,成绩也不用大人操心。真是感觉自己比别的同学自由,生活有滋有味。 可是越长大越觉得不对劲,很多身边不住校的朋友和父母关系都不错,有啥事都能有大人帮着出点子,特别是感情方面。再看看自己,出了事情都未必和爸妈讲。
我觉得很可惜。学校有啥事都是自己消化了,和朋友分享了,哪里还有兴趣给家里人讲呢。周末回家唯一的温暖可能就是爸爸早早开车来接我,出去吃顿好的以及妈妈帮我洗一些衣服床单啥的。一起去探险?日常交流?少之又少。
长大了难免要出去闯荡,培养独立不在乎这三年。而这三年又恰恰是一个人很需要“家”和安全感的三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习得一些成熟的经验是童年的乐趣也是莫大的幸福。我认为最好的形式是周末让孩子回家,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其他时间让孩子住在学校,自己学习自己成长自己生活。但是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做支持,如果家里人不理解孩子,甚至一天到晚鸡飞狗跳,那说什么基本也是白说。说到底,有能力做父母的人自然会贴合实际做出好的安排。小学是孩子很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最能感受天然父母亲情的时期。初中也很重要,特别是初二,也叫“初二病”。实际是叛逆期,与父母老师对抗,对学习的厌倦等,不少孩子也是从初二之后,再也回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的。当然,也有孩子高一才进入叛逆期。高一孩子即使住校,也有一个适应期,需要家长格外关注,多交流。总之,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努力,金钱时间精力,还要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生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学会帮助孩子度过无数个学习及心理上的难关。从小学就让孩子住校,实在有点担心。不住校,可以更多地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虽然每天接送很累,但是每天接送的路上孩子都跟你聊聊天,真的是一个件很愉快的事情。他会跟你说学校的事情,同学之间的事情,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好像从来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说的,说明孩子对于我们是非常信任的。能跟父母敞开心扉聊天我觉得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所以我还是坚持孩子不住校。让孩子从小住校的家长,拼命想印证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以都说自己的孩子一点问题没有,很适应住校生活。但这个事情确实是因人而异的,我朋友的女儿三年级转学住校了,国际学校,去了一个月不到住院了。发恶梦,梦里尖叫等,原来同宿舍女生排挤她,藏她的生活用品,孤立她,往她喝的水里放东西等,这孩子在那里一点也不快乐。我是觉得初中以下的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别让孩子住校的好。我大嫂为了挣钱,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住校,现在十五了谁也管不了,动不动骂父母。才一年级就住校,美其名曰独立,很好。孩子说,等父母老了也直接送养老院,一个月看一次,有护工虐待反正也看不见。小孩和老人都是弱势群体,很容易被伤害。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提供,还有精神上的保护。突发事件的到来,孩子束手无策,父母还不能及时给予安慰,Ta慢慢的就会关上对你信任和依赖的大门!网友方中山说:一个单位,两个差不多的家庭,差不多成绩的两个孩子。一家让孩子住校,周末去送吃的穿的,一家停薪留职,租了房子给孩子做饭洗衣服。然后一家的孩子三本都没考上,一家考进了清华,如今出国把父母都接出去定居了。可能是特例,但还是要提醒一句,种地经商都要成本,培养孩子也要成本的。舍不得下本,就别埋怨孩子不如人。
就这么说吧,没有一个孩子是想住校的。我小的时候,初中之前都是住在课后班里。那么小,每天就像个小大人一样,考虑的很多,因为,什么人都有,有大孩子,真的会被欺负的。初中,再三恳求,我可以住在家里了,很开心。高中,从一个城市去了另一个城市,是一个寄宿学校,父母一年见一次,两周放一次假,坐着长途汽车回奶奶家。我在学校的那决定性格的三年,我和父母疏远了,见面就什么都不想说了,自己心理也出现了问题。当然,现在的学校和以前不同了。初中到高中,不论开发城市还是几线城市又或是城镇,大部分孩子都必须住校的。那么远,来回折腾也不现实。其中关键的地方就是学校要好,方方面面管理完善,一般不会滋生不良事情。为了生活没办法,不挣钱估计上不了学,谁又想让孩子住校呢。当然,如果你为了挣钱,忽略了孩子的教育,你挣的工资的一百倍,也拯救不了孩子的未来。住宿的孩子,除了吃饭、运动,受自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对自己的时间支配管理能力要求更高一些。而走读的孩子,可能自己支配的时间少一些,一般父母会做出很多安排。
同时,住校的不仅要搞好学习,还要照顾好自己。走读的孩子父母,几乎把学习以外的事情代劳了。
所以,住校与否,也取决于家庭情况,对孩子是否有利,关键在孩子,孩子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才行。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自尊心和逆反心理都在变强,他们的想象力变得更加的丰富,最容易受同伴的影响,他们最怕没有朋友。他们的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要面子,他们需要情感的归宿,需要别人的认可。总之,一切都在变,这是孩子人生最危险的阶段。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把他扔到好人堆里,他就是好人,把他扔到坏人堆里,他就是坏人。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增长知识、放飞梦想的最好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我们家长、老师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奉劝各位家长,孩子能不住校就不住校。如果重心是孩子的成绩,你就要好好分析孩子走读时的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和学习态度。比如,住校有晚自习,而且是和班上同学一起,这样增加了集中学习时间。走读相对时间更多更自由,这些自由的时间孩子会不会用来学习。还有就是作业辅导,家长能不能帮忙。如果重心是孩子住校与否,可以从家庭各方面因素,社会方面因素分析。比如孩子回家吃饭问题,早上上学问题,交通问题。总之,不管哪种考虑,还是要先问问孩子的意见,和他商量一下,听听他的想法。
二年级以后初中生和走读生的差距逐渐显现家长应该明白,有一些初中比如私立学校会设置早自习或者是晚自习早读一般是从六点半开始,晚上自习一般持续到九点以后,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休息时间变少。走读学校会耽误孩子的休息时间于是选择了让孩子住校,但是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甚至会影响孩子整个初中的学习,因此家长应该提前了解日常生活和校园生活的区别。
住在学校这一个集体的环境,当然不仅仅是孩子,因此孩子需要适应每一个人,作为一个初中生的青春期是塑造自己性格的阶段,此时出征,生普遍自尊心强独立意识强,个性比较敏感,这可能导致他们被排除在群体之外,影响他们的学习,同时,住在学校,也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锻炼的自主的能力。许多学生在高中或大学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洗衣服或者是做家务是说明他们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因此家长想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就可以考虑住校。
无论初中生选择坐校还是走读学校家长都应该以孩子为出发点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方式,如果学校管理严格,整个住房制度,非常成熟孩子能够接受校园生活,并有一定的自制力,那么独立的集体生活可能更适合子,但是,如果学校没有,完善的住房制度,孩子的性格就比较内向,她很依赖,白天学习可能会对他的未来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