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及要点:介绍校园欺凌的类型。
正文:
校园欺凌主要包括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种类型。
1、直接欺凌
直接欺凌是指采用公然、明显的方式进行欺凌。直接欺凌包括直接身体欺凌和直接言语欺凌等类型。其中,直接身体欺凌包括打、踢、抓咬、推搡、勒索、抢夺和破坏物品等身体动作行为;直接言语欺凌包括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言语行为。
2、间接欺凌
间接欺凌是指以较不易被发现的方式进行欺凌,通常借助第三方进行欺凌。间接欺凌包括关系欺凌、网络欺凌等类型。其中,关系欺凌包括传播谣言、社会孤立等;网络欺凌包括歧视性的短信和电子邮件等.
写作思路:可以写校园欺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以及危害,再写学校应该怎么样可以避免校园欺凌,语言要流畅,思路要清晰。
正文:
在和谐的学校中,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探讨问题。操场边,远远地便听见琅琅书声,在刹那间构成一曲美妙和谐的乐曲,一切似乎是那么美好,温柔的阳光“似乎”洒落在每个人身上,快乐“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在这美妙的乐曲中仍有一些烦人的噪音扰乱众人,影响众人的身心健康,使之畏惧,使之恐慌,在社会日益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欺凌却不再是偶尔划过天空的流星,它像一团可怕的火焰迅速燃烧着,悄悄地、可怕地蔓延着,愈来愈旺盛,难以制止。
那么,本该宁静和谐的校园,为何屡次发生这些悲剧,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少女,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等联系在一起?校园暴力话题异常沉重,面对校园暴力,学生不知所措,家长教育者束手无策。
诚然,校园暴力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对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归根结底,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在浓浓的关爱中成长。极端宠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正是这种过于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造就孩子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使得孩子遇事只注重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
一旦他人不能满足自身利益,就立刻采取一些过分的行为进行报复,给予他人所谓的“惩罚”。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
再者,学校教育惩戒功能逐渐丧失,在当前不尽合理的义务教育法规的限制之下,绝大多数学校很难处分一个学生。惩戒功能的丧失,助长了极端心理的自由萌发,暴力者变得无知,无所畏惧。
其次,学校的弱势也导致老师处理纷争的权威地位下降,对一些性情暴戾的孩子纯粹讲道理感化是无用的,但老师们所能做的往往只能如此。他们很为难。导致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以及小团体的力量才能解除心头恨。
值的注意的是,当下愈来愈多的网络游戏出现在应用市场,这其中难免会有涉及暴力、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在虚拟世界特定形象当中,玩家感受到虚拟的暴力**加以施用于现实,殊不知自身早已被影响甚至被左右,盲目跟从,最后酿成不可避免的惨剧。
因此,青春年少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秩序观,培养博大的胸襟,切勿因小事引发大祸端。学会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学会换位思考,改变极端思想,以礼待人,以情相知。
校园需要阳光,让阳光为“苍白”的心灵注入生机、希望,谱写一首属于青春的和谐曲,让我们丢弃欺凌,在阳光下快乐前行。
2023年最近的新闻作文写法如下:
九月是开学季,有不少一年级新生步入校园,也有五年级步入六年级成为毕业班的同学,自然新闻也不少。周二,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发现老师还没来,准备听听广播,没想到,听到一则“校园欺凌”事件,真是令人震惊。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四年级的某个班,班里有一个很霸道的女生欺负了一个性格比较文静的女生。她俩不知道闹了什么矛盾,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那个霸道的女生把那个文静女生拉到了一个监控拍不到的楼梯口。
欺负文静女同学后还觉得不解气,又抓了一把草,逼着同学吃,还不让她声张。而那位文静女生有点懦弱,真的吃下去了!最后这件事还是让学校知道了,目前那个霸道的女生被休学了。
分享了“校园欺凌”事件,令人痛心。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位暖心的老师吧!自从我们新的心理老师——刘老师在六年级的每一个班发布了信息:“你们有什么事都可以写信给老师。”
于是,刘老师的办公桌上总有信件。有一次,我们在办公室等她回来,她回来时手里拿着厚厚的信,二十多封,都是六年级的同学写给她的。
正在我们惊讶的时候,一个女生冲了进来递给刘老师一封信,还不忘问一句:“大概什么时候我能收到回信呢?”刘老师看了一眼堆积成山的信说:“一个星期后吧。”其实,生活中的新闻不少,只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和听到新闻的耳朵,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有新的发现!
新闻的格式:
1、标题: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2、导语: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3、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4、背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可有可无。
5、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