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林达的《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13篇文稿.这些文章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围绕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改革开放20年在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些文章指出: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变迁意义最重大,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结构的剧烈,持续,深刻的变化.作者用:"转型与断裂"的概念来表明目前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不同以往,有着自已特征的社会.从经济的,历史的,比较的角度诠释了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和民众的关系,以及农民工流动,社会稳定,市场转型等当今中国近切需要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一、 中国改革理论的检讨
作为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的基本使命和地位是什么?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改革理解为一种纯经济性变革,故此有“经济体制改革”之说;这种理解方式无法解释现实中大量出现的政治权力涉入经济活动,引起改革畸变的现象。因而有人从“权威本位(转型)观”出发,认为改革的成败决定于政治运行机制的转型,从而出现了“新权威主义”与“民主先导论”等等观念。但是,在社会自身自我组织、自我协调机制缺乏的情况下,这些把眼光盯在政治体制的转型上的做法,必然使改革开放在“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两极徘徊的境地。因此,这些理解都未能抓住改革的深层内涵。
其实,我们在说传统时代是政治时代时,是对以前社会的典型特征的概括,政治取代了一切社会事务或凌驾于一切社会事物之上。同样,我们说所要建立的经济时代也不过是对新建社会的典型特征的概括。无论是政治时代,抑或是经济时代,都不过是社会的一个侧面,或者说是社会是这些因素驰骋的领域,一切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交遇。正因为如此,近几年的改革理论中,社会学异军突起,它们对改革问题的分析,对体制改革揭示的深度,令人耳目一新。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绝不仅仅是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的转变,而是深刻的社会结构变迁。这其中既包含着政治时代的逝去,也包含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包括着其他如法律、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才是政治时代的最好的“解毒药”。因为政治时代正是因为将政治作为支配所有社会因素的因素才成其为政治时代,经济政治化、法律政治化、意识形态政治化、可以说所有社会因素无一不被“政治化”,如果我们现在再来一个政治经济化、法律经济化、思想观念经济化,一切社会因素都经济化,这无疑会成为步政治时代后尘的又一个悲剧。
二、社会结构的变迁
诚然中国的改革绝不是某一方面的变革,它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性的变革。社会是经济、政治赖以生存的基础。改革所触动的并非仅仅在于经济或政治,而是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中国的改革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还在于,它并非仅仅是体制变革,而是社会结构性变革。社会结构是经济体制具有更深层的涵义的概念,体制不过是社会结构的某一层面。社会结构要比体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中国改革最具实质的意义在于它引发的是一场社会结构的变革。社会结构,按社会学家的理解,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关系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结构是包容万物之桶。不能将社会结构变革仅仅归结到某一方面,它是综合的、全面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都是组成社会结构的因素。也可以说,社会结构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也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我们说,传统时代是政治时代,是因为传统时代是这样一种社会结构,政治凌驾于社会之上,一切社会因素都为政治所左右,也都由政治所决定。变革政治时代意味着打破造成该时代的社会结构。所以,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实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样,代替旧的社会结构的是新的社会结构,而不是什么经济时代。因此,我们选择了社会结构作为观察、分析的视角。
毫无疑问,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中国社会结构确实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我们每个人在每天都能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或大或小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世界陌生得使置身于其中的人都难以理解。当你遇到新的事物准备稍加思索的时候,它已擦身而过,或被什么其他新的事物所取代。这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置身于改革中的人们不能不思索。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追溯浪潮的源头有时比追赶浪潮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知道浪潮的源头,就很难把握浪潮本身以及它会冲向何方。其实,拨开现实本身所笼罩的层层迷雾,中国正发生的是一场社会结构的变迁,一个中国人回溯几千年历史都不曾见过的新的社会结构正在改革的阵痛中诞生。理性社会的建立来自于理性的改革。我们只有把握住变革的实质,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从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开始,中国近代史就由此产生了,**战争也由此拉开序幕,两对矛盾也因此产生:农名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中国人民在**战争中饱受摧残,一些自强的中国人掀起了洋务运动,从学习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思想,为中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康有为认为中国要自强,要发展必须从制度上改革,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要改良,但是由于封建制度实力强大,戊戌变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在孙中山看来,改良失败,必须要通过革命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911年辛亥革命来临,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革命也深入人心,但是革命成果被袁世凯夺取,受制于帝国主义的控制。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五四运动首先引起了学生**,而后工人**,商人罢市的大面积反抗,五四运动进入**,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此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一大召开,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1927年8月1日,中国***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同年9、10月间,***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受挫后,部队退到文家市会合并召开前委会议,决定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并在进军途中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改编,从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3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转移阵地,进行长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留下了血迹斑斑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细菌实验,潘家峪惨案。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在1945年日本**投降,这是中国人民首次赢得反帝国主义的成功。1947年内战再次爆发,国共两党之间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的主力,***退居台湾。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洗血百年耻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看清了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必须把国家的重点工作放在经济建设,一心一意搞经济。中国人民在继续古代先进科技的基础上,涉及了更高端的科技领域——两弹一星的成功成果,表明中国在科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跨越性的突破。但是由于没有这反面的经验,又产生了一系列问题。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后来有经济领域衍生到了政治领域,十年文化大革命,很多国家***或者知识分子在这期间受到迫害。1976年,问题得到纠正,中国的发展进入正轨。1978年在***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得到了一个转折——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的另一个新的篇章,这是吸取了封建时代闭关锁国的教训后累计的经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沿海港口,沿海城市,特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过去失去的领土也是时候去带回家了。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是中国发展后实力的见证,也是***对外策略成功的成果。2003年神舟五号的发射表明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之后的神六,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人民不骄不躁,不断前进的证明。2008年我举办了傲人的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示了中取得的经济成果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向外国人民宣扬了我国的文化:爱国主义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精神在运动员生上有,在志愿者生上有,在每个国人的生上都有体现,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2010年,我们举办了世博会,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看着外国游客在观看时不住的点头,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这是他们对中国的肯定。
读了书本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提升了我的爱国热情。
以上是党史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您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