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千江有水千江月 - 一本书引发的台湾情结

千江有水千江月 - 一本书引发的台湾情结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17
  • 发布时间:2024-05-12 17:25:07
2018年计划的第一次旅行是去台湾。于是各种忙活起来——办理通行证,在网上找找游记,找攻略,计划行程。 忽然,想起一本书——《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二十多年以前偶然在地摊发现的一本小说,读了开头一段就放不下来。当时流行的似乎是
内容详情

2018年计划的第一次旅行是去台湾。于是各种忙活起来——办理通行证,在网上找找游记,找攻略,计划行程。

忽然,想起一本书——《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二十多年以前偶然在地摊发现的一本小说,读了开头一段就放不下来。当时流行的似乎是萨特,弗洛伊德一类书,仿佛不读一本就跟不上潮流。我读过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终不得要领。但对这本《千江有水千江月》情有独钟,唯其不懂为何这么好的一本书沦落到了地摊。

好多年了,书找不到了,好在有网络,在网上找了来连夜又读了一遍,真是齿颊留香。

作者肖丽红,台湾作家,嘉义县布袋镇人。此书是以她的家乡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背景写的小说。故事背景并不辉宏,也没有死去活来,惊天动地的情节。就如同听一位半带闽南语口音的姑娘在讲故事,娓娓道来,向我展开了一幅台湾六十年代的生活和民俗画卷,其景极美,其情极纯真,其境极空灵,其人物极鲜活,书中人物所尊崇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礼教,优雅从容。边读,脑子里边想着“温润如玉”四个字。

大信生长于台北,贞观生长于嘉义县布袋镇,因为家族亲缘关系,两人相识相知相惜相爱,而后又因误会相怨相离。故事并不惊心动魄,也不缠绵悱恻,但是由于作者恰到好处,不温不火的描写,能让人一口气读下去,她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跟以及对于民俗的了解与热爱,把这段简单的故事以及她发生的背景写得极为动人。你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理解与热爱,那种对故乡亲人的眷恋,那种血浓于水的归属感!

撩动我的,有“虎尾鱼灯”。且看这段:

"沿岸走来,贞观倒是一颗心都在水池里:这渔塘月色;一水一月,千水即是千月——世上原来有这等光景……? 再看远方、近处,各各渔家草寮挂出来的灯火,隐约衔散在凉冽的夜空。

“虎尾渔灯”当然要成为布袋港的八景之首;它们点缀得这天地,如此动容、壮观!

……在刚才的一瞬间,她才真正感受到自己与这一片土地的那种情亲:故乡即是这样,每个人真正是息息相关,再不相干的人,即使叫不出对方姓名,到底心里清楚:你是哪邻哪里、哪姓哪家的儿子、女儿!"

像像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从头到尾都可以读到作者对家乡,对故土,对亲人的眷恋,不仅仅是满满的感动,而且,让我极想去看看布袋港的"虎尾鱼灯"啊,不过,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撩动我的还有台南的凤凰花——"怎知台南府竟有这样的景致,满街满巷的凤凰木,火烧着火一样,出门会看见,抬头要看见,不经心,不在意,随便从窗从户望出来,都是火红,烧开来的凤凰花……"

看到这样的文字,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从我第一次读到这段,就开始在心里想象着凤凰花的样子了。只是不知道这个季节花开不开?

作者对当地的民俗风情,婚丧嫁娶,都有极其深情的描写,端午节包粽子自不必说,还要“包馨香”,汲午时水;小孩生日要吃一只鸡蛋,一只鸭蛋,代表吃了一只鸡,一只鸭;七夕要搓圆仔,上面按个小坑,给织女接眼泪;……

一边读一边想,不知道这些民俗,现今是否都还保留?因为我们身边的很多民俗都已经渐渐淡化了,就连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很多人都不做了,而要去餐馆吃。

书中对传统礼仪也不吝笔墨,做了诸多描写——比如看到贫困的乡邻偷自家瓜菜,外公不但不制止,还要躲起来不出声,怕别人难堪。这是何等的宽厚包容!通篇都是这样的包容,父母子女之间,妯娌之间,婆媳之间 …… “她是要记下,往后不论自己做了母亲,祖母,她都要 …… 把它说给世世代代的儿孙听,让他们知道,先人的处世与行事是怎样宽阔余裕!”

宽阔余裕四个字,正好对应我们目前的斤斤计较!

真的感觉我们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也丢弃了很多好的东西啊!尤其是一个极其富有人情味的东西——信。九零年代,我们还会经常给家人朋友写信,自从电脑成了生活必需品,信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习惯了发电邮,习惯了发微信,打电话,却丢掉了有温度的信。想想我们多久没有给家人朋友写信了呢?

而书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就是男女主人公来往的书信往来,一切由书信开始,又因书信结束。结局其实意味很深,也留给人无限遐思。不喜欢剧透,想读这本书的人自己去读去体会吧。

二十年前还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知道了爱玉,仙草,圆仔等等这些台湾小吃,虽然后来内地也到处可以吃到,但我觉得一定都要当地去吃过才算是真正吃过呢。

不过,偈语曰: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权当我已经吃过了罢!

后记: 网上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发行了两版,现在正常渠道可以买到这本书了。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什么意思?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您现在听到的古筝曲是<深山禅林>,一首佛曲.因着这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偈语,最适合听的就是这首宁静优美的曲子了. 一直很喜欢这句佛家偈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何等开阔的境界,每当想起这句话,心里的一切烦恼皆烟消云散.也曾经翻阅过《金刚经》,希望可以找到它的出处,一直未能遂愿.仍旧时常在心里品味这句偈语. 水是水,月是月,因了月光的照射,水中有了月,月在水中.但,水中的月,不是月,只是水的幻像;月在水中,是水的反射.这话是有点是是非,非是是的感觉.正如金刚般若波罗密所言,千万人心中,千万尊佛。千万佛如同千江水月,万佛即是一佛。以心觅佛如水中捞月。心无所求,安如止水,心佛相应,此心是佛。 佛教云:人人皆可做菩萨,菩提意为觉悟,萨意为有情,菩萨即先知先觉、施益众生的修行者。印象当中,佛教对入教的仪式并不十分苛求,所谓“心中有佛,见人即佛”,更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佛门信徒虽多,皈依佛门的原因和目的却不尽相同,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只有一个,可是因为水的不同而折射出千差万别的倒影。禅宗有很多精妙的小故事流传于世,譬如“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落尘埃。”与“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的典故。其实,禅宗中所讲求的“顿悟”,正是佛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希求人性中佛性回归的最好体现。 未开悟之人,一丝不苟地遵循佛门戒律,在遵循中得到心灵的平静;将开悟之人,自遵循的过程中渐渐领悟佛家的精义;顿悟之人,已然参透了佛家的真谛,超然物外,不再为规则所囿。“秦时明月汉时关”毕竟只存在于诗人的幻想之中,沧海桑田,今日之月绝非古时之月,明日之月也殆非今日之月,千百年来,佛教文化的传承与佛教的普适性是分不开的——真实存在的世界只有一个,然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却各不相同,宗教亦然。人们于信仰宗教的过程中各取所需,解决各自在某一特定阶段所面临的人生问题.人之所以生,是为了追求幸福。宗教存在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在追求幸福受阻时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希望。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佛性,在若有若无之间;世事,在虚实两界徘徊.如是,月也罢,水也罢,梦也罢,愁也罢,到了佛家那里,偈语曰:一切水印一月,一月印一切水。何等的境界! 注:相传印度阿育王治斋延请天下僧道,众人皆已来过,惟独平炉尊者延至日落黄昏之时。王乃问道:缘何你来得这样迟?平炉回答:我赴了天下人的筵席。阿育王奇道:一人如何赴得天下筵席?尊者言:这你就不知了!遂作偈: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江清月近人水浅鱼读月

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

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诗是宋朝一个和尚的偈语,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表示“禅机与感悟”

(摘自宋代《嘉泰普灯灵》)

水是透明澄澈的,意为平静、豁达、开阔的心态,月是佛性,有了 平静、豁达、开阔的的心态也便有了佛性。

扩展资料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两句表现佛家至高境界的偈语。

北宋元丰三年

普陀山始建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南、灵鹫峰下,时称宝陀观音寺,又名前寺。清康熙年间重建大殿,易名普济寺,其牌坊上有一幅楹联: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破,万里无云万里天。

有感应立即通达,就好像江里有水,天上有月,只要千江里都有水,千江上便都有月;没有任何机心不被破除的,就好像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虚妄与真实,刹那间,湛然相应,千江有水千江月。

佛家解释说:月如佛性,千江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江就有月,人不分贵贱,有人就有佛性,佛性自在人心,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在,佛性无所不在,道亦无所不在;天如佛心,是本性,是镜台,云可看做物欲,是烦恼,是尘埃。万里无云,便是万里晴天,物欲烦恼尽去,佛心本性自然展现,尘垢除拭,明镜自然恢复光明。

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寓意

句出自《嘉泰普灯录卷十八》:“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宋 雷庵正受),颇有几分佛家偈语的意味。台湾女作家萧丽红曾经采用“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句,作为其小说作品的名称。

“千江有水千江月”寓意着心灵超凡脱俗的一种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后半句是“万里无云万里天”。意思是千江有水,自然就会映出天上的月亮,万里无云,自然就会显露出万里的天空。“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话看似描写自然物理现象,实则阐明既简单又高深的佛理。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出自宋代诗人雷庵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卷十八》。这两句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

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

后一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