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写民主生活会的材料,我发现自己对有一个概念没有理解清楚,就是“本领恐慌”。这个词,到底应该正着用当褒义,还是反着用当贬义,原文到底出在哪?就是这篇文章里。原文这样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么看来,正反都可以,那全文语境是怎么样呢?于是自己就把这篇文章仔细读了一遍,发现很有意思。
首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讲话全文阐述了4个问题,“学习运动是必要的,学习运动是可能的,学习运动是会有成绩的,学习应该学到底”。四个问题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完全基于我们学习认识的特点出发,所以对受众而言并不艰深。具体到每个问题下面,也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在学习运动是必要的这个部分,毛主席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原因:“要领导革命就须要学习,没有学问无法领导革命”“工作中的缺陷迫切需要克服。要增加知识才能把工作做好”“党的特点,决定了非学习不可。要建设一个大党、独立、有战斗力的党,需要大批有学问的骨干。”再比如,在“学习运动是可能的”这部分,集中反驳了两个让学习看起来不可能的问题,“一个是忙得很”,一个是“看不懂”,对付忙得很靠“挤”,对付“看不懂”靠“钻”。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内涵丰富,语言平实。 框架是骨头,内涵血肉丰满才是一篇好文章。显然,这篇文章的内涵也是非常深刻,首先在运用的语言上,是非常生动活泼的,打的比方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对于本领恐慌,就这样比喻,“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再比如,描述一些同志的心态,直接了当,有些同志“宁可挑大粪,不愿学理论”。这些真实丰富的语言切合了当时革命队伍中广大党员干部的知识背景,生动又形象,却又论述清楚了问题。此外,在讲话内容中,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最可贵的是,不是掉书袋,而是平实地进行阐述,比如韩愈的《祭鳄鱼文》,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等等。这些如果不是融会贯通,做不到这样举重若轻。
文章大概就是这样,我感觉对我自己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收获。
一个是要读原著、学原文。 这不是一句空话,革命前辈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从枪林弹雨、尸山血海中蹚出来的,经典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且学原著很有趣,很有收获。比如我发现了党的大会书面报告后再面向参会者进行审议、修改有其历史渊源。比如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很早就有过具体论述。比如***思想和***的思想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些都能够从经典中找到答案。
二个是提升的方法从来就没有发生改变。 这篇文章是1935年的文章,可是,把他放到今天2021年,同样有用,为什么,因为讲了一个很经典的道理。当然,提高自己的方法一直也没有发生过变化,就是躬身践行,将所知转化为所行,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收获更好的自己。
党委会是党的领导核心,党委会制体现党的领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委会上,党的委员会书记是班长,是委员会的带头人,他们应善于听取委员们的意见,集中全党的智慧,对重大事项拍板作出决定,并带领全党贯彻执行。
党委会要对决定或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重要指示进行讨论或决定;研究或进行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
研究干部的配备和任免;确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大政方针和工作规划;研究或确定向上级党委请示重要问题的报告、重要的工作总结;向同级代表大会提出的工作报告以及其他需要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问题。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1、确定议题,分清主次
召开党委会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中国***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主要是“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
2、认真准备,充分酝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好党委会,就像组织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既要有台上的功夫,更要有台下的功夫。
3、慎重表决,善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