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600字 乡村变化大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600字 乡村变化大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5
  • 发布时间:2024-05-12 05:40:06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600字 乡村变化大 我的家乡在雪堰镇,那是一个美丽的农村小镇,在那里小溪纵横清澈,农田里有着许多种花朵红的、蓝的、黄的油菜花、桃花、梨花人们看了各个都心旷神怡,各个都陶醉在这茫茫的花海之中。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
内容详情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600字 乡村变化大

我的家乡在雪堰镇,那是一个美丽的农村小镇,在那里小溪纵横清澈,农田里有着许多种花朵红的、蓝的、黄的油菜花、桃花、梨花人们看了各个都心旷神怡,各个都陶醉在这茫茫的花海之中。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有名的太湖湾度假区和嬉戏谷都坐落在我们雪堰镇。那为什么一个农村小镇会如此美丽?科技会如此发达呢?这都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在比比以前,这变化可真大啊!

现在农村的农民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楼房或别墅,房屋的结构也很坚固。在看看之前,这差别可真大呀之前的农民们住的都是泥砖瓦房。我见过这样的房子:房子四周的墙都是用泥砖砌成的,大梁是用很粗的树木做的,屋顶上的瓦片也很容易破碎,一旦遇上狂风暴雨,屋顶就会漏雨,遇上地震瓦房随时都可能会被震跨,给当时的农民带来了不少麻烦!不仅仅是房子,以前的道路也有许多问题我上幼儿园之前一直都生活在农村,那时候的道路很窄,最多最多也只能容下一辆小轿车通行,而且路还凹凸不平!每当下雨过后,道路上的凹坑就会被雨水填满,行人的裤子很容易就会被溅湿。就算不下雨,白天路上也会尘土飞扬,司机看不清前面的道路状况,就很容易发生车祸!而现在的道路都是十分平整的沥青路,在路口还安装了红绿灯,保证了交通的安全。马路两侧栽有许多花草树木,每天都会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使我们天天健康、快乐!

1986年7月1日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这为义务教育立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这个政策让无数农村家庭看到了希望,使无数孩子实现了上学的心愿。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和国家一定还会推出更多让人民满意、温暖、幸福的好政策!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风雨苍桑,我们和共和国共同走过,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我出生在1962年,说起这30年,那真是有太多的话要说。还是从身边小事说起,从衣食住行说起吧。

穿衣的变迁

那是1967年的冬天,姥姥用全家人的布票给爸爸做了一条棉裤,做好了他嫌肥,自己又把它改得太瘦了,没办法,只好又给他买布做。姥姥说:“不要怪他,人人都有爱美心。”快过年了,家里没有钱和布票了,姥姥就把我们三个孩子的衣服拆了,买了一袋染料在大铁锅里染了染,又翻过来缝上。

“我们也有新衣穿了!”孩子们很高兴。

现在的孩子们一出生就有了不知多少套纯棉的秋衣秋裤,而我是直到1980年上大学才穿上了秋衣秋裤,在这之前是穿把妈妈单位发的劳保手套拆了再手工织成的线衣线裤。一个严寒的冬天,姥姥把过去的旧毛衣拆掉给我织了条围巾,那些毛线太旧了,是姥姥一点点边织边搓织成的,直到上大学,家里才给我买了一斤半化纤毛线织了件毛衣。也许是年轻时穿够了黑的蓝的灰的了吧,这几年我陆续买了十几件羊毛衫,红的,绿的,黄的,五光十色。服饰不仅仅是遮体和御寒,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不是吗?别的不说,就连人们用的背包也在诉说着文明意识的复苏和长成。过去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草绿色的挎包,现在,你看看小小的包包也是魅力四射。圆角的柔美温和,长方形的大方、朴实、庄重。

衣帽、首饰和背包都是会说话的。不是吗?你是个初恋的少女,穿一身浅花裙,背一个红色的包,你的热情奔放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不用你说话就传达给了别人;一只做工考究的黑色的包里,东西放置的井然有序,也就足以证明着你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改革开放初期,谁穿了条大喇叭口的裤子都会被人投去惊异厌恶的眼光。现在,你走在大街上,会看到:大冬天的,姑娘们会穿上一双长筒靴,紧身毛裤,短短的羊毛裙,男女老少穿的或飘逸或俏丽,再也没有怪异的眼神,只有赞美和相互学习。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社会进步了,服饰自然就多姿多彩了。

饮食的变迁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大人们天天为吃得发愁:“唉,这个月又不够吃了。”我们一家人每人每月凭证供应14公斤粮食,60%是粗粮。我们正在长身体,而且那时候学校几乎天天组织到农村、到工厂参加劳动,从我十三岁开始,有时一个月就要吃20多公斤粮食。姥姥的手巧,把高粱面和白面做成金银卷,红薯面轧成饸饹,就是洋槐花和苜蓿草都能做成菜饼子吃。想想老人真得是太不容易了!现在到超市里我们可以买到馒头、面条和各种菜的半成品,那时候一切要从原材料开始做,我就经常和老人一起去郊区的磨房把高粱米、玉米磨成面。做饭是要用火的。在县城的时候是烧柴灶。我和妹妹放学后也和农村孩子们一样去地里拾柴禾,做一顿饭弄得满屋里都是烟,再爱干净的姑娘、媳妇也没有办法。后来搬到市里后是烧煤球,满屋子烟不说还特别慢,捅开炉子没有20分钟火根本就上不来,你再着急也没有用。 春节来临了,家人也更愁了,只有一斤肉、半斤白糖、半斤花生、一斤带鱼,平时借别人的钱呀、米呀的也该还了。那时候家家户户入冬的时候都要买上三百五百斤的大白菜,一家人一个冬天就是白菜、箩卜、咸菜和土豆子。过年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吃上顿饺子了。

现在,我有时也为家人的饭菜“愁”,不是愁没的吃,而是愁花色品种太多,好东西都吃腻了。每天我问丈夫和儿子:“想吃什么?”“不知道。你自己看着办吧。”这就让我犯了愁:“昨天吃的虾仁和烧茄子,今天再吃什么呢?做一次米粉蒸肉?”“你最好这一周不要和我谈肉好吗?我都吃怕了。”儿子这么一说,我只好上网查最新菜谱了。

住的变奏曲

2006年,我家终于搬进了110平方米的新楼房,大客厅、大厨房、大落地窗,天然气进家,一年四季有热水用,卫生间里有大浴缸,可以躺在里面洗澡,那象小时候去公共浴池洗澡,人象下饺子一样在一个大水池里洗,水都变黑了,上面飘着厚厚的脏泥了,新进来的人仍在下去洗,有什么文明可言?

搬进新家的第一天我激动得睡不着觉,往事如**般在脑海里上演。我十岁之前,我们家一直在租民房住,而且频繁地搬家,好在东西不多,两平板车就解决了。60年代,我家五口人住在一个农民的柴草房里,只有十二个平方米,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一盘土炕,睡着姥姥、妈妈和我们三个孩子。姥姥爱干净爱美,她几乎天天都要用洗衣盆在那里洗呀搓的,衣服床单大件小件,一洗一大盆。但是不论怎么洗,就那一间房,煤炉子就在睡觉的土炕边,任你怎么爱干净那烟尘那煤灰,你能有什么办法?刚出生的小弟弟就睡在热沙土裤子里,弄得满炕都是沙土。70年代,我们全家从县城搬到了沧州市,爸爸机关分配给了两间平房,我们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家。爸妈带着弟弟住一间,妹妹住餐厅兼客厅的外间,我和姥姥只好住头都抬不起来的厨房了,要做饭只好再在小院子里自己盖一间小土房。现在我们姐弟三人都成了家也都买了上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卧室是卧室餐厅是餐厅,还有了书房,小区里四季有鲜花和绿草。爸妈的房子位置和设计最好。勤俭一生的他们,买房子却要买我们这里最贵的。现在不少人都知道了“隐私权”这个词,在住大杂院的时候,在一家老少三代住一间房子的时候,何谈隐私权?何谈住的文明?

行的变迁

我的老家在离县城60华里的农村。记的第一次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爸妈借了两辆自行车,把我和妹妹放在两个大竹筐里竹筐绑在自行车后架上,爸妈骑车回老家。后来县城里有了大货车改装的客车,我们也很少“坐”(其实是站,车上没有座位),因为一个人六毛钱爸妈舍不得。

出远门是一件很重大很艰苦的事情。上大学的第一年回家我就没有赶上当天的夜车,改签第二天的车后,在候车室整整站了一夜。那是让人很难忘怀的一夜,人挤人到什么程度?你的脚站麻了,抬起来休息一会儿,再放下来时就没有地方了。现在我去石家庄、天津、北京办事,坐早班车走,当天就能往返,因为火车提速了,车好了也多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我市到石家庄到北京都是三小时车程,到天津只要一个半小时。弟弟妹妹都开上了自己的轿车,我爱人也要买车,我不同意:“这倒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我认为我们都在市区内上班,骑自行车才10多分钟,买了车要有地方放,要保养它,要烧掉大量汽油。我认为我们国家是不应该提倡小轿车进家庭的,13亿人口,2.8亿家庭,一家一部车,那还要再修多少高速公路?还有**呢?停车场呢?空气污染呢?再占上亿亩农田够吗?所以我就是不主张买家庭轿车。走走路,骑个电动自行车挺好的。我们有什么事就会毫不犹豫地打的,因为打的的费用比自己养车要少得多,为什么不打呢?一向节俭的父母也每年安排一两次旅游,谁叫现在的交通这么方便呢?“庐山秋色分外美”,今年他们要去庐山看看。

生活在花一般甜美的日子里的人们啊!不要忘记先烈,不要忘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要好好地珍惜和爱护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积极工作,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