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校外培训机构还有生路吗?

校外培训机构还有生路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4-06
  • 发布时间:2024-05-12 00:45:02
2021年,是教培人担惊受怕的一年。从今年2月份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工作要点》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伴随而来的,就是各地接踵而至的整改消息——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推出的课后延时服务;北京3月开展的线下机构停课整
内容详情

2021年,是教培人担惊受怕的一年。

从今年2月份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工作要点》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

伴随而来的,就是各地接踵而至的整改消息——

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推出的课后延时服务;

北京3月开展的线下机构停课整顿;

四川犍为直接关停机构1个月进行审查;

湖南龙山出动160人查封了154加培训机构;

上海通报两个教育广告违规案例;

杭州首次尝试用大数据来规范培训机构,并用大数据进行分级;

教育部禁止培训机构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

焦虑,不仅成为家长的情绪,更是千千万万教培人的写照。

“机构真的还能干下去吗?”

“要不转行吧……”

众多忧虑萦绕心间。

那么,面对整改趋势,各位教培人又该何去何从?

教培趋势预测

办证只是正规化第一步,真正扼住机构咽喉的是针对预付款和教学内容的严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办证虽然折腾,但这是花了心思、花费力气就能完成的事。

而预付款和教学内容上的限制,不仅将对行业进行一波清洗,对存活下来的机构更是提出了诸多要求。现在校外培训机构主要靠培优和拔高作为卖点,也是盈利方向。但是随着对教培行业教材、教学内容、大纲等的进一步审查,未来机构定位极大可能将发生改变。

校外培训机构或将成为校内教育的补充,同步班与补差班极大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家长培训焦虑,尊重孩子生长规律。但是对于培训机构,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学科培训中,大家都只能做“同步”、“补差”,竞争上来了,但是教学内容又比较相似。如何在更激烈的市场中争夺生源,并取得优势,无疑对机构提出了更多挑战。

预付款管理,更是如此。都说预付款是教培行业的“原罪”,更是机构“七寸”,一旦治理,就是伤筋动骨。

为了加强机构资金管理,**多番尝试、多次试点。诸如,不得提前收取3个月学费、对教培资金进行监管、“先上学再交费”、按课程进度收取学费、学费码等等。如果你现在还没关注机构资金运转,那你一定要提高警惕了!

接下来教育行业运营最大风险,极大可能是来源于“一次性只能收取3个月的学费”!一次收取三个月学费,对于机构直接影响自然是****困难,现金流不足。而将会间接对机构运营能力有更高要求!

首先,你的招生能力要更强,才能保证资金链顺畅。

其次,是对内部成本管控能力要更强。不仅要关注大支出,小成本也要把控到位。而现实中,招生与成本管控恰恰是许多机构薄弱之处。机构不仅苦于招不到学生,更是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在行业正规化过程中,招生常态化、经营常态化、盈利常态化是机构企业主应该具备且不断提升的能力,更是提高机构抗风险能力关键。试图依靠外部招生等快捷手段来达成目标,只会让机构沉没成本越来越高。

没有自主获客能力的机构,是无法长期存活的!依靠外部招生,只会让坑越填越大!

教育,没有捷径。机构管理,亦如是!

行业面临严管,想要机构能够长久生存,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

新乡市教育局关于暂停校外培训线下教学的紧急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

当前**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全面落实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要求,避免因人员聚集可能引起的交叉感染在校外培训机构传播发生,现就暂停校外培训机构线下教学紧急通知如下:

一、自11月8日起,全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暂停一切线下教学活动,恢复时间依据疫情发展形势另行确定。

二、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当前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和学生、家长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降低聚集性疫情传播风险,守住生命安全底线。

三、各县、区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协同政法、市场监管、民政、住建、公安、消防等部门,通过乡镇、社区居委会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监管执法;积极协调党委、**,通过“县包乡镇、乡镇包社区、社区包小区、小区包楼长”四级包干制,筑牢基层防线,形成校外培训机构闭环管理;依靠乡镇、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以及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建立“网格化”治理体系;对辖区内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

四、严禁众筹家教活动和隐蔽性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按照国家“双减”政策要求,要严厉打击隐蔽性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在执法检查中,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组织学生开展线下校外培训活动的,一律吊销办学许可证,特别是针对在职教师顶风违规培训的行为要严厉查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向社会进行通报。

五、妥善做好退费工作。督促培训机构优化退费流程、保证渠道畅通,及时解决好因未及时消课、停课等产生的退费**问题。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监督举报。

新乡市教育局

2021年11月8日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